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抓緊「極好機會」 認真「重新學習」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抓緊「極好機會」 認真「重新學習」
瀋陽空軍「五·七」幹校報道組
1969年10月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最近,瀋陽空軍「五·七」幹校廣大學員,舉行座談,以自己的親身體會,頌揚了毛主席關於「廣大幹部下放勞動」偉大指示的英明正確,暢談了抓緊這個「極好機會」進行勞動鍛煉的體會,進一步提高了在下放勞動中 「重新學習」實現思想革命化的自覺性。

從認清偉大意義入手[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這對幹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除老弱病殘者外都應這樣做。在職幹部也應分批下放勞動。」遵照毛主席這一偉大指示,全國廣大幹部以各種形式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在各種類型的「五·七」幹校里進行勞動鍛煉,取得了偉大成果。

實踐證明,「廣大幹部下放勞動」的地方,是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極好課堂;是鬥私批修的極好戰場;是鍛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極好環境。這是接受工農群眾再教育、同工農群眾相結合的極好途徑。總之,是為幹部「重新學習」,實現思想革命化提供了「極好機會」。大家認為,這「極好」二字,飽含了偉大領袖毛主席對廣大幹部的極大的關懷,極大的愛護和極大的期望。只有充分認識廣大幹部下放勞動的偉大意義,才能以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執行毛主席的偉大指示。

但是,對於這個「極好」,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認識清楚了的,有些人把下放勞動看作是一件不光彩的事,產生了「灰溜溜」的情緒。為什麼看不清這個「極好」呢?主要原因是由於他們有三個「看不清」:第一,看不清大叛徒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幹部路線對幹部的毒害,因此,也就看不清幹部下放勞動,是幹部教育路線上的一場深刻的革命;第二,看不清資產階級思想對自己的腐蝕,不能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自己,因此,他們就看不清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重新學習」,徹底改造世界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三,看不清我們處在一個「世界上社會制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這個「偉大時代」對幹部的思想革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他們就看不清「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這一指示的偉大意義。

「不破不立」。大家認為,一定要徹底批判劉少奇的「入黨做官論」和「勞動懲罰論」。只有批倒了幹部教育問題上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才能看得清幹部教育問題上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才能深刻地認識幹部下放勞動的意義。

在「重新學習」上用功[編輯]

「重新學習」,使幹部成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先鋒戰士,這是廣大幹部下放勞動的中心任務,必須把它作為一條紅線貫串一切活動的始終。

在座談中,大家批判了那種在下放勞動中,只煉身體,不煉思想的錯誤傾向。這反映了一些人不是把下放勞動當做「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而是當成找個人的所謂「出路」,或者個人「過渡」的地方。大家指出,如果說「出路」,那只能是經過勞動鍛煉,「重新學習」,能夠繼續革命,才有出路;如果說「過渡」,那只能是在改造自然面貌的同時改造我們的精神面貌,徹底實現由「私」到「公」的過渡。那種把下放勞動當做找個人的所謂「出路」、「過渡」的認識,都是「入黨做官論」、「勞動懲罰論」、「勞動鍍金論」的「劉毒」,必須徹底肅清。

廣大學員根據自己的體會,認為要「重新學習」得好,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必須牢牢確立一個方向,這就是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方向。確立了這個方向,才會站在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高度,站在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來理解「重新學習」的偉大意義,才會把下放勞動當做是繼續革命的新起點,重新認識自己和認真改造自己。

第二,必須念念不忘一個任務,這就是毛主席交給的「重新學習」的任務。帶着「重新學習」的任務參加勞動,就能把勞動現場變成鬥私批修的戰場,在煉思想上使勁。如果忘記了「重新學習」,單純地為勞動而勞動,其結果,就會把自己變成「身子勤,腦子懶」,「只拉車,不看路」的政治庸人。這實質上就是單純軍事觀點在幹部下放勞動中的一種表現,必須徹底糾正。

第三,必須時時懷着一個願望,這就是「接受再教育」的強烈願望。懷着這個願望,通過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才有可能「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才有可能拜工農群眾作老師,「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才有可能真正和工農群眾相結合,實現思想革命化。

大家表示,一定要把繼續革命的政治方向立得牢牢的,把「重新學習」的任務抓得緊緊的,把「接受再教育」的願望提得高高的,把實現思想革命化的步子邁得大大的,在光輝的「五·七」大道上大踏步前進。

往自覺革命上使勁[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廣大幹部下放勞動」為實現這個根本轉變,創造了極好的條件。必須正確地認識和運用這個條件,在自覺革命上狠下功夫,加速自己世界觀的轉變。

在座談中,大家深深感到,廣大幹部下放勞動以後,在地位、環境和勞動條件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於人們主觀上的變化,往往落後於客觀上的變化,由於舊的思想影響不容易輕易退去,也就隨之產生了一些不適應。 第一,過去是領導幹部,現在是「普通一兵」,發生了由官到兵的變化,但是,由於當官做老爺的思想沒有變,產生了第一個不適應;第二,過去在城市住高樓,現在在山溝住草房,發生了由舒適環境到艱苦環境的變化,但是,由於貪圖安逸的思想沒有變,產生了第二個不適應;第三,過去拿筆桿,現在拿鋤頭,發生了由腦力勞動到體力勞動的變化,但是,由於「三脫離」的思想沒有變,又產生了第三個不適應。這三個大變化和隨之產生的三個不適應,反映了兩種世界觀的鬥爭進入了短兵相接的階段。這種短兵相接的鬥爭是在下放勞動之前不容易出現的,因此,這是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鬥私批修的極好機會,是改造世界觀、實現思想革命化的極好機會。

大家認為,作為一個走光輝的「五·七」道路的「五·七」戰士,應該抓住這個極好機會,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堅持三個大變化,克服三個不適應;絕對不應該站在資產階級立場上,遷就三個不適應,抵制三個大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把客觀上的變化,變成主觀上的變化,把地位環境方面的變化變為思想感情方面的變化。才能克服當官做老爺的思想,樹立能官能民的思想;克服貪圖安逸的思想,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克服「三脫離」的思想,樹立三不脫離的思想。只有在思想上鞏固這些變化,才能實現思想革命化,才能做到「三不變」,即:國不變色,黨不變修,人不變質。

大家認為,對待下放勞動中產生的一系列變化,採取什麼態度,絕不是一般的小問題,而是兩種思想、兩條路線鬥爭的大問題,只有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使鬥私批修的勁,使自覺革命的勁,才能戰勝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加速世界觀的轉變,才能達到在下放勞動中,「重新學習」,繼續革命這個根本目的。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