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務院關於印發萬里同志在全國地礦局長會議上的講話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國務院關於印發萬里同志在全國地礦局長會議上的講話的通知
國發〔1986〕52號
1986年5月10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國務院關於印發萬里同志在全國

地礦局長會議上的講話的通知

國發〔1986〕5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萬里同志《在全國地礦局長會議上的講話》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

  萬里同志的講話,充分肯定了建國以來地礦工作的巨大成績,全面地深刻地闡述了地礦工作的內容、性質和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並提出了改革我國地質工作體制的任務。這篇講話,對正確實施《礦產資源法》,進一步加強地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提高對地礦工作的認識,關心地礦隊伍的成長,加強對地礦工作的領導,大力支持我國地質工作體制的改革和地礦事業的發展。

                               國 務 院          

                          一九八六年五月十日    

在全國地礦局長會議上的講話

萬 里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這次全國地礦局長會議,是地礦部門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和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精神指導下召開的一次重要的工作會議。我聽了有關同志的匯報,看了幾期會議簡報,感到會議的宗旨對頭,會風也是好的。各省地礦局、地區石油地質局的同志,回去要向省委、省政府匯報會議的決定事項,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結合本省的情況,認真貫徹落實。幾個工業部門的代表,也要向本部領導匯報,參照地礦部的做法,推進各家的地質工作。下面,我講四個問題。

第一,地質隊伍的辛勤勞動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重

地質礦產工作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支柱。物質文明的建設,社會財富的生產和積累,所需要的資源絕大部分要靠地礦產業提供。現在和可預見的未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能源,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材料都要取自地下。這種情況幾十年內不可能發生變化。地下資源是大自然的賜予。但是,要勘查、開採出來供人們使用,需要科學技術知識,特別需要地礦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和獻身精神。

地質勘查工作,屬於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高強度的複雜勞動,是光榮的、豪邁的事業。建國以來,地礦部門在艱苦環境的考驗中,磨鍊出了一支有理想、能吃苦耐勞的好隊伍。這支隊伍的大多數職工,長年奮戰在崇山峻岭、深溝老林,有的在戈壁、海洋,跋山涉水,戰天鬥地。數以萬計的地質工作者,有的十幾年如一日、有的幾十年如一日,歷盡千辛萬苦,忠於職守,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是有革命的獻身精神的。三十五年來,以地質勘查工作為先導,在全國範圍內陸續興建了大慶、金昌等二百多座礦山城鎮,還有更多的大型工程設施。我國石油、有色金屬、鋼、原煤、水泥等重要產品產量的增長,都包含着全國地質隊伍的勞績。也可以說,我國每一座礦山、每一項重大工程、每一座大中城市,都留下了地質戰線成千上萬的無名英雄的業績,他們櫛風沐雨、披荊斬棘的實踐活動和開拓精神,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地質工作者為國家建設付出了心血、灑下了汗水,黨和國家感謝你們,人民不會忘記你們。希望各級黨政領導、各個財經部門,以至思想理論界、文學藝術界、新聞出版界,都來關心地質戰線。唯物主義者不能割斷歷史,我們不能只看到後續工程的效益,忘掉了先行者們在創業過程中的艱辛。

地質工作的成績,同各地黨政領導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不少地質勘查工作者成年累月在野外作業,困難比其它部門大,後顧之憂成堆,當地黨政領導要更多地關心他們的疾苦,幫助他們解決具體困難,為他們創造更有利的工作、生活條件。

第二,擴大地質工作的服務領域,發揮綜合效益

六屆人大四次會議審定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要求加快地質找礦和資源評價的進度,同時,積極開展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工作,認真做好基礎地質工作和地質研究工作。這既體現出地質工作作為前期、超前期的基礎工作的特點,又要求地質工作繼續擴大服務領域,發揮綜合效益。這是我國地質工作發展戰略的具有深遠意義的一個重大轉變。

人們常常把地質工作者看作是爬山的,找礦的,打鑽的。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完全,現代地質工作的活動和功能遠遠不止這些。

從地質工作探索的範圍看,地質工作者不僅要上山,還要上天、下海。我國的航空地球物理調查,已基本上覆蓋全國領土;航空遙感調查工作起步稍晚,已在三十多個城市和若干通行不便的高山、高原地區的上空飛行;海洋地質概查,已基本上覆蓋我國傳統海域;除了在大陸架完成了一百二十萬平方公里以油氣為主的海洋地質、地球物理調查外,還要向西太平洋海域進軍,對深海底的錳結核多金屬礦進行調查。今年,地質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兩名中青年地質工作者在南極長城站外圍二十平方公里填繪了大比例尺的地區地質圖,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幅由中國人實測的南極地質圖。

從地質工作的對象或內容看,地質工作的第一個對象是地下資源,包括能源、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和地下水資源。我國是世界上礦產資源豐富、礦種配套較全的少數國家之一。但是,已探明的礦產,在品種、儲量、品位、分布和建設條件等許多方面,還不能完全滿足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不僅油氣、鉀鹽、黃金等礦產儲量嚴重不足,而且鐵、銅等大宗礦產,還在大量進口。進一步加強地質找礦工作,查清地下資源的潛力,是持久的、世代相傳的事業。要把力量用到最有效益的地方,急用先勘。我國的鋼鐵工業非發展不行,鐵礦是第一原材料資源,要加強地質勘查工作。除了尋找資源,還要積極開展資源的加工應用和綜合利用的試驗研究,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效益,做到「物盡其用」。這是國家和地方生產建設中的又一件大事,必須抓緊抓實,決不能有任何懈怠。

地質工作的第二個對象是環境。這方面的工作是大量的、多方面的,從國內外的發展趨勢看,是日益加重的。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自然災害多。在各種自然災害中,地質和地震災害頻繁,有時與氣象災害並發,為害之烈,是觸目驚心的,許多地方病也與地質背景有關。認清這個特點,對災害性地質作用進行系統調查、監測,及時作出評價和預報,提高防災科學水平,應當成為我國地質工作的一個重要領域。我國的人口多,城市多,由此引起的環境地質問題也特別嚴重。如大規模墾殖和採伐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問題;地下採礦引起的地面塌陷問題;修建鐵路、公路和露天采場造成的邊坡不穩定的問題;水庫蓄水誘發的人工地震問題;過量開採地下水造成的城市地面下沉、以及海水回灌破壞淡水含水層問題;還有城市和工礦區的地下水污染問題等。人為的地質災害,其嚴重程度並不亞於自然地質災害。我國的環境問題,相當一部分是地質問題。要有效地保護環境,必須重視和加強環境地質工作。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同地質礦產部要採取切實措施,加強橫向聯繫,緊密配合,攜手並進。此外,工程地質工作、旅遊地質工作也都是環境地質工作的組成部分。

城市地質工作,對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關係極為密切。城市的工業發展,要立足於能源和原材料資源基礎,這是顯而易見的。城市建設的規劃布局、城市人口容量,都同城市所處的地質條件和水資源條件有很大的關係。有些城市,未經正規的工程地質勘察,把高層建築直接壓在斷層帶特別是活動性斷層帶上,或者把重要的工程設施放在軟弱地基上,有的放在河岸沖刷帶上,都不可避免地要造成損失。老城市的改造,碰到的地質問題更多。可以說,現代化城市的興建和擴建,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和生活質量,都離不開城市地質工作。

地質工作的第三個內容是基礎地質工作,包括區域地質調查、區域地球物理調查、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和基礎地質研究等。基礎地質工作成果,標誌着一個國家的地質研究程度,對長期經濟計劃、國土開發整治規劃包括經濟區規劃和大江大河流域治理規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資料。建國以來,我國的基礎地質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也具有相當的水平,要長期不懈、精益求精地幹下去。

從地質工作的前期、超前期和基礎工作的特點出發,今後要建立多層次的服務體系。在繼續做好微觀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弄清楚為宏觀經濟服務的目標、任務、成果和方法,把後一方面的工作逐步健全起來。這是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也是地質工作的社會經濟效益的重要體現。

總之,要大力加強地質勘查工作,要引用新技術,增長新知識,增加新人才,提高地質隊伍的素質,擴大地質工作的探索範圍和服務領域,發揮多方面的社會功能,完善多層次的服務體系,以滿足國家和地方對地質工作的愈來愈多的需求。只有這樣,地質工作的發展才能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協調起來,也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實現地質工作自身的現代化。

參加這次會議的還有地質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的同志。這些年來,地質科研和教育工作成績很大,提交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培養了許多地質專業人才。今後科研、教育和生產要加強橫向聯繫,逐步形成科研、教育、應用一條龍。科研單位和院校工作要在改革中發展,適應改革的需要,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第三,探索合乎中國國情的地質工作新體制

為了調動幾百個地勘單位和幾十萬名地質職工的積極性,發揮地質工作的多種功能和綜合效益,必須改革地質工作的舊體制。舊體制有兩大弊端:一是「大鍋飯」,二是條塊分割。具體表現在國家地勘費包攬的範圍過大,計劃統得過死,缺乏市場調節;地勘單位吃國家的大鍋飯,地質職工吃單位的大鍋飯,加上地質工作成果全部無償使用,地質工作的受益單位也吃國家的大鍋飯;地勘單位成為行政部門的附屬物,缺乏活力;地質工作分屬許多部門,各自為政,條塊分割,工作交叉、重複、浪費,矛盾很多,不利於資源的綜合勘查和綜合利用。這些問題,要在「七五」、「八五」期間求得基本解決。要取世界各國之長而避其所短,從中國人口眾多而技術落後這個基本國情出發,總結自己的經驗,在實踐中大膽探索,逐步形成合乎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地質工作新體制,以適應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

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能夠向商品化發展的一部分地質工作,主要是開發性地質工作,其成果要從無償使用改為有償使用,使地勘單位逐步走向企業化、社會化。地礦部門和有關工業部門的這類地勘單位,最終要與政府部門在行政上脫鈎,保持經濟聯繫,發展橫向聯合,在宏觀控制下放開搞活。不能商品化的一部分地質工作,主要是基礎性地質工作,以事業管理為主,更着眼於滿足全國、全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在變革運行機制的基礎上,地礦部門逐步轉變管理職能,建立切實有效的行業管理,行業管理的實質是服務,並把大的方面管住管好,把應當服務的事情做好。地礦部門在地質行業改革方案尚未出台的情況下,按照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決定的基本精神,以積極的態度貫徹去年一月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聯席會議的決定,在全行業中改革先走一步。現在可以說,你們這一步走對了,要繼續走下去,用地礦部門體制改革帶動全行業的改革。

這次會議搞了一個「地礦部門體制改革總體構想綱要」(討論稿),以開發性「地質資料商品化」、「地質普查勘探單位企業化」、「地質隊伍社會化」為基本框架,探索如何從管得過多、統得過死的僵化的舊體制向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新體制過渡,以提高改革的自覺性、預見性,加強對改革的整體規劃和指導,也就是加強行政管理部門對地勘單位、科研和教育單位的服務工作。這不論對部門改革還是對行業改革都有好處。當然,地質工作體制改革是全面經濟體制改革這項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中的一個子系統,對這個「總體構想」的討論可以多用一點時間,在更大範圍內繼續深入下去,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再加以修改、完善。

開闢地質市場,是向「商品化、企業化、社會化」過渡的一項重大改革措施。一九八五年的實踐證明,這樣做既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家地質事業費的不足,提高了地質工作的社會經濟效益,又安排了一批富餘勞力,地勘單位也增加了一些收入,提高了自我改造、自我發展的能力。可以說是一舉數得,應當予以鼓勵、支持。考慮到地質市場尚處於萌芽狀態,而地勘單位工作條件艱苦、職工生活福利待遇偏低,在稅收標準、節約收入分成比例和三項基金比例方面,要放寬一些,請財政部與地礦部共同商量,擬定幾條妥善可行的具體辦法。

在開放地質市場的新形勢下,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要正確處理國家預算內地質工作和(預算外)市場地質工作的關係,一定要在保證完成國家預算內地質任務的前提下開闢地質市場。在開展對外經營服務的同時,務必重視並繼續加強基礎性地質工作,不斷提高地質研究程度,為地質工作的長遠發展增長後續能力。二是在地質市場關係上,各類地質項目難以制訂統一的計價標準,地勘單位對外有償服務或有償轉讓工作成果,收費要公道、合理,不允許見利忘義,漫天要價。要強調服務第一,質量第一,信譽第一。對「老、少、邊、窮」地區的扶貧項目,在收費標準和辦法上更要優惠一些,或者訂好合同,先去勘查,有了效益以後再收費。各部門的地勘單位要以平等條件進入地質市場,既互相競爭,也要發展聯合。

為了進一步擴大地質市場並把它管好,地礦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按照《礦產資源法》第二十五條所指出的,代國務院擬訂有關的專門規定,除說明地質市場的內容和構成、提出地質市場管理的辦法、劃定有償和無償的範圍、理順地質工作成果轉讓的計價原則和有關權益等外,還要明確社會主義地質市場的統一性和開放性,讓各部門的地勘單位在平等的地位上合法競爭。不允許以部門保護的行政手段分割市場。與此相牴觸的法規,要廢除或修改。對兩種體制並存時期新舊體制之間的摩擦,一定要着眼於推進改革,以新體制逐步取代舊體制,而不能遷就舊體制,保護落後。

地礦部門在體制改革中先走一步,為行業改革探索道路,這是值得讚許的。但是,地質行業改革不應當長期停留在部門改革的層次上。有關工業部門,都要抓緊本部門的地質工作體制改革,共同為地質行業改革作好必要的準備。今年三月,朱訓同志和王濤同志一起,商討地礦部同石油部在油氣普查勘探中加強橫向聯繫,就兩個部之間的合作問題初步擬定了十條。這是部際聯合的一個好開端,希望你們以此為起點,繼續前進。

第四,認真貫徹執行《礦產資源法

礦產資源法》頒布以後,各級地礦部門在礦產資源開發管理方面的職責更重了。《礦產資源法》總結了三十多年來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歷史經驗,貫穿了改革的精神。它的基本內容體現了開發與保護並重、放開與管好同步的原則。這同黨中央關於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加快開發地下資源的方針是一致的。經過多年來大規模的地質勘查工作,全國累計發現了二十二萬個礦點,其中絕大多數是零星、分散的小礦,一般適於群眾開採。從政策上把這一頭放開,扶持群眾辦礦,有利於加速開發礦產,發揮資源效益;有利於把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同礦產資源結合起來,形成真正的經濟優勢;有利于振興農村經濟,改善農村產業結構,特別是幫助「老、少、邊、窮」地區人民脫貧致富,好處很多。但是必須看到,地下寶藏是非再生性資源,我國的礦產資源總的來說是豐富的,又是有限的。因此,在放開搞活的同時,必須加強管理,防止對資源的破壞和浪費,防止交叉開採造成事故,防止對環境的污染。中央關於制訂「七五」計劃的建議強調,必須十分注意有效保護和節約使用礦產資源,並把它作為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這一點應當時刻牢記。目前這方面的問題很多。湖南省寧鄉縣煤炭壩國營煤礦,採區範圍內有十七家未經批准,也未同國營礦山簽署協議的小礦交叉採礦,三月三十一日,因小礦放炮引起坑內煤塵(含瓦斯)爆炸,死亡三人,傷殘六十餘人。四月十九日,《經濟日報》第一版也尖銳地提出了鄉鎮煤礦的安全該由誰管的問題。對這些問題要及早去抓,不能等到十月一日《礦產資源法》生效以後再去動手。

在經濟法規中,《礦產資源法》是一個大法。為了有效地貫徹執行《礦產資源法》,首先要各級領導重視。地質礦產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礦產局,作為全國和地方的主管部門,一定要把自己的職責擔當起來,敢抓敢管,會抓會管。各採掘工業部門,要主動配合地礦部門做好礦產開發管理工作,既要管國營的,也要管集體和個體的。各級地方政府對所管轄範圍內的礦產開發管理和資源保護,也責無旁貸。凡有礦業活動的地方,要用各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講解《礦產資源法》,做到家喻戶曉。總之,各有關方面要同心協力,把《礦產資源法》貫徹到基層。

其次,圍繞《礦產資源法》,要形成一套法規體系。當前首先要抓緊制訂礦山企業採礦登記管理條例、礦產資源勘查登記條例、礦山企業礦產資源監督條例以及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採礦的管理辦法等法規。國家經委和地礦部要分頭會同有關部門抓緊擬訂草案,送請國務院法制局加快審理,速報國務院審批頒布。過去國務院及所屬各部委頒發的與此相牴觸或不一致的法規即行作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以《礦產資源法》及其法規體系為依據,結合當地情況,分別形成、完善相應的地方法規。

第三,建立健全《礦產資源法》的執行監督體系。地質礦產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礦產局,要加強對已有的礦管機構的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市)、縣,也要考慮建立專門的礦管機構,請地礦部儘快向國務院提出報告。此外,還請公安部會同地礦部就礦產開發管理工作中設置公安機構問題採取適當的措施。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和地質資料局要及時抓好礦產儲量的統一審批和地質礦產資料的統一匯交工作。

第四,貫徹執行《礦產資源法》,要明確責任,各司其職。地礦部門作為全國和地方地礦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礦產資源勘查登記、採礦登記和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能,各類礦山企業的建設、生產管理、技術指導、安全防護、環境保護等,由其主管部門歸口管理。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負有礦山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能。對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採礦的管理體制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正在進行協調。為加強這方面工作的統籌管理,國務院決定成立一個礦業協調小組。當前最緊迫的工作,是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領導下,由當地地礦局牽頭,與各採掘工業部門(公司)共同做好各類礦山的定點劃界工作,劃分資源,以便各得其所。

總之,要在科學的領導和管理之下,使我國的礦業活動,在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的方針指引下,有一個大的發展,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新的貢獻。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