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江南煤田「沒有開採價值」嗎?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江南煤田「沒有開採價值」嗎?
梅工
1970年8月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夥,為了破壞江南煤炭工業建設,散布建設江南煤田是「投資大,見效慢」,「江南煤田小,煤層薄,沒有開採價值」。這是徹頭徹尾的反動謬論。

所謂「江南煤田小」,是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事實上,江南煤田有小的,也有大的。必須看到,在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干擾下,江南煤炭地質勘探工作是相當薄弱的。遼闊江南的豐富煤炭資源,還有待於我們去大力發掘。隨着地質勘探工作的不斷加強,一定會發現許多新的大煤田。

小煤田與大煤田是相互比較來說的,更不能說小煤田的儲量少就不應該開採。劉少奇一夥污衊江南的煤田是「雞窩」。實際上一個「雞窩」也是幾十萬噸、幾百萬噸,對於一個公社、一個縣的需要來說,足夠燒好多年,這能夠說是小嗎?難道就不應該開採嗎?

所謂建設江南煤田「投資大,見效慢」,「沒有開採價值」,也是無根據的瞎說。

發展江南煤炭工業,是為了改變北煤南運的狀況,進一步落實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在政治上有很大的意義。發展江南煤炭工業,能夠滿足當地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避免了從北方調運煤炭的長途運輸,在經濟上也是十分有利的。

投資效果的好壞,與煤田的大小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根本的問題是執行什麼路線。不管是大煤田,還是小煤田,按照劉少奇貪大求洋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去搞,必然是「投資大,見效慢」;按照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辦事,堅持大中小並舉,多搞中小的方針,就一定能夠多快好省。即使是小煤田也大有開採價值。

無數生動的事實說明,因地制宜,多搞中小,能夠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自力更生的積極性,因陋就簡,土法上馬,花錢少,收效快。廣東省在煤礦建設的「人民戰爭」中,有的地方建大井,有的地方建中型井,更多的是發動廣大群眾建小井,開挖小煤窯,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生產了幾百萬噸煤炭。

當然,我們提倡多搞中小,並不是一概反對搞大的。在那些適合建立大礦井的地方,我們也是要建設一些大礦井的。但是,有些人一說要開煤礦,就要搞「大」的,「洋」的,多要人,多要投資,多要設備,多搞非生產性建設。甚至小井也「大」干,照抄照搬大礦井的一套,結果只能把社會主義建設引向少慢差費的道路。有一個礦,貪大求洋,搞了十一年,投資花了一億多,設備從七個國家進口,現在一天只能生產一二百噸煤。這就是一個例子。最近,湖南省在煤礦建設中,狠批了「貪大求洋」的思想,組織了以老工人為主體,有革命領導幹部、技術人員參加的三結合設計審查小組,對全省正在興建的礦井設計進行了審查修改,節約和推遲使用基本建設投資百分之二十一,減少和緩期建設井巷工程百分之三十五,礦井建設工期大大縮短,今年計劃投資的礦井比原來增加近兩倍,投產能力翻了兩番。這次審查,使那些愛搞「洋、大、全」的幹部和技術人員,受到了一次極其深刻的教育。

煤炭是工業的重要原料之一。有了小煤礦,就可以辦小鋼鐵廠,小化肥廠,小農藥廠,小水泥廠,小發電廠等等。目前,遍布江南各地的小煤礦,已經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煤炭工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們必須十分重視這項工作。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