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敢鬥爭敢勝利緊握槍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敢鬥爭敢勝利緊握槍

——革命交響音樂《沙家浜》彩色影片觀後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部隊政治部宣傳隊
1972年3月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的剝削制度,才能達到革命的目的。革命交響音樂《沙家浜》,通過塑造郭建光等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音樂形象,表現了抗日民族革命戰爭時期中國人民「敢鬥爭敢勝利緊握槍」的徹底革命精神,歌頌了毛主席人民戰爭的光輝思想。這部大型革命音樂作品成功地搬上了銀幕,對於進一步普及革命樣板戲,具有重大的意義。

革命交響音樂《沙家浜》彩色影片,遵循「還原舞台,高於舞台」的原則,運用電影藝術手段,加強和突出了無產階級英雄形象。鏡頭的分切、運動等各方面,都是緊緊圍繞着思想內容的表達,音樂形象的發展變化來精心設計的。銀幕上的畫面與音樂配合得貼切得當,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成套唱腔是郭建光等無產階級英雄人物音樂形象的核心。影片在處理成套唱腔的時候,以長鏡頭為主,多用近景,並根據唱腔層次的發展,恰當地分切,既保持了成套唱腔的完整性,又發揮了電影藝術手段積極能動的作用。在突出表現演唱者的革命激情的樂句、段落中,又恰當地運用鏡頭角度的變化,景別的大小加以渲染,更有力地揭示出了音樂形象的豐富革命內容。

《堅持》一段中,《毛主席黨中央指引方向》這一唱段,是突出塑造郭建光音樂形象的最主要唱腔。這段唱腔的拍攝,銀幕上的畫面與唱腔合拍,層次鮮明、重點突出,生動地刻劃了郭建光「敢鬥爭敢勝利緊握槍」的戰鬥英姿。一開始,影片用全景配合音樂的過門,造成一種蘆盪的深曠的意境,郭建光思潮起伏,唱「聽對岸響數槍」,表現了郭建光在極其複雜的階級鬥爭環境中,觀察、分析敵情,深謀遠慮,智勇雙全的性格。緊接着異峰突起,在唱到「聲震蘆盪」的「蘆盪」二字時,音樂挺拔高亢,銀幕上是稍仰的特寫鏡頭,聲景交融,豪情激盪,充分顯示出郭建光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當唱到「鄉親們要遭禍殃」時,鏡頭推成近景,仿佛沙家浜遭受敵人踐踏的情景,浮現在郭建光面前,表現了郭建光對沙家浜群眾的深切關懷。這部分唱腔,既是對敵人強盜行徑的揭露和聲討,也是對人民戰爭的正義性的形象描述。從「原板」開始,郭建光高唱「毛主席黨中央指引方向」,鏡頭緊跟激情澎湃的唱腔急速推成特寫。這裡音樂唱腔與銀幕渾然一體,充分表達了郭建光對毛主席革命路線的無限忠誠。

革命交響音樂《沙家浜》的合唱部分,對於塑造抗日軍民的英雄群像,陪襯和烘托郭建光、阿慶嫂和沙奶奶的音樂形象,歌頌毛主席關於人民戰爭的光輝思想,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

影片中合唱部分的拍攝,運用了許多兩側角度,與郭建光、阿慶嫂、沙奶奶的多用正面鏡頭,構成了藝術處理方法上的對比。這種對比,烘託了郭建光、阿慶嫂等英雄人物的音樂形象。如在《槍聲報警蘆葦盪》一段中,當合唱隊唱到「熱血翻騰心激盪,哪怕槍口對胸膛」的「對胸膛」時,鏡頭迅速從合唱隊的全景轉為阿慶嫂的近景。這兩個鏡頭的轉換,說明是群眾的智慧啟發了阿慶嫂,進一步強調了阿慶嫂和人民群眾血肉相聯的關係,烘託了阿慶嫂的高大英雄形象。這種對比也使合唱部分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得到了適當的強調。例如《序曲》的合唱,一開始在左側斜面拍出了合唱隊的全景,同時迸發出「紅旗飄,軍號響,山河震盪」的嘹亮戰歌;緊接着又是一個右側的全景鏡頭,同時響起了「驅日寇,除漢奸,保國土,挽危亡,中華兒女慷慨高歌上戰場」的豪邁的唱腔。這裡兩側角度鏡頭的運用,突出地表現了毛主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民,如江河奔騰,開赴抗日戰場的壯觀場景,展現出了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時代背景。再如《堅持》一段的《青松》大合唱,在第二次反覆唱到「枝如鐵,干如銅」時,突出地運用了女合唱隊員和男合唱隊員的兩個特寫鏡頭,細緻真切地展現出新四軍英雄們在異常艱難困苦的場合,鬥志昂揚,一往無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種通過個別更深刻地揭示一般的藝術處理方法,對於體現《青松》大合唱的思想內容,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器樂在革命交響音樂《沙家浜》中是塑造英雄形象,表現革命主題的重要手段。影片把交響樂隊的畫面和指揮的近景或特寫鏡頭,有機地結合起來,鮮明突出地表現了樂曲的內容和情緒。

《序曲》一開始,樂隊高奏氣勢磅礴的主調,銀幕上是大全景;接着,主調反覆,立即出現了指揮的反打仰拍鏡頭,節奏有力,氣勢昂揚。順着指揮有力的手勢,把觀眾引入了音樂主調所揭示的抗日戰爭特定的戰鬥環境之中。《敵寇入侵》一段,全部是運用交響樂隊的演奏來表現的。這一段是對敵人外強中乾的紙老虎本質的揭露,同時也表現了沙家浜群眾對敵寇入侵的無比憤恨和強烈聲討。前半段表現的是反面的音樂形象,影片採用俯拍橫移的鏡頭;後半段是沙家浜主調的激憤的變奏,銀幕上出現了音樂指揮表情憤怒的近景鏡頭。這樣的處理,突出了樂曲中蘊藏的「憤」的情緒,表現了沙家浜群眾奮起反抗的形象。《奔襲》一段中的《進軍與戰鬥》樂曲,影片的藝術處理也是很精采的。例如表現衝鋒號聲震天撼地的小號近景;表現抗日軍民攻克敵巢時,銀幕上出現的弦樂組整齊、強勁的演奏的畫面等等,都繪聲繪色地配合樂曲表現了抗日軍民並肩戰鬥,正面打進敵人營壘,用革命武裝消滅反革命武裝的激烈戰鬥情景。

革命交響音樂《沙家浜》彩色影片,是人民戰爭的壯麗史詩;郭建光等無產階級英雄的音樂形象,是鼓舞我們前進的力量。「敢鬥爭敢勝利緊握槍」,讓我們高唱戰歌,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勝利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