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在美蔣統治下的台灣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在美蔣統治下的台灣
新華社
1969年2月1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美蔣匪幫血腥統治下的我國領土台灣,廣大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在飢餓和死亡線上。

骨肉分離[編輯]

入冬以來,台灣報紙報道了許多台灣同胞賣兒賣女的悲慘新聞。

《台灣日報》最近報道台北市克難街一個家庭的悲慘遭遇說,一個貧病交迫的失業男子阮登祥,登報出賣他的三個親生兒子。阮登祥沒有固定的職業,和妻兒住在一個不蔽風雨的斗室里,身患肺癌,臥床不起,生活面臨絕境。在借貸無門的情況下,他曾想服毒自殺,但又不忍心拋下三個年幼的孩子活活餓死,只好硬着心腸,托人在報端登出一則出賣三個親生兒子的小廣告。據報道,阮登祥傷心欲絕地對人說:「任何一個父母也不忍心割捨親情,但是,處境如此,也只有出此下策了!」

台灣《更生報》去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報道,花蓮縣一個年已六十的老人朱相臣,七口之家無隔宿之糧,為了給妻子治病和生活所迫,於去年十月十六日忍痛將他一個八歲的女兒賣給了人家。但是由於所得無幾,賣女兒的錢很快就用光了。現在他只好帶着一群衣不蔽體的孩子到處奔走求救。

含淚賣血[編輯]

台灣《民族晚報》以「茹苦含辛籌學費,可憐天下父母心」和「費用增加貧家負擔更沉重,寒門慈母暗然噙淚賣鮮血」的標題,報道了無數父母為籌措兒女學費,含淚賣血的悲慘情景。新竹縣一個姓唐的婦女,為湊足兒女學費,到台北「台大」醫院賣血。由於平時營養不良,體力衰弱,當醫生抽完血的時候,她突然眼睛發黑,昏倒在地。

台北一個姓朱的男人,為了使孩子不失學,也不得不經常賣血。一天他去醫院賣血時,當醫生已經抽夠了定量的血之後,他還苦苦哀求說:「醫生,孩子們的學費還差得很多,能不能讓我再多賣一些?」但是醫生因為已無法再從他身上抽更多的血,拒絕了他的要求。台灣報紙說:

「象這類犧牲自己,用血淚錢給子女上學的事,真是比比皆是。」

無錢葬父[編輯]

「雙親病死無以為殮,七個孤兒撫屍慟哭」「貧苦不能殮,六雛抱屍啼」,這是台灣報紙上不時出現的標題。 在台北市吳興街的一間破屋裡,原來住着一個名叫周四地的貧民和他的六個孩子。周四地身患重病,在去年九月二十四日死去。他死後,六個孩子因無錢收殮父親,日夜抱着父親的屍體啼哭,看到的人們無不流淚。

基隆市信義區孝深里的林金蓮等七個孤兒,父母死後無以為殮,抱着死了兩天的父親痛哭不已。據報道,這家人在父母未死之前,生活已經極端貧困,一家九口人只有一張破床。林金蓮的一個弟弟因無錢給父母治病,早已賣給人家。林金蓮為了讓弟妹們多活幾日,也要求把自己賣掉。

悲慘自殺[編輯]

據台灣《大華晚報》報道,蔣匪幫「台糖公司」所屬大康農場的工人陳萬成,家裡有年老多病、雙目失明的父親、臥床不起的母親和妻子女兒,全靠他做工維持生活。後來因蔣匪幫無理扣減工資,他一家人的生活陷入絕境,去年九月,走投無路的陳萬成含憤自殺,吊死在台南縣柳營鄉重溪村田野的樹上。台中縣清水鎮一個雙腿殘廢的十七歲少年詹世林,因無法謀生,到台北碧潭投水自殺,被別人救起後,仍然面對着貧病與飢餓。

台北市三輪車工人李明山,因蔣匪幫無理取締三輪車失業後,生活無着,逼得全家服毒,造成四死二傷的慘劇。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