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岐樂大隊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十七年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岐樂大隊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十七年
廣東省樂昌縣九峰公社岐樂大隊革命委員會
1969年8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廣東省樂昌縣岐樂村在一九五七年被評為全國農村衛生模範單位,受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親切關懷。這裡的貧下中農和廣大革命群眾,在毛主席關於衛生工作的一系列光輝指示的指引下,從一九五二年到現在,一直堅持不懈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十七年來,他們以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為指針,「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全靠毛主席[編輯]

岐樂大隊地處大山區,縱橫三、四十華里,十三個生產隊,一百五十七戶,八百二十七人,散居在三十二個自然村里。

解放前,岐樂十分貧窮落後。痢疾、瘧疾流行,終年不斷,人口不斷下降。一九三七年岐樂原有六百多人,到解放前夕,下降到五百一十一人。一九四四年,老屋子村七十多人,除兩人外,全部被痢疾和瘧疾折磨得死去活來。

現在的岐樂,群眾精神面貌,健康狀況,生產和社會風氣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一九五五年以來,過去一直流行的痢疾、瘧疾再沒有發生過。群眾健康水平逐步提高。一九五三年,全勞動力只有二百二十多個,現在,全勞動力達三百五十多人,青壯年都是強勞動力。

愛國衛生運動起到了移風易俗,培養社會主義新風尚的作用。從一九五五年以來,全大隊戶戶實現了人畜分居,所有廁所加蓋,不管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或者是剛剛懂事的小孩,都不隨地吐痰。由于堅持講衛生,愛清潔,蒼蠅、蚊子大大減少,臭蟲、虱子早已絕跡,大部分村子一年四季都不用掛蚊帳。隨着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發展,廣大貧下中農生活不斷改善。全大隊一百四十四戶貧下中農,在近幾年來蓋了五百多間新房子,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員搬進了新房子,大大改善了居住衛生條件。

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動了生產的蓬勃發展。從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八年,全大隊造林二萬三千九百二十四畝,一九六八年向國家提供的木材達二千八百立方米,比一九五三年增產三倍多。他們奮發圖強,以大寨為榜樣,改造山區田少地瘦的自然面貌,從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七年,水稻畝產翻了一番。

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幾點體會[編輯]

怎樣才能使愛國衛生運動得到鞏固和發展呢?岐樂大隊經過十七年的實踐,深刻體會到:

一、必須用毛澤東思想統一對愛國衛生運動的認識。

自從一九五五年以來,他們對毛主席關於衛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堅持反覆學,經常學,開會學,學校學,家庭也學。他們把毛主席對衛生工作的指示編成歌曲在群眾中教唱,編成文藝節目演出,使毛主席的指示家喻戶曉,在群眾中深深紮根。他們堅持「四先」:在布置衛生工作時先布置學習毛主席的指示;在動員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時先宣傳毛主席的指示;在檢查衛生工作時先檢查對毛主席指示的落實情況;在總結衛生工作時先總結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經驗。這樣,用毛澤東思想統一認識,愛國衛生運動就能夠堅持下去。

二、必須在兩條路線鬥爭中掌好農村衛生大權。

早在一九五二年,岐樂就建立了以貧下中農為核心的,有幹部、民兵和衛生人員參加的愛國衛生運動領導小組,協助黨支部做好組織群眾、宣傳教育和檢查評比等工作。十七年來,在黨支部領導下,緊密團結廣大貧下中農,以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為武器,同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斗,同階級敵人斗,同舊思想、舊風俗、舊習慣斗。經過幾場激烈的鬥爭,如今,連小學生也懂得為革命講衛生的道理。貧下中農說得好:「我們講衛生和資產階級不同,資產階級肥頭大耳為活命,我們貧下中農膀大腰粗為革命!」

三、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

岐樂大隊在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中,從「動員起來」四個字着手,深入發動群眾,狠抓階級鬥爭這個綱,引導群眾開展「一憶二挖」活動,回憶舊社會人窮疾病多的痛苦,挖窮根,挖病源,從而使廣大貧下中農認識到只有聽毛主席的話,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除害滅病,才能改變農村衛生面貌。同時,黨支部還認識到廣大婦女和青少年是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必須把他們充分發動起來,才能夠做到家家講衛生,戶戶愛清潔。岐樂貧下中農深有體會地說:一家講衛生,一次講衛生,還很不夠,要人人講衛生,年年月月講衛生,開展持久的愛國衛生運動,才能真正落實毛主席「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偉大指示。

四、必須堅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岐樂大隊十七年堅持愛國衛生運動的勝利,又是貫徹執行毛主席自力更生方針的重大勝利。最初有人說:「搞衛生就要靠國家多給藥物噴灑,消滅蚊蠅。」「沒有隔夜米的窮漢子,如今講起衛生來了,看你們那裡來痰盂、面巾!」貧下中農堅定地回答說:「我們窮人幹革命,就是靠窮棒子精神。」沒有痰盂,就用竹筒代替,沒有面巾,就用土布。群眾先後用土法製造了腳踏啟蓋痰盂、衛生雞籠、飲用水竹管簡易過濾器、腳踏密封自動廁所蓋板等十多種衛生設備。繼續革命 不斷前進在波瀾壯闊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在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岐樂的貧下中農認真總結了十多年來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兩條路線鬥爭歷史,大大提高了兩條路線鬥爭覺悟。

他們以毛主席「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偉大指示為武器,又進一步狠批了大叛徒劉少奇及其代理人陰謀扼殺岐樂大隊醫療衛生事業的罪行。早在一九五五年岐樂就建立了衛生站,每個生產隊都設有不脫產的衛生員,可是,在劉少奇的「正規化」「以城市帶動農村」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的迫害下,長期以來,對衛生員不給培養,缺藥問題不給解決,使衛生員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如今,大隊革命委員會根據廣大貧下中農的迫切要求,建立了以貧下中農為主體的合作醫療管理小組,全面實行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把醫療衛生大權牢固地掌握在貧下中農手裡,把愛國衛生運動推向了新階段。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