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務院關於打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犯罪工作情況的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國務院關於打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犯罪工作情況的報告
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部長王小洪(代表國務院)
2023年10月21日於人民大會堂
(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
本作品收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23年/第七號
——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
國務院關於打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犯罪工作情況的報告
——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
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部長 王小洪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根據本次會議安排,我代表國務院報告2018年以來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和檢察、審判機關,依法打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犯罪(以下簡稱「環境資源犯罪」)工作情況,請審議。

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以及兩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執行各項法律規定,不斷健全環境資源刑事保護制度和打防管控體系,始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對環境資源犯罪堅持重拳出擊、露頭就打,保持高壓震懾態勢,以打擊促進生態環境治理,服務高質量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一、打擊環境資源犯罪的主要成效[編輯]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涉及國務院多個部門,其中公安機關主要承擔打擊污染環境、破壞土地和礦產資源、破壞動植物資源等犯罪職責。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牢牢把握「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執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議、決定,堅持專項引領、打防並舉,重點攻堅、協同治理,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重大任務,緊盯突出環境資源問題,持續推進「崑崙」、「長江禁漁」、打擊「沙霸」「礦霸」等專項行動,協同開展部門聯動執法,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全國公安機關共立案偵辦破壞環境資源保護類犯罪案件26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3萬名,2022年比2018年分別上升58.8%、30.3%,2023年上半年同比分別上升9%、18.9%。公安部共掛牌督辦重大案件1624起,發起集群打擊118次,對環境資源犯罪實施「全環節、全要素、全鏈條」打擊。

(一)圍繞守牢環境質量底線,依法嚴厲打擊環境污染類犯罪。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連續3年組織開展打擊偷排偷放、違法違規處置危險廢物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連續4年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連續5年將污染環境犯罪納入「崑崙」行動打擊重點,共偵破河北邢臺系列非法傾倒危廢案等污染環境犯罪案件1.5萬起,助力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部署,解決一大批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助推我國實現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把禁止「洋垃圾」入境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誌性舉措,完成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制度改革,連續6年組織開展打擊廢物走私「藍天」等專項行動,組織10輪次跨關區集中打擊,共查證走私固體廢物414萬噸,發案數降幅達82%,有效遏制了大規模走私廢物勢頭。

(二)圍繞守牢資源利用上線,依法嚴厲打擊破壞土地礦產資源犯罪。牢記耕地保護事關糧食安全「國之大者」,持續高壓嚴打非法占用農用地犯罪,立案偵辦刑事案件3.2萬起,切實守牢18億畝耕地紅線。連續3年組織開展打擊盜採黑土泥炭犯罪專項行動,立案偵辦黑龍江五常王某等人盜採黑土泥炭案等一批刑事案件,有力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依法保護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多部門聯合開展打擊「洗洞」盜採金礦、盜採稀土、盜採海砂、盜採鋰礦犯罪和河湖安全保護等專項整治行動,立案偵辦非法採礦刑事案件1.9萬起,摧毀一批非法利益鏈條。

(三)圍繞守牢生態保護紅線,依法嚴厲打擊破壞動植物資源類犯罪。組織開展為期3年的打擊涉野生動物犯罪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非法捕撈水產品、非法狩獵、非法獵捕陸生野生動物等犯罪,立案偵辦四川雅安「12·3」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等刑事案件10.8萬起,有力維護了野生動物種群安全,保護了生物多樣性。依法嚴厲打擊破壞古樹名木等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犯罪,以及盜伐、濫伐林木等破壞森林資源犯罪,立案偵辦湖南瀏陽「6·06」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案等刑事案件7.8萬起,助力我國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鞏固提升了森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功能。

(四)圍繞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依法嚴厲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非法採砂犯罪。公安部成立「長江大保護」領導小組,出台《關於公安機關切實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部署開展為期3年的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專項行動,立案偵辦「1·11」非法捕撈系列案等刑事案件2萬餘起,查獲非法捕撈漁網具8.5萬套、涉案船舶3355艘、漁獲物91萬公斤。經過連續打擊治理,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向好態勢初步顯現,長江江豚群體出現頻率顯著增加,刀魚時隔30年再次溯江洄游到歷史上限——洞庭湖。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等部門印發《長江河道非法採砂專項打擊整治行動方案》,建立長江河道採砂管理合作機制,加強部門聯合監管和執法,深入推進打擊長江非法採砂、「平安長江」等專項行動,長江河道規模性非法採砂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同時,按照黨中央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公安部認真執行黃河保護法,組織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陝西、甘肅、青海、寧夏9省、自治區公安機關開展「保衛黃河」等專項行動,連續2年會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開展黃河禁漁期禁漁等執法行動。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立案偵辦黃河流域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案件1萬餘起,全力守護母親河安全。

(五)圍繞淨化自然資源領域社會生態,依法嚴厲打擊「沙霸」「礦霸」及其保護傘。在掃黑除惡鬥爭中,將自然資源領域黑惡犯罪作為打擊整治重點,共打掉山東棗莊李某彬等涉黑組織532個,惡勢力犯罪集團172個。2021至2022年,針對「沙霸」「礦霸」等涉自然資源領域黑惡犯罪,組織開展為期14個月的專項行動,打掉黑惡團伙310個。期間,同步開展「打財斷血」「打傘破網」,全面追繳黑惡勢力非法所得261億元,公安機關共向紀檢監察機關移交「保護傘」線索1289件,向行業主管部門製發公安提示函1529件,有效剷除滋生「沙霸」「礦霸」的土壤。

(六)圍繞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依法嚴厲打擊跨國跨境環境資源犯罪。認真履行環境資源領域國際公約,連續開展「國門利劍」「護衛」等打擊走私犯罪專項行動,積極參與聯合國環境署、國際刑警組織、世界海關組織牽頭開展的「黃金狙擊」「雷霆」「湄龍」「大地女神」等國際執法聯合行動,立案偵辦走私珍貴動物及其製品犯罪案件1264起,發布環境資源領域國際刑警組織紅色通緝令13份,成功從境外緝捕、勸返一批重大逃犯,多次榮獲聯合國環境署「亞洲環境執法獎」等重要獎項。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執法合作,舉辦第七次中越合作打擊犯罪會議,明確雙方每年開展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聯合行動。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方大會,公安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刑事打擊與生態安全保護」主題論壇,促進國際執法交流合作。

二、加強依法打擊環境資源犯罪能力建設的主要做法[編輯]

5年多來,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推廣北京等地專業帶動、全警行動、部門聯動、群眾發動的「四動」工作經驗,不斷加強執法能力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突出專業帶動,不斷增強偵查打擊能力。一是加強專業力量建設。按照黨中央關於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決策部署,2019年公安部組建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推進森林公安轉隸,整合警力資源,統一承擔打擊環境資源等犯罪職責。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環境資源犯罪偵查組織體系不斷健全。二是強化技術支撐。公安部組織制定陸生野生動物刑事案件勘查取證技術規範等23項專門技術標準。狠抓檢驗鑑定能力建設,公安機關與司法部門審核登記的261家環境損害司法鑑定機構、生態環境部推薦的42家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機構加強協作,建立檢驗鑑定綠色通道。將環境損害鑑定納入公安機關鑑定項目登記範圍,並指導各地加強環境資源快檢室建設,提高快速反應能力。三是探索專業偵查打擊模式。堅持網上網下結合、人力技術結合,構建多元化情報信息網絡。加強大數據等科技信息化手段建設應用,提高發現和打擊能力。浙江省公安機關運用數據模型偵破重大非法狩獵系列案件,公安部在全國發起集群打擊,取得重大戰果。四是培養專業人才隊伍。連續3年開展實戰大練兵,通過同堂培訓、送教上門、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等形式,不斷提升辦案能力。公安部將243名偵查骨幹納入專家教官庫管理,在南京警察學院設立生態環境法治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等公安院校建立環境資源偵查技術學科並設立相應專業,加強專業人才儲備培養。

(二)突出全警行動,不斷提升整體打擊效能。一是構建警種合成作戰機制。依託「情報、指揮、行動」一體化運行機制,推進「黨委領導、部級抓總、省級主責、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實戰化體系建設,促進多警種資源共享、手段共用、機制融合,打好整體仗、合成仗。二是建立區域警務協作機制。組織沿長江11省份和長航公安機關簽署警務合作協議,形成「一線帶三圈」的長江警務一體化新格局。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警務合作機制,京津冀、長三角公安機關分別簽訂警務合作協議,建立環渤海、環海南島兩個海域警務協作機制,聯動打擊跨區域犯罪活動。河北省組織6地市設立白洋淀流域戰場,依法嚴厲打擊環境資源犯罪,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護航。三是探索生態警務機制。結合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的決策部署,浙江省積極推廣以湖州市為代表的生態警務工作經驗,內蒙古自治區全領域推動生態警務改革、築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吉林、湖北、雲南等16個省區市建立河湖警長制、森林警長制,與行政部門聯合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三)突出部門聯動,不斷凝聚協同治理合力。一是健全行刑銜接機制。公安部、生態環境部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意見,公安部會同自然資源部制定出台《關於加強協作配合強化自然資源領域行刑銜接工作的意見》,會同水利部制定出台《關於加強河湖安全保護工作的意見》,會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出台《關於依法嚴厲打擊海洋漁業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並推動各地建立一批相應的行刑銜接制度,健全完善信息共享、案件移送、技術支持、聯席會議等協作機制,實現優勢互補。江西省某地公安機關根據自然資源部門移送案件,偵破一起非法占用農用地案,依法處置被占耕地105畝。二是加強聯動執法。在重點領域開展部門聯合整治,共建立打擊整治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生物安全、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部際協調機制9個,推動專項治理和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有機結合。用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發揮國務院督查、國家自然資源督察的作用,組織對涉嫌犯罪線索依法深挖徹查。北京市建立市政府牽頭、17個部門參加的「公安+行政」執法協作機制。湖南省建立省公安廳駐生態環境廳工作聯絡室。陝西省公安機關出台「秦嶺衛士」十條措施,牽頭建立秦嶺生態保護立體防控體系。三是推動源頭治理。公安機關採取公安提示函等方式,將偵查辦案發現的風險隱患和保護傘問題,及時通報行政和紀檢監察部門,促進打擊犯罪與行政監管、黨風廉政建設有機銜接。根據公安部通報的一起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情況,國家林草局及時約談有關地方政府,助推金絲猴源頭保護。針對長江涉漁涉砂犯罪暴露的問題,公安部會同相關部委聯動解決各地管理漏洞1300餘個。四是加強司法協作。與檢察、審判機關建立疑難複雜案件會商機制,及時推動解決法律適用等執法難點問題。樹立恢復性司法理念,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開展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專題調研,積極配合推進民事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福建省公安機關牽頭制定在辦理刑事案件中適用碳匯補償生態修復機制的意見。江蘇省公安機關會同檢察機關加強環境資源案件刑民程序銜接,2019年至2022年,全省辦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047件,其中公安機關提供支持855件。

(四)突出群眾發動,不斷推進共建共治共享。一是充分發動群眾。公布舉報方式,暢通警民溝通渠道,建立群眾信訪件辦理和網絡輿情處置機制,將社會公眾對生態環境的關注轉化為發現問題的「源頭活水」。全天候運轉公安部「長江大保護」專班舉報中心,受理群眾舉報3.5萬人次。天津、山西等地建立專項舉報獎勵制度,對群眾舉報實行重獎。二是加強警企、警園合作。公安機關常態化開展「惠民利企」調研走訪,及時推出惠企利企措施,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主動對接高新技術、互聯網企業,聯手開展打擊治理。吉林省公安機關與有關科技公司合作,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協助偵破一批盜採黑土泥炭刑事案件。福建、海南、四川、西藏、陝西、甘肅等地公安機關深化「警園」協作,有力服務國家公園建設。三是開展普法宣傳。推進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藉助聲屏報網等媒介,及時公布打擊犯罪成果,定期發布典型案例,以案釋法,發揮警示教育作用。策劃開展「6·5」世界環境日、「6·25」全國土地日、「8·15」全國生態日等主題宣傳,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營造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濃厚氛圍。吉林省組織開展「保護中華秋沙鴨萬人簽名」等宣傳活動,受到有關國際動物保護組織的高度評價。

(五)突出法制保障,不斷強化執法制度支撐。一是推動完善法律制度。積極參與「1+N+4」生態環保領域法律體系建設,及時提出懲治非法買賣黑土行為等立法建議,配合制修訂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黑土地保護法等10餘部法律,組織完成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的制修訂工作。二是配合出台司法解釋。根據法律修訂情況和執法實踐需要,積極配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就辦理野生動物、環境污染、森林資源等領域刑事案件出台司法解釋5件。全面準確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推動增加覆蓋偵查、起訴、審判全環節的從寬從嚴處理條款。三是牽頭細化類案指引。會同有關方面及時出台依法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等規範性文件17件,明確相關罪名適用條件和證據要求,為執法辦案提供指引。四是大力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推動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提質增效,健全執法全流程記錄製度,加強法制審核把關。嚴格執行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制定出台公安機關異地辦案協作「六個嚴禁」、禁止逐利執法「七項規定」等規章制度,結合隊伍教育整頓,大力整治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河北省公安機關出台加強環境資源類案件執法監督工作意見,開展辦案質量集中評查。

三、面臨的形勢和困難問題[編輯]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然處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新期待越來越高,守護綠水青山的任務更加艱巨繁重,打擊犯罪工作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

(一)執法形勢更加複雜。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資源壓力較大、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的國情沒有改變,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滋生環境資源犯罪的消極因素大量存在。發展和保護的矛盾依然突出,在經濟復甦過程中,一些企業為追求利潤,可能鋌而走險,違規生產、違法排污。一些地方民眾法治意識淡薄,加之部分基層組織履職失位,盜伐濫伐林木、非法狩獵、非法捕撈、非法採砂採礦、非法占用農用地等犯罪活動高發頻發。環境資源犯罪呈現傳統與新型、網上與網下交織態勢,多層級、長鏈條、跨區域作案的特點更加突出。犯罪的職業化、專業化特徵明顯,犯罪人員作案手段隱蔽,反偵查能力強,部分案件涉槍涉爆、涉黑涉惡,不但破壞環境資源,還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

(二)打擊能力和執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對照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需要處理好「五個重大關係」的新要求,公安機關執法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服務大局、融入大局的主動性還不夠強,刑事打擊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重大任務的目標協同、政策協同存在不足。部門聯動機制不健全,通過打擊犯罪發現問題,推動源頭治理、系統治理不夠到位。工作前瞻性有待增強,有的地方重打輕防,對苗頭性問題重視和解決不夠。對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把握不夠準確,有的地方執法「一刀切」,一定程度上存在打擊重點不突出、打擊目標不精準、擴大打擊面等現象。法治宣傳和接受群眾監督有待加強。

(三)執法制度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打擊環境資源犯罪與前端行政管理密切相關,目前在協作配合方面還存在一些堵點問題。行刑銜接不夠緊密,部分領域和地方銜接機制不完善,信息共享不全面不及時;在解決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證據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上沒有形成合力,存在有案不移、有案難移、以罰代刑等現象;涉案物品移交渠道不夠暢通,保管處置難,存在安全隱患。環境資源領域鑑定評估資源不足,鑑定能力質量和效率有待提高,鑑定評估費用追償制度尚待建立,地方財政負擔較重,部分涉案物品缺乏價值核算標準,影響定罪量刑。辦案區域協作機制不完善,公安機關與行政部門統籌資源、協調聯動方面需要加強,基層公檢法機關在案件管轄方面也存在協調性不夠的問題。

(四)執法保障有待進一步加強。打擊環境資源犯罪涉及面廣、專業細分特點明顯,公安機關目前在隊伍力量、基礎工作、技術保障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專業力量建設時間不長,警力配備相對不足,各地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打擊職能分散,拳頭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情報信息、技術手段、裝備保障等工作體系不夠健全,基礎支撐還比較薄弱。隊伍專業化水平不高,偵查辦案經驗不夠豐富,「高精尖」專業技術人員匱乏,攻堅克難能力有待提高。

上述問題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方面也有主觀方面,但主要是主觀上的。在思路理念上,對打擊環境資源犯罪、服務綠色發展的系統謀劃、整體推進不夠,警種協同、部門協同有待進一步加強。在方法手段上,對環境資源犯罪規律的認識不深,特別是對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缺乏深入研究,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還沒有真正激發出來。在能力建設上,打擊環境資源犯罪隊伍建設、保障體系建設的配套政策還不健全,軟硬件投入不足,仍不適應實際工作需要。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深入研究,切實加以改進。

四、下步工作措施和建議[編輯]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係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黨的二十大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專門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要求正確處理「五個重大關係」,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今後5年,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公安機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改革創新為驅動,以專項行動為牽引,以法治建設為保障,以過硬隊伍建設為保證,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資源犯罪,着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進一步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切實把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起打擊環境資源犯罪的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國公安機關要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牢記「公安姓黨」的根本政治屬性,毫不動搖堅持黨對公安工作的絕對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保持戰略定力,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強化各級公安機關的政治責任,壓緊壓實責任鏈條,以打擊環境資源犯罪、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不斷深化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公安工作規律特點的認識,找准貫徹落實的切入點、着力點、結合點,堅決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記「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始終保持對環境資源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貫徹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牢記「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力防控環境風險,切實維護生態安全、核與輻射安全等,努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二)深刻認識和把握「五個重大關係」,創新打擊環境資源犯罪工作思路理念。強化系統觀念,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着眼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牢牢把握以「雙碳」工作為引領的要求,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統籌發展和安全、政治和法治、維權和維穩,加強目標協同、政策協同,集全警之智、舉全警之力,整體施策、多措並舉,以整體合力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強化底線思維,堅持問題導向,敢於動真碰硬,緊緊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等重大部署,持續深入推進「崑崙」等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凡是危害美麗中國建設大局、凡是危害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凡是觸碰環境資源安全底線的突出違法犯罪,都要作為打擊重點。堅持預警為先、偵穩同步,針對環境資源領域問題爆點多、燃點低等特點,完善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推動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源頭穩控措施和多元化解機制,防止風險向社會穩定領域傳導蔓延。強化法治精神,堅定信仰法治、崇尚法治,堅持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生態環境治理,以強有力的外部約束,促進激發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引導全體社會成員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堅持依法嚴打方針不動搖,向踐踏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的頑症痼疾宣戰,向為害一方的黑惡勢力及相關的行業潛規則亮劍,用「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好生態環境。更加注重依法打擊、寬嚴相濟,分層分類處理,對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引導其做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修復,確保執法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實現最佳生態效果。強化守正創新,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傳統優勢,積極運用大數據智能化等先進科學技術,創新偵查打擊的方式和手段。更加注重打早打小打苗頭,全面實施主動警務、預防警務,加強前瞻性謀劃部署,着力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更加注重前端治理,加強公安機關與行政部門情況通報、信息共享,對偵查破案發現的問題隱患,及時採取措施堵塞漏洞。更加注重協同共治,加強部門協同、區域協同、司法協同,進一步加大行刑雙向銜接力度,健全警務合作機制,配合加強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積極提供證據支持,形成治理合力。更加注重走好群眾路線,大力發揚「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廣泛開展普法宣傳,發動群眾舉報違法犯罪,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更加注重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依託各類雙多邊渠道,加強國際執法合作,依法加大對跨國跨境環境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為引領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貢獻。

(三)大力加強制度機制和基礎性建設,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保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動解決制約打擊環境資源犯罪工作的瓶頸性、保障性難題,提升工作質效。完善法律制度,積極推動生態環境、資源能源等領域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制修訂,規範司法權力運行,提升執法司法法治化、規範化水平。配合出台司法解釋,劃清入罪標準,劃准犯罪圈,實現精準打擊。規範執法辦案行為,制定重點領域執法指導意見,破解基層在證據標準、法律適用、檢驗鑑定等方面碰到的難題。協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完善環境資源案件管轄制度。健全執法監督管理機制,繼續深化受立案、刑事案件「兩統一」、涉案財物管理、「陽光警務」等改革,健全執法全流程記錄工作機制,實現全鏈條、閉環式、可查詢、可追溯的監督管理。加強檢驗鑑定能力建設,推動落實環境資源損害司法鑑定管理制度,加快准入一批環境損害司法鑑定機構和鑑定人,統籌利用行政部門資源、社會資源和公安機關司法鑑定資源,建立健全以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為牽引的環境損害鑑定體系。加快檢驗鑑定標準轉化和制修訂,着力解決行政執法與刑事偵查證據規則和證據標準不一致的問題,暢通案件移送渠道。指導督促省、市兩級人民政府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促進賠償資金規範使用,有效發揮作用。

(四)全面加強專業偵查隊伍建設,努力鍛造適應美麗中國建設要求的公安鐵軍。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打造「三個絕對」「四個鐵一般」過硬公安隊伍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進環境資源犯罪偵查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強化政治建警,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入開展政治輪訓,切實打牢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忠誠使命的思想根基。強化改革強警,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力量統籌,進一步做精做強環境資源犯罪偵查警種,強化各警種協同聯動和派出所支撐作用,全面完善專業帶動、全警行動、部門聯動、群眾發動的「四動」工作格局,提升整體打防管控能力。健全常態化實戰大練兵機制,錘鍊過硬本領。強化科技興警,圍繞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抓住「十四五」規劃實施的有利契機,組織開展環境資源領域檢驗與溯源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建設完善大數據智能化偵查業務系統,提升打擊犯罪科技水平。繼續深化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強化專業理論和技術研究,厚植專業優勢。強化從嚴治警,堅持嚴的基調,持之以恆正風肅紀,推動全警作風持續改進,嚴格執行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等鐵規禁令,加大監督執紀力度,以零容忍態度嚴懲執法腐敗,確保廉潔執法,公正司法。強化職業保障,將環境資源犯罪偵查專業崗位納入警務技術職務序列和特殊人才招錄範圍,培養和吸引一批既精通偵查業務及法律知識,又具備環境資源保護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改善裝備保障條件,對地處偏遠、條件艱苦地區的基層所隊加強裝備經費等支撐保障,落實愛警暖警措施,增強隊伍凝聚力、戰鬥力。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列席會議的各位代表,做好打擊環境資源犯罪工作,離不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有力監督和關心支持。藉此機會提兩點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相關領域立法。鑑於破壞生態環境犯罪成本低、危害嚴重,鑑定評估費用高昂,建議在刑事訴訟法修改和公益訴訟立法中,建立鑑定評估費用追償制度,運用經濟手段加大懲戒力度。鑑於目前非法採砂犯罪獲利空間大、刑期低,罪刑不夠均衡,建議在修正刑法時適當提高非法採礦罪的刑期,強化法律震懾。二是加大對打擊環境資源犯罪工作的監督和保障力度,對環境資源犯罪偵查隊伍建設給予更多關心支持,幫助解決執法司法實踐中的困難和問題,不斷嚴密生態環境保護法治體系。

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聽取和審議國務院打擊環境資源犯罪工作情況報告,充分彰顯了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充分體現了全國人大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是對公安隊伍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我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下,認真落實本次會議審議意見,發揚成績、改進不足、補齊短板、提升能力,忠實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努力以高標準執法落實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