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文件已於2015年被國務院關於宣布失效一批國務院文件的決定宣布失效。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
國辦發〔2008〕134號
2008年12月30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

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

國辦發 〔2008〕13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經國務院批准,現就搞活流通、擴大消費提出如下意見:

  一、健全農村流通網絡,拉動農村消費

  (一)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進一步擴大「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覆蓋面,2009年、2010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農家店和農村商品配送中心。強化農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採購、儲存、加工、編配、調運、信息等功能,增加統一配送的商品品種,降低經營成本。推進「萬村千鄉」網絡與供銷、郵政、電信等網絡的結合,提高農家店的綜合服務功能。引導生產企業開發符合農民消費特點的產品,增加簡包裝、低成本、質量好的商品供給,進一步擴大農村消費。

  (二)加快完善農產品流通網絡。健全農業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強化信息引導和產銷銜接,完善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和損耗,着力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促進農民增收。繼續實施「雙百」市場工程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工程,在重點銷區和產區再新建或改造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加強冷藏保鮮、衛生、質量安全可追溯、檢驗檢測、物流等設施建設。積極推動「農超對接」,支持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建立農產品直接採購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進產銷銜接。建設從鮮活農產品生產基地到超市的冷鏈系統、物流配送系統和快速檢測系統,提高流通效率,保證產品質量和安全。

  (三)完善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繼續推進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重點培育大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企業,加強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物流設施建設,保障市場供應。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調控和監管,促進市場競爭,降低流通成本,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引導和鼓勵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企業為農民提供技術、農機具租賃等多樣化服務。

  (四)全面推進家電下鄉工作。從2009年2月1日起,將家電下鄉從12個省(區、市)推廣到全國。同時,把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含太陽能、燃氣、電力類)和空調等產品列入家電下鄉政策補貼範圍,由各省(區、市)根據當地需求從中選擇增加部分補貼品種。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強化監管,確保下鄉家電產品質量,搞好售後服務,嚴厲打擊借家電下鄉名義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切實把家電下鄉工作抓實抓好,擴大農民家電產品消費。

  二、增強社區服務功能,擴大城市消費

  (五)進一步完善城市社區便民服務設施。積極推進家政服務網絡建設,鼓勵大中城市依託大型服務企業建設家政服務網絡中心,整合資源,提供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務。實施標準化菜市場示範工程,在地級以上城市選擇一批菜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讓城市居民便利消費、放心消費。倡導餐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開辦早餐服務。鼓勵餐飲龍頭企業在地級以上城市發展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推進早餐經營規模化、規範化,為居民提供價廉物美、方便快捷、安全衛生的早餐服務。

  (六)促進城市耐用品消費升級換代。正確處理擴大消費與可持續消費的關係,引導社會形成科學消費、循環消費的模式。健全舊貨流通網絡,在城市社區建立舊貨收購點和慈善捐助站,在大中城市及城鄉結合部建立舊貨交易市場,滿足低收入家庭和貧困群體消費需要。支持龍頭企業通過連鎖經營等形式,新建和改造一批統一規範的社區廢舊物品回收站點、專業化分揀中心和跨區域集散市場。鼓勵生產和零售企業開展「收舊售新」、「以舊換新」業務,帶動新產品銷售和資源節約。

  (七)積極促進汽車消費。完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促進汽車消費穩定增長。支持二手車市場改造,倡導汽車品牌經銷商開展新舊汽車置換業務,建立二手車信息平台,升級改造二手車交易市場。加大對汽車報廢更新的資金扶持,提高補貼標準,增加補貼範圍,加快淘汰「黃標車」,促進汽車更新換代。對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升級改造給予必要的支持,提高回收的技術水平。

  三、提高市場調控能力,維護市場穩定

  (八)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儲備機制。尚未建立生活必需品地方儲備的地區要儘快建立,已經建立的要增加品種擴大規模。加快完善地方成品糧油儲備體系,地方政府特別是36個大中城市及糧油價格易波動地區,要建立地方成品糧油(含小包裝糧油)應急儲備制度,並確保10天以上的市場供應量。在加快中央儲備糖庫和儲備冷庫建設的同時,各地也要加快地方儲備糖庫和儲備冷庫的建設進度。探索建立商業代儲制度,引導和鼓勵企業保持適當庫存水平。

  (九)切實增強市場應急調控能力。完善城鄉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加強市場監測,提高預測預警水平,增強調控的預見性。繼續完善產銷銜接、跨區調運、儲備投放、進出口調劑等機制,增強應急保供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四、促進流通企業發展,降低消費成本

  (十)培育大型流通企業集團。通過股權置換、資產收購等方式,支持流通企業跨區域兼併重組,做大做強,儘快形成若干家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和企業集團。支持流通企業加快創立自主品牌,發展銷售和物流網絡。鼓勵流通企業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形成統一規範管理、批量集中採購和及時快速配貨的經營優勢,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銷售價格,讓利於消費者,促進居民消費。

  (十一)支持中小商貿企業發展。扶持和促進中小商貿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其便利消費、穩定市場的作用。推動金融機構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加大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商貿企業融資支持力度。金融機構要根據商貿流通企業特點,制定差別化的授信條件,創新擔保方式,通過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質押等方式,解決中小商貿企業貸款抵押問題;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商貿企業發展。

  (十二)實行商業與工業用電、用水同價政策。儘快落實對列入國家鼓勵類的商業用電與工業用電同價政策,有條件的省份要在2009年內落實對列入國家鼓勵類的商業用水與工業用水同價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五、發展新型消費模式,促進消費升級

  (十三)積極培育和發展新的消費熱點。及時發布市場供求信息,引導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開發適銷對路商品和服務,引導消費結構升級。拓展電子信息、通信產品、教育培訓、家政服務、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閒旅遊等消費。引導個性化、時尚化、品牌化消費,培育和發展定製類消費。開展「名品進名店」、「品牌產品下鄉」等活動。推動特色商業街建設,扶持「老字號」的創新發展。配合安居工程建設,擴大和帶動家具、家電、家紡、家飾等消費。

  (十四)大力促進節假日和會展消費。利用節假日閒暇時間多、喜慶氣氛濃、群眾購買慾望強的特點,積極開展各類營銷活動,擴大市場銷售。2009年元旦、春節期間,在全國大中城市組織零售和服務企業開展「佳節購物季」活動。整合社會資源,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消費促進活動。促進會展業發展,帶動相關的住宿、餐飲、交通、通信等消費。

  (十五)進一步促進銀行卡使用。加強銀商合作,提升電子結算水平,擴大銀行卡使用範圍,方便刷卡消費。完善對銀行卡刷卡的配套支持政策,引導經營者採用銀行卡結算,方便消費者使用銀行卡支付。鼓勵競爭,改善電子支付環境,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十六)大力發展信用銷售。積極推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業務發展,促進和規範商業信用服務的發展,支持建立信用風險分擔機制,有效防範信用風險,促進信用銷售發展,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壓力。

  六、切實改善市場環境,促進安全消費

  (十七)狠抓流通企業食品安全。完善流通領域市場信息系統和監管公共服務平台,加強對流通企業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加快「放心肉」監管體系建設,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加強對定點屠宰企業無害化處理的監控,建立肉品質量信息可追溯體系;選擇50家大型、1000家左右中小型肉類生產企業進行標準化改造,切實提高肉品安全保障水平。各地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建設。

  (十八)加強市場監管,改善交易環境。積極推動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商業欺詐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交易環境,提振消費信心,促進安全消費。

  (十九)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打破地區封鎖,維護公平競爭,保障商品自由流通。規範零售企業經營行為,加快制訂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法規,推廣商品購銷合同示範文本,取消對供應商的不合理收費。引導零售企業規範促銷行為。

  七、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支持流通業發展

  (二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中央財政2009年要增加農村物流服務體系發展專項資金和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以後年度要繼續加大投入。採取以獎代補和貼息方式,調動地方和社會投入積極性,支持農村流通體系和城市服務體系發展。具體由商務部會同財政部落實。

                             國務院辦公廳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