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把各方面的辦學積極性都調動起來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把各方面的辦學積極性都調動起來
蘇州橡膠廠五·七學校
1969年1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蘇州市萬羊橋小學(現名蘇州橡膠廠五·七學校),地處蘇州市郊,四周有很多工廠。在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領導下,經過教師、學生、家長和工人充分討論,一致建議學校由僅一牆之隔的橡膠廠來辦。同時,根據市郊的特點,吸收附近生產隊的貧下中農和街道退休工人參加學校的管理工作。

實踐證明,這樣的領導班子領導教育革命,能夠廣泛發動各方面群眾投入學校的斗、批、改。我校教育革命的初步設想,例如,實行九年一貫制,就是在工廠、生產隊、街道等方面的代表,經過多次調查研究以及座談後提出的。工人、貧下中農及革命家長首先控訴了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歷數了工農子弟被「入學關」、「分數關」、「升學關」、「經濟關」卡在校門外的種種罪行,要求改革舊教育制度。其次,大家認為過去學校布局極不合理,這裡工農子弟多,但只有小學,沒有一所中學。因此建議把學校辦成九年一貫制,以便工農子弟就近入學。

學校由工廠來辦,貧下中農和街道幹部參加管理,有利於教師和學生走向車間、田頭,一邊勞動,一邊學習,接受工農的再教育。由於工廠辦學,採取了定車間的勞動制度,工人老師傅培養革命接班人的責任心更加強了,也便於對學生及時進行教育。學生也改變了過去下廠勞動是作客幫忙的思想。貧下中農參加管理學校,也有利於學生下鄉學農。學生下生產隊,分配到貧下中農家裡。貧下中農象帶自己子女一樣,給他們上憶苦思甜課,指導他們勞動。

街道參加辦學後,也調動了街道幹部、退休工人和家長辦學的積極性,有利於把學校教育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結合起來。過去,有些學生大部分時間在街上或家裡玩,街道里弄管不着。現在,街道成立了紅小兵校外組織,由退休老工人或街道幹部擔任輔導員,組織學生參加毛澤東思想學習班,還組織他們讀報和參加公益勞動,把學生的校外生活管理起來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