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人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人
吉林大安縣大賚鎮第三小學黨支部、革委會
1972年1月1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小學教育是打基礎的教育。要把年青的一代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人,必須從小學開始,認真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教育方針。

密切結合學生思想 認真上好階級鬥爭課[編輯]

階級鬥爭是青年的一門主課。複課鬧革命以來,我們比較重視對青少年進行階級鬥爭教育,採取多種形式上好這門主課。例如,組織師生深入工廠、農村進行「三史」調查,各年級多次請老工人、老貧農作憶苦思甜報告。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在進行上述教育的時候,應當把回憶階級鬥爭史,同當前的階級鬥爭聯繫起來,密切結合學生的思想,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

一次,師生在海沱公社進行「三史」調查,不少學生講舊社會地主剝削農民的血淚賬,比較具體、生動;可是,一提到當前的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就比較模糊,講不清楚。我們覺得,調查「三史」,進行階級教育,不僅要讓他們知道過去的階級鬥爭,也要讓他們知道當前的階級鬥爭。我們又組織師生在胡家窩卜進行了村史調查和當前階級鬥爭新形勢、新特點的調查,請老貧農講了這個屯從土改後到現在的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的情況,並且錄了音,帶回學校組織全校師生收聽,使廣大師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

學生郭長青,知道他父親苦大仇深。在上階級教育課的時候,一講起舊社會,他就恨得咬牙切齒,可是對腐蝕他的階級敵人認識不清,恨不起來。郭長青的表現,在一部分學生中有代表性。於是,我們把郭長青的父親請來作憶苦思甜報告,並聯繫暗藏的階級敵人同我們爭奪接班人,妄圖復辟資本主義的罪惡陰謀,講清了如果資本主義復辟,我們就會受二茬苦,就會使千百萬人頭落地。會後,郭長青寫了《和爸爸比童年》等兩篇文章,不僅表達了對地主資產階級的仇恨,而且揭發了階級敵人。許多學生也增強了階級鬥爭觀念,自覺起來抵制剝削階級思想的侵蝕。

正確處理智育同德育的關係 及時克服忽視文化課教學現象[編輯]

正確處理智育同德育的關係,是全面執行毛主席的教育方針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複課鬧革命初期,我們批判了「智育第一」,出現了忽視文化課教學的現象;強調上好社會主義文化課後,又出現了「智育第一」回潮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的路線鬥爭覺悟不高,分不清兩條教育路線的界限。我們和教師一起,聯繫實際,重新學習毛主席有關教育革命的教導,認識到只抓智育,不抓德育,會使學生在政治上迷失方向,重複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錯誤;只抓德育,不抓智育,會使學生學不到為人民服務的實際本領。因此,必須把德育、智育都抓起來。

在學習中,我們啟發大家把各種矛盾擺到桌面上來,按照毛主席的教導,認真地加以分析和討論,許多教師進一步認識到,「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轉變學生的思想」,必須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位,努力用毛澤東思想統帥文化課。對教師為革命鑽研教學業務,認真教好學生,我們大力加以支持;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講課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教育學生要正確對待。幾年來,由於正確地處理了德育和智育的關係,上社會主義文化課的時間一般得到保證,教學質量逐步提高。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切實搞好學工學農活動[編輯]

組織學生學工學農,應着眼於轉變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和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但是,考慮到學生的年齡還小,正處在長身體的時期,因而無論在勞動時間的安排上,還是在勞動項目的選擇上,我們都強調從實際出發,對一度出現的勞動過多的現象,及時做了檢查和糾正。我們規定,學生從三年級(九歲)起,用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在校內木工車間,參加製做教具、修理桌椅等勞動;在校外工廠參加包裝、揀膠活動;到學校農田、生產隊參加施肥、間苗、薅草、揀糧等勞動。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堅持學生參加勞動的時間不能任意縮短,也不能任意延長。這樣,既使學生通過參加一定的勞動受到鍛煉,又保證了上社會主義文化課的時間,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學工學農要和上好社會主義文化課結合起來。對這個問題的處理,同樣必須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為小學生在校期間,應以主要時間認字、作文,學習一些基礎文化科學知識,如果安排學工學農的項目過多,要求過高,是不適當的,也是做不到的。我們的作法是,根據各科教學內容,能結合上的就結合上。例如:去年春旱,學校農場的蔬菜出現缺苗現象。有個班級,就結合補苗把小學常識課中的《植物的生活》一節,搬到田間去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既要有大方向又要==新鮮活潑積極開展群眾性的文體活動== 德、智、體三者是密切聯繫的,只抓德育、智育,不抓體育,不僅不能滿足青少年的需要,而且有害於他們的身體健康,反而不利於他們在德育和智育方面的發展。但是,有些同志卻不敢抓學生的課餘活動,或者把學生的課餘生活搞得很單調,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我們批判了這種錯誤作法,幾年來始終堅持課餘活動既要有大方向,又要新鮮活潑的原則。學校成立了紅色圖書室、文藝宣傳隊;同時廣泛開展體育活動,有籃球、乒乓球、單槓、跳繩、踢毽子等二十多個項目。除建立全校性的文藝宣傳隊、體育代表隊外,又以代表隊隊員為骨幹,在各個班級建立了小型文體組織,帶動群眾廣泛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學生們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己動手製作了大提琴、二胡等樂器,修理了跳箱、鞍馬等體育器材。他們在教師的輔導和幫助下,自編自演各種小型文藝節目,學演革命樣板戲,學唱革命歌曲,講革命故事。

文體活動的廣泛開展,有益於學生的身心健康。過去,在「智育第一」的毒害下,不少學生埋頭讀書,死摳書本,搞壞了身體。現在,學生參加多種多樣的文體活動,既適合他們的年齡和愛好,又有強烈的政治內容,他們的精神面貌和健康情況都好多了,整個學校充滿了歡樂和生氣。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