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0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 清世祖實錄
卷七
卷八 

順治元年甲申。八月丙辰朔日食是日、令大學士馮銓、同湯若望、攜窺遠鏡等儀器率局監官生、齊赴觀象台測驗。其初虛□

  □食甚復圓、時刻分杪、及方位等項惟西洋新法、一一吻合。大統回回兩法、俱差時刻雲。  

  ○歸化城土默特部落章京古祿格等貢黃金、彩緞馬匹、絨褐、鵰翎等物。鄂爾多斯部落濟農等貢駝馬。宴賚如例。  

  ○招撫山西應襲恭順侯吳惟華、陳征西五策言晉民雖切歸順。而賊設偽官、據城抗命者。如陳永福、南夢雲、王安民之類、實繁有徒。臣一面率兵進取忻定。但恐孤軍力弱、猝難決勝。請發重兵出關、合力驅巢□刀。庶晉地指日可平。一也。平西王吳三桂、與賊有不共戴天之讐。大學士洪承疇、素為三秦將吏所服。乞專命二臣、統旅西征則三秦軍民、畏威懷德。撲滅賊焰、可計時而待二也。賊聞我兵西征。必集眾據守河口。我師爭渡。非萬全之道。宜令大兵一枝、徑趨蒲津。與賊相持。別遣大兵一枝、從保德渡河即由延安、澄城、郃陽等處、直搗腹心。俟賊勢內潰、我兵飛渡蒲津。長驅大進。則長河失險。賊勢坐困。三也。我兵兩路渡河。須更發精兵數萬、並調口北卜套各屬蒙古兵。先期由邊外渡河套。自延寧接界入口。從長安西路截擊。會兵關中。則三秦望風震動。兼可斷賊西奔之路。四也。賊之長枝、惟在依山傍險。埋伏詐誘又慣乘夜劫寨。偷營。乞敕各將領、凡遇山林險隘、搜巢□刀埋伏向晚安營。則必分番直更。使賊狡黠莫施。掃蕩可必。五也。攝政和碩睿親王諭、大兵西征。今將抵晉。吳惟華其益盡心巢□刀賊。共建奇勳。  

  ○以故二等甲喇章京陶祜子都棱、襲職。以察哈爾國巴圖、曾率所屬一百二十人來降。授為牛錄章京。  

  ○刑科給事中孫襄、條陳刑法四事。一曰定刑書。刑之有律。猶物之有規矩準繩也。今法司所遵、乃故明律令。就中科條繁簡、情法輕重、當稽往憲。合時宜。斟酌損益。刊定成書。布告中外。俾知畫一遵守。庶奸慝不形。風俗移易。一曰存國體。刑不上大夫。乃古者貴貴之義。請自今文官犯罪先下吏部核議。如所坐重大。必請上□日革職後、方送刑部問擬。武官隸兵部亦如之。在外府州縣各官被參革應逮問者。行該撫按就近提訊。具獄報讞法司。但於爰書覆核。不必徑行勾攝則士氣伸。國體立。一曰禁刁訟。比來風俗儇薄。奸民健訟。攖利嫁禍、為害滋多。請申飭內外各衙門。凡已經審結之案。非系奇冤積枉。不得復起葛藤。重滋株累。至於傍觀出首多屬傾誣百姓告訐官長、尤為刁悖且民間婦女輒拘訊公庭。亦傷廉恥之化。俱乞嚴禁所全者多。一曰蘇滯獄至治之世囹圄空虛。晚季刑繁獄重。上干天和甚非古人明慎用刑之意請敕法司各衙門。務以清獄省刑為第一義。非事關重大不得系獄。仍敕各撫按、不時親詣郡邑。躬行查核即獄犯之多寡定有司之仁暴。庶可漸幾刑措之治攝政和碩睿親王諭令法司官會同廷臣詳繹明律參酌時宜集議允當。以便裁定成書頒行天下啟內各款、悉如議通行嚴飭。  

  ○丁巳。遣官祭先師孔子。上以將遷都燕京分命何洛會等統兵鎮守盛京等處。以正黃旗內大臣何洛會為盛京總管左翼、以鑲黃旗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統之右翼以正紅旗梅勒章京碩詹統之。八旗、每旗滿洲協領一員。章京四員。蒙古漢軍章京各一員。駐防盛京。又以傅喀納為雄耀城城守官。仍設滿洲章京三員。漢軍章京一員。以梭木拜為錦州城守官。額蒙格為寧遠城城守官。拜楮喀為鳳凰城城守官、每城仍各設滿洲章京二員。漢軍章京一員。胡世塔為興京城守官。愛湯阿為義州城守官。丹達禮為新城城守官。伊勒慎為牛莊城守官、青善為岫巖城城守官。每城複合設滿洲章京一員。漢軍章京一員東京、蓋州、耀州、海州、鞍山、廣城、每城各設滿洲章京一員漢軍章京一員。率兵駐防。  

  ○遣山西道監察御史吳邦臣、巡視長蘆鹽政。  

  ○禮部議覆順天督學御史曹溶、條陳開支廩餼、賑助貧士、優恤死節三事。俱如所請行。  

  ○戊午。故明山西偏關副將王世明、西路偏頭關副將馬世榮、各奉表歸順。  

  ○己未。有王崇高者、曾為人仆。捐貲造泥溝坡橋成。事聞。上嘉之令以人償伊主。出戶為民。賞銀百兩復其家。仍命樹碑其所。  

  ○禮部啟請車駕將臨應恭辦鹵簿儀仗等物。攝政和碩睿親王令該衙門速行造辦。  

  ○庚申。攝政和碩睿親王賞大學士馮銓、侍郎沈惟炳、金之俊、天津總督駱養性、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鰲永、招撫山西應襲恭順侯吳惟華、內監曹化淳、車應奎、王德化、王之俊等貂褂各一襲。  

  ○睿親王諭朝鮮國王李倧曰。適軍需孔亟。爾今秋量所得米粟、可運送燕京。以助國用。睿親王允戶部議。內官監屬各廠地畝租銀照御用監近例、歸併有司徵收。另項起解。以清冒破騷擾等弊。  

  ○順天巡按柳寅東、疏劾舊州守備楊嘉祉、交通賊首張春宇等大肆焚劫為害居民。睿親王令該撫按逮送法司究問。  

  ○辛酉先是大學士希福、路遇固山額真譚泰曰。爾果衰邁矣後又遣谷巴達科爾可代、向譚泰言。我兩處房屋俱遠。可將哈談巴圖魯房屋更換與我。爾為固山額真。即主張另撥一房有何不可。爾誠衰邁矣。譚泰遣恩格德、謂希福曰前路遇時曾謂我衰邁退縮。今又謂我衰邁。如果衰邁退縮。爾當明言。我即悛改。希福答曰。我所以言固山額真者有二。有比伊口利之人。每占伊光。伊俊巡居後。伊非固山額真耶。分撥房屋、何為推諉於人。其得美房者曰、誰分撥此房、其不得美房者亦曰、誰分撥此房。伊為何碌碌因人耶。曾有一人覿面斥我、伊豈不知耶。伊兄系超等公爵。我家恩遇。亦不殊伊家。乃公歿後、已追封王爵異姓封王、原無成例。且伊之官爵、亦非襲自他人。乃伊以偉略丈夫所得之官爵也。奈何不侃侃而言也。又梅勒章京譚布。往詣希福所。希福謂之曰。我至署中。大學士范文程雲、日食二十筵。我因曰、我等儒臣、豈比於六部大臣。及開疆闢土功臣。而盛設若此。隨率范文程、剛林、啟之攝政和碩睿親王。王雲、此言誠是。乃予誤也。譚布以是言、白於伊兄譚泰。譚泰訐於法司。及問希福、言王並無予誤之語。則是希福私意造言。自稱其能。以王為誤、假言招搖也。又問有一人覿面見斥者為誰。先稱並無其人。後言護軍統領圖賴、因禮部官於攝政王處、啟事錯誤。乃於眾大臣前讓之雲、爾等密勿大臣。既知之。何不力阻而令其啟王也。於是法司議希福偽傳王言。固山額真譚泰、護軍統領圖賴、皆國家大臣。乃謂譚泰衰邁退縮。碌碌因人。其意非欲二臣構釁、疏遠於王、即從此紊亂國政耶。希福應論死。啟知攝政和碩睿親王。王念其效力年久。且其侄索尼、亦蒙主眷。今復為國效力最多。希福免死。革職為民。歸本牛錄。止許往來兄弟親戚之家。若在大臣家行走、從重治罪。  

  ○攝政和碩睿親王、以書招偽總兵唐通、馬登洪。  

  ○以故明兵部主事凌駉、為兵科給事中。  

  ○以故明戶部郎中王弘祚、為山西按察使司僉事。岢嵐兵備道。遵化道耿應衡、為山西按察使司僉事、大同左衛道。昌平州知州李日晉、為山西按察使司僉事、陽和兵備道。保定府通判童可選、為山西按察使司僉事、大同巡道。  

  ○壬戌。攝政和碩睿親王、賞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緞百疋。銀百兩。晉王朱審煊、及妃嬪范氏等銀兩有差。  

  ○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鰲永、啟薦故明工部尚書曹珖、刑部侍郎潘士良、總漕郭尚友等三十二人。下吏部知之。  

  ○癸亥。攝政和碩睿親王、諭官民人等曰。政貴有恆。辭尚體要。以後一應章奏、勿得拘牽文義。摭拾浮詞。但將時宜事務、明切敷陳。蓋語繁而支。則難聽。言簡而當。則易行。言之有益無益不在繁簡。顧力行何如耳。自今遇有切於時務者。隨便入告不必等待多款。以致遲延。國家利益之事。早行一日、則受一日之福。遲行一日、則受一日之病。惟以迅速為尚耳。至明季各項稅課。除已經徵收、不必給還外。凡有虧欠俱與蠲免又各府州縣衛所屬鄉村、十家置一甲長。百家置一總甲凡遇盜賊逃人、奸宄竊發事故。鄰佑即報知甲、長甲、長報知總甲。總甲報知府州縣衛。府州縣衛核實、申解兵部。若一家隱匿、其鄰佑九家、甲、長、總甲、不行首告。俱治以重罪。不貸。  

  ○甲子。小祥。致祭大行皇帝。是日、攝政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上率和碩親王以下、牛錄章京以上、齊詣殯宮。皇太后率眾妃、及公主、格格、和碩福金以下、鎮國將軍固山額真尚書等官命婦以上、俱齊集。陳設祭物。行三叩頭禮。祭畢。執事官於殿西、設鹵簿儀仗。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上率眾官等、皇太后、率眾妃、舉哀。跪几筵前、三獻爵。行三叩頭禮。昂邦章京、尚書、內大臣等、恭奉龍轝由中道出。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上率眾官跪。獻三爵。舉哀。皇太后、及眾妃、俱舉哀。酉刻。恭捧寶宮安奉。  

  ○乙丑。順天督學御史曹溶啟言、請將遼東等處十五學、改附永平府。設教官三員。分司教導。擇遼地經明行修之士、充其任。其拔貢廩給事宜、仍與各州縣、一體舉行。攝政和碩睿親王從之。  

  ○故明山西總兵王越、奉表歸誠。  

  ○丙寅。恭奉大行皇帝寶宮。安葬昭陵。攝政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上率和碩親王以下、牛錄章京以上、齊集山陵殿前西階皇太后率眾妃及公主、格格、和碩福金以下、鎮國將軍固山額真尚書等官命婦以上俱集皇太后、率眾妃、及公主等、詣寶宮前。舉哀畢跪獻三爵。行三叩頭禮。內大臣輔國將軍錫翰等奉寶宮由中階。升陵殿。奉安於地宮。葬畢。陳設祭物。皇太后、眾妃、及諸王官員、獻爵。行祭禮。  

  ○太祖武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故明宣大總兵張致雍、奉表歸誠。  

  ○戊辰。免直隸被賊殘破景州、河間、阜城、青縣、本年額賦。  

  ○山東萊州府知府黃紀啟言、大兵自晉臨秦。賊勢不支。必走漢中奔西蜀。竄踞一方。恐四省動搖。所關甚鉅。請令該部將見在京師蜀中舊弁陳聯芳、盧進忠、簡化龍、李芝秀四人、檄發陝西軍前。俾。相機先馳入蜀。徵廢將。連鄉勇。號召土司與在籍諸臣秦良玉等、戮力前進。不惟窮寇成擒。西蜀底定。滇黔楚粵之間、不煩一旅而定矣。攝政和碩睿親王、令聯芳等詣內院。面詢方略具啟。  

  ○己巳。以故明刑科右給事中李士焜、為兵科左給事中。  

  ○以故明口北道吳嵩允、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參議、河東道。  

  ○以都察院參政祖可法為右都督、充河南衛輝府總兵官。梅勒章京夏成德為都督同知。充山東沂州總兵官。侍郎金玉和為都督僉事。充河南懷慶副將。理事官柯永盛為都督僉事、充山東膠州副將。  

  ○定在京文武官員支給俸祿柴直。仍照故明舊例。正一品。文、折支俸銀二百一十五兩五錢一分二厘。武、九十五兩一分二厘。從一品。文、折支銀一百八十三兩八錢四分四厘。武、八十一兩六錢九分四厘。正二品。文、折支銀一百五十二兩一錢七分六厘。武、六十七兩五錢七分六厘。從二品。文、折支銀一百二十兩五錢八厘。武、五十三兩四錢五分八厘。正三品。文、折支銀八十八兩八錢四分。武、三十九兩三錢四分從三品。文、折支銀六十六兩九錢一分六厘。武、二十九兩五錢六分六厘。正四品文折支銀六十二兩四分四厘。武、二十七兩三錢四厘。從四品文、折支銀五十四兩七錢三分六厘。無武職。正五品。文、折支銀四十二兩五錢五分六厘。武、一十八兩七錢六厘。從五品。文、折支銀三十七兩六錢八分四厘。武、十六兩五錢三分四厘。正六品。文、折支銀三十五兩四錢六分。武、一十五兩二錢一分。從六品。文、折支銀二十九兩八分四厘。武、一十二兩四錢三分四厘。以下無武職。正七品。折支銀二十七兩四錢九分。從七品。折支銀二十五兩八錢九分六厘。正八品。折支銀二十四兩三錢二厘。從八品。折支銀二十二兩七錢八厘。正九品折支銀二十一兩一錢一分四厘從九品。折支銀一十九兩五錢二分。至無品之武官、試百戶折支銀六兩七錢六分。署試鎮撫、折支銀五兩七錢一分四厘。其本色祿米文、自正一品、至從九品。武自正一品、至試職。俱一十二石。柴薪。直堂。內閣大學士、□山戊不

  □額柴薪銀一百四十四兩。直堂一十四名共銀一百四十兩。加宮保者、每季增柴薪銀六兩。詹事府正詹掌府、如系尚書□山戊不

  □額柴薪銀一百四十四兩。如系侍郎、一百二十兩。少詹事、七十二兩。府丞、四十八兩。主簿、錄事、各銀二十四兩。□山戊不□額直堂十名。共銀一百兩。直廳二名。共銀二十兩。左右春坊諭德兼侍讀中允兼編修贊善兼司直檢討歲額柴薪銀四十八兩。直堂各八名各銀八十兩司經局洗馬兼修撰、□山戊不□額柴薪銀四十八兩。直堂七名。共銀七十兩翰林院大學士、□山戊不□額柴薪銀七十二兩。侍讀侍講修撰、各四十八兩。編修、檢討、各三十六兩。提督各館少卿各七十二兩待詔孔目、各二十四兩制誥敕房中書舍人各三十六兩庶吉士譯字官、各一十二兩。帶俸等官、照品級加領翰林院、□山戊不□額直堂一十五名。共銀一百五十兩制誥敕房、直堂四名。共銀四十兩。提督館、直堂一十二名。共銀一百二十兩。吏部尚書、歲額柴薪銀一百四十四兩。侍郎、一百二十兩。郎中、員外、主事、各四十八兩。司務、二十四兩。□山戊不□額直堂四十八名。共銀四百八十兩。四司直廳、各四名。各銀四十兩。司務廳直廳二名。共銀二十兩。其五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主事、司務、□山戊不□額柴薪、俱與吏部同。戶部照磨、寶鈔司提舉、□山戊不□額柴薪銀各二十四兩。□山戊不□額直堂四十七名。共銀四百七十兩。十三司直廳各四名。各銀四十兩。司務、照磨、直廳各二名。各銀二十兩。禮部、□山戊不□額直堂四十八名。共銀四百八十兩。司務廳直廳二名。共銀二十兩。四司直廳各四名。各銀四十兩。兵部武學教授、□山戊不□額柴薪銀三十六兩。訓導、二十四兩。京衛經歷、二十四兩。五城兵馬司指揮、四十八兩。副指揮、吏目、各二十四兩。□山戊不□額直堂三十名。共銀三百兩。武選司直廳八名。共銀八十兩。謄黃直廳四名。共銀四十兩。額設清黃柴薪銀七十二兩。□山戊不□額車駕司直廳四名。共銀四十兩。職方司直廳看監八名。共銀八十兩。武庫司郎中直廳四名。共銀四十兩。員外、主事。各直廳二名。各銀二十兩。前司主事直廳一名。銀十兩司務直廳二名。共銀二十兩。刑部照磨、檢校、司獄、□山戊不□額柴薪銀各二十四兩。□山戊不□額直堂四十五名。共銀四百五十兩。十三司直廳各四名。各銀四十兩。

  司務、照磨、直廳各二名。各銀二十兩。工部營繕所所正、所副、寶源等局大使、副使、□山戊不□額柴薪銀各一十二兩。□山戊不□額直堂四十名。共銀四百兩。四司直廳各四名。各銀四十兩司務直廳二名。共銀二十兩。都察院左都御史□山戊不□額柴薪銀一百四十四兩。左副都御史、一百二十兩。左僉都御史七十二兩經歷、四十八兩。都事照磨、檢校、司獄、各二十四兩。御史。三十六兩。□山戊不□額直堂四十五名。共銀四百五十兩。經歷司直廳四名共銀四十兩。照磨司務、直廳各二名。各銀二十兩。通政使司通政使、□山戊不□額柴薪銀一百二十兩。左右通政、各七十二兩。左右參議、各四十八兩。經歷、知事、各二十四兩。□山戊不□額直堂五十名。共銀五百兩。大理寺正卿、□山戊不□額柴薪銀一百二十兩。左右少卿、各七十二兩。寺丞、寺正、寺副、各四十八兩。評事、三十六兩。司務、二十四兩。□山戊不□額直堂直廳二十二名。共銀二百二十兩。六科都給事、左右給事給事□山戊不□額柴薪銀各三十六兩。□山戊不□額各科朝房直各四名各銀四十兩尚寶司正卿少卿、司丞、□山戊不□額柴薪銀各四十八兩□山戊不□額看朝房直七名共銀七十兩。中書科中書舍人、□山戊不□額柴薪銀三十六兩。試中書舍人、二十四兩。帶俸等官、照品級加領□山戊不□額看朝房直四名共銀四十兩。太常寺正卿、□山戊不□額柴薪銀一百二十兩。少卿、七十二兩。寺丞、四十八兩。典簿、博士、奉祀、祀丞、司樂、協律郎、贊禮郎、各二十四兩。元□寸帶樂舞生、一十二兩。□山戊不□額直堂一十八名。共銀一百八十兩直廳四名。共銀四十兩。典簿廳直二名共銀二十兩光祿寺正卿、□山戊不□額柴薪銀一百二十兩少卿寺丞各四十八兩。典簿錄事各二十四兩四署署正各四十八兩。署丞監事各二十四兩。銀庫大使一十二兩。看朝房直四名共銀四十兩。國子監祭酒、□山戊不□額柴薪銀七十二兩。司業四十八兩監丞典簿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各銀二十四兩。□山戊不□額直堂一十名。共銀一百兩。太僕寺正卿□山戊不□額柴薪銀一百二十兩。少卿七十二兩寺丞、四十八兩。主簿、大使、各二十四兩。□山戊不□額直堂十名。共銀一百兩。□山戊不□額主簿廳直二名。共銀二十兩。鴻臚寺正卿、

  □山戊不□額柴薪銀七十二兩。少卿、寺丞、各四十八兩。主簿、署丞、鳴贊、序班、各銀二十四兩。□山戊不□額直堂二十名。共銀二百兩。主簿廳直二名。共銀二十兩。司賓、司儀、二署直、各二名。各銀二十兩。看倉等項直三名。共銀三十兩。行人司司正、司副、行人、□山戊不□額柴薪銀各三十六兩。□山戊不□額直廳看倉七名。共銀七十兩。欽天監監正監副、春夏秋冬中五官正□山戊不□額柴薪銀各四十八兩。靈台郎、保章正、挈壼正、監候正、司晨司歷博士主簿。□山戊不□額柴薪銀各二十四兩。加銜者倍之。□山戊不□額直堂書房、主簿廳把門、觀象台直共一十九名。共銀一百九十兩。太醫院院使。院判。□山戊不□額柴薪銀各四十八兩。御醫吏目。各二十四兩。□山戊不

  □額直堂一十名。共銀一百兩。上林苑監監正、監副、□山戊不

  □額柴薪銀各四十八兩。監丞典署署丞典簿錄事、各二十四兩。

  □山戊不□額直廳四名。共銀四十兩宗人府經歷□山戊不□額柴薪銀四十八兩□山戊不□額直堂直廳二十名共銀二百兩。五府都督□山戊不□額直堂八名計銀八十兩。看朝房二名。共銀二十兩。經歷□山戊不□額柴薪銀四十八兩都事二十四兩。□山戊不

  □額直廳四名。共銀四十兩。帶俸都督□山戊不□額柴薪銀四十二兩。錦衣衛都督、一百六十八兩。都督同知都督僉事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各一百四十四兩。署都指揮僉事、都指揮僉事指揮使各一百二十兩。指揮同知、九十六兩。指揮僉事七十二兩。帶俸都指揮使等官、四十八兩。經歷、三十六兩。□山戊不

  □額直堂二十六名。共銀二百六十兩。鎮撫司千戶、鎮撫□山戊不□額柴薪銀各四十八兩。□山戊不□額直堂四十三名。共銀四百三十兩。詹事府通事舍人王國佐、條奏長蘆鹽法十四事。一復額引以疏壅滯。一改引部以速引利。一便引價以壯京圉。一革防銷以省商費。一除濫贖以伸商冤。一疏變價以止奸欺。一清焚溺以杜虛冒。一止改告以一引鹽。一疏關禁以通引楫。一杜擾害以清私販一核場灶以清窩囤。一復兩坨以備譏察。一免徭助以濟孤商一設賞例以鼓富商。部覆允行。  

  ○庚午。遣禮部侍郎藍拜等詣房山祭金帝陵。  

  ○辛未。攝政和碩睿親王以武功成。率諸王貝勒、及諸將士祭旗纛於南苑。  

  ○戶科給事中郝傑啟薦故明左都御史房可壯等六人。下吏部知之。  

  ○壬申。攝政和碩睿親王諭兵部曰。各地方歸順文武官員、多有首鼠兩端。觀望形勢。陽為歸順、而中懷二心者。此等之人。徒取罪戾。雖有顯績。亦難自贖。自今以後果能痛革前非。矢誠無二。仍與優敘。至無知小民、或乘亂作奸。或畏罪為賊。悉赦前愆。許令自新。歸籍樂業。若怙惡不悛。定行誅巢□刀、不宥。  

  ○以故明兵科都給事中戴明說、為原官。  

  ○以故明山東布政使司右布政使邵名世、為本省左布政使。戶部郎中鄭廷櫆、為河南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戶部主事胡之彬、為山東按察使司僉事、署按察司事。山西河東道郝絅、為本省布政使司參議、署布政司事。  

  ○攝政和碩睿親王以書招逋逃海島朝鮮總兵林慶業、及副將池鳳高、向明時、參將周方蘇等。  

  ○癸酉。攝政和碩睿親王給故明妃女□賓任氏等貂裘衣服有差。  

  ○攝政和碩睿親王諭戶部曰。比因東來之人。借鬻人參名色、擾害地方。特行嚴察究治。但小民恃貿易為生。未便禁止。惟當設立科條。使之遵守。以後人參止許於南京、揚州、濟寧、臨清四處開肆貿易。一應滿漢人民或商或賈各聽其便。倘市易不平致行搶奪、以及虧直勒買等項。地方官即執送京師治罪。  

  ○甲戌。遣河南山東山西督撫道府等官赴任。攝政和碩睿親王、諭以體國愛民。各給銀兩有差。  

  ○設鎮守易州、衛輝、懷慶、膠州、柳溝等處官兵。易州。總兵、副將、各一員。參將二員。游擊三員。守備五員。千總十員。把總二十員。兵五千名。衛輝。總兵副將各一員。參將游擊各二員。守備四員千總十員。把總二十員。兵五千名。懷慶膠州副將各一員參將各二員。游擊各三員。守備各五員。千總各十員把總各二十員。兵各五千名。柳溝。參將一員守備一員兵一千名。  

  ○乙亥上自盛京遷都燕京是日、車駕啟行。駐蹕舊邊內木橋地方。以故明河南道監察御史張煊為原官。  

  ○改禮部郎中甯承勛、為山東道監察御史。兵部員外郎張慎學、為四川道監察御史。兵部主事董復、為雲南道監察御史。  

  ○升刑部員外郎王鳳翼、為山東按察使司僉事、驛傳道。  

  ○戶部議覆山東巡撫方大猷條陳州縣衛所荒地無主者、分給流民。及官兵屯種。有主無力者、官給牛種三年起科。應如所請。仍敕撫按率屬實力奉行。報可。  

  ○丙子上駐蹕開城。  

  ○攝政和碩睿親王給平西王吳三桂、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續順公沉志祥、衣鞾、器皿等物有差。  

  ○遣浙江道監察御史黃徽允、巡按山西。  

  ○升保定府參將吳勝兆、為倒馬關副將。山海關參將冷雲登、為昌平副將。  

  ○丁丑。上駐蹕楊石木地方。  

  ○戊寅。上駐蹕張古台口地方。  

  ○己卯。上駐蹕廣城。  

  ○庚辰。上駐蹕蘇爾濟地方。  

  ○擢山東寧海州知州陳培基、為順天府府尹。  

  ○升兵部主事楊雲鶴、為山東布政使司參議、分守關內道。  

  ○以故明兵部主事葉廷秀、為河南道監察御史。湖廣道監察御史李春蓁、為廣西道監察御史。  

  ○察哈爾國固倫公主、及外藩蒙古王、貝勒等。來迎聖駕。朝行在。貢獻駝馬。  

  ○辛巳。宴來朝蒙古王、貝勒等於行在。賜緞疋、銀器弓、矢、甲、胄、鞍轡、佩刀等物有差。  

  ○順天督學御史曹溶、啟薦故明進士王崇簡等五人。招撫山西應襲恭順侯吳惟華、薦故明國子監司業朱之俊等四人。俱下吏部酌用。  

  ○順天督學御史曹溶、請增設寓學廩額十名。給以膳餼。其

  □山戊不□拔恩貢、如他學例。從之。  

  ○壬午。上駐蹕魏家嶺地方。  

  ○故明大學士謝升、赴召至京師。令入內院辦事。升以年老乞歸。慰留之。  

  ○順天督學御史曹溶、啟請旌表故明殉節大學士范景文、戶部尚書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華、兵部侍郎王家彥、刑部侍郎孟兆祥、及子進士章明、左副都御史施邦耀、大理寺卿凌義渠、左春坊周鳳翔、左中允劉理順、左諭德馬世奇、太常寺少卿吳麟徵、檢討汪偉、太僕寺寺丞申佳允、給事中吳甘來、御史王章、陳良謨、陳純德、吏部主事許直、兵部主事金鉉、成德、新樂侯劉文炳、宣城伯衛時春、新城伯王國興、惠安伯張慶臻、駙馬都尉鞏永固、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璉、千戶高文采等二十八人。攝政和碩睿親王令俟天下平定。再行察議。  

  ○故明協守大同朔州等處副將杜國慶、山西水泉營參將李正馥、西路馬站堡參將蘭應魁等、各奉表歸誠。  

  ○癸未。上駐蹕廣寧。  

  ○設故明十三陵司香官、及陵戶。給以香火地畝。仍諭以虔潔禋祀。禁止樵牧。用稱國家隆禮前朝至意。  

  ○甲申。上駐蹕謝家台地方。  

  ○升刑部郎中潘巨、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寧武兵備道。  

  ○攝政和碩睿親王諭戶部。凡鰥寡孤獨、一切困窮無告者、許其赴部陳告。量給贍養。  

  ○攝政和碩睿親王給大學士謝升貂裘、鞾帽、白金百兩。  

  世祖實錄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