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城鎮居民到農村去大有作為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城鎮居民到農村去大有作為

——高郵縣三垛鎮十七戶城鎮居民下鄉安家落戶的調查報告
江蘇省高郵縣革委會
1969年12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江蘇省高郵縣三垛鎮的十七戶居民,一九六二年熱烈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的號召,到農村安家落戶。七年來,他們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指引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取得了改天換地的巨大勝利,錘鍊出一顆無限忠於毛主席的紅心。

(一)[編輯]

在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竭力使城鄉長期分離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毒害下,三垛鎮上有一部分長期脫離勞動的居民,過着閒着一雙手,蹲在鎮裡吃閒飯的生活。他們職業不固定,生活不安定,有人常要國家救濟。一九六二年,他們學習了毛主席關於大辦農業的指示,受到很大鼓舞。他們想:全國人民都在發揚「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革命精神,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我們怎麼能閒着雙手不管事?於是,他們來到地塘溝的一片荒地上,建立起光明大隊第一生產隊。

他們最初來到地塘溝,展現在面前的是一片高高低低的荒草灘,手裡的家當是別人過去留下來的一頭老牛、一條破船、兩副糞桶、兩把大鐵杴。就憑這群城鎮上的人,一無力氣,二無經驗,三無生產工具,能夠在這場改造大自然的鬥爭中站得住腳嗎?

有的人曾經發生了動搖,想倒流回城鎮。

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都很堅定,他們決心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以老愚公為榜樣,在廣闊天地里煉紅心。在舊社會靠討飯度日的共產黨員楊旭才把大家找到一起憶苦思甜,他說:「解放前我們窮人連塊打狗的垡頭都沒有,更別說能找到這麼多田種。今天我們聽毛主席的話,到農村幹革命,有毛主席指路,我們一定能叫地塘溝變成米糧溝!」生產隊長翁永清說:「路是人走出來的,經驗是人摸出來的,田是人種出來的。老愚公一家能用鋤頭搬掉兩座大山,我們十七戶已有兩把大鍬,兩副糞桶,只要團結一條心,定能叫荒土變成金。」他們的話激起了大家的革命志氣,原來打算回城鎮的人堅定地說:「不走了!地塘溝就是我們的家。再不能讓毛主席為我們操心,拚出一條命,也要讓荒地長出糧食來!」

(二)[編輯]

「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光明一隊的新社員們敢想敢做,決心在這片荒草灘上,畫出最新最美的畫圖。

他們忍受着暫時的生活困難,把國家發的二千多元安置經費,絕大部分用於購置農具,發展生產。

艱苦的創業開始了。他們在高高低低的荒草灘上築埂修圩,平整土地,播種育苗。力氣不夠,先從輕活做起,一個人挑不動一擔,就兩個人合抬。不會農活,就勤學苦練。他們不分日夜地苦幹,渴了到河邊去喝口水,倦了用涼水浸一浸頭。缺乏肥料就撐船到三、四十里外的草盪里鋤草扒泥。

汗水澆灌着貧瘠的土地,荒田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這一年,他們在四十多畝新開墾的土地上,用自己的雙手種出了四千多斤糧食。

大家第一次吃到自己種出的糧食,有說不出的高興。而一小撮階級敵人,卻看了發火,他們挑撥說:「放着熱熱鬧鬧的鎮上快活日子不過,卻偏要到這個鬼地方來受罪。苦了一年,一畝才收到一百斤,真是自找苦吃。」但是,光明一隊的新農民們豪邁地說:「鬧革命就是要自找苦吃,艱苦奮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是最大的愉快。有了今天的畝產一百斤,就有將來的畝產一千斤!」 為了回擊階級敵人的挑釁,他們在圩埂旁,大路邊,家前屋後,集體栽下了幾百棵「紮根樹」,表示一輩子紮根農村鬧革命的決心。

第二年,光明一隊的新農民們乘勝前進。他們在已開墾的四十多畝熟地上精耕細作,還千方百計地擴大耕地面積。畜力不夠,就用大鍬挖。有十多畝荒地布滿了一百多個墳堆和兩條小河,他們趁着冬閒季節,全隊老小二十八個人頂寒風,踏冰雪,披荊斬棘,挖土填河。這樣年年奮鬥,連續幹了五個冬春,終於把附近一切可以利用的荒地都改造成良田,使全隊耕地擴大到六十畝。

光明一隊的新農民們,認真執行毛主席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見先進就學,有不足就改,做到精益求精。婦女郭紅梅連續插秧三十多天,手腳都泡爛了,不叫一聲苦,硬是按質按量地把秧插下去。由於他們不斷改進耕作技術,大力推廣優良品種,使糧食產量連年大幅度上升。一九六五年平均畝產七百九十斤,一九六六年平均畝產一千零四十三斤,一九六八年平均畝產一千一百七十二斤,今年在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的條件下,平均畝產卻增加到一千二百一十六斤。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光明一隊的社員們粉碎了一小撮階級敵人的破壞。階級敵人胡說什麼「城鎮人下鄉是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妄圖煽動人們倒回城鎮。光明一隊的社員們沒有上這個圈套,他們更高地舉起革命批判大旗,堅決地向劉少奇及其代理人展開猛烈進攻,狠狠打擊了一小撮階級敵人。他們的革命精神空前高漲,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的信心更加堅定。為了加速集體經濟的發展,他們用積累的集體資金購置了手扶拖拉機一台,耕牛一頭,農船三條,水泵一台,脫粒機一台半(與鄰隊合用),使全隊的農業生產迅速發展。

僅僅七年的時間,一個荒草叢生的地塘溝變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一些原來長期脫離生產勞動的城鎮居民鍛煉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能手,對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這一事實充分說明:城鎮居民不在城鎮吃閒飯,而堅決用自己的雙手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大有作為的。

(三)[編輯]

最近,光明一隊的社員們,遵照毛主席關於「要認真總結經驗」的偉大教導,回顧了自己的戰鬥歷程,一致認為城鎮居民下鄉落戶有四個好處:

第一,過去有些城鎮居民長期脫離勞動,不僅給國家增加負擔,而且不利於自己和子女的思想改造,容易變質變修。到農村安家落戶,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有利於防修反修,又有利於加速城鎮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十七戶居民下鄉之前,大多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現在全都練就一副鐵肩鐵臂鐵腳板,養成了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作風,一心一意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出力。

第二,城鎮居民下鄉落戶,從消費者變成生產者,不僅減輕了國家負擔,而且為國家作出了貢獻。光明一隊現有人口四十五人,下鄉前,每年僅糧食就要國家供應兩萬多斤,而下鄉後的第二年,他們就做到糧食完全自給,第三年就向國家交售了五千多斤餘糧,以後逐年增加,今年交售給國家的糧食達到三萬斤。最近幾年,食油也已完全自給。

第三,在集體經濟不斷鞏固壯大的過程中,社員生活水平也得到逐步提高。幾年來,他們用集體積累的資金新蓋了二十四間房子分給社員居住,原養豬場留下來的十三間破房也整修一新。有五個單身漢下鄉時空手捏兩拳,現在都成家立戶,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近五年來,在合理安排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係的基礎上,每個勞動力每年平均收入現金二百多元,沒有一戶超支。目前全隊集體儲糧兩萬斤,夠吃一年,社員家裡也有兩個月的儲備糧。全隊集體和個人共養豬四十二頭,平均每戶兩頭半。

第四,加速了人的思想革命化。現在,他們每天第一件事是學習毛主席著作,學了就用,不斷改造自己的舊思想。在三大革命鬥爭中,他們的階級鬥爭覺悟和兩條路線鬥爭覺悟有了很大提高。他們說:「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是我們的生命線、幸福線,我們一定聽毛主席的話,一輩子在農村紮根鬧革命。」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