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 (1969年10月7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

——贊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英雄形象的塑造
海政文工團 紅文 海文
1969年10月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歡慶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周年的大喜日子裡,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經過千錘百鍊、精益求精的加工排練,以更加光彩奪目的姿態在首都上演了。這是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的偉大勝利!

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在江青同志的親切指導下,更加完美地塑造了無產階級先鋒戰士楊子榮的英雄形象。看!林海茫茫,白雪皚皚,楊子榮迎着風雪大踏步地走過來了!他頭戴紅星,胸懷朝陽,手握鋼槍,眼望世界;他滿腔仇恨,奮勇殺敵,渾身是膽,一往無前!楊子榮是無限忠於毛主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代表,是中國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力量的化身。

楊子榮的英雄形象的塑造,為發展嶄新的無產階級新文藝創造了成功的經驗。

[編輯]

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塑造楊子榮光輝形象的一個鮮明特點,是始終讓英雄人物站在階級鬥爭的第一線,為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衝鋒陷陣。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少劍波率領的追剿隊,是這個偉大軍隊的光輝寫照,楊子榮是它的突出的代表。一九四六年冬季,東北戰場的形勢還處於暫時的敵強我弱。在這歷史的關鍵時刻,林副主席直接指揮下的人民軍隊,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英明指示,發動群眾,消滅土匪,鞏固後方,為粉碎美蔣反動派的進攻、解放全東北奠定了牢靠的基礎。《智取威虎山》以高度的藝術概括,深刻地表現了我軍殲滅頑匪座山雕這樣一場「特殊的戰鬥」,在尖銳複雜的對敵鬥爭中,充分展示了楊子榮的優秀品質和崇高的精神世界。大風大浪腳下踩,頂天立地站起來,楊子榮的英雄形象,英姿颯爽,光彩照人。

戲一開始,就為英雄大顯身手創造了廣闊的天地:風雪彌天,紅旗漫捲,追剿隊戰士在少劍波的率領下,緊緊追蹤望風逃竄的座山雕匪徒,猶如一把鋒利的鋼刀,直插峽谷深山。而擔負追剿隊的前站偵察的楊子榮,便是這鋼刀的刀尖,鋒芒所指,緊逼着匪徒的脊梁骨。——他在茫茫林海,迅速、準確地查明了敵人行蹤,捉住野狼嘷,繳獲「聯絡圖」,掌握了有關土匪的線索,了解了匪巢後山的險路;繼而,審欒平反證核實,順藤摸瓜,查清「百雞宴」,制定殲敵方案……。一個機警、幹練,而又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老偵察員的形象,生龍活虎般出現在人們面前。

英雄人物的行動推動了矛盾的發展,對敵鬥爭進入了新的階段。在革命需要入虎穴、闖龍潭的時候,楊子榮挺身而出,發出了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豪邁誓言:「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英雄人物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更豐滿的表現。楊子榮穿林海、跨雪原,揚鞭躍馬,直插威虎山。「一顆紅心似火焰,化作利劍斬凶頑」的豪情壯志,最恰當地描繪了英雄自己的高大形象——革命的刀尖子,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插入了敵人的心臟。

《打進匪窟》一場,是革命和反革命鬥智、鬥勇的短兵相接的鬥爭,是考驗刀尖子過硬的節骨眼。論人數:土匪窩裡妖魔成群,楊子榮僅僅獨自一個。論處境:座山雕占山為王,楊子榮假扮胡標被盤問。然而,恰恰是無產階級的這「一個」,戰勝了反動派的一群一窩。

楊子榮是靠什麼戰勝敵人的?靠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智慧的源泉、力量的源泉。有了毛澤東思想,便渾身是膽,壓倒一切。在一群蒼蠅的嗡嗡聲中,楊子榮居高臨下,巋然屹立;而那一堆匪徒,卻忽而驚慌失措,忽而神魂顛倒。那一張「聯絡圖」,在敵人的心目中是一份了不起的反革命實力,是座山雕「朝思暮想」的救命稻草;落在無產階級革命戰士手裡,卻正好成了用來拴住敵人鼻子的韁繩。楊子榮看透了敵人垂死掙扎的虛弱本質,用革命的機智把「聯絡圖」變為誘餌,牽着座山雕的鼻子,叫他在英雄的腳下打轉轉。——「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寫春秋」,這慷慨高昂的唱腔,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大無畏的革命氣魄,相形之下,座山雕匪徒不過是一群無恥醜類。

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在表現楊子榮和座山雕一夥匪徒進行你死我活鬥爭的過程中,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本質:英雄人物掌握了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就能煥發出無比燦爛的光彩。楊子榮靠着毛澤東思想這個最銳利的武器,戰鬥在敵人心臟,闖過重重艱險,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儘管情況瞬息萬變,卻能始終主宰一切。當座山雕設下圈套,又一次進行試探,並且直接影響到送出情報的緊急時刻,楊子榮慷慨高歌:「抗嚴寒化冰雪我胸有朝陽」!正是這一輪朝陽,給了他智慧和力量,膽大心細,一眼看穿座山雕的愚蠢伎倆,將計就計,及時送出了情報,保證了追剿隊的殲敵計劃的勝利完成。隨着矛盾鬥爭的不斷發展,楊子榮的英雄形象越來越高大,越來越光彩。

《會師百雞宴》是全劇的高潮,是在激烈的矛盾衝突里充分展示楊子榮英雄性格的最緊要的一場戲。正當即將勝利會師的時刻,欒平逃上了威虎山。如果欒平道破楊子榮的身份,就會影響到整個殲敵計劃的進展。一髮千鈞,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面對這種意外的情況,楊子榮鎮定自若,他利用座山雕和侯專員的矛盾,趁着欒平還在那裡發懵的空隙,先發制人,一連串的嘲笑和責問,把欒平搞得昏頭轉向。等到欒平醒了過來,指出他「不是胡標,是共軍」,大小匪徒劍拔弩張、形勢極端險惡的時候,楊子榮依然穩如泰山。他先是縱聲大笑,以革命的膽略鎮住了眾匪徒;繼而抓住欒匪不敢明白吐露被我軍捉住過的致命弱點,反過來有力一擊:「好!你說我是共軍,就算我是共軍……,你就把我這個共軍的來歷談一談吧!」這一問使欒平瞠目結舌,初步解除了座山雕的懷疑。最後,楊子榮乘勝前進,步步緊逼,甩掉值日官的佩帶,逼迫座山雕制死欒平。憑着凜然的正氣,革命的機智,楊子榮終於迫使欒平這條喪家犬為了保住狗命,不得不認他是胡標,從而把座山雕一夥又重新掌握到自己手裡,指揮他們發出了「處決」欒平的「號令」,使鬥爭形勢急轉直下,保證了殲敵計劃的勝利實現。 「無限風光在險峰。」《智取威虎山》通過這些重點場次的矛盾鬥爭,通過一個接一個的嚴峻考驗,從各個側面展示了楊子榮的崇高精神世界,塑造了這個「時刻聽從黨召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

[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

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在塑造楊子榮的光輝形象時,以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正確地處理了隻身打入匪窟的楊子榮和凶頑透頂的座山雕群匪的關係,從始至終把楊子榮放在主導的中心位置,從頭到尾讓一群亡命匪徒圍着楊子榮打轉轉。這樣,既充分揭示了敵我矛盾的主從關係和階級本質,同時更加有力地突出了楊子榮的英雄形象。

《打虎上山》一場,楊子榮單槍匹馬飛臨威虎山麓。這裡是座山雕頑匪所控制的「天下」。但是,「心紅紅似火」的楊子榮卻在這樣的險惡環境裡「抒豪情寄壯志」,縱馬馳騁,高歌勇進,象一把鋒利的尖刀,逼近了座山雕的胸膛。一個由魔掌遮蓋着的鬼蜮境地,由於楊子榮的躍然出現,立刻使人們感到隱藏在山巒中的座山雕匪幫末日已到,難逃覆滅下場。接着,楊子榮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沉着機智地擊斃了象徵兇惡敵人的斑斕猛虎;隨後,座山雕的參謀長大麻子率領匪徒撲了過來,尚未交手,就被楊子榮擊斃的老虎嚇得東倒西歪,喪魂失魄。這一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楊子榮足以使群山低頭、林海折腰的英雄氣概。當楊子榮以革命戰士的威嚴鎮嚇住群匪,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上威虎山時,我們深深感到,英雄楊子榮真正具有闊步踏碎匪山穴的偉大氣魄,而縮頭屈頸跟在楊子榮身後的大麻子和匪眾,不過是英雄腳下的一群微不足道的小丑。

座山雕的黑窩「威虎廳」,是這個頑匪頭子作威作福的所在。但是,《打進匪窟》一場的大幕升起,人們卻看到這個傢伙縮身在陰暗的角落裡,排列在兩旁的「八大金剛」,一個個緊張地望着廳門。這個獨出心裁的場面調度,使楊子榮威壓群匪的大無畏精神,未曾出場就得到了極為形象的描繪。當楊子榮跨進威虎廳,凜然挺立在舞台中心之後,人們便興奮地預感到,主宰這裡命運的,不是蹲在匪座上的座山雕,而是渾身是膽的楊子榮。果然,處於受盤詢的「溜子」地位的楊子榮,瞬息之間就掌握了主動權,把群匪攪得團團亂轉。他時而挺立在舞台中央,把這伙匪徒壓在舞台的一角,讓座山雕一夥爬行在他的腳後恭聽「聯絡圖」的下落;時而登上座山雕的「寶座」,讓座山雕一夥行着大禮畢恭畢敬地從他手中接過「聯絡圖」。一幫子稱雄道霸的凶匪頑敵,圍着楊子榮,低頭哈腰,翹首瞠目,醜態百出。

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在表現敵我的激烈鬥爭中,緊緊把握住敵我雙方的階級本質,並加以巧妙的藝術處理,不僅鼓舞人心,長人鬥志,而且無論英雄人物的高大、英武和階級敵人的卑鄙、渺小,都使人們感到無比真實,又誇張、又合理。這是在堅實的生活基礎上創造性構思的成果,是運用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的典範。

在文藝舞台上,是把工農兵英雄人物放在主導的中心位置來表現,還是讓階級敵人占領舞台中心;是讓階級敵人圍着英雄人物轉,還是讓英雄人物圍着階級敵人轉,這是坐在人民一邊還是坐在敵人一邊的根本立場問題。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黑線炮製出來的那些毒草作品,打着「寫革命戰爭」,「寫敵我矛盾」的幌子,用大量篇幅、大量鏡頭、大量場面美化敵人,為階級敵人樹碑立傳。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在江青同志的親自培育下,正確處理了英雄人物和反面人物的關係,突出地塑造了楊子榮的高大形象,大長了革命人民的志氣,大滅了階級敵人的威風。這是對形形色色為階級敵人張目的毒草作品的有力的批判!

[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儘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必須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在江青同志的親自指導下,《智取威虎山》劇組的革命文藝戰士遵照毛主席「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的教導,廣泛地研究、分析和吸取了中外戲劇音樂和舞蹈的精華,按照革命內容的要求進行了艱苦、細緻的革新創造,用完美的音樂、舞蹈的綜合藝術,塑造了楊子榮這樣一個無產階級的革命英雄形象。

從楊子榮上場到會師百雞宴的最後一個亮相,在有楊子榮出現的每場戲裡,都為他設計了成套精采的唱段和剛健優美的舞蹈。整個音樂和舞蹈的布局跌宕起伏,緩急有序,曲折多姿,層次分明。楊子榮首次登場是他頂風冒雪偵察歸來,在深沉樸實的「搖板」轉「流水」:「這一帶常有匪出沒往返」的唱腔里,他帶着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向首長匯報座山雕匪徒的行蹤,又立即接受新的任務踏上征途。這一場最後以楊子榮為中心的三人偵察小組的穩定亮相,英姿挺拔,表現了我軍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和要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第三場《深山問苦》進一步展示了楊子榮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階級感情。開頭唱「西皮原板」:「小常寶控訴了土匪罪狀……」,飽含着海一樣的階級深情和火一樣的階級仇恨。隨即轉為高亢明朗的「流水」:「消滅座山雕,人民得解放,翻身作主人,深山見太陽……。」一種對人民解放事業的無比熱情,象轟然爆發的火山,噴起萬丈烈焰,把楊子榮的無限忠於人民的革命精神提到了新的境界。「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是《定計》一場中楊子榮的中心唱段。起頭一句「導板」,雄壯、激越,暢抒了一個共產黨員為全人類解放事業而獻身的宏大開闊的胸襟;之後便是斬釘截鐵的一頓,顯示了在黨的召喚面前他英勇、果斷、堅定不移的性格。特別是「流水板」「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任憑風雲多變幻,革命的智慧能勝天」,那頓挫抑揚的旋律,和最後「能勝天」三字積峰疊翠的長腔,以及楊子榮揚手撐天,挺胸筆立的身段,在舞台上樹立起了一個無限忠於黨、忠於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完美的藝術形象。

《智取威虎山》前四場中楊子榮的音樂舞蹈形象,着重於刻畫他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對黨的耿耿忠心。從第五場起,楊子榮的音樂、舞蹈形象則着重於描繪他大智大勇的一面。《打虎上山》、《計送情報》兩場,便是運用音樂、舞蹈手段生動完美地刻畫楊子榮英雄性格的光輝範例。

楊子榮身負重任,告別了首長和同志們,懷着對黨的赤膽忠心和對敵人的切齒仇恨,單槍匹馬向威虎山奔去。幕啟,茫茫林海,皚皚雪原。一聲嘹亮的「導板」從叢林中遠遠傳來:「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聲調清脆挺拔,管弦樂有力地烘託了唱腔,戰馬在山路上飛奔而來的得得蹄聲隱約可聞,為楊子榮揚鞭躍馬出場的英姿提供了心理準備。隨着楊子榮的一句「導板」之後,打擊樂和管弦樂交織進行,急促的音型由弱到強,由遠及近,象一陣颶風掃過山林。音樂落處,楊子榮從林間飛馬馳出,矯健利落,精神煥發。你看他穿林越野,跨丘躍澗,風雪扑打着他的臉面,革命的烈火在胸中燃燒。突然,馬陷深雪,輾轉不可出。他猛抖韁繩,一揮長鞭,戰馬長鳴,一躍而出,真英武極了。行到山麓,楊子榮舉目四顧,在馬上豪邁地接唱:「抒豪情寄壯志面對群山。願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他邊唱邊做,載歌載舞,特別是唱到「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迎來春色換人間」時,舞姿剛健優美,音樂明朗開闊。隨着楊子榮的唱腔和舞蹈身段,仿佛在觀眾的視野里現出了紅旗招展、東風浩蕩和陽光燦爛的動人景象。整個唱段以及這一連串的舞蹈造型,把楊子榮宏大高遠的革命胸懷錶現得十分深刻。正當他準備上山時,突然傳來虎嘯。在這裡,《智取威虎山》劇組的同志們提煉了生活動作,吸收了傳統的身段,創造了逼真、生動、精彩的新的打虎舞蹈:楊子榮一見有虎,略一思忖,首先鎮定地把馬藏好。當他從林中走出時,猛虎已經臨近,他一轉身脫掉大衣,大衣未落,槍已掏出,栓已推好;緊跟着一個「旋子」騰身而起,擇好地形,神速地舉槍射擊,左右連射,槍槍命中。這一連串的動作都是在轉瞬間完成的,洗鍊、英俊、利落、準確。在猛虎的慘叫聲中,楊子榮巍然挺立,使人感到可信,可敬,可愛。整個這一場音樂舞蹈,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由「二黃慢原板」緊接「西皮快板」;從奔放的「馬舞」直到矯健的「打虎」,都是新的創造。它有力地烘託了楊子榮要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為下一步楊子榮戰勝群匪作了有力的鋪墊。

第八場《計送情報》,楊子榮的音樂形象和舞蹈形象達到了新的高度。這時,楊子榮上山已七天,他身處虎穴卻又坦蕩自若。為了送情報,他站在威虎山頂,緬懷戰友,展望未來,心潮澎湃。一句「導板」接「回龍」:「劈荊棘戰鬥在敵人心臟!望遠方想戰友軍民攜手整裝待發打豺狼,更激起我鬥志昂揚!」聲調激越慷慨,把楊子榮想戰友、念鄉親、殺頑匪的激動心情淋漓盡致地抒發出來了。緊接着轉入深情、沉思的「二黃三眼」:「黨對我寄託着無限希望,支委會上同志們語重心長。千叮嚀萬囑咐給我力量,一顆顆火紅心暖我胸膛。」唱腔在中低音區委婉行進,欲伏又起,充分表達了楊子榮對戰友的深情厚誼和他內心深處的幸福感。隨後轉為「快三眼」,「要大膽」、「要謹慎」這兩句,把楊子榮火熱而又冷靜的性格表現得十分鮮明。當他發現座山雕加了崗哨,心裡一震,馬上想到「這情報送不出,誤戰機,毀大計,對不起人民,對不起黨」,節奏轉緊;最後轉為「緊原板」:「除夕近萬不能猶豫彷徨。刀叢劍樹也要闖,排除萬難下山崗」,愈唱愈緊,唱到「山高不能把路擋」之後,想到了黨和毛主席,鬥志更加高昂:「抗嚴寒化冰雪我胸有朝陽」,唱腔象掀開冰層的春汛在陽光下閃爍奔騰,《東方紅》的輝煌音調使楊子榮的音樂形象達到了高峰,有力地展示了毛澤東思想賦予這個革命戰士的高尚革命氣質。這一段唱腔,板式極為豐富,思想感情也表現得極為深刻。它以「二黃導板」起,接「回龍」轉「三眼」,又轉「快三眼」,再轉「原板」,插一句「散板」又轉「原板」,最後以「緊原板」結束。八易板式,七拖長腔,弛張屈伸,變化多端,形象地、深刻地刻畫了這一偵察英雄澎湃起伏的心潮和縝密、機警、深謀遠慮的性格。

《會師百雞宴》一場,通過舞蹈手段使楊子榮大智大勇的英雄性格得到了最後的完成。槍聲一響,座山雕欲走,楊子榮喝道:「你走不了啦!」短兵相接的搏鬥激烈展開了。當座山雕與二匪徒衝上威虎廳時,楊子榮甩手兩槍,二匪徒應聲倒地。第三槍子彈打光了,座山雕一見,揮着鋼刀獰笑着撲了上來。楊子榮泰然自若地凝視着他,當他舉刀臨近時,楊子榮突然掣住座山雕的腕子,與他展開了激烈的搏鬥。剛剛奪過鋼刀,又撲來一個匪徒,楊子榮隨手一刀,匪徒滾下;接着,他掀翻了座山雕,奪過槍向撲來的匪徒連射,彈不虛發,最後凌空一槍把躍向暗道的塌鼻子在空中擊斃,屍體摔落在座山雕的「寶座」上,回手又生擒了匪首座山雕。這一段武打緊湊、熱烈、層次鮮明、主題突出,使楊子榮這一革命戰士的舞蹈形象得到了鮮明的表現。

楊子榮這一藝術形象,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的光輝典範;是運用音樂、舞蹈等藝術手段塑造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光輝典範。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楊子榮、李玉和等英雄形象的誕生,劃出了一個工農兵占領文藝舞台的新時代。我們深信,在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一定會有更多的革命樣板戲出現在社會主義的文藝園地里,一定會有更多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屹立在社會主義的文藝舞台上!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