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我們也是老百姓,既能辦公又能種田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我們也是老百姓,既能辦公又能種田
解放軍六○一一部隊報道組 新華社記者
1969年2月2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江西分宜縣革命委員會的機關幹部,在偉大領袖毛主席光輝的「五·七」指示的指引下,去年種了十七畝水稻,兩畝紅薯,兩畝蔬菜,還養了一頭牛、四頭豬、六百多尾魚,收穫了八千二百多斤糧食,蔬菜做到了基本自給。收穫的糧食,除留下四百多斤作種子外,幹部們把其餘的七千八百斤糧食交售給國家。送糧那天,沿途群眾拍手讚揚。貧下中農高興地說:「革委會幹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又辦公又種田,革命委員會就是好!」

分宜縣革委會經過精兵簡政以後,只留下三十一名工作人員(包括炊事員在內)。革委會所在的院子,就是原縣委、縣人委的院子,院內院外都有大片空地。過去在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影響下,院內栽種的是花花草草,名曰「美化」院子。後來,機關幹部熱烈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幹部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偉大號召,開墾出了十多畝水田和旱地,請了四名農工耕種,幹部經常參加一些勞動。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戰鬥洗禮,機關幹部的政治覺悟進一步提高,認識到參加生產勞動是防修反修的百年大計,是實現思想革命化和機關革命化的重要途徑。在縣革委會的領導下,機關幹部們進一步認真地學習了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決心走毛主席指引的革命化道路,徹底改變過去舊機關脫離群眾、脫離勞動的狀況。他們說,毛主席教導我們:「既當『官』,又當老百姓。」我們也是老百姓,我們不能脫離勞動。一些來自農村的幹部還說,自從進了機關門,脫離了勞動,腳板皮變薄了,對貧下中農的感情變淡了。今後機關種田,又辦公又生產,又當幹部又當老百姓,這樣就不會脫離群眾了。 為了堅決貫徹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建立起革命化的機關,縣革委會採取了以下措施:一、原機關的田地全部由革委會機關幹部耕種,革委會各部門推選一名代表,成立機關生產服務小組,統一領導、全面安排幹部勞動。二、農閒時,機關幹部每周兩個下午參加生產勞動;農忙時,每周三個下午參加生產勞動,或者是半天工作半天勞動。在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各部門留一人值班,處理日常工作。三、原來機關的四名農工仍回農村參加生產,將機關里負責管理倉庫的兩名五十多歲的幹部和一名右腳殘廢了的幹部組織起來,擔負養牛和農具、田地管理,其中一人兼任生產技術指導。四、堅持自力更生、勤儉生產的方針,不搞特殊化,生產收益除用於擴大再生產外,暫時統一積存起來。現在,縣革委會已用自己的生產收益購置了全套農具。

分宜縣革委會機關幹部又辦公又種田,有力地促進了機關的革命化。首先,機關里的風氣變了。過去下班後那種下象棋、遛大街、閒聊天的現象,再也看不到了,出現了勤學習、愛勞動的新風氣。幹部們積極學習毛主席著作,工作之餘扛着鋤頭下水田,進菜園,熱天裡經常一雙赤腳,群眾親切地叫他們「赤腳幹部」。過去機關院子裡花草滿院,現在院前院後一片莊稼,貧下中農進城時都要跑來看一看,他們說:「舊機關種花草,新機關種菜種糧,大不一樣。這樣的機關我們走進來就心裡高興。」其次,上下級關係更密切了。革委會領導成員和一般工作人員經常勞動在一起,汗水流在一起,建立了領導關心群眾、群眾尊重領導的新型關係。革委會副主任劉仕福過去當縣長,由於長時期脫離勞動,染上了官氣,上下級關係不融洽。現在,他和一般工作人員在一起鋤地、割禾,一起吃飯,一起辦公,上下級關係十分融洽。此外,還使幹部學到了生產鬥爭的知識和本領,增強了對勞動人民的階級感情。

分宜縣革委會在按照毛主席「五·七」指示建設革命化機關的過程中,也經歷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開始,有的說,機關種田,機關不象機關,農場不象農場。有的說,過去縣委、縣人委有二百七十多名幹部,還請了四名農工,經過精兵簡政以後,人員減少,怎麼忙得過來?革委會遵照毛主席關於「不破不立」的教導,發動全體機關幹部狠批劉少奇在政權建設方面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他們先後舉辦了十多期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召開了幾十次批判會。幹部們通過革命大批判,提高了兩條路線鬥爭覺悟,認識到走毛主席「五·七」指示指引的道路,是建設革命化機關的重要措施。大家說:「種花種草,做官當老爺,是資產階級政權機關的樣子;種田種地,既當『官』,又當老百姓,是無產階級政權機關的樣子。我們革命委員會機關就是要有無產階級自己的樣子。」

去冬今春,分宜縣革委會機關幹部頂風冒雪,播種了四畝油菜,開墾了兩畝荒地,加固加高了水塘,進行了冬耕滅蟲,並備足了種子、肥料,為春播做好了準備。最近,全體機關幹部經過民主討論,制定了今年的生產計劃,準備今春再開荒三、五畝,今年擴大到種二十畝水稻,兩畝棉花,兩畝蔬菜,五畝紅薯,養豬五頭,養魚一千尾,收穫糧食一萬五千斤、皮棉二百斤,達到糧食基本自給,棉布、食油、蔬菜全部自給。

分宜縣革委會機關認真貫徹執行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帶動了縣裡各個單位,推動了全縣的斗、批、改。現在,全縣各級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都在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積造肥料,添置農具,積極開展農副業生產,決心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指引的光輝道路,把機關辦成紅彤彤的毛澤東思想大學校。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