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城市學校必須有工人階級領導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城市學校必須有工人階級領導

——北京儀器廠半工半讀學校教育革命調查報告
《人民日報》通訊員 《人民日報》記者
1968年12月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一九六四年,北京儀器廠辦了一所半工半讀學校。文化大革命之前,這所學校為舊北京市委內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所控制,走的是一條修正主義道路。文化大革命中,這個廠的工人階級奪回了領導大權,學校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就生動地證明了:城市學校必須有工人階級領導。

工人階級必須掌握教育大權[編輯]

北京儀器廠半工半讀學校建立以後,在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影響下,學校的教育嚴重地脫離無產階級政治,脫離工人群眾,脫離三大革命實踐。工人把它稱為「世外桃源」。

這所學校,從它開學那天起,就大搞金錢掛帥,技術第一,妄圖把學生引向白專道路,培養修正主義苗子。學生一入學,就宣布每人每月十五元津貼費,每升一級增加一元,畢業後就可以拿二級工工資,還有什麼夜班費,洗衣費等等。在這裡,不是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而是培養學生翹兩個尾巴,一個是技術員的尾巴,一個是二級工的尾巴。在教學上,極力強調什麼「三重點」(數學、力學、工藝學)、「四過硬」(製圖、計算、工藝、操作),就是不抓毛主席著作學習,就是不講人的思想過硬。他們從來未開過學習毛主席著作講用會,每兩周安排一小時學習毛主席著作時間,還常常被練技術或其他事務擠掉。教師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把考試當作「卡」學生的「法寶」,迫使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全忘記。」沉重的負擔,嚴重地摧殘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這樣,就使得一些學生不問政治,為個人名利奮鬥,認為自己比工人高一頭,瞧不起工人,有時工人師傅到學校來,有人擺出一副不屑理睬的神態問:「你是來幹什麼的?」工人師傅看到在修正主義教育路線下培養出這樣的學生,十分痛心,十分憤慨。

毛主席關於「實現無產階級教育革命,必須有工人階級領導」的最新指示,指明了無產階級教育革命的方向,極大地鼓舞了北京儀器廠的廣大工人群眾,立即選派了優秀的工人代表,由一名廠革委會委員帶領,組成了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和駐廠的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一道,掌握了學校的領導大權,工人第一次當了校長。從此,打破了知識分子的一統天下,結束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這個學校的統治。

按照無產階級的面貌改造學校,工人現場教學好[編輯]

工人階級掌握了學校領導權之後,便根據自己的意志,按照自己的面貌,對學校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團結和依靠學校中「決心把無產階級教育革命進行到底的積極分子」,掀起了教育革命高潮。

工人宣傳隊遵照毛主席「認真搞好鬥、批、改」的指示,在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幫助下,率領革命師生開展革命大批判,狠批了修正主義的教育路線,進行了清理階級隊伍的工作,把混進教師隊伍中的一小撮階級敵人清理出去,整頓了黨團組織,同時,組織師生下廠勞動,與工人相結合,認真接受工人階級的再教育。

工人宣傳隊又遵照毛主席「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教導,組成有工人、解放軍、革命師生三結合的教育革命調查組,帶着「學什麼,怎麼學,誰來學」的問題,深入到各車間,進行認真的調查,廣泛聽取工人群眾的意見。根據調查的結果,作了許多重大的改革。

在學制上,遵照毛主席「勞動人民要知識化,知識分子要勞動化」的教導,廢除了修正主義的所謂「正規化」辦學,直接從工廠中選拔無限忠於毛主席、有生產實踐經驗的優秀工人入學,學習一個階段,再回到生產實踐中去。

在課程設置上,根據「少而精」的原則,砍掉了一些不適應工廠生產需要的課程,主要設置了政治、技術理論、軍事和勞動四門課程。

挑選了有實踐經驗的老工人和與工人結合得好的技術員,組成工人講課團。工人講課,第一堂課就講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二堂課講階級教育課,老工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控訴剝削階級的罪惡,歌頌毛主席和共產黨的偉大;然後,才是講技術課。工人給學生講課,學生聽得懂,學得快,用得上,遠遠地勝過了那些資產階級「權威」、「教授」。學校有個工程師,是清華大學解放後第二屆畢業生,他給學生講真空泵結構,夾着一捲圖紙,抱着一大堆技術資料,拿個丁字尺,在黑板上寫滿了數據和外文符號,講了二十多個小時,學生聽得頭都大了,還是聽不懂,而且講課中還漏洞百出,被學生問得張口結舌,鬧了很多笑話。最近,學生請老工人盧師傅講課,盧師傅拎個真空泵,拿着一個活扳子,邊講解,邊拆裝,講完了又領大家到車間實習,前後只用了兩個多小時,就把這一課講得清清楚楚,學生不但懂得了真空泵的原理,還學會了實際操作。

過去,那些資產階級「權威」,拿着高工資,備兩個星期的課講一堂,有的二、三年光「備課」不講課。而工人當老師,根本不用什麼備課,他們說:「我們天天幹活,就是最好的備課。」

在教學方法上,也進行了徹底的革命,廢除了過去那種「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實行了現場教學、實物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課堂上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到車間觀看實物,由工人師傅進行指點,很快就解決了。譬如講刀具,在課堂上,老師講了一大堆外文符號,而學生沒真正看到銑刀,還不知道那裡是「前角」、「后角」。工人批評說:「阿拉法,培拉塔,一接觸實際就抓了瞎。」學生到了車間,老師傅拿着銑刀,在地上畫個圖樣,三言兩語,學生就懂了。學生和工人在一起勞動,不懂什麼就問什麼,幹什麼工人給講什麼,工人師傅帶着深厚的感情,把着學生的手,傳思想,傳技術,他們說:「在舊社會,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現在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培養接班人,我們就是盡心盡力。」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深深體會到:「工人師傅在現場講課,既講技術,又講思想,最實際,最生動,最解決問題,工人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工人階級掌權後學校發生深刻變化[編輯]

北京儀器廠半工半讀學校,自從工人直接管理以後,雖然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但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那種「三脫離」的狀況,密切了工廠和學校的關係,在教育革命的大道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學生下到車間,和工人同勞動,同學習,同搞革命大批判,受到深刻的教育。工人階級那種無限忠於毛主席的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的沖天革命幹勁;捨己為人,公而忘私的高貴品質,深深地教育了革命小將,他們決心誠誠懇懇地向工人階級學習,恭恭敬敬地做工人階級的小學生,堅決走和工人相結合的道路。過去他們下到車間,要挑師傅,挑活,挑工種,挑機床。有「四不干」:不干鑄鐵活,不乾乾過的活,不乾沒技術的活,不干小床子活。現在,不少同學以車間為家,和工人師傅滾在一起,不管活有多髒、多累,堅持和工人一道奮戰。他們不但參加勞動,還搞戰地宣傳,通過各種形式,及時宣傳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表彰好人好事。工人師傅稱讚說:「這些學生現在既是戰鬥員,又是勤務員,又是宣傳員。」工人師傅看到小將們的進步,喜在眉梢,笑在心裡。一位老師傅說:「學校還是這個學校,學生還是這些學生,可他們的思想不同了,就因為我們工人階級掌握了教育大權,用毛澤東思想對他們進行了再教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