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敢於狠抓革命,敢於猛促生產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敢於狠抓革命,敢於猛促生產
大慶油田工人批判組
1969年12月1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當前,工業戰線廣大群眾,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掀起革命和生產的新高潮,以躍進的姿態向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闊步前進,形勢一派大好。

但是,我們有些同志,跟不上客觀形勢的發展,在飛躍發展的生產面前畏首畏尾,縮手縮腳,不敢管生產。這是為什麼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擺正革命和生產的關係,把抓革命和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割裂開來。

毛主席教導我們: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政治和經濟、革命和生產的關係,永遠是統帥和被統帥的關係。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列寧說得好:「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地處理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治,因而也就不能解決它的生產任務。」如果我們只問經濟,不問政治,只抓生產,不抓革命,不但不能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相反,奪取了政權還有喪失政權的危險。而一旦喪失政權,無產階級失去在政治上的統治地位,必然跟着失去在經濟上的統治地位,生產的東西越多,資產階級用來壓迫和剝削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手段越多,人民的苦難就越大。因此,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念念不忘階級鬥爭,念念不忘無產階級專政,念念不忘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念念不忘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對於這個問題,不能說已經解決好了。

毛主席教導我們:「政治和經濟的統一,政治和技術的統一,這是毫無疑義的,年年如此,永遠如此。」世界上沒有什麼孤立的政治,單純的政治,抽象的政治。政治是有具體內容的,總是與一定的具體內容相聯繫的。從全局看,階級鬥爭,奪取政權,鞏固政權,這是政治的總內容,底下把各行各業的工作做好,符合總任務的需要,就不是單純業務觀點。政治這個概念是非常廣泛的。政治可以包括一切,但不是一切都是政治。政治和生產的結合,政治和業務的結合,這才是完全的政治,真正的政治,有內容的政治。我們反對單純的生產觀點,單純的業務觀點,並不是不要生產,不要業務,而正是為了實現在政治的統帥下,把生產搞好,把業務搞好。我們主張革命統帥生產,政治統帥業務,並不是要以革命代替生產,政治代替業務,而是要以革命促進生產,政治帶動業務。如果只抓革命,不促生產,就不是完全的政治,不是真正突出了無產階級政治。只有把革命搞好了,又把生產促上去了,這才是完全的無產階級政治,真正地突出了無產階級政治。

毛主席教導我們:「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的表現。」社會主義經濟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基礎。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越發展,越雄厚,無產階級專政就越鞏固,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就越強大。我們抓上層建築的革命,抓階級鬥爭,抓革命大批判,抓人的思想革命化,為的是鞏固無產階級的領導權,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同樣,我們用革命統帥生產,促進生產,帶動生產,促使經濟戰線和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出現新的躍進,也是為的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因此,我們絕不可以對經濟工作、生產工作有絲毫的輕視。

有些過去犯了錯誤的人說:「過去犯錯誤,就是因為抓生產多了。」這種看法對不對呢?不對。他們犯錯誤,並不是因為生產抓多了,而是因為沒有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從大慶的情況看,他們常常是以油為綱,不以階級鬥爭為綱;為油服務,不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只抓機械化,不抓人的思想革命化;滿腦子一個「油」字,忘記了一個「權」字。他們在生產中失去了方向,走錯了道路。他們的所作所為,恰恰就是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推行的「生產第一」、「技術第一」那一套修正主義貨色。事實上,劉少奇一夥擺在第一位的,也並不是生產和技術,而是資產階級政治,在「生產第一」、「技術第一」的煙幕下,妄圖把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引向復辟資本主義的邪路。現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風暴,粉碎了劉少奇一夥復辟資本主義的陰謀,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有些同志,不但不狠抓革命,猛促生產,反而畏首畏尾起來,只能說明這些同志還沒有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真正的教訓。

能不能說他們雖然不敢抓生產,但是,還是敢於抓革命的呢?不能這樣說。生產和革命是密切不可分的。怕抓生產,其實是怕抓革命;不敢管生產,其實是不敢幹革命。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同志,他們遇見事情不敢抓,發現問題不敢講,出了事故不敢查。他們見損害革命利益的行為不憤恨,不勸告,不制止,對階級敵人不敢鬥爭,對資本主義傾向不敢批判,對無政府主義不敢糾正,對「老大難」問題不敢解決,對合理的規章制度不敢堅持。他們不能正確對待群眾。他們既不深入群眾,向群眾學習,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他們又不敢教育群眾,加強領導,卻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做群眾的尾巴。正象工人們一針見血指出的那樣,他們不敢管生產,並不是不敢管物,不敢管機器、原材料和產品,實際是不敢管人。機器、原材料、產品是死的東西。機器要人來開動,產品要人來創造,質量靠人來提高,全面地多快好省地完成國家計劃靠人來實現。任何生產,都是社會的生產。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的生產無不充滿着階級鬥爭。社會主義企業的生產也不例外,始終貫穿着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鬥爭,「公」與「私」的鬥爭。不敢管生產,就是不敢抓階級鬥爭,不敢抓「公」與「私」的鬥爭。他們自己的思想沒有革命化,也不敢搞人的思想革命化,不敢用毛澤東思想去回答和解決各種現實思想問題。這些同志在「怕」字的後面隱藏着「私」字。他們考慮個人得失多,考慮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成敗少。因此,他們不敢抓革命,促生產。

毛主席教導我們:「要用階級和階級鬥爭的觀點,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去看待一切、分析一切。」回顧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驚心動魄的鬥爭,我們就看到,一小撮階級敵人,總是經常變換手法,時而從右的方面,時而從「左」的方面來干擾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當革命剛剛發動,群眾起來造他們的反時,他們以生產壓革命。當革命蓬勃發展時,他們又煽動經濟主義、無政府主義妖風,千方百計地破壞生產,妄圖通過破壞生產來破壞革命。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給一切階級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但是,一小撮階級敵人不會自行退出歷史舞台。他們在政治上遭到失敗之後,又妄圖從經濟上挖社會主義牆腳。所謂「抓生產危險」的說法,就是從他們那裡放出來的冷風。他們裝出一副「左」的面孔,打着擁護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的旗號,干的卻是不折不扣的破壞生產、破壞革命的勾當。我們一定要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使他們的反革命陰謀不能得逞。

林副主席在黨的「九大」政治報告中指出:「『抓革命,促生產』,這個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它正確地回答了革命和生產,精神和物質,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關係。」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的偉大方針,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建設社會主義的指路明燈。

我們大慶油田的廣大革命工人、革命技術人員和革命幹部,從第一口油井開鑽那一天開始,就與劉少奇及其代理人瘋狂推行的「生產第一」等修正主義路線作鬥爭,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毛主席「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的偉大方針,堅持突出無產階級政治,以革命統帥生產,狠抓人的思想革命化建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斷擴大油田建設,使油田高產穩產,逐年上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三年中,油田建設、原油生產年年超額提前完成國家計劃,技術革新四百多項,其中不少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革命的大好形勢促進了生產的飛躍發展。

毛主席親自主持制定的《十六條》指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為的要使人的思想革命化,因而使各項工作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我們一定要正確理解和處理政治和經濟、革命和生產的關係,抓革命,抓到人的思想革命化上,促生產,促到全面實現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上,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