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務院關於《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覆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國務院關於《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覆
國函〔2024〕26號
2024年2月5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本作品收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4年/第6號
國務院關於《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
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覆
國函〔2024〕26號

自然資源部:

你部關於報請批准《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請示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自然資源部組織起草的《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國家級國土空間專項規劃,是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請認真組織實施。《規劃》實施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從長江經濟帶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着眼,完善流域資源配置,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健全國土空間管控引導機制,形成多種功能優勢互補的主體功能綜合布局,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二、築牢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到2035年,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耕地保有量不低於59974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49845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80.66萬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7.97萬平方千米以內;用水總量不超過國家下達指標,其中2025年不超過2783.5億立方米。明確自然災害風險重點防控區域,劃定地質災害、洪澇、森林防火等風險控制線,落實戰略性礦產資源、歷史文化保護等安全保障空間,全面錨固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底線。

三、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動區域發展,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和綜合承載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京津冀、黃河流域、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重大戰略地區的協同聯動。

四、系統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布局。加強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優質農田保護,持續鞏固和不斷提高長江流域耕地面積在全國的比重,夯實國家糧倉基礎,拓展山地丘陵等特色農業空間,建設現代海洋牧場,提升農產品保障能力。推進江河源頭、重要山脈、森林草原、湖泊濕地、河口海灣等系統保護修復,將上下游、干支流、水上岸上、點源面源作為一個整體綜合治理,加強高黎貢山、滇池流域、赤水河流域、太湖流域等重點區域的空間管控引導,改善生態服務功能,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優化長江干支流生產岸線和生活岸線布局結構,嚴控新增工業岸線。探索實施地下水資源戰略儲備,加強長三角、江漢平原等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健全產業負面清單制度,推動雲貴川渝、長江中游、長江三角洲優化人口、資源、產業合理配置,推動區域整體統籌產業鏈、供應鏈布局,依託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打造產業科技創新高地,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統籌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空間布局,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強化應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的防災減災救災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國土空間韌性。弘揚長江文化,強化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整體保護和系統活化利用,健全跨行政區協同機制,將各類遺產保護管理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推動長江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發展相融合,構建文化資源、自然資源、景觀資源整體保護的空間體系。

五、維護規劃嚴肅性權威性。《規劃》是對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國土空間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區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是有關地方各級編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依據,必須嚴格執行。要自覺接受國土空間規劃的指導約束,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對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用地用海、未批先建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嚴肅查處。按照定期體檢和五年一評估的要求,健全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將規劃評估結果作為規劃實施監督考核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

六、做好規劃實施保障。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涉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規劃》印發和公開,強化社會監督。將《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重點任務等納入有關地方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加快形成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強化對水利、交通、能源、農業、信息、市政等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軍事設施、生態環境保護、文物保護、林業草原等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協調解決矛盾問題,合理優化空間布局。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作用,加強對跨省域規劃編制實施管理的統籌協調,強化對交界地區市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傳導要求。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台」的要求,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和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提高空間治理數字化水平。自然資源部要會同有關方面根據職責分工,密切協調配合,加強指導、監督和評估,確保實現《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各有關部門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多規合一」改革的決策部署,不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之外另設其他空間規劃。《規劃》實施中的重大事項要及時請示報告。

國務院
2024年2月5日


    

(此件公開發布)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