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江西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江西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制定機關: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江西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在維基數據編輯
法律位階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性法規在維基數據編輯
立法機關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維基數據編輯
有效區域江西省在維基數據編輯
公布日期2018年9月30日在維基數據編輯
施行日期2018年12月1日在維基數據編輯
收錄於 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在維基數據編輯

江西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2018年9月30日江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總則]

[家庭實施]
[政府推動]
[學校指導]
[社會參與]
[法律責任]

[附則]

  1. 總則

  第一條 為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推進家庭教育發展,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增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家庭教育的實施、指導和服務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進行的教育、引導和影響。

  第四條 家庭教育應當注重立德樹人,幫助未成年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家庭教育應當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第五條 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

  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
  2. 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
  3. 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勤勞奮鬥精神;
  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江西地方特色文化;
  5. 安全常識、法律和科普知識;
  6. 身心健康、行為習慣、生活技能;
  7. 其他有益於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高其綜合素質的教育。

  第六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負有直接責任,依法享有教育未成年人的權利,承擔教育未成年人的義務,其他家庭成員應當予以協助。

第七條 促進家庭教育發展是政府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村(居)民委員會和其他組織應當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

第八條 促進家庭教育發展,應當建立家庭實施、政府推動、學校指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第九條 每年五月的第四周為本省的家庭教育宣傳周。

  1. 家庭實施

  第十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第十一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吸煙、酗酒、賭博、打架鬥毆、校園欺凌等不良行為。

家庭成員應當共同培育積極向上的家庭文化,傳承良好的家風家訓,創造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環境。

鼓勵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陪伴未成年人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家風家教基地、禁毒教育基地、博物館、科技館等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場所。

  第十二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遵循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成長規律,根據未成年人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智力發展狀況,循序漸進地進行家庭教育。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保障未成年人的睡眠、娛樂和體育鍛煉時間,不得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毆打、體罰、捆綁、殘害、經常性謾罵、恐嚇等家庭暴力行為。

  第十三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參加有關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村(居)民委員會和其他組織依法開展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活動。

  第十四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接受學校的家庭教育指導,參加學校的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組織開展的家庭教育活動。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主動與學校以及相關教育機構溝通,了解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情況,配合學校以及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

  第十五條 父母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責任;未與未成年人共同生活的,還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委託有能力的其他監護人監護和教育未成年人;

(二)通過電話、網絡視頻、書信等方式與未成年人交流溝通;

(三)與學校或者受委託的監護人交流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身心狀況等相關信息;

(四)定期與未成年人團聚;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教育未成年人的義務。

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父母離異的,離異雙方應當相互配合,繼續履行對子女的教育義務,任何一方都不得因離異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

繼父母、養父母應當對受其撫養教育的未成年繼子女、養子女履行家庭教育義務。

  第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無監護能力的,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兄、姐作為監護人履行家庭教育責任,其他親屬予以協助。擔任未成年人監護人的其他組織,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責任,並通過寄養、助養等方式,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未成年人或者其他組織和個人可以向學校、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的單位、村(居)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婦女聯合會、民政部門、未成年人保護組織反映、投訴和求助,或者向公安機關報案,相關單位和組織應當及時處理:

(一)父母不履行家庭教育責任的;

(二)父母死亡、失蹤、病重、重度殘疾或者因父母雙方服刑、強制戒毒等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家庭教育責任,其他監護人不履行家庭教育責任的;

(三)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侮辱人格尊嚴,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 政府推動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家庭教育事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協調本轄區內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統籌保障家庭教育工作相關經費,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是本行政區域內家庭教育議事協調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家庭教育相關工作。婦女聯合會承擔家庭教育議事協調機構的日常工作。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揮在家庭教育促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部門聯動機制,督促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家庭教育促進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將家庭教育納入社區教育體系,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和實踐活動。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校家庭教育的指導管理工作,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督導評估內容。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家庭教育服務類社會組織的規範管理,監督寄養、助養、離異、未與父母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家庭履行家庭教育義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計生部門負責0—3歲兒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健康服務和技術指導。

縣級以上婦女聯合會負責指導推進本行政區域內的家庭教育工作,宣傳家庭教育知識,開展家庭教育培訓工作。

各級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機構負責將家庭教育和社區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司法行政、文化、廣播電視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家庭教育促進的相關工作。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應當積極參與家庭教育促進工作。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運用各種宣傳方式,營造家庭教育文化氛圍。

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等應當以專題節目、專題報道、專欄、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開展經常性的家庭教育公益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家風家教場所建設,開展家風家教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村(居)民委員會可以利用公共文化、名人舊居等場所開設家風家教家訓館,開展家風家教家訓教育活動。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家庭教育培訓制度,根據工作需要依託有條件的高校、研究機構或者專業性社會組織等,建立家庭教育指導者培訓基地,開展家庭教育研究和師資培訓,編寫家庭教育讀本,開發培訓課程,培養專業人才。

師範院校等教師教育機構應當將家庭教育課程納入師資培訓計劃。

第二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將從事家庭教育服務的心理諮詢、教育諮詢、文化諮詢等機構的註冊信息和行政處罰信息向社會公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法查處家庭教育服務欺詐行為和虛假廣告。

第二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向孤殘、遺棄、流浪、單親或者父母服刑、強制戒毒等未成年人家庭,提供家庭教育的救助和指導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重點向父母未與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提供家庭教育的幫助和指導,為未與父母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開展心理輔導和關愛保護等活動。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可以通過購買公共服務方式,向符合條件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購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績和貢獻的家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1. 學校指導

第三十條 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納入學校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

第三十一條 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校應當建立家長學校,並通過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形式,定期組織家長交流家庭教育信息、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開展家庭教育實踐活動。

學前教育的家長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家庭教育指導和兩次親子實踐活動。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家長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家庭教育指導和一次家庭教育實踐活動

第三十二條 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校應當建立家長委員會,推進家校合作,溝通、協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

第三十三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未按照要求參加學校家庭教育活動的,學校應當及時與其聯繫和溝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履行家庭教育責任有困難的,學校應當及時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和幫助。

第三十四條 學校應當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根據其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社會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輔導和青春期教育。

未成年人在學校有不良行為的,學校應當及時制止,予以糾正和教育,並以適當方式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

第三十五條 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校應當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依法開展的家庭教育活動提供師資等支持。

第五章 社會參與

第三十六條 婦女之家、兒童之家、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青少年宮、公共圖書館、科技館、家風家教館等,應當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有條件的應當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

第三十七條 兒童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履行監護人職責,做好本機構收養兒童的家庭教育工作,並對寄養、助養孤兒的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應當對流浪乞討或者離家出走的未成年人進行臨時照料,為其提供心理疏導、情感撫慰等服務。

第三十八條 婚姻登記機構在辦理結婚、離婚登記時,應當進行家庭教育宣傳指導。

第三十九條 婦幼保健院等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結合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兒童保健等工作,開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和0-3歲兒童早期發展指導等服務。

第四十條 其他與未成年人有關的公共服務機構和組織,應當開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第四十一條 鼓勵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志願服務組織和志願者開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志願服務。

第四十二條 鼓勵依法設立公益性家庭教育基金,鼓勵單位和個人向家庭教育基金捐贈,支持家庭教育事業發展。

第四十三條 設立經營性家庭教育服務機構或者提供經營性家庭教育服務的,應當依法辦理登記手續。

第四十四條 從事家庭教育服務的機構和組織應當加強行業自律,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不得宣傳封建迷信、邪教、暴力、色情等非法內容,不得泄露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員隱私,不得唆使、引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有履行家庭教育能力而不履行家庭教育責任,或者因實施家庭暴力等不當家庭教育方式,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相關單位或者組織予以勸誡、批評教育;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四十六條 從事家庭教育服務的機構和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管理權限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處理:

(一)未依法登記,擅自從事家庭教育活動的;

(二)違反有關規定收取家庭教育服務費用的;

(三)宣傳封建迷信、邪教、暴力、色情等非法內容的;

(四)泄露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員隱私的;

(五)唆使、引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

(六)其他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

第四十七條 負有家庭教育工作職責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公共服務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管理權限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不履行家庭教育工作職責的;

(二)截留、擠占、挪用或者虛報、冒領家庭教育工作經費的;

(三)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或者徇私舞弊的。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行為,法律、法規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九條 本條例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作品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性法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所以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