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我國和馬耳他建交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歡迎我國和馬耳他建交
《人民日報》社論
1972年2月2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國政府和馬耳他政府的代表經過友好談判,決定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和平等互利的原則基礎上,建立兩國大使級的外交關係。這是中馬兩國關係發展的新標誌。我們對此表示熱烈歡迎!

馬耳他具有悠久的歷史。勤勞、勇敢的馬耳他人民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同帝國主義進行了長期的英勇鬥爭。一九六四年,馬耳他獲得獨立。獨立後,馬耳他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繼續進行着鬥爭。

我國政府一貫主張,每個國家的人民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本國的社會制度,有權維護本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無論哪個國家都無權對別的國家進行侵略、顛覆、控制、干涉和欺負。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支持馬耳他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發展致力於和平的自給經濟所作的努力。 台灣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我們堅決反對任何製造所謂「一中一台」、「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台灣地位未定」、「台灣獨立」或類似的陰謀。任何企圖將台灣省從中國割裂出去的陰謀,都是絕對不能得逞的。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自己的領土台灣!

中國和馬耳他兩國人民之間存在着友好的情誼。現在,中馬兩國正式建交,反映了兩國的共同利益,體現了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我們深信,中馬兩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必將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