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多複雜的技術我們也能掌握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多複雜的技術我們也能掌握
北京合成纖維實驗廠革命大批判組
1970年10月2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鍛煉的我廠廣大革命群眾,對從外國進口的設備和技術實行「一用、二批、三改」的方針,組成以工人為主體的有革命技術人員和革命幹部參加的「三結合」小組,把錦綸短纖維這套洋設備進行了系統的技術改革,突破了「複雜的工藝」、「複雜的設備」、「複雜的技術」的「禁區」,闖出了一條我國錦綸短纖維生產的新路。

在錦綸短纖維技術改革過程中,有些受洋奴哲學、爬行主義毒害較深的人,曾經表示懷疑:「這麼複雜的東西,能搞得成嗎?」

毛主席教導我們:「一切矛盾着的東西,互相聯繫着,不但在一定條件之下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之下互相轉化」。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複雜和簡單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二者也可以互相轉化。有些簡單的東西,當我們還沒有認識的時候,總顯得很複雜。有些複雜的東西,當我們認識了它,也就成為簡單的了。

在從外國進口的設備和技術中,有些本來是很簡單的東西,外國資產階級或是為了實行技術壟斷,進行經濟侵略,或是受到形而上學和唯心論的束縛,卻故意搞得很玄虛,很複雜。對於這些東西,我們決不可迷信,把它看得神乎其神。工人同志在錦綸短纖維的生產中,發現後加工部分工藝流程長,設備龐大,複雜得不得了。其中有個淋洗設備,價值幾十萬元,重達十幾噸,結構也極煩瑣。這是很不合理的。他們破除迷信,大膽改革,用一個簡單的裝置就代替了原來複雜的設備,節約了大量的水電汽,而產品質量完全合乎標準。

毛主席教導我們:「當你對一件事物還不了解時,往往是害怕的。正如蛇一樣,當人們還不了解它、沒有掌握它的特性時,感到十分害怕,但是,一旦了解了它,掌握了它的特性和弱點,就不再害怕了,而且可以捉住它。」對於任何複雜的東西,必須進行具體分析,大膽革新,不要被它的複雜所嚇倒。我們只要通過不斷實踐,掌握了它的內在聯繫和規律性,也就可以使它變成簡單的東西。

我們在錦綸短纖維技術改革中,首先遇到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要改革紡絲聚合管。紡絲聚合管是錦綸短纖維生產的「心臟」,曾經被認為是個「禁區」。因為工藝條件和溫度控制比較複雜,按照外國資料記載,如果管壁的加熱裝置不能使管內保持一定的溫度,就會使原料在管內出現凍結狀態,根本無法紡絲。因此,有人主張在原來的基礎上作一些改革,不要大動干戈。這種思想一出現,工人群眾就堅決反對。他們滿懷革命豪情地表示:胸懷朝陽闖新路,突破「禁區」攀高峰,一定要為偉大領袖毛主席爭光,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爭光。

「三結合」小組的同志運用毛主席的唯物辯證法,對原來的紡絲聚合管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掌握了聚合管的內在聯繫,於是一大堆複雜的東西就再也不是那麼複雜了。為了防止原料在聚合管內凍結,做到加熱可靠穩定,他們應用了一種新技術。用一根自己設計、自己製造、自己安裝的紡絲聚合管取代了原來的聚合管。產量高,質量均勻,操作方便,造價低,達到了多快好省的要求。 在錦綸短纖維技術改革中,需要高流量紡絲計量泵。因為技術複雜,加工精密,資產階級技術「權威」曾斷言我們不能製造。「三結合」小組的同志遵照毛主席關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指示,決心當動手派。他們大膽研究,反覆試驗,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在一無設備、二無資料的條件下,闖過了材料處理、機件加工的道道難關,終於把複雜而精密的高流量紡絲計量泵製造了出來,大長了無產階級的志氣,大滅了資產階級的威風。 錦綸短纖維技術改革後,工序削減了四道,設備去掉了十五台,工藝流程縮短了三分之一,產量翻了一番。事實充分證明,毛澤東思想是我們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有了毛澤東思想的武裝,就會有無比的勇敢和智慧,能夠克服任何困難,掌握任何事物的規律性,變複雜的東西為簡單的東西,破舊創新,在技術革新的群眾運動中無往而不勝。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