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律全書 (四庫全書本)/卷06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上 樂律全書 卷六下 卷七上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六下
  明 朱載堉 撰
  律呂精義內篇六下
  五音琴第七張指法  俗呼緊羽調之高者
  一弦夷則為商吹合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黃鍾散聲即夷則二弦無射為角吹四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太簇散聲即無射三弦大呂為徴吹上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仲呂散聲即大呂四弦夾鍾為羽吹尺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林鍾散聲即夾鍾五弦蕤賔為宮吹凡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應鍾散聲即蕤賔六弦夷則為商吹合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黃鍾散聲即夷則七弦無射為角吹四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太簇散聲即無射建午月蕤賔均操縵 蕤賔之宮在五弦
  蕤賔之羽夾鍾起調夾鍾畢曲 旋宮第三十一調屬水南 夾鍾為羽
  風 大呂為徴
  之 無射為角
  薰 夷則為商
  兮 蕤賔為宮
  可 夾鍾為羽
  以 大呂為徽
  解 無射為角
  吾 夷則為商
  民 蕤賔為宮
  之 夾鍾為羽
  慍 大呂為徴
  兮 無射為角
  南 夷則為商
  風 蕤賔為宮
  之 夾鍾為羽
  時 大呂為徴
  兮 無射為角
  可 夷則為商
  以 蕤賔為宮
  阜 夾鍾為羽
  吾 大呂為徴
  民 無射為角
  之 夷則為商
  財 蕤賔為宮
  兮 夾鍾為羽
  㽔賔之徴大呂起調大呂畢曲 旋宮第三十二調屬火南 大呂為徴
  風 無射為角
  之 夷則為商
  薰 㽔賔為宮
  兮 夾鍾為羽
  可 大呂為徴
  以 無射為角
  解 夷則為商
  吾 㽔賔為宮
  民 夾鍾為羽
  之 大呂為徴
  慍 無射為角
  兮 夷則為商
  南 㽔賔為宮
  風 夾鍾為羽
  之 大呂為徴
  時 無射為角
  兮 夷則為商
  可 㽔賔為宮
  以 夾鍾為羽
  阜 大呂為徴
  吾 無射為角
  民 夷則為商
  之 㽔賔為宮
  財 夾鍾為羽
  兮 大呂為徴
  㽔賔之角無射起調無射畢曲 旋宮第三十三調屬木南 無射為角
  風 夷則為商
  之 㽔賔為宮
  薰 夾鍾為羽
  兮 大呂為徴
  可 無射為角
  以 夷則為商
  解 㽔賔為宮
  吾 夾鍾為羽
  民 大呂為徴
  之 無射為角
  慍 夷則為商
  兮 㽔賔為宮
  南 夾鍾為羽
  風 大呂為徴
  之 無射為角
  時 夷則為商
  兮 㽔賔為宮
  可 夾鍾為羽
  以 大呂為徴
  阜 無射為角
  吾 夷則為商
  民 㽔賔為宮
  之 夾鍾為羽
  財 大呂為徴
  兮 無射為角
  㽔賔之商夷則起調夷則畢曲 旋宮第三十四調屬金南 夷則為商
  風 㽔賔為宮
  之 夾鍾為羽
  薫 大呂為徴
  兮 無射為角
  可 夷則為商
  以 㽔賔為宮
  解 夾鍾為羽
  吾 大呂為徴
  民 無射為角
  之 夷則為商
  慍 㽔賔為宮
  兮 夾鍾為羽
  南 大呂為徴
  風 無射為角
  之 夷則為商
  時 㽔賔為宮
  兮 夾鍾為羽
  可 大呂為徴
  以 無射為角
  阜 夷則為商
  吾 㽔賔為宮
  民 夾鍾為羽
  之 大呂為徴
  財 無射為角
  兮 夷則為商
  㽔賔之宮㽔賔起調㽔賔畢曲 旋宮 三十五調屬土南 㽔賔為宮
  風 夾鍾為羽
  之 大呂為徴
  薰 無射為角
  兮 夷則為商
  可 㽔賔為宮
  以 夾鍾為羽
  解 大呂為徴
  吾 無射為角
  民 夷則為商
  之 㽔賔為宮
  慍 夾鍾為羽
  兮 大呂為徴
  南 無射為角
  風 夷則為商
  之 㽔賔為宮
  時 夾鍾為羽
  兮 大呂為徴
  可 無射為角
  以 夷則為商
  阜 㽔賔為宮
  吾 夾鍾為羽
  民 大呂為徴
  之 無射為角
  財 夷則為商
  兮 㽔賔為宮
  五音琴第八張指法 俗呼縵角調之平者
  一弦林鍾為宮吹合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黃鍾散聲即林鍾二弦南呂為商吹四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太簇散聲即南呂三弦應鍾為角吹一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姑洗散聲即應鍾四弦太簇為徴吹尺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林鍾散聲即太簇五弦姑洗為羽吹工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南呂散聲即姑洗六弦林鍾為宮吹合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黃鍾散聲即林鍾七弦南呂為商吹四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太簇散聲即南呂建未月林鍾均操縵 林鍾之宮在第六弦
  林鍾之羽姑洗起調姑洗畢曲 旋宮第三十六調屬水南 姑洗為羽
  風 太簇為徴
  之 應鍾為角
  薰 南呂為商
  兮 林鍾為宮
  可 姑洗為羽
  以 太簇為徴
  解 應鍾為角
  吾 南呂為商
  民 林鍾為宮
  之 姑洗為羽
  慍 太簇為徴
  兮 應鍾為角
  南 南呂為商
  風 林鍾為宮
  之 姑洗為羽
  時 大簇為徴
  兮 應鍾為角
  可 南呂為商
  以 林鍾為宮
  阜 姑洗為羽
  吾 太簇為徴
  民 應鍾為角
  之 南呂為商
  財 林鍾為宮
  兮 姑洗為羽
  林鍾之徴太簇起調太簇畢曲 旋宮第三十七調屬火南 太簇為徴
  風 應鍾為角
  之 南呂為商
  薫 林鍾為宮
  兮 姑洗為羽
  可 太簇為徴
  以 應鍾為角
  解 南呂為商
  吾 林鍾為宮
  民 姑洗為羽
  之 太簇為徴
  慍 應鍾為角
  兮 南呂為商
  南 林鍾為宮
  風 姑洗為羽
  之 太簇為徴
  時 應鍾為角
  兮 南呂為商
  可 林鍾為宮
  以 姑洗為羽
  阜 太簇為徴
  吾 應鍾為角
  民 南呂為商
  之 林鍾為宮
  財 姑洗為羽
  兮 太簇為徴
  林鍾之角應鍾起
  南 應鍾為角
  風 南呂為商
  之 林鍾為宮
  薰 姑洗為羽
  兮 太簇為徴
  可 應鍾為角
  以 南呂為商
  解 林鍾為宮
  吾 姑洗為羽
  民 太簇為徴
  之 應鍾為角
  慍 南呂為商
  兮 林鍾為宮
  南 姑洗為羽
  風 太簇為徴
  之 應鍾為角
  時 南呂為商
  兮 林鍾為宮
  可 姑洗為羽
  以 太簇為徴
  阜 應鍾為角
  吾 南呂為商
  民 林鍾為宮
  之 姑洗為羽
  財 應鍾為角
  兮 應鍾為角
  林鍾之商南呂起調南呂畢曲 旋宮第三十九調屬金南 南呂為商
  風 林鍾為宮
  之 姑洗為羽
  薰 太簇為徴
  兮 應鍾為角
  可 南呂為商
  以 林鍾為宮
  解 姑洗為羽
  吾 太簇為徴
  民 應鍾為角
  之 南呂為商
  慍 林鍾為宮
  兮 姑洗為羽
  南 太簇為徴
  風 應鍾為角
  之 南呂為商
  時 林鍾為宮
  兮 姑洗為羽
  可 太簇為徴
  以 應鍾為角
  阜 南呂為商
  吾 林鍾為宮
  民 姑洗為羽
  之 太簇為徴
  財 應鍾為角
  兮 姑洗為羽
  林鍾之宮林鍾起調林鍾畢曲 旋宮第四十調屬土南 林鍾為宮
  風 姑洗為羽
  之 太簇為徴
  薰 應鍾為角
  兮 南呂為商
  可 林鍾為宮
  以 姑洗為羽
  解 太簇為徴
  吾 應鍾為角
  民 南呂為商
  之 林鍾為宮
  慍 姑洗為羽
  兮 太簇為徴
  南 應鍾為角
  風 南呂為商
  之 林鍾為宮
  時 姑洗為羽
  兮 太簇為徴
  可 應鍾為角
  以 南呂為商
  阜 林鍾為宮
  吾 姑洗為羽
  民 太蔟為徴
  之 應鍾為角
  財 南呂為商
  兮 林鍾為宮
  五音琴第九張指法 俗呼縵角調之髙者
  一弦夷則為宮吹合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黃鍾散聲即夷則二弦無射為商吹四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太簇散聲即無射三弦黃鍾為角吹上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仲呂散聲即黃鍾四弦夾鍾為徴吹尺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林鍾散聲即夾鍾五弦仲呂為羽吹工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南呂散聲即仲呂六弦夷則為宮吹合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黃鍾散聲即夷則七弦無射為商吹四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太蔟散聲即無射建申月夷則均操縵 夷則之宮在第六弦
  夷則之羽仲呂起調仲呂畢曲 旋宮第四十一調屬水南 仲呂為羽
  風 夾鍾為徴
  之 黃鍾為角
  薰 無射為商
  兮 夷則為宮
  可 仲呂為羽
  以 夾鍾為徴
  解 黃鍾為角
  吾 無射為商
  民 夷則為宮
  之 仲呂為羽
  慍 夾鍾為徵
  兮 黃鍾為角
  南 無射為商
  風 夷則為宮
  之 仲呂為羽
  時 夾鍾為徵
  兮 黃鍾為角
  可 無射為商
  以 夷則為宮
  阜 仲呂為羽
  吾 夾鍾為微
  民 黃鍾為角
  之 無射為商
  財 夷則為宮
  兮 仲呂為羽
  夷則之徵夾鍾起調夾鍾畢曲 旋宮第四十二調屬火南 夾鍾為徴
  風 黃鍾為角
  之 無射為商
  薰 夷則為宮
  兮 仲呂為羽
  可 夾鍾為徴
  以 黃鍾為角
  解 無射為商
  吾 夷則為宮
  民 仲呂為羽
  之 夾鍾為徴
  慍 黃鍾為角
  兮 無射為商
  南 夷則為宮
  風 仲呂為羽
  之 夾鍾為徴
  時 黃鍾為角
  兮 無射為商
  可 夷則為宮
  以 仲呂為羽
  解 夾鍾為徴
  吾 黃鍾為角
  民 無射為商
  之 夷則為宮
  財 仲呂為羽
  兮 夾鍾為徴
  夷則之角黃鍾起調黃鍾畢曲 旋宮第四十三調屬木南 黃鍾為角
  風 無射為商
  之 夷則為宮
  薰 仲呂為羽
  兮 夾鍾為徴
  可 黃鍾為角
  以 無射為商
  解 夷則為宮
  吾 仲呂為羽
  民 夾鍾為徴
  之 黃鍾為角
  慍 無射為商
  兮 夷則為宮
  南 仲呂為羽
  風 夾鍾為徴
  之 黃鍾為角
  時 無射為商
  兮 夷則為宮
  可 仲呂為羽
  以 夾鍾為徴
  阜 黃鍾為角
  吾 無射為商
  民 夷則為宮
  之 仲呂為羽
  財 夾鍾為徴
  兮 黃鍾為角
  夷則之商無射起調無射畢曲 旋宮第四十四調屬金南 無射為商
  風 夷則為宮
  之 仲呂為羽
  薰 夾鍾為徴
  兮 黃鍾為角
  可 無射為商
  以 夷則為宮
  觧 仲呂為羽
  吾 夾鍾為徴
  民 黃鍾為角
  之 無射為商
  慍 夷則為宮
  兮 仲呂為羽
  南 夾鍾為徴
  風 黃鍾為角
  之 無射為商
  時 夷則為宮
  兮 仲呂為羽
  可 夾鍾為徴
  以 黃鍾為角
  阜 無射為商
  吾 夷則為宮
  民 仲呂為羽
  之 夾鍾為徴
  財 黃鍾為角
  兮 無射為商
  夷則之宮夷則起調夷則畢曲 旋宮第四十五調屬土南 夷則為宮
  風 仲呂為羽
  之 夾鍾為徴
  薰 黃鍾為角
  兮 無射為商
  可 夷則為宮
  以 夾呂為羽
  觧 夾鍾為徴
  吾 黃鍾為角
  民 無射為商
  之 夷則為宮
  慍 仲呂為羽
  兮 夾鍾為徴
  南 黃鍾為角
  風 無射為商
  之 夷則為宮
  時 仲呂為羽
  兮 夾鍾為徴
  可 黃鍾為角
  以 無射為商
  阜 夷則為宮
  吾 仲呂為羽
  民 夾鍾為徴
  之 黃鍾為角
  財 無射為商
  兮 夷則為宮
  五音琴第十張指法 俗呼清商調之下者
  一弦蕤賔為羽吹凡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應鍾散聲即蕤賔二弦南呂為宮吹四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太蔟散聲即南呂三弦應鍾為商吹一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姑洗散聲即應鍾四弦大呂為角吹上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仲呂散聲即大呂五弦姑洗為徴吹工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南呂散聲即姑洗六弦蕤賔為羽吹凡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應鍾散聲即蕤賔七弦南呂為宮吹四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太蔟散聲即南呂建酉月南呂均操縵 南呂之宮在第七弦
  南呂之羽蕤賔起調蕤賔畢曲 旋宮第四十六調屬水南 蕤賔為羽
  風 姑洗為徴
  之 大呂為角
  薰 應鍾為商
  兮 南呂為宮
  可 蕤賔為羽
  以 姑洗為徴
  觧 大呂為角
  吾 應鍾為商
  民 南呂為宮
  之 蕤賔為羽
  慍 姑洗為徴
  兮 大呂為角
  南 應鍾為商
  風 南呂為宮
  之 蕤賔為羽
  時 姑洗為徴
  兮 大呂為角
  可 應鍾為商
  以 南呂為宮
  阜 蕤賔為羽
  吾 姑洗為徴
  民 大呂為角
  之 應鍾為商
  財 南呂為宮
  兮 蕤賔為羽
  南呂之徴姑洗起調姑洗畢曲 旋宮第四十七調屬火南 姑洗為徴
  風 大呂為角
  之 應鍾為商
  薰 南呂為宮
  兮 蕤賔為羽
  可 姑洗為徴
  以 大呂為角
  觧 應鍾為商
  吾 南呂為宮
  民 蕤賔為羽
  之 姑洗為徴
  慍 大呂為角
  兮 應鍾為商
  南 南呂為宮
  風 蕤賔為羽
  之 姑洗為徴
  時 大呂為角
  兮 應鍾為商
  可 南呂為宮
  以 蕤賔為羽
  阜 姑洗為徴
  吾 大呂為角
  民 應鍾為商
  之 南呂為宮
  財 蕤賔為羽
  兮 姑洗為徴
  南呂之角大呂起調大呂畢曲 旋宮第四十八調屬木南 大呂為角
  風 應鍾為商
  之 南呂為宮
  薰 蕤賔為羽
  兮 姑洗為徴
  可 大呂為角
  以 應鍾為商
  觧 南呂為宮
  吾 蕤賔為羽
  民 姑洗為徴
  之 大呂為角
  慍 應鍾為商
  兮 南呂為宮
  南 蕤賔為羽
  風 姑洗為徴
  之 大呂為角
  時 應鍾為商
  兮 南呂為宮
  可 蕤賔為羽
  以 姑洗為徴
  阜 大呂爲角
  吾 應鍾為商
  民 南呂為宮
  之 蕤賔為羽
  財 姑洗為徴
  兮 大呂為角
  南呂之商應鍾起調應鍾畢曲 旋宮第四十九調屬金南 應鍾為商
  風 應鍾為商
  之 蕤賔為羽
  薰 姑洗為徴
  兮 大呂為角
  可 應鍾為商
  以 南呂為宮
  觧 蕤賔為羽
  吾 姑洗為徴
  民 大呂為角
  之 應鍾為商
  慍 南呂為宮
  兮 蕤賔為羽
  南 姑洗為徴
  風 大呂為角
  之 應鍾為商
  時 南呂為宮
  兮 蕤賔為羽
  可 姑洗為徴
  以 大呂為角
  阜 應鍾為商
  吾 南呂為宮
  民 蕤賔為羽
  之 姑洗為徴
  財 大呂為角
  兮 應鍾為商
  南呂之宮南呂起調南呂畢曲 旋宮第五十調屬土南 南呂為宮
  風 蕤賔為羽
  之 姑洗為徴
  薰 大呂為角
  兮 應鍾為商
  可 南呂為宮
  以 蕤賔為羽
  觧 姑洗為徴
  吾 大呂為角
  民 應鍾為商
  之 南呂為宮
  慍 蕤賔為羽
  兮 姑洗為徴
  南 大呂為角
  風 應鍾為商
  之 南呂為宮
  時 蕤賔為羽
  兮 姑洗為徴
  可 大呂為角
  以 應鍾為商
  阜 南呂為宮
  吾 蕤賔為羽
  民 姑洗為徴
  之 大呂為角
  財 應鍾為商
  兮 南呂為宮
  五音琴第十一張指法 俗呼清商調之平者
  一弦林鍾為羽吹合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黃鍾散聲即林鍾二弦無射為宮吹四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太蔟散聲即無射三弦黃鍾為商吹上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仲呂散聲即黃鍾四弦太蔟為角吹尺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林鍾散聲即太蔟五弦仲呂為徴吹工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南呂散聲即仲呂六弦林鍾為羽吹合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黃鍾散聲即林鍾七弦無射為宮吹四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太蔟散聲即無射建戌月無射均操縵 無射之宮在第七弦
  無射之羽林鍾起調林鍾畢曲 旋宮第五十一調屬木南 林鍾為羽
  風 仲呂為徴
  之 太蔟為角
  薰 黃鍾為商
  兮 無射為宮
  可 仲呂為徴
  以 太蔟為角
  觧 太蔟為角
  吾 黃鍾為商
  民 無射為宮
  之 林鍾為羽
  慍 仲呂為徴
  兮 太蔟為角
  南 黃鍾為商
  風 無射為宮
  之 林鍾為羽
  時 仲呂為徴
  兮 太蔟為角
  可 黃鍾為商
  以 無射為宮
  阜 林鍾為羽
  吾 仲呂為徴
  民 太蔟為角
  之 黃鍾為商
  財 無射為宮
  兮 林鍾為羽
  無射之徴仲呂起調仲呂畢曲 旋宮第五十二調屬火南 仲呂為徴
  風 太蔟為角
  之 黃鍾為商
  薰 無射為宮
  兮 林鍾為羽
  可 仲呂為徴
  以 太蔟為角
  觧 黃鍾為商
  吾 無射為宮
  民 林鍾為羽
  之 仲呂為徴
  慍 太蔟為角
  兮 黃鍾為商
  南 無射為宮
  風 林鍾為羽
  之 仲呂為徴
  時 太蔟為角
  兮 黃鍾為南
  可 無射為宮
  以 林鍾為羽
  阜 仲呂為徴
  吾 太蔟為角
  民 黃鍾為商
  之 無射為宮
  財 林鍾為羽
  兮 仲呂為徴
  無射之角太蔟起調太蔟畢曲 蔟宮第五十三調屬木南 太蔟為角
  風 黃鍾為商
  之 無射為宮
  薫 林鍾為羽
  兮 仲呂為徴
  可 太蔟為角
  以 黃鍾為商
  觧 無射為宮
  吾 林鍾為羽
  民 仲呂為徴
  之 太蔟為角
  慍 黃鍾為商
  兮 無射為宮
  南 林鍾為羽
  風 仲呂為徴
  之 太蔟為角
  時 黃鍾為商
  兮 無射為宮
  可 林鍾為羽
  以 仲呂為徴
  阜 太蔟為角
  吾 黃鍾為商
  民 無射為宮
  之 林鍾為羽
  財 仲呂為徴
  兮 太蔟為角
  無射之商黃鍾起調黃鍾畢曲 旋宮第五十四調屬金南 黃鍾為商
  風 無射為宮
  之 林鍾為羽
  薰 仲呂為徴
  兮 太蔟為角
  可 黃鍾為商
  以 無射為宮
  觧 林鍾為羽
  吾 仲呂為徴
  民 太蔟為角
  之 黃鍾為商
  慍 無射為宮
  兮 林鍾為羽
  南 仲呂為徴
  風 太蔟為角
  之 黃鍾為商
  時 無射為宮
  兮 林鍾為羽
  可 仲呂為徴
  以 太蔟為角
  阜 黃鍾為商
  吾 無射為宮
  民 林鍾為羽
  之 仲呂為徴
  財 太蔟為角
  兮 黃鍾為商
  無射之宮無射起調無射畢曲 旋宮第五十五調屬土南 無射為宮
  風 林鍾為羽
  之 仲呂為徴
  薫 太蔟為角
  兮 黃鍾為商
  可 無射為宮
  以 林鍾為羽
  觧 仲呂為徴
  吾 太蔟為角
  民 黃鍾為商
  之 無射為宮
  慍 林鍾為羽
  兮 仲呂為徴
  南 太蔟為角
  風 黃鍾為商
  之 無射為宮
  時 林鍾為羽
  兮 仲呂為徴
  可 太蔟為角
  以 黃鍾為商
  阜 無射為宮
  吾 林鍾為羽
  民 仲呂為徴
  之 太蔟為角
  財 黃鍾為商
  兮 無射為宮
  五音琴第十二張指法 俗呼清商調之髙者
  一弦夷則為羽吹合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黃鍾散聲即夷則二弦應鍾為宮吹一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姑洗散聲即應鍾三弦大呂為商吹上字按十一徽定實音為仲呂散聲即大呂四弦夾鍾為角吹尺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林鍾散聲即夾鍾五弦蕤賔為徴吹凡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應鍾散聲即蕤賔六弦夷鍾為羽吹合字按十一徽定之實音為黃鍾散聲即夷則七弦應鍾為宮吹一字按十徽定之實音為姑洗散聲即應鍾建亥月應鍾均操縵 應鍾之宮在第七弦
  應鍾之羽夷則起調夷則畢曲 旋宮第五十六調屬水南 夷則為羽
  風 蕤賔為徴
  之 夾鍾為角
  薰 大呂為商
  兮 應鍾為宮
  可 夷則為羽
  以 蕤賔為徴
  解 夾鍾為角
  吾 大呂為商
  民 應鍾為宮
  之 夷則為羽
  慍 蕤賔為徴
  兮 夾鍾為角
  南 大呂為商
  風 應鍾為宮
  之 夷則為羽
  時 蕤賔為徴
  兮 夾鍾為角
  可 大呂為商
  以 應鍾為宮
  阜 夷則為羽
  吾 蕤賔為徴
  民 夾鍾為角
  之 大呂為商
  財 應鍾為宮
  兮 夷則為羽
  應鍾之徴蕤賔起調蕤賔畢曲 旋宮第五十七調屬火南 蕤賔為徴
  風 夾鍾為角
  之 大呂為商
  薰 應鍾為宮
  兮 夷則為羽
  可 蕤賔為徴
  以 夾鍾為角
  解 大呂為商
  吾 應鍾為宮
  民 夷則為羽
  之 蕤賔為徴
  慍 夾鍾為角
  兮 大呂為商
  南 應鍾為宮
  風 夷則為羽
  之 蕤賔為徴
  時 夾鍾為角
  兮 大呂為商
  可 應鍾為宮
  以 夷則為羽
  阜 蕤賔為徴
  吾 夾鍾為角
  民 大呂為商
  之 應鍾為宮
  財 夷則為羽
  兮 蕤賔為徴
  應鍾之角夾鍾起調夾鍾畢曲 旋宮第五十八調屬木南 夾鍾為角
  風 大呂為商
  之 應鍾為宮
  薰 夷則為羽
  兮 蕤賔為徴
  可 夾鍾為角
  以 大呂為商
  解 應鍾為宮
  吾 夷則為羽
  民 蕤賔為徴
  之 夾鍾為角
  慍 大呂為商
  兮 應鍾為宮
  南 夷則為羽
  風 蕤賔為徴
  之 夾鍾為角
  時 大呂為商
  兮 應鍾為宮
  可 夷則為羽
  以 蕤賔為徴
  阜 夷鍾為角
  吾 大呂為商
  民 應鍾為宮
  之 夷則為羽
  財 蕤賔為徴
  兮 夾鍾為角
  應鍾之商大呂起調大呂畢曲 旋宮第五十九調屬金南 大呂為商
  風 應鍾為宮
  之 夷則為羽
  薰 蕤賔為徴
  兮 夾鍾為角
  可 大呂為商
  以 應鍾為宮
  解 夷則為羽
  吾 蕤賔為徴
  民 夾鍾為角
  之 大呂為商
  慍 應鍾為宮
  兮 夷則為羽
  南 蕤賔為徴
  風 夾鍾為角
  之 大呂為商
  時 應鍾為宮
  兮 夷則為羽
  可 蕤賔為徴
  以 夾鍾為角
  阜 大呂為商
  吾 應鍾為宮
  民 夷則為羽
  之 蕤賔為徴
  財 夾鍾為角
  兮 大呂為商
  應鍾之宮應鍾起調應鍾畢曲 旋宮第六十調屬土南 應鍾為宮
  風 夷則為羽
  之 蕤賔為徴
  薰 夾鍾為角
  兮 大呂為商
  可 應鍾為宮
  以 夷則為羽
  解 蕤賔為徴
  吾 夾鍾為角
  民 大呂為商
  之 應鍾為宮
  慍 夷則為羽
  兮 蕤賔為徴
  南 夾鍾為角
  風 大呂為商
  之 應鍾為宮
  時 夷則為羽
  兮 蕤賔為徴
  可 夾鍾為角
  以 大呂為商
  阜 應鍾為宮
  吾 夷則為羽
  民 蕤賔為徴
  之 夾鍾為角
  財 大呂為商
  兮 應鍾為宮
  右南風歌出於舜世蓋簫韶餘響而在三百篇已前其來逺矣是故起調畢曲皆先羽而後宮與流俗黃鍾起調畢曲者異焉調之先羽而後宮者譬猶易之先天卦也調之先宮而後羽者譬猶易之後天卦也所以者何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徴為事羽為物始於宮終於羽者五聲相繼先後之次序也宮生徴徴生商商生羽羽生角始於宮窮於角者五聲相生先後之次序也二說次序其先後雖不同揆諸河圖則未有不同也夫天一生水為羽居北方其數六故黃鍾之羽其律長六寸羽為物物者世間萬物也若寅為開物戌為閉物之類是也開物成務而事興焉故次之以事地二生火為徴居南方其數七故黃鍾之徴其律長七寸徴為事事者世間萬事也以飲食男女為切要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男女居室人之大倫而民生焉故次之以民天三生木為角居東方其數八故黃鍾之角其律長八寸角為民民者世間萬民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故次之以臣地四生金為商居西方其數九故黃鍾之商其律長九寸商為臣臣者治民之官也民若無官則強陵弱衆暴寡而世亂矣官若無君其弊亦然故次之以君天五生土為宮居中央其數十故黃鍾之宮其律長十寸宮為君君者臣民事物之主也於數最多於律最長於聲最濁於樂最尊君位至尊宜先而其次序在後何也栁宗元封建論謂先有里胥而後有天子理勢然也洪範五行以水火木金土為先後之次序樂記五聲以宮商角徴羽為尊卑之次序雖若相反實相同也宮居中央端拱南面巡厯四方象天左旋由中而南故宮生徴由南而西故徴生商由西而北故商生羽由北而東故羽生角五聲左旋至角而窮取法於河圖也樂記曰大樂必易又曰大樂與天地同和言其音調出於天生自然不由人力編排而纍纍乎端如貫珠譬猶太羮𤣥酒無味之中真味存焉故先儒論樂曰古者聖王制禮法修教化三綱正九疇敘百姓大和萬物咸若乃作樂以宣八風之氣以平天下之情故樂聲淡而不傷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則欲心平和則躁心釋優柔平中徳之盛也天下化中治之至也是謂道配天地古之極也樂者本乎政也政善民安則天下之心和故聖人作樂以宣暢其和心達於天地天地之氣感而大和焉天地和則萬物順故神祗格鳥獸馴迷者不知此理指為連近之音視為唐宋之陋奚足以語太和之道也哉斯譜質朴𤣥妙真乃太古遺音撰譜宜以此為法也

  黃鍾五調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林姑太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黃為五音
  南呂為羽 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 南呂起調太黃南林姑大黃南林姑太黃南 南呂畢曲
  林鍾為徴 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 林鍾起調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 林鍾畢曲
  姑洗為角 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 姑洗起調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 姑洗畢曲
  太蔟為商 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 太簇起調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 太簇畢曲
  黃鍾為宮 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 黃鍾起調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 黃鍾畢曲
  大呂五調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無夷仲夾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大為五音
  無射為羽 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 無射起調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 無射畢曲
  夷則為徴 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 無射起調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 無射畢曲
  仲呂為角 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 仲呂起調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 仲呂畢曲
  夾鍾為商 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 夾鍾起調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 夾鍾畢曲
  大呂為宮 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 大呂起調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 大呂畢曲
  太蔟五調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應南㽔姑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太為五音
  應鍾為羽 應南㽔姑太應南㽔姑太應南㽔 應鍾起調姑太應南㽔姑大應南㽔姑太應 應鍾畢曲
  南呂為徴 南㽔姑太應南㽔姑太應南㽔姑 南呂起調太應南㽔姑太應南㽔姑太應南 南呂畢曲
  蕤賔為角 㽔姑大應南㽔姑大應南㽔姑太 㽔賔起調應南㽔姑太應南㽔姑太應南㽔 㽔賔畢曲
  姑洗為商 姑太應南蕤姑太應南蕤姑太應 姑洗起調南蕤姑太應南蕤姑太應南蕤姑 姑洗畢曲
  太蔟為宮 太應南蕤姑太應南蕤姑太應南 太蔟起調蕤姑太應南蕤姑太應南蕤姑太 太蔟畢曲
  夾鍾五調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黃無林仲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夾為五音
  黃鍾為羽 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 黃鍾起調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 黃鍾畢曲
  無射為徴 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 無射起調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 無射畢曲
  林鍾為角 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 林鍾起調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 林鍾畢曲
  仲呂為商 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 仲呂起調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 仲呂畢曲
  夾鍾為宮 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 夾鍾起調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 夾鍾畢曲
  姑洗五調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大應夷蕤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慍兮 姑為五音
  大呂為羽 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 大呂起調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 大呂畢曲
  應鍾為徴 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 應鍾起調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 應鍾畢曲
  夷則為角 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 夷則起調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 夷則畢曲
  蕤賔為商 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 蕤賔起調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 蕤賔畢曲
  姑洗為宮 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 姑洗起調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 姑洗畢曲
  仲呂五調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太黃南林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仲為五音
  太蔟為羽 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 太蔟起調林仲太黃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 太蔟畢曲
  黃鍾為徴 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 黃鍾起調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 黃鍾畢曲
  南呂為角 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 南呂起調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 南呂畢曲
  林鍾為商 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 林鍾起調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 林鍾畢曲
  仲呂為宮 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 仲呂起調南林仲大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 仲呂畢曲
  蕤賔五調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夾大無夷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蕤為五音
  夾鍾為羽 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 夾鍾起調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 夾鍾畢曲
  大呂為徴 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 大呂起調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 大呂畢曲
  無射為角 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 無射起調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 無射畢曲
  夷則為商 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 夷則起調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 夷則畢曲
  蕤賔為宮 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 蕤賔起調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㽔 蕤賔畢曲
  林鍾五調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姑太應南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慍兮 林為五音
  姑洗為羽 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 姑洗起調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 姑洗畢曲
  太蔟為徴 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 太蔟起調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 太蔟畢曲
  應鍾為角 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 應鍾起調姑太應南林姑大應南林姑太應 應鍾畢曲
  南呂為商 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 南呂起調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 南呂畢曲
  林鍾為宮 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 林鍾起調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 林鍾畢曲
  夷則五調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仲夾黃無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夷為五音
  仲呂為羽 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 仲呂起調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 仲呂畢曲
  夾鍾為徴 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 夾鍾起調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 夾鍾畢曲
  黃鍾為角 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 黃鍾起調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 黃鍾畢曲
  無射為商 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 無射起調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 無射畢曲
  夷則為宮 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 夷則起調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 夷則畢曲
  南呂五調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蕤姑大應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南為五音
  蕤賔為羽 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 蕤賔起調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 蕤賔畢曲
  姑洗為徴 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 姑洗起調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 姑洗畢曲
  大呂為角 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 大呂起調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 大呂畢曲
  應鍾為商 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 應鍾起調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 應鍾畢曲
  南呂為宮 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 南呂起調大應南蕤姑太應南蕤姑大應南 南呂畢曲
  無射五調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林仲太黃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無為五音
  林鍾為羽 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 林鍾起調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 林鍾畢曲
  仲呂為徴 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 仲呂起調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大黃無林仲 仲呂畢曲
  太蔟為角 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 太蔟起調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 太蔟畢曲
  黃鍾為商 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 黃鍾起調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 黃鍾畢曲
  無射為宮 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 無射起調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大黃無 無射畢曲
  應鍾五調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夷蕤夾大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應為五音
  夷則為羽 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 夷則起調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太應夷 夷則畢曲
  蕤賔為徴 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 蕤賔起調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蕤蕤 蕤賔畢曲
  夾鍾為角 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 夾鍾起調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 夾鍾畢曲
  大呂為商 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 大呂起調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 大呂畢曲
  應鍾為宺 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 應鍾起調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 應鍾畢曲
  黃鍾五曲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皆以黃鍾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起調畢曲
  黃鍾之宮 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 一變姑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 而為仲呂
  仲呂之徴 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 二變南呂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 而為無射
  無射之商 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 三變太蔟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 而為夾鍾
  夾鍾之羽 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 四變林鍾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 而為夷則
  夷則之角 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 五變黃鍾仲角黃無夷仲角黃無夷仲夾黃 而為大呂
  大呂五曲 南風之薫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皆以大呂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起調畢曲
  大呂之宮 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 一變仲呂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 而為蕤賔
  蕤賔之徴 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 二變無射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 而為應鍾
  應鍾之商 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 三變夾鍾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 而為姑洗
  姑洗之羽 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 四變夷則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 而為南呂
  南呂之角 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 五變大呂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 而為太蔟
  太蔟五曲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皆以太蔟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起調畢曲
  太蔟之宮 太應南蕤姑太應南蕤姑太應南 一變蕤賔蕤姑太應南蕤姑太應南蕤姑太 而為林鍾
  林鍾之徴 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 二變應鍾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 而為黃鍾
  黃鍾之商 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 三變姑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 而為仲呂
  仲呂之羽 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 四變南呂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林仲太黃 而為無射
  無射之角 太黃無林仲大黃無林仲太黃無 五變太簇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 而為夾鍾
  夾鍾五曲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皆以夾鍾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起調畢曲
  夾鍾之宮 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 一變林鍾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 而為夷則
  夷則之徴 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 二變黃鍾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 而為大呂
  大呂之商 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 三變仲呂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 而為蕤賔
  蕤賔之羽 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 四變無射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 而為應鍾
  應鍾之角 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 五變夾鍾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大應 而為姑洗
  姑洗五曲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皆以姑洗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起調畢曲
  姑洗之宮 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 一變夷則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 而為南呂
  南呂之徴 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 二變大呂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 而為太蔟
  太蔟之商 姑太應南蕤姑太應南蕤姑太應 三變蕤賔南蕤姑太應南蕤姑太應南蕤姑 而為林鍾
  林鍾之羽 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 四變應鍾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 而為黃鍾
  黃鍾之角 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 五變姑洗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 而為仲呂
  仲呂五曲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皆以仲呂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起調畢曲
  仲呂之宮 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 一變南呂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 而為無射
  無射之徴 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 二變太蔟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 而為夾鍾
  夾鍾之商 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 三變林鍾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 而為夷則
  夷則之前 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 四變黃鍾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 而為大呂
  大呂之角 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 五變仲呂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 而為蕤賔
  蕤賔五曲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皆以蕤賔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起調畢曲
  蕤賔之宮 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 一變無射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 而為應鍾
  應鍾之徴 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 二變夾鍾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 而為姑洗
  姑洗之商 蕤姑大應夷蕤姑太應夷蕤大應 三變夷則應夷蕤姑大應夷蕤姑大應夷蕤 而為南呂
  南呂之羽 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 四變大呂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 而為太蔟
  太蔟之角 蕤姑太應南蕤姑太應南蕤姑應 五變㽔賔應南蕤姑太應南蕤姑太應南蕤 而為林鍾
  林鍾五曲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皆以林鍾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起調畢曲
  林鍾之宮 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 一變應鍾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 而為黃鍾
  黃鍾之徴 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 二變姑洗黃姑太黃黃南林姑太黃南林林 而為仲呂
  仲呂之商 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 三變南呂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 而為無射
  無射之羽 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 四變太蔟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 而為夾鍾
  夾鍾之角 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 五變林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 而為夷則
  夷則五曲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皆以林鍾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起調畢曲
  林鍾之宮 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 一變應鍾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 而為黃鍾
  黃鍾之徴 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 二變南呂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 而為仲呂
  仲呂之商 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 三變南呂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 而為無射
  無射之羽 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 四變太蔟黃無林仲太黃無仲太黃無林仲 而為夾鍾
  夾鍾之角 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 五變林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 而為夷則
  南呂五曲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皆以南呂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起調畢曲
  南呂之宮 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 一變大呂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 而為太蔟
  太蔟之徴 南蕤姑太應南蕤姑太應南蕤姑 二變蕤賔太應南蕤姑太應南蕤姑太應南 而為林鍾
  林鍾之商 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 三變應鍾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 而為黃鍾
  黃鍾之羽 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 四變姑洗太黃南林姑太黃南林姑太黃南 而為仲呂
  仲呂之角 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 五變南呂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姑太黃南 而為無射
  無射五曲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皆以無射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起調畢曲
  無射之宮 無林仲太黃無林仲太黃南林太 一變太蔟太黃南林仲太黃南林仲太黃南 而為夾鍾
  夾鍾之徴 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 二變林鍾夾黃無林仲夾黃無林仲夾黃無 而為夷則
  夷則之商 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 三變黃鍾夾黃無夷仲夾黃無夷仲夾黃無 而為大呂
  大呂之羽 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 四變仲呂無大無夷仲夾大無夷仲夾大無 而為蕤賔
  蕤賔之角 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 五變無射夾大無夷蕤夾大無夷蕤夾大無 而為應鍾
  應鍾五曲 南風之薫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皆以應鍾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起調畢曲
  應鍾之宮 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 一變夾鍾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 而為姑洗
  姑洗之羽 應夷蕤姑太應夷蕤夾大應夷蕤 二變夷則夾大應夷蕤夾大應夷蕤夾大應 而為南呂
  南呂之商 應南蕤姑大應夷蕤夾大應南蕤 三變大呂姑大應南蕤姑大應南蕤姑大應 而為太蔟
  太蔟之羽 應南㽔姑太應南㽔姑太應南㽔 四變㽔賔姑太應南㽔姑太應南蕤姑太應 而為林鍾
  林鍾之角 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 五變應鍾姑太應南林姑太應南林姑太應 而為黃鍾
  右自南呂為羽至於應鍾為宮凡六十調其名曰端如貫珠格復自黃鍾之宮至於林鍾之角凡六十曲其名曰循環無端格此二格者譬如先天八卦橫圖縦圖圎圖方圖皆出於自然非由人力也學者宜詳味焉中有難言之趣當自得之耳
  臣謹按南風者不自有其樂而與民同樂厥㫖深矣何以言之葢舜以為春作秋成夏則農事方盛吾民辛苦亦極矣鋤禾當午汗滴如雨此吾民怨咨之時也然而薰風南來殿閣生涼滌煩消暑而民困可甦故喜之而歌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舊糧既盡新榖未登此吾民匱乏之時也然而祝融司令蕤賔應律蠶老麥熟而民生可望故喜之而歌曰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豈非不自有其樂而與民同樂哉後世之歌有所謂大風者不過言其威加海內榮歸故鄊而已有所謂秋風者不過言其樂極哀來老之將至而已豈可與南風同日而語哉居在廟堂之上念及閭閻之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於大舜見之矣故孔子家語曰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唯脩此化故其興也勃焉德如泉流至於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史記樂書曰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驩心故天下治也嗚呼南風其㫖深矣堯舜之君極力求治堯舜之民乃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何有帝力哉又雲立我烝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語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之謂歟南風賡歌康衢擊壤之屬凡在三百篇已前者真乃太古遺音學琴學歌當自此始
  已上論旋宮
  樂律全書卷六下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