跳至內容

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衛生路線勝利前進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衛生路線勝利前進

——湖南衡陽縣上峰公社群防群治活動的調查
《人民日報》通訊員
1971年10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今年「雙搶」時節,我們來到湖南省醫療衛生紅旗單位上峰公社。

這兒地處湘中山區。一進村,山坡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標語:「為革命、講衛生,備戰備荒為人民!」這是上峰人民進行群防群治的真實寫照。

在這裡,每個村子都新建了清澈見底的衛生水井,徹底改變了吃塘水的習慣。社員家庭,里里外外乾乾淨淨,屋場前後,平平整整,豬圈廁所,也都乾燥清潔,即使在濕熱的夏天,蒼蠅蚊子也很少。

在這裡,村村都有衛生所,隊隊都有衛生員。房屋周圍,山坡路旁,都種上了中草藥材。許多社員群眾,都懂得一些新針療法和中草藥。

在上峰,我們看到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戰鬥洗禮的我國農村,醫療衛生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醫療衛生工作必須依靠群眾[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六九醫院農村衛生工作隊,遵照毛主席關於「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指示,前幾年經常組織衛生工作隊到農村去送醫送藥。可是,他們人一走,醫藥也就帶走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他們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認識到要改變這種狀況,一方面,醫藥衛生工作者要面向農村,另一方面,也要放手發動群眾,讓群眾「自己起來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衛生的習慣作鬥爭」。

一九六八年十月,一六九醫院再次組織了一支農村衛生工作隊,選擇了衛生條件較差的上峰公社去蹲點,決心依靠群眾,改變上峰公社的衛生面貌。這支衛生工作隊一上山,就和公社、大隊幹部一起,深入到全公社一千三百一十五戶貧下中農家裡,宣傳毛主席對衛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狠抓衛生戰線的兩條路線鬥爭。

解放前的上峰,「窮人頭上三把刀,租稅債利病魔熬」,貧下中農受盡了病疫的折磨。解放後,雖然興辦了一些醫藥事業,開展過愛國衛生運動,可是由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的干擾,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遇到很大困難。他們還包庇了一小撮階級敵人,在衛生戰線上對貧下中農實行專政。

貧農社員羅義春,解放前一家在貧病交加中死去了十口。一九六四年,他一個兒子得了肺炎,兩次去公社診所請醫生,一個地主分子藉口「撲克沒打完」不出診;「天黑不見路」不出診。等他把小孩抱到診所看病時,藥沒進口,小孩就在手上斷了氣。

兩條路線鬥爭史的回憶和貧下中農的血淚控訴,激發了社員的階級覺悟和路線鬥爭覺悟。貧下中農在田間、地頭、屋場、家庭,擺開了革命大批判的戰場,狠批劉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建立了合作醫療制度,掀起了群眾性的草醫草藥活動。

堅持預防為主方針[編輯]

上峰公社革委會和解放軍一六九醫院農村衛生工作隊,一開始就堅決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的方針。

過去,這裡是「吃水洗衣一口塘,牛洗澡來豬拱氹」,飲水條件差,腸道傳染病較多。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解放軍衛生工作隊的同志和赤腳醫生首先動員大家修水井。可是,有的人卻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有些幹部也認為:「生產這樣忙,衛生顧不上,用不着興師動眾。」衛生工作隊就搬來了顯微鏡,把飲用的塘水放在顯微鏡下讓大家看。社員們一見有許多「蟲子」在水裡亂蹦亂跳,誰也不願再吃塘水,都積極起來修水井了。

公社革委會還組織幹部、貧下中農代表、赤腳醫生辦學習班,學習毛主席關於「預防為主」的教導,批判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在學習班裡,貧下中農代表還控訴了混進公社舊診所的一小撮階級敵人,利用各種方式剝削、殘害勞動人民的罪行。一九六四年春,麻疹流行,貧下中農迫切要求積極防治,可是混進診所的地主分子,破壞防治工作,使疫情遲遲不能控制,全公社有上百名兒童發病,有的甚至死亡。大家還算了這樣一筆賬:一九六八年「雙搶」大忙季節,公社腸炎流行,有的生產隊百分之六十的勞力因病不能出工,結果耽誤了「雙搶」,使當年晚稻減產。這樣,使大家認識到抓好預防,減少疾病,才能順利進行革命和生產。

群眾動員起來,事情就好辦了。六十多歲的老貧農魏詩連帶領一家人,打着火把,深夜還在填臭水溝氹;共產黨員魏業樓,下肢殘廢,仍堅持每天搞公共衛生;三管(管飲水、管食物、管糞便)、五滅(滅蒼蠅、滅蚊子、滅臭蟲、滅老鼠、滅蟑螂)、一清(清理室內外環境衛生)、一服(按季節服預防疾病的草藥)的衛生運動,在全公社持續開展起來。三年來,全公社修井二百一十八口,填平了屋前屋後的三千多條臭水溝,隊隊建起了蓄糞池,戶戶填平了臭水氹,蚊蠅密度大大降低,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大大減少。

充分發揮土醫土藥的作用[編輯]

無論是搞預防,或者是搞治療,都必須有一批醫藥衛生骨幹。上峰公社革委會在解放軍農村衛生工作隊幫助下,狠抓了這方面的工作。三年來,全公社共培訓了一百二十六名衛生員,二十七名赤腳醫生。現在,這支骨幹醫療隊伍,都能用中西兩法防治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和流行病,能使用二百多種中草藥;有的還能對腦炎、肺炎等病作急救處理,能做倒睫、靜脈結紮、疝氣、流產等手術。

白沙大隊老貧農魏日軒,有面神經麻痹和嘴角抽動的老病。合作醫療制建立後,赤腳醫生用針灸給他治好了。這以後,他對針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公社搞來了一本針灸書,經常戴着老花眼鏡,看着圖在自己身上練扎針。在短時間內,他掌握了四十多個穴位,同時還學會了使用一百多種中草藥。他主動為社員們防治疾病,到處宣傳新針療法和中草藥的好處,成為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土醫生」。

瓦木生產隊的青年魏厚祝,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學會了使用二百多種中草藥和掌握了五十多個穴位,積極為貧下中農服務。今年「雙搶」期間,他邊勞動,邊治病,還利用早晚時間為社員熬涼茶防暑,對「雙搶」的順利進行,起了一定保證作用。過去,中藥藥丸劑量大,攜帶服用不便,他開動腦筋用新辦法製藥丸,提高了藥丸藥性,減少了服藥量。社員群眾稱讚他是「人小心紅的好衛生員」。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幾年來,上峰公社革委會和解放軍農村衛生工作隊遵照這一教導,狠抓了中草藥的生產、採集和製作。目前全公社八個大隊,隊隊都辦起了土藥房,在防治農村一般常見病、多發病中起了很大作用。

去年春天,這個公社各大隊的赤腳醫生和衛生員用土藥煎制流感預防湯,人人服用,及時控制了流感的流行。今年春天,各生產隊衛生員,把土製的「腦炎湯」送到田間、地頭,人人服用,有效地預防了「流腦」的發生。過去狂犬咬傷,要到長沙去取疫苗,遠水救不了近火。在群眾性的獻方活動中,獻出了預防狂犬病的驗方,去年先後有十二個社員被狂犬咬傷,經按這個方子服藥,均未發病。這個公社還用煙稈子、辣蓼草、苦楝葉、水莽藤、號桐稈等灑入廁所,代替「六六六」、「滴滴涕」,取得了殺蛆、滅蛹的很好效果,又經濟又適用。

兩年多來,全公社共採藥八萬多斤,加工成膏、丹、丸、散、酊劑一百六十八種,注射液三十六種。社員群眾獻出四百多個土方,篩選推廣了一百多個。這些土方土法的廣泛運用,使醫療費用不斷下降,鞏固了合作醫療制度。石沖生產隊九十四人,去年全隊只用去四元多錢的醫療經費。貧下中農高興地說:「預防為主威力大,土方草藥人人夸,人壽年豐六畜旺,毛主席領導使我們有了幸福家。」

經過三年的努力,上峰公社廣大群眾在毛主席無產階級衛生路線的指引下,基本改變了「缺醫少藥」的狀況。疾病顯著減少,社員體質普遍增強,勞動效率大大提高,革命熱氣騰騰,生產蒸蒸日上。這個公社的糧食畝產量連續兩年超過了《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規定的指標,社辦企業和林、牧、副、漁各項事業都有較大的發展,對國家的貢獻日益增多。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