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堅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就是勝利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堅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就是勝利

——記海南島新安公社興修水利改造自然的事跡
《人民日報》通訊員
1969年2月1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臨高縣新安公社的貧下中農和革命幹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幫助下,緊跟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戰略部署,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走大寨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道路,移山堵海,建槽引水,取得了改造自然,發展農業生產的新勝利。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裡,他們除完成縣分配六百瓩的白汲灘水電站的主要建設任務外,還依靠社、隊自己的力量修建了東紅鹽壩、彩橋防潮壩和通海渡槽三項水利工程。 這三項水利工程全部完工後,新安公社的糧食、鹽業生產將出現一個飛躍:糧食播種面積將比現在擴大五千二百畝,糧食總產量將比現在約增產百分之五十。鹽業生產也將大大改觀。

新安人民多年的願望實現了。這是新安人民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征服自然的又一曲凱歌,是新安人民和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鬥爭的勝利。新安兒女千言萬語,萬語千言匯成一句話:敬祝偉大領袖毛主席萬壽無疆!萬壽無疆!

不斷革命 不斷前進[編輯]

新安公社是海南島西海岸面臨北部灣的一個半農半鹽公社。這裡人口多,耕地少,土質瘦,產量低。人民公社化以後,水利基本過關,糧食產量有所提高。但是仍然達不到每人一畝水田的要求,加上潮水侵蝕、鹽鹼、旱澇等災害,糧食產量極不穩定。

面對這種現實,是帶領群眾改變窮山惡水,闖出一條路子來呢?還是安於現狀,庸庸碌碌,無所作為呢?問題十分尖銳地擺在公社領導的面前。經過研究,公社領導認為,「龍頭怎麼擺,龍尾怎麼甩。」關鍵在於領導班子的思想革命化。只有用毛澤東思想統帥領導成員的思想,就能不斷革命,不斷前進。有的同志說,焦裕祿同志雖然身患重病,但他靠毛澤東思想治好了蘭考的澇、沙、鹼三害,我們有「老三篇」為武器,有廣大貧下中農的支持,也一定能夠制服大海。

建壩初期,一小撮階級敵人跳了出來,煽陰風,點鬼火,胡說什麼「建壩是勞民傷財」,「是公社領導為了出風頭、爭名譽」,散布不滿情緒。在這兩條路線鬥爭的關鍵時刻,新安公社的革命幹部和貧下中農挺身而出,勇敢地捍衛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他們斬釘截鐵地說:「建壩的大方向是對的,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的。看準就要大干,而且要一干到底。」風險越大,幹部越是挺起腰杆子干。他們說:「為了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刀山敢上,火海敢闖。」

為了尋找建設新安的途徑,公社領導遵照毛主席「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導,到貧下中農中去交知心朋友,作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他們組成了一支由老農、技術員、幹部三結合的規劃小組,跑遍了每一塊田壟,每一個村莊,察看了每一塊荒地、山坡,為建設新安繪製藍圖。

修建三項水利工程的計劃一提出來,就引起了很大的反映:有的說:「過去資本家五塊光洋一船土都沒有把海堵住,我們憑着一雙手能幹得了嗎?」有些領導同志也考慮到工程量大,怕搞不好犯錯誤。

困難是事實,採取不承認主義是不行的。但困難是可以克服的。毛主席教導我們說:「由於革命黨人的努力,能夠逐步地克服困難,開展順利的新局面,困難的局面讓位於順利的局面。」充分相信人的主觀能動性,相信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就能迎着困難前進。公社領導認為,廣大群眾迫切要求改變窮山惡水,自己解放自己,這是本質,是主流。只要領導者能夠站在前頭,突出政治,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就能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他們在全公社範圍內開展了一場大學、大講、大用「老三篇」的群眾運動。大家都以張思德、白求恩、老愚公的三個形象,用「完全」、「徹底」兩把尺子來對照自己,大破停滯不前、無所作為的保守思想,大立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思想。大破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大立一心為公、一切為公的共產主義思想。

為了學好用好「老三篇」,公社領導把隊伍帶到了大衙橋頭。大衙橋是飼養員、老貧農方賢俊學了「老三篇」以後,一個人修建起來的。他利用每天放牛時間,把石頭一塊一塊地運來,又一塊一塊地砌好,天天不間斷,終於建成了這座十來米的跨河橋。從此,群眾再也不用趟水過河了。面對着大衙橋,大家的心情十分激動。他們豪邁地說:「方賢俊一個人修了一座橋,我們全公社一萬多人口,一定能把壩建起來!」「我們要叫海水低頭,荒坡交糧!不做災害的奴隸,要做征服自然的主人!」「苦戰三年改變新安面貌,向偉大領袖毛主席獻忠心!」西海岸邊吹響了向大自然進軍的號角。

相信群眾 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相信群眾,還是相信自己;是迷信舊框框,洋教條,還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這是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和劉少奇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鬥爭的一個焦點。新安公社在建壩的一開始,就遇到了是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還是迷信舊框框、洋教條的問題。

大寮鹽壩的定線工作開始了。按照技術員設計的定線方案施工,行不通。這一帶泥深難定,海底蚝殼多,一下水就劃破腳,群眾意見紛紛,要求改線。公社領導認為這是技術部門測定的,有「理論」根據,因此,遲遲不接受群眾的意見。結果傷員越來越多,進度越來越慢,眼看就有停工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公社領導才不得不接受群眾的建議,由領導、老農、技術員組成了三結合的小組,深入摸清海底情況,重新定線。實踐證明,後一條線雖比第一條線稍彎一點,但泥淺蚝殼少,離採石場又近,大大加速了施工進度。這次改線,給公社領導同志啟發很大,他們深有體會地說:「只有經常不斷地同自己頭腦里的舊習慣勢力進行鬥爭,不迷信舊框框、洋教條,才能充分發揮群眾的智慧,處處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

彩橋大壩在九米深的水中合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技術員照搬書本上的條條,提出要用幾十塊大木板和五百個麻袋裝上泥沙堵住水沖,才能合龍。方案一提出來,立即受到群眾反對,認為這不符合多快好省的方針。民工們手捧紅彤彤的寶書,響亮地提出:「大壩合龍,不要麻袋,也不要木板,靠的是毛澤東思想,靠的是我們對毛主席的一片忠心。」他們在缺口的兩旁,準備好大量石頭和泥沙,選擇了中午一點多鐘海水和淡水互相平衡,水面平靜,衝力不大的時候,二十多個人跳進水裡,用糞箕和人身堵住海水和淡水的衝擊,壩上的人往缺口裡下石填土,只用了短短的十七分鐘,就把一個十多米長的缺口堵住了。這時,工地一片歡騰,「毛主席萬歲!」的歡呼聲,「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毛澤東思想」的口號聲響徹雲霄,震盪着整個工地。

自力更生 大搞群眾運動[編輯]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軍民的創造力。」新安公社領導幹部遵照毛主席的偉大教導,在建壩過程中大搞群眾運動,走大寨人自力更生的道路,克服了財力、物力上的困難,攻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三項工程需要六十萬塊規格石,但全公社只有一百多名石工,按每人每天平均打二十五個計算,需要二、三年。公社領導同志便深入到群眾中去,掀起了一個為革命學打石頭的群眾運動,採取師傅帶徒弟的方法,互教互學,邊打邊學,使原來的一百多打石工人很快成長為一支五百多人的隊伍,這樣不但人數增加了,工效也有了顯著提高,有的由一天打十多塊提高到五十多塊。 打石頭的問題解決了,運石頭的問題又來了。用汽車運嗎?沒有那麼多車,海泥深有車也開不動。用人抬嗎?速度太慢,趕不上施工的需要。怎麼辦。「最聰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實踐經驗的戰士。」群眾提出用船運的辦法。於是他們採用制、借、買的辦法,一下子解決了四十條小船,一個群眾性的運石頭高潮掀起來了。他們漲潮大運,退潮小運,水干肩運。船壞了自己修,漏了自己補,舵壞了用竹竿劃,沒有竹竿下水推。他們不怕水浸,不怕浪打,不畏寒冷和疲勞,日夜奮戰在工地,把六十多萬塊規格石和幾百方片石按時運到了工地,保證了施工的順利進行。

群眾充分發動起來了,不但能使工程順利施工,而且也能在工程發生意外的情況下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一九六七年八月,彩橋大壩正在緊張施工,不幸遇上了新安地區十幾年未有的大雨,一天一夜下了三百多毫米,山洪象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直向大壩衝來。大壩處在千鈞一髮之際,險情就是命令!駐在附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聞訊趕來,並立即調出了五、六部汽車往工地上運人運物。距離工地較遠的抱南大隊民兵涉深水,頂巨浪,抄近路趕到了工地。彩橋七十多戶人家,男女老少傾村而出,連九歲的小孩也上了工地。機關幹部、學校師生、街道居民也一批又一批地從四面八方趕來。工地上很快聚集了一千多人,他們在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團結一致,組成了一支堅強的搶險隊伍,與洪水展開了一場保護大壩的激烈搏鬥。

為了減輕洪水對大壩的衝力,大家一方面加深加寬排水溝,一方面準備把副壩炸掉。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主動擔負了這一危險而艱巨的任務,十多名戰士用繩子綁住身體,互相拴住,一齊跳進狂嘯的洪水中。他們高聲朗讀毛主席語錄:「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在狂風巨浪中,築成一條鋼鐵的長城,迎着風浪,泅到閘底,一連炸了十多個手榴彈,終於把副壩炸掉了。

這時,風越刮越緊,水越來越大,水位距離壩頂只有一、二寸了,大壩隨時有被衝垮的危險,奮戰在壩頂的人們,隨時有被衝到大海的可能。千萬顆紅心在激烈地跳動,發出了一個共同的誓言:「水位高一寸,大壩高一尺」。「人在大壩在!誓用生命保住大壩!」大家朗讀着毛主席語錄,高唱着毛主席語錄歌,那裡需要就往那裡奔,那裡危險就出現在那裡,很多人奮戰了一整天,沒吃一粒飯,沒喝一口水,很多人全身濕透不叫苦,有的同志簡直變成了泥人。這些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們都在為搶險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這一場搶險戰鬥,持續了三十九個小時。咆哮的洪水過去了,彩橋大壩依然屹立。它是為人民群眾樹立的英雄碑,它是「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的見證人。

突出政治 狠抓階級鬥爭[編輯]

東紅鹽壩剛開工,有的大隊幹部為了提高工效,便把原來每塊石頭記一個工分,提高到一分五厘,另外還補五分錢。報酬提高了,工效並沒有提高,進度還是老樣子。這件事引起了公社領導的注意,他們認為五厘工分是小事,思想上中了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思想的流毒是大事,只有狠批大叛徒劉少奇「工分掛帥」、「物質刺激」等反革命修正主義謬論,才能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讓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占領一切陣地。他們以毛主席一系列最新指示為武器,在工地上擺開了大批判的戰場。大家學習一條毛主席語錄,狠批劉少奇一個謬論,肅清一方面流毒,把革命大批判和本地區的階級鬥爭結合起來,把斗私和批修結合起來,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石工們說:「高工分,高補貼,這是工賊劉少奇給我們下的毒藥,妄圖把我們引到錢字當頭的資產階級泥坑裡去,使我們忘記政治,忘記革命。」通過鬥私批修,大家提出:不要國家照顧,不要補口糧,不要補工分,自己帶工具,自己帶口糧,為革命建壩。打石工自動取消了工分補助,工效反而由原來每人每天七、八塊,增加到二、三十塊,有的甚至一天打五十多塊。公社領導深有體會地說:「只有狠抓思想革命化,用毛澤東思想統帥生產,才能一通百通,無往不勝。」

在新的一年裡,新安人民決心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更深入地開展兩條路線鬥爭,緊緊地團結在以毛主席為首、林副主席為副的無產階級司令部的周圍,全面落實黨的八屆十二中全會公報中所提出的各項任務,奪取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用出色的成績,向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獻禮,向國慶二十周年獻禮!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