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毛澤東思想指揮他們戰勝狂風惡浪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毛澤東思想指揮他們戰勝狂風惡浪

——記津水28號漁輪遇險船員的英雄事跡
天津市海洋捕撈公司革委會報道組 《天津日報》記者
1969年2月2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哺育下,經過兩年多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戰鬥洗禮,響徹雲霄的一曲曲凱歌唱不完,驚心動魄的一樁樁英雄事跡頌不盡。津水28號漁輪遇險後,漁輪上的同志們在生死關頭臨危不懼,用鮮血和生命與狂風惡浪堅持搏鬥的動人事跡,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英雄們譜成的又一曲壯麗凱歌。

無限忠於毛主席,生死關頭何所懼[編輯]

紅日當空,大海歡笑,捕撈對蝦的秋汛生產季節來到了。津水28號漁輪的船員們和其他兄弟船員一樣,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狠抓革命,猛促生產,掀起了捕蝦生產的高潮。去年十月五日,正當他們滿載豐收的對蝦即將返航的時候,突然接到了生產指揮部的命令:「今晚有大風,迅速回港避風。」夜幕降臨,暴風來到了。頓時,七、八級的東北風橫掃海面,一個個惡浪蓋艙而過。津水28號漁輪忽而躍上兩三層樓高的浪峰,忽而進入很深的浪谷,在劇烈的顛簸中堅持前進。

突然間,只聽「咔喳」一聲巨響,這條木殼漁輪撞在鐵板沙上,漁輪擱淺了。底板裂開,船舵被摔壞,海水鑽進船艙,全船十六名同志的生命遭到了嚴重威脅。但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革命船員,有着無限忠於毛主席的赤膽忠心,具有天塌下來也能頂住的英雄氣概,他們早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

「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毛主席的教導就是最高戰鬥命令。他們臨危不懼,積極投入了搶險戰鬥。共產黨員、中隊長陳兆在這緊急關頭,首先想到的是跟隨在後面的津水29號漁輪的安危,他馬上打開了危險信號燈,讓它停止前進。副輪機長閻桐林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的精神,跳入機艙,替換輪機員操作機器。這時機艙漏水非常嚴重,船隨時都有被海水淹沒的危險。在這緊急關頭,輪機長馬慶喜、復員軍人王世江、共青團員李之安等,毫不猶豫地跳下機艙,急速向外排水。一九六七年剛剛動過兩次大手術的王世江,在搶險中受傷,腿上鮮血直流。馬慶喜剛要扶他,他堅定地說:「不要管我,淘水要緊,多淘一桶水就是對毛主席多獻一分忠心啊!」

惡浪繼續吞噬着漁輪,沉船的危險隨時都會到來。這時,李之安看到駕駛台上放着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畫像,便冒着被狂風卷進大海的危險,迅速爬到駕駛台,把毛主席的畫像取下來,高高舉起。一輪紅日當空照,革命戰士暖心房。頓時,人們增加了無窮的力量。同志們一遍遍地高聲朗誦:「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他們一遍遍地高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萬歲!」

由於機艙漏水過急,海水淹沒了機器,船仍在繼續下沉。具有海上戰鬥經驗的中隊長陳兆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他想到毛主席關於「黨組織應是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所組成,應能領導無產階級和革命群眾對於階級敵人進行戰鬥的朝氣蓬勃的先鋒隊組織」的偉大教導,決心在這最困難、最危險的時刻,充分發揮一個共產黨員的作用,帶頭用毛澤東思想去指揮戰鬥。他當機立斷地召開了緊急的擴大的黨小組會。會議做出了三項決定:一、要發揚自我犧牲精神,避免給國家造成更大損失,不調津水29號漁輪來搶救;二、全船十六名同志分別乘兩個救生筏準備下水;三、下水後,要遵照毛主席「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偉大教導,保持戰鬥的集體。短暫的時間,果斷的決定,充分表達了革命戰士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充分顯示了黨組織帶領群眾進行戰鬥的堅強作用。

船員們離船前不帶自己的任何東西,只帶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像、紅色革命寶書和偉大祖國的五星紅旗。在就要離開漁輪的時候,他們手挽着手,肩並着肩,整齊地屹立在齊腰深海水的甲板上,面向北京,共同敬祝偉大領袖毛主席萬壽無疆!高聲背誦最高指示,昂首高唱革命歌曲。充滿革命激情的宏亮聲音,壓倒了狂風的呼嘯,蓋過了惡浪的咆哮。無限忠於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革命戰士,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充滿勝利的信心,投入了更加艱巨的戰鬥。

一顆紅心永不變,頂風破浪永向前[編輯]

十六名無限忠於毛主席的我國漁輪船員,高唱着毛主席語錄歌,乘風破浪,向着祖國的海港——天津港游進了。

七、八級的東北風,夾雜着雨。他們的身體浸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裡,受着狂風的吹打,迎着巨浪的衝擊,每向前游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但是,當他們看到《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畫時,心中升起了永遠不落的紅太陽,渾身充滿了無窮無盡的力量。他們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萬歲!萬萬歲!」他們在偉大領袖毛主席「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豪邁詩句的鼓舞下,緊緊把住筏子,在漫無邊際的滄海中,頑強地與風浪搏鬥,衝破漆黑的夜空,朝着光明前進。

天亮了,風浪越來越大。英勇頑強地同風浪搏鬥了一夜的十六名船員,和平常一樣,面向着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畫像,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高唱《東方紅》。接着,同志們又共同背誦了毛主席的偉大教導:「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同志們又盡情地唱着鼓舞人心的毛主席語錄歌曲,高呼着「毛主席萬歲!」迎接着新的戰鬥,去爭取新的勝利。

上午十點鐘左右,由於風大浪急,加上與風浪的長時間搏鬥,體弱有病的同志開始支持不住了。但是,他們想起了毛主席關於「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偉大教導,臨危不懼,視死如歸。他們依然一遍遍地背誦毛主席語錄,高呼「毛主席萬歲」,直到停止呼吸。有的同志犧牲了,活着的同志將犧牲的同志的遺體緊緊地系在筏子上,或者背在自己的背上,在風浪中繼續前進!他們所想的是,活着的時候,我們是階級弟兄,是一個戰鬥的堅強集體,他們犧牲了,同樣是我們的階級弟兄,仍然是一個戰鬥的集體,決不能丟掉犧牲的同志不管。這是多麼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這是何等高貴的工人階級品德啊!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嚴厲地批判了大叛徒劉少奇的「活命哲學」,給了那些臨危退縮、貪生怕死的可憐蟲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在與狂風巨浪搏鬥的進程中,陳兆順手抓住了一根隨水漂來的竹竿。他立刻告訴馬慶喜,讓他取出國旗。馬慶喜吃力地從趙剛群的背上解下機要文件包,取出了鮮艷的五星紅旗,系在竹竿上。五星紅旗迎着狂風巨浪,高高地飄揚在祖國的海空。同志們在紅旗下激動地高呼:「毛主席萬歲!萬萬歲!」一顆顆紅心越過了渤海,飛向北京,飛向天安門,飛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身邊。

階級友愛比海深,怒海紅心救親人[編輯]

十月六日凌晨一點二十分,天津市海洋捕撈公司漁汛生產指揮組值班報務員,突然接到津水28號船發來的特急電報:「我船遇險,漏水嚴重!」警報傳出,具有革命光榮傳統的我國船員,在市革命委員會直接組織領導下,在駐公司人民解放軍和公司革委會同志的率領下,懷着無比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駕駛着剛剛返航歸來的漁輪,頂着九級風浪,直奔遇險地點。

人民解放軍領導機關得訊後,派出了快速艦艇和飛機;天津航道局的挖泥船「紅旗2號」,塘沽漁業捕撈隊的2號、3號、29號、30號機帆船,上海輪船公司的戰鬥36號貨輪,以及大連水產公司、旅大海洋漁業公司、河北省渤海沿岸各漁業公社派出的船隻,共有數十個單位的近百條船,都急速駛向渤海海面,投入了搶救戰鬥。

在海上連續奮戰已十五晝夜的津水44、45號兩隻漁輪,當時正避風返航,已駛近塘沽,突然接到急電,漁輪的船長、共產黨員信長秀果斷地下令「轉舵」。副指導員柳忠緒,立即帶領全船同志齊聲朗讀:「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大家手捧紅色革命寶書,面對毛主席像,齊聲宣誓:「我們一定要把津水28號漁輪的同志全部救上來。」

用毛澤東思想指揮戰鬥的44、45號漁輪船員,為了搶救自己的階級兄弟,將載重不超過六十噸的小漁輪,乘九級狂風破十級巨浪全速前進。足有三、四層樓高的滾滾巨浪連續不斷地向漁輪壓過來,這時候,操舵失靈、船艙進水、「自動脫錨」等險情,一個接着一個發生。每前進一步,不知要花費多大精力,要擔多大的風險。但是,革命船員懷着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無限忠心,想的是正在遇難的階級兄弟,早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開足馬力,繼續前進。突然,正在了望的宋惠敏大聲喊道:「指導員,前面有一個小白點漂浮,可能就是他們!」副指導員柳忠緒一面讓船長拉警報,一面作戰地動員。一剎那,全體船員火速衝上甲板,冒着巨浪吞沒的危險,直奔船舷。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船員為了能以最短的時間最安全地搶救遇難的同志,津水44號以最快的速度,一次就靠上了救生筏,並馬上來個倒車,將船穩住在筏邊。在這樣的狂風巨浪里,敢用「倒車」,這在航海史上是罕見的。粘學仁首先打過去一根頭帶鉛錘的繩子,把救生筏拉到船邊。當大家看到與狂風惡浪生死搏鬥十二個小時的同志們,恨不得一齊把他們拉上來,可是由於風浪大,雨也越下越大,使得船又晃又滑,一使勁就摔倒。為了搶救遇險的階級兄弟,他們忘掉了自己的安危,同志們把身體伸出船外,進行了一場激烈緊張的戰鬥。

大家看着被救上來的階級兄弟,眼裡閃爍着喜悅的淚花。他們回想起在吃人的舊社會,有一年刮颱風,渤海灣沿岸二十四堡,家家帶白孝,戶戶有哭聲,屍體滿海漂,誰管?誰問?有個老船員在舊社會經歷了三次沉船,三次被開除。可是,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卻胡說什麼「剝削有功」,真是反動透頂!

津水28號漁輪遇險後,天津市水產局、天津市海洋捕撈公司革命委員會和駐軍,對十六名遇險船員的家屬進行慰問,介紹了各單位派船隻進行搶救的情況,表彰了津水28號漁輪十六名船員遇險後與狂風巨浪進行頑強搏鬥的英雄事跡,家屬們受到極大的鼓舞和教育。

津水28號漁輪船員同狂風惡浪英勇戰鬥的生動事跡,再一次告訴人們: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忠於毛主席革命路線的人,最勇敢,最過硬,最團結,有最大的戰鬥力。

用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就無往而不勝!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