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開展「三結合」的科學實驗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開展「三結合」的科學實驗

——旅大市十個工廠的調查報告
《人民日報》通訊員
1971年10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說:「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三項偉大革命運動」。 旅大市的大連工礦車輛廠、大連鋼廠、大連柴油機廠、大連油漆廠、大連電瓷廠、大連電機廠、大連冷凍機廠、大連耐酸泵廠、大連化工廠、大連印染廠十個單位的黨委和革委會,遵照毛主席的偉大教導,在狠抓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的同時,積極發動群眾開展科學實驗活動。幾年來,他們帶領廣大職工以毛澤東思想為武器,狠批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科技路線,推動群眾性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活動不斷深入發展。僅從去年到今年九月份,這十個單位就實現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項目七千多項,自製設備八百多台,使生產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企業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在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績。

這十個單位的經驗證明: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認真抓好群眾性的科學實驗活動,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的需要,是深入開展工業學大慶群眾運動的重要課題。

思想攀高峰 革新更上一層樓[編輯]

怎樣才能把群眾性的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當群眾性的科學實驗活動開展起來並取得一定成績以後,許多工廠都面臨着這樣一個問題。

大破「慢慢來也過得去」的思想,堅持不斷搞革新,推動生產的持續發展。大連柴油機廠革委會成立後,高舉「鞍鋼憲法」的旗幟,以大慶為榜樣,發動群眾大搞產品設計革命和技術革新,取得了很大成績。去年他們就試製成功三種新式柴油機,實現五百七十九項技術革新,使柴油機產量比一九六九年增長百分之二十。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曾一度認為,生產關鍵突破了,產量增長了,革新慢點也能過得去了。針對這種錯誤思想,黨委組織職工認真學習毛主席關於「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範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的偉大教導,開展了革命大批判。工人們說:我們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是跟黨和人民的要求相比,還差得很遠。形勢在發展,革命在前進,我們跑步還跟不上趟,哪能慢慢來呢?他們指出:「慢慢來也過得去」的思想是用片面和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只看到成績,看不到差距,只向後看,不向前看,是驕傲自滿、安於現狀思想的表現,是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散布的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思想沒有徹底肅清的反映。有了這種思想,生產就會停止發展,企業就不能前進。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家的認識,黨委發動職工找出了三個方面的差距:第一,在生產方面,柴油機產量雖然有很大增長,但是還遠遠滿足不了國家建設和農業機械化的需要。根據國家要求,全廠生產在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要增長一倍。第二,從工廠內部來看,舊的生產關鍵突破了,新的生產關鍵又出現了,必須繼續突破,生產才能達到新的平衡。第三,從產品看,柴油機經過設計革命,雖然具有體積小、馬力大、耗油量低等優點,但是,有些部件的質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通過找差距,大家進一步認識到,慢慢來不是過得去,而是過不去,必須進一步搞好科學實驗活動,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認識提高以後,這個工廠的職工以更大的幹勁掀起了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的新高潮。去年,機械車間的鏜床是薄弱環節。工人們自造土鏜床,使效率成倍提高,突破了這一關鍵。隨着生產的發展,今年鑽床又成了薄弱環節。老工人尤培蘭,技術員於江等學習毛主席的哲學著作,大破停止的論點,晝夜奮戰,又製成了高效率的四軸多孔鑽絞機,提高了鑽孔效率,使這一新的關鍵又得到了突破。從今年一月到六月,全廠又實現了技術革新一百八十多項,其中重大項目有十八項。今年上半年,這個廠的產量比去年同時期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二。三種新式柴油機經過四次反覆修改,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更加先進了。

大破「革新到頂」思想,堅持深入搞革新,不斷提高革新水平。大連電瓷廠是一個有五十多年歷史的老企業,原來技術條件比較落後,生產基本上是手工操作。革委會成立後,發動群眾大搞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使生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這時,有的人認為,革新年年搞,辦法想的不老少,再搞好比是菜湯里的骨頭,沒有多大油水了。真的是「革新到頂」,沒有油水了嗎?黨委組織大家認真地學習了毛主席關於「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於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的教導,同時,對改革高壓電瓷火花接地試驗方法的過程,進行了典型分析,使大家提高了認識。高壓電瓷火花接地試驗,原來是用固定試驗台試驗,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後來,裝配電檢車間黨支部副書記劉大來和電檢工人一起,開動腦筋,改為用活動試驗台試驗,減輕了體力勞動,生產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這時,有人滿足了。但是,工人們認為還有潛力可挖。他們經過進一步研究,又創造了一種用輸送帶試驗的辦法,進一步減輕了體力勞動,提高了生產效率。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又說,這下子可夠意思了,再也沒法改了。但是,劉大來和工人們仍未滿足。他們發揚敢想敢幹的革命精神,又把針式電瓷高壓試驗改為在乾燥室里就地試驗,使工人進一步擺脫了笨重的體力勞動,並一舉提高效率四十倍。經過學習和分析,大家認識到,客觀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對於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也永遠不會完結。「革新到頂」的思想,是形而上學的。認識提高了,眼界也擴大了。全廠很快出現了「老革新不斷發展,新革新大量出現,小革新配套成龍,單機逐步連成線」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全廠又搞成五十多項技術革新,使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實踐使這些工廠的廣大職工深刻體會到:科學實驗不僅是技術上的革命,更重要的是一場思想上的革命。思想不斷攀高峰,革新才能更上一層樓。

既要立足當前 又要着眼長遠[編輯]

旅大市這十個工廠的實踐證明:要把群眾性的科學實驗活動引向深入,還必須注意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的關係,把解決當前生產關鍵和實現企業技術改造,完成工廠的遠景規劃以及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等長遠目標結合起來。

在群眾性的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活動剛開始的時候,大連鋼廠有的幹部只注意發動工人針對當前生產關鍵搞技術革新,不注意發動工人圍繞企業技術改造、工廠的發展遠景、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等長遠目標搞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因此,在一個階段里,從表面上看,工廠的技術革新件數很多,搞得轟轟烈烈,但企業生產技術面貌卻改變不大。

這個單位的黨委和革委會認識到,這種情況說明,有些幹部頭腦中「爬行主義」、「洋奴哲學」的餘毒還沒有肅清,工作中還缺乏雄心壯志和遠大目標。他們組織廣大幹部認真地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後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的教導,狠批「爬行主義」和「洋奴哲學」,使大家認識到,開展群眾性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活動,必須堅持遠近結合的原則,做到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立足當前,就是要針對當前生產關鍵搞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保證完成生產任務;着眼長遠,就是要通過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逐步改變企業面貌、提高工廠的生產技術水平。只顧長遠,不抓當前,會使革新和科研活動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不利於當前生產任務的完成。但是,如果只抓當前,不顧長遠,也會缺乏全局觀點,失掉大的目標,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既解決眼前的生產關鍵,又迅速提高工廠的生產技術水平,改變企業的面貌,並在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方面作出成績。

認識提高以後,他們及時糾正了只抓當前,不顧長遠的偏向,把革新和科研活動引到立足當前,着眼長遠,遠近結合的軌道上來。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指出明確方向,引導群眾前進。大連鋼廠黨委和革委會,在動員群眾開展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活動時,除了要求大家把解決當前生產關鍵作為重點外,還把解放笨重的體力勞動、改造老設備、創造和推廣新技術、大搞綜合利用等作為經常性的重點和主攻方向。這樣就使群眾性的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活動同實現企業的改造,完成工廠的長遠規劃,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大目標直接聯繫起來,就使群眾的每一項革新,都成為實現這些遠大目標的「一磚一瓦」。大連鋼廠的裝卸和運輸工作過去主要靠人力來完成,是全廠生產中的薄弱環節和技術改造的重點項目。黨委號召工人把改變裝卸和運輸面貌,作為開展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活動的主攻方向。廣大工人積極行動起來,先後製成七台大型龍門吊車,改裝了二十一台翻斗汽車,安裝了三台萬能吊車。涓涓之水匯成江河,群眾性的革新匯集起來,大大地改變了裝卸運輸的落後面貌。現在,這個廠的裝卸運輸工作已經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這兩年,全廠的運輸量增加了三分之一,裝卸運輸工人卻由二百多人減到二十多人。

提出重點項目,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大連鋼廠除向群眾指明技術革新方向外,每年還要根據企業改造、生產發展、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等方面的要求,發動群眾,上下結合,討論訂出一批重大的技術改革和科學研究項目,發動群眾來完成。去年上半年,這個工廠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煉鋼用氧問題,發動群眾自己製造制氧機。廣大職工圍繞制氧機的製造、安裝、試車,大搞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活動。老工人林國平和技術人員一起,為了完成直徑七百多毫米的大汽缸的鑄造任務,連續奮戰幾晝夜,不叫苦,不叫累,不喊難。他們說:實踐出真知,革命能煉人。經過十幾次試驗,終於掌握了規律,把大汽缸鑄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制氧機很快便製成功了。去年以來,這個廠依靠廣大群眾,群策群力,有計劃、有重點地完成了餘熱發電、十噸電爐、大型變壓器、無縫鋼管工程、中型制氧機等十餘項重大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項目,使全廠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內外三結合 發展科學技術[編輯]

這十個工廠已普遍建立起有工人、幹部和技術人員參加的「三結合」技術和科學研究小組,而且抓得緊,效果好。幹部和群眾一致反映:「三結合有甜頭,越搞越有勁頭。」與此同時,在一些工廠中,另一種三結合,即工廠、科學研究部門和使用單位的三結合,也逐漸發展起來。

去年,大連耐酸泵廠和旅大市合成纖維研究所共同接受了一項用新型材料代替一種貴重的稀有金屬製造氧化塔的科學研究任務。氧化塔是從石油的副產品中提煉滌綸原料的關鍵設備。過去,國內外普遍採用一種貴重的稀有金屬來製造,不能適應我國化學纖維工業飛速發展的需要。文化大革命以前,旅大市合成纖維研究所也曾設想過用這種新型材料代替貴重的稀有金屬製造氧化塔,但是由於只是關在試驗室里化驗、分析,沒有和生產單位、使用單位結合在一起,共同研究、試驗,因而沒有搞成。這一次,他們接受了過去的教訓,在旅大市技術革新協作隊的幫助下,和使用單位大連氯酸鉀廠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了這一任務。開始,試驗連遭失敗。有的人吹冷風說:這純粹是瞎胡鬧,要是能行,別人還不早搞了?大連耐酸泵廠參加試製的老工人那忠令、劉忠山,技術員高文華,在黨委的領導下,用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狠批「洋奴哲學」、「爬行主義」,堅決頂住了這股冷風。他們豪邁地說:外國沒有的,我們要有,外國辦不到的我們一定要辦到,爬行的老路不能走,多快好省的新路一定要闖出來。為了完成試製任務,他們苦幹加巧幹,不斷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使困難一個一個得到克服。旅大市合成纖維研究所的技術人員劉志成,在幾個月的過程中,始終和工人在一起研究、設計、勞動,既在改造客觀世界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又改造了主觀世界,得到了工人的稱讚。大連氯酸鉀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經常根據使用單位提出的意見,改進氧化塔的設計、製造,使它不斷完善。就這樣,大家一條心,一股勁,戰勝重重困難,終於勝利地完成了這一艱巨的科學研究任務,為發展我國的化學纖維工業,作出了新的貢獻。在總結這一段工作時,工人們深有體會地說:「三家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廣大技術人員也說:「三家結合在一起,力量更大,智慧更高,出成果更快。」恩格斯曾經指出:「科學的發生和發展從開始起便是由生產所決定的。」工廠、科學研究部門和使用單位的結合,也就是科學研究與生產,理論與實踐,知識分子與工人,設計、製造與使用的結合,它有利於鞏固和加強無產階級對科學技術的政治領導,有利於培養和造就無產階級科技隊伍,有利於科學實驗同生產實踐的互相促進,是多快好省地發展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途徑。

怎樣才能搞好工廠、科學研究部門和使用單位三結合呢?

一、在大批判中不斷克服各種錯誤思想。大連耐酸泵廠等三個單位在三結合中主要遇到了兩種思想障礙:一種是「單幹成功有名氣,幾家干好算誰的」的資產階級名利思想;另一種是「設計不管制造,製造不管使用」的本位主義思想。這是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還沒有徹底肅清的表現。他們在試製過程中,認真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教導,不斷批判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科技路線和辦企業路線,做到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真正發揮了三結合的威力。

二、充分發揚技術民主。製造工廠老工人多,實踐經驗豐富;科學研究部門技術理論水平高,科學技術情報多;使用單位對產品的性能、質量和使用要求最了解,各有所長。充分發揚技術民主,就能更好地集中各方面的智慧,使問題能夠迅速解決。

三、加強領導,搞好組織落實。在試製氧化塔的戰鬥中,大連耐酸泵廠、旅大市合成纖維研究所和大連氯酸鉀廠都派出了強有力的骨幹,共同組成三結合小組。在設計和試製過程中,這個小組在大連耐酸泵廠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共同設計圖紙,共同搞試驗。氧化塔製成後,他們又在大連氯酸鉀廠黨組織的領導下,安裝設備,試驗生產。實踐證明:搞好組織落實是搞好三結合的重要保證。

勇於革新創造 大力推廣提高[編輯]

這十個單位的經驗證明,在深入開展群眾性的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活動中,如何對待群眾的科學實驗成果,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只有一手抓革新創造,一手抓應用推廣,才能充分發揮科學實驗成果的作用,推動群眾性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活動不斷深入發展。

過去,大連工礦車輛廠有些幹部曾一度把群眾的革新創造只當成解決當前生產困難的臨時措施,每當群眾搞成一項革新,解決了一些問題,就高興一陣,表揚一番,隨後便扔在一邊。後來,二金工車間發生的一件事,使他們認識到這種作法是片面的。二金工車間過去加工螺絲,效率很低。在這個車間勞動的技術人員趙衛,和工人一起,創造成功一項「旋風車絲」的新技術,提高效率一倍多。車間三結合小組認為這項革新很有推廣價值,就總結了這項經驗,製成一種「車絲頭」專用工具,向全廠推廣。一金工車間學到這項經驗後,不僅把它運用到加工小型螺絲上,而且用在加工大螺絲槓上,提高生產效率五倍多。這個廠的幹部在這件事情的啟發下,認識到,總結推廣群眾創造的革新成果和先進經驗,是深入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措施。它能以較短的時間、較少的投資,挖掘企業的人力、物力、潛力,收到增產節約的效果。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散布「群眾落後論」,推行「專家路線」,對群眾的創造不重視、不推廣,打擊了群眾的革命積極性,影響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這種現象再也不能允許存在下去了。認識提高以後,工廠領導同志親自深入車間,發動群眾狠批劉少奇的「專家治廠」等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把是否推廣群眾的革新成果提高到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來認識,使全廠很快掀起了群眾性的總結革新經驗,推廣革新成果的熱潮。去年以來,全廠搞成的二千五百多項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成果,全部用到了生產上。其中有推廣價值的全都得到了推廣,大大地提高了全廠生產能力。

這些工廠在深入開展群眾性科學實驗活動中,還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往往一項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項目搞成了,生產效率成倍增長,產品質量大大提高,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影響了這項革新的進一步提高和在更大範圍內推廣應用。針對這個問題,他們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和「認識的感性階段有待於發展到理性階段」的偉大教導,認識到開展群眾性的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活動,必須加強經驗總結和理論研究,把群眾中分散的、零碎的經驗加以集中,使之系統化,上升到理論,才能在提高的指導下更好地普及,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使群眾在革新中思想越來越活躍,革新路子越走越寬廣。大連化工廠在試製我國第一台翅片式中壓廢熱鍋爐時,共產黨員、老工人王永新和大家一起,狠批「洋奴哲學」、「爬行主義」,發揚敢想敢幹的革命精神,創造出用焊接法加工翅片管的新工藝,打破了資產階級技術「權威」們認為的「翅片管不能用焊接法加工」的定論;而且鍋爐內不積灰,省去了自動吹灰裝置。可是,為什麼運用這種新工藝就可以使焊接翅片管不變形,為什麼鍋爐內不積灰?開始,大家說不出科學道理,這就影響了進一步推廣和提高。為此,這個廠組織了有工人、幹部和技術人員參加的「三結合」科學研究小組,積極開展群眾性分析研究和總結活動。廣大工人和技術人員一起,反覆討論研究,終於從「物體應力」和「氣流定向」等科學原理上找到了這項革新的理論根據,寫出了一套簡明通俗的技術資料。這樣,不僅進一步提高了工人群眾的技術水平,而且為全國各兄弟單位應用這項新工藝提供了方便條件。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