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務院、中央軍委轉發《上海民兵情況的調查報告》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國務院、中央軍委轉發《上海民兵情況的調查報告》的通知
國發〔1973〕162號
1973年11月19日

各省、市、自治區黨委、革委會,各大軍區、省軍區,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

上海市革命委員會調查組關於《上海城市民兵情況調查》,總結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上海城市民兵建設的新鮮經驗,現轉發你們,望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因地制宜地加強城市民兵建設。

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戰時敵人攻擊的主要目標。戰爭打起來,城市不能輕易放棄,有些城市要學斯大林格勒,長期堅守。從上海的經驗看,平時管理和改造城市,戰時保衛和堅守城市,都必須依靠工人階級。因此,進一步加強城市民兵建設,着重武裝工人階級,建設一支以產業工人為主體的城市民兵隊伍,加強城市的防衛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應當十分重視。

要積極組織民兵參加社會階級鬥爭,打擊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維護城市的革命秩序,充分發揮民兵的作用,把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落實到基層。同時,要在階級鬥爭中鍛煉民兵,加強民兵與人民群眾之間的密切聯繫,不斷提高民兵的戰鬥能力。要在普遍搞好民兵「三落實」的基礎上,按現有的武器裝備條件,大力組訓民兵武裝基幹營團、民兵高炮營團和其它必要的專業分隊,並隨着民兵武器的增加,不斷擴大和加強。

戰爭打起來,依靠這一批民兵的戰鬥骨幹隊伍,帶動廣大民兵和群眾,配合部隊保衛城市,堅守城市。各級黨委要發揚全黨抓軍事、黨管武裝的優良傳統,仿效上海的辦法,對民兵工作進行認真研究和落實,切實把城市民兵建設抓緊、抓好。

國務院

中央軍委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附:

武裝工人階級 建設城市民兵——上海城市民兵情況的調查

[編輯]

上海市民兵,是一支以產業工人為主體的工人武裝。它是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武裝產業工人的指示,在一九六七年八月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鬥爭中,重新建立起來的。當時叫「文攻武衛」,只有七千人,沒有發武器,每人手拿一根棍子或長矛。到一九七三年三月,發展到八十五萬六千餘人。其中基幹民兵十四萬八千餘人。現擁有各種輕武器二萬四千件,高炮三百二十四門。建立了十個武裝基幹團,十八個高炮團,五個獨立高炮營,三個高射機槍連,一個摩托團。此外,還有工兵、防化、通訊、雷達等一批專業基幹隊伍。

文化大革命前,在修正主義路線的干擾下,上海民兵脫離現實階級鬥爭,不少民兵組織有名無實。工人批評當時的民兵,是「牆頭上的官,抽屜里的兵」(民兵幹部的名單在牆上公布一下,民兵的名單寫入花名冊放進抽屜里)。由於民兵在群眾中缺乏威信,經不起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風浪的考驗,一衝就垮了。

文化大革命的急風暴雨,教育和鍛煉了上海工人階級。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派,在積極參加本單位三大革命鬥爭的同時,組織起來,沖向社會,同一小撮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展開了鬥爭。在一九六七年「八·四」革命行動中,他們頭戴滕帽,手持鋼矛,狠狠打擊了上海柴油機廠「聯司」一小撮壞頭頭,粉碎了階級敵人妄圖製造上海第二次大亂的陰謀,控制和穩定了上海局勢,保衛了新生的紅色政權。在這個基礎上重建起來的上海民兵,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堅持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制止武鬥,解決老大難,堅決打擊階級敵人,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第十次路線鬥爭中,從林立果、王維國等反黨集團頭目起,到社會渣滓和流氓阿飛,對上海民兵都怕得要命,而上海民兵在群眾中的威信則愈來愈高。人們讚揚民兵是:「群眾專政的『鐵拳頭』」,是「不穿軍裝的解放軍」。

[編輯]

參加社會階級鬥爭,是按照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鍛煉和建設上海民兵的一個重要途徑。近年來,上海民兵勇敢地承擔了各項戰鬥任務,成為群眾專政的一支重要力量。

「政治大掃除」,它被群眾譽為「紅色颱風」,是對階級敵人進行襲擊的一種革命行動。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協同公安部門,集中行動,主動出擊,全市已先後組織了三十多次。每次參加的民兵,少則有幾萬,多則有幾十萬,對各個角落,特別是壞人容易躲藏和避風的地方,依靠群眾,大檢查,大清理,破獲了一批大案、要案和多年的懸案,挖出了一批隱藏得比較深的階級敵人。其中有血債纍纍潛伏了十八年的特務,有逃避群眾批鬥的叛徒,還有占地七千畝的逃亡地主。同時,還搜出了電台、收發報機二十多台,以及大量的武器、彈藥和數以萬計的兇器。一次,江騰蛟在上海某黑據點裡借養病為名,搞陰謀活動,正好上海民兵刮「紅色颱風」,江騰蛟做賊心虛,生怕暴露目標,嚇得趕忙加強「警衛」,一宵未睡,隨時準備「轉移」。群眾反映,「好人愛民兵,壞人怕民兵」。

夜間巡邏和日常執勤,是上海民兵一種比較廣泛、經常的活動。全市有一百多個要害單位和重要目標,包括水廠、電廠、糧庫、油庫、煤棧、鐵路、橋梁等,在節日期間,都由民兵分工負責守衛。許多基層單位的民兵,還結合本職工作,戰鬥在不同崗位上,真正做到了「那裡有鬥爭,那裡有民兵」。西郊公園的工人民兵,通過觀察、分析,從大清早來公園睡覺,洗衣服,到餐廳大吃大喝,躲在角落裡數錢等一些異常的跡象中,發現線索,三年多來,破獲了各種案件兩千多起,扭獲了一批逃竄的兇殺犯、盜竊犯和現行的扒竊、流氓阿飛分子。東海化工廠民兵四年如一日,堅持夜間巡邏,處理了一千多起案件,打擊了一批犯罪分子,維護了這個地區的社會治安,深受周圍群眾的愛戴和讚揚,稱他們是「不掛牌子的派出所」。

民兵小分隊進駐里弄,是民兵參加社會階級鬥爭、工人階級管理城市的一種新形式。這是群眾的一個創造。上海有一千多條里弄,一小撮階級敵人和流氓阿飛經常利用里弄人口密集,管理不嚴的弱點,興風作浪,破壞治安。上海民兵派出了一千一百七十多支小分隊,進入里弄,在街道黨委統一領導下,發動和依靠群眾,既打擊了敵人的罪惡活動,又在階級鬥爭中鍛煉了民兵。民兵小分隊人數雖少,但有強大的工人武裝作後盾,特別是小分隊成員以身作則,把工人階級的好思想、好作風帶進了里弄。有些居民原來怕揭發了問題,流氓阿飛尋釁報復,鬥爭。兩年多來,全市民兵小分隊共破獲各種案件二萬二千餘起,挖出了一批隱藏在幕後的教唆犯和流氓阿飛頭子,教育、挽救了一大批上當受騙的犯罪青少年。許多民兵小分隊,還通過日常活動,對當地的情況做到了「三熟」,即地形熟,依靠力量熟,故情熟,有利於戰備。

上海民兵,在參加社會階級鬥爭中,還把同階級敵人爭奪青少年一代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任務。他們會同學校、里弄,採取多種形式,對一些違法青少年,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使其中大多數人得到了挽救。盧灣區麗園街道一個犯有偷竊行為、綽號叫「掃蕩大隊長」的學生,經過教育,痛改前非,轉變顯著,參加了紅衛兵,還出席區紅代會。

對於一些違法嚴重,民憤較大,但還不夠判刑的犯罪青少年,上海民兵採取辦「勞動教育學習班」的形式,把這批人放到工廠去,夾在工人和民兵中間,邊參加生產勞動,邊進行教育改造。在工人階級這個大熔爐里,把他們教育改造成為新人。有個對象,一次提前兩小時完成了日生產定額,就閒蕩起來。民兵班長、老工人就教育他:「你生產定額是完成了,但思想改造任務還差得遠吶!」這個對象觸動很大,看到了自己身上好逸惡勞的根子很深,從此,認真參加勞動,決心「要用勞動的汗水來沖洗身上的污濁」。目前,這種集中管教的「學習班」,全市有十九個。從試行情況來看,由於管得嚴,抓得緊,教育深,真正達到了治病救人。一年多來,有一千三百五十九名對象進學習班,經勞動教育後,返回學習和工作崗位的有一千一百零六名。

上海民兵參加社會階級鬥爭,是在同林彪死黨王維國一夥進行鬥爭中堅持下來的。王維國一夥懾於民兵的威力和作用,竭力阻撓和破壞民兵參加社會階級鬥爭。他們利用當時在市公檢法所把持的一部分權力,散布民兵參加社會階級鬥爭是「別出心裁」,是搞「專政的多中心」。還布置派出所,對進駐里弄的民兵小分隊「不支持,不表態,不提供材料」,在工作上百般刁難,污衊、攻擊上海民兵,妄圖迫使民兵停止參加社會活動,退出群眾專政的各個陣地。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廣大民兵同王維國一夥的反革命陰謀活動,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使這伙野心家也感到他們在上海搞反革命陰謀,困難很大,就是上海民兵,也「很難對付」。在第十次路線鬥爭中,上海民兵又經受了一次鍛煉和考驗,進一步提高了路線鬥爭覺悟。

[編輯]

上海城市民兵,認真看書學習,深入開展批林整風,提高了政治素質,同時,還重視抓好軍事訓練。兩年多來,全市有四十多萬民兵參加了野營訓練。僅一九七三年上半年,參加武裝拉練的民兵就有一萬多人。根據沿海城市的特點,上海民兵在軍事訓練中,重點抓了高炮射擊和防化學、防原子、防細菌的「三防」教參加軍訓的民兵達三十四萬七千餘人次,其中有七萬三千人參加了各種輕武器射彈射擊,成績良好。另外,還對排以上幹部分別進行了集訓,提高了幹部的組織指揮能力。一九七三年還辦了兩期反坦克訓練。

在加強民兵軍事訓練中,怎樣堅持勞武結合,是一個重要問題。許多基層單余時間,按班組開展活動。許多工廠還動員民兵,「走前加把勁,回廠努力干」,又發動「全廠齊支援」,既保證了集訓,生產又完成得很好。

城市民兵實行平戰結合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有計劃地自己動於製造一些常規武器,以改善裝備,提高實戰能力。許多工廠都主動要求在完成生產計劃下,擠出力量來為民兵造槍、造炮、造裝甲車。一九七〇年,上海電纜廠黨委從各車間抽調了七名工人,開始試製半自動步槍,一九七一年生產了一千一百枝,一九七二年又生產了二千五百枝,武裝了一個基幹民兵團。一九七三年,造槍的工人增加到五十多名,約占全廠職工的百分之一,預計可生產五千枝槍。這些武器,質量符合要求,成本較低。由於生產時沒有框框,敢於革新,武器性能有改善,有的還減輕了重量。但是,目前上海工人民兵的武器還很少,包括電纜廠生產的幾千條槍在內,平均三十多個民兵才有一條槍,所以許多工廠只好用木製武器來進行訓練。遵照毛主席關於「要準備打仗」和「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指示,廣大民兵積極參加了防空工程的建設。江灣地區有一條日寇侵占時留下的地下通道,日寇撤退時已遭破壞。解放初,化了三個月時間,只挖了一百米。這次組織民兵突擊,經過九天九夜奮戰,全長——千多米的通道都挖通了。近幾年來,民兵參加全市性的兩項大的戰備施工,就有一百六十萬人次,構築人防工事長八公里,地下建築面積三萬平方米。上海民兵充分發揮了生產隊、宣傳隊、戰鬥隊的作用。

[編輯]

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在第十次路線鬥爭中,林彪死黨王維國一夥,極端害怕這支兩個高炮師。因此,千方百計要爭奪民兵領導權。他們指使市公檢法同上海民兵序辦公室」,妄圖把上海民兵領導權控制在他們手裡。市委支持了廣大民兵的革命行動,同王維國等人的破壞活動進行了鬥爭,其罪惡陰謀才沒有得逞。在鬥爭中,上海民兵進一步看清了王維國一夥拚命爭奪民兵領導權,企圖搞掉這支工人武裝,是為反革命政變準備條件。這深刻地教育了廣大民兵:工人階級的武裝,決不是為哪個個人服務的,而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因此,各級民兵組織,把增強黨的觀念,接受黨的領導,作為對民兵進行經常性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鬥爭中形成和建立起來的上海民兵指揮部,是全市民兵的領導機構,它由軍隊和地方的同志共同組成,在市委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

基層單位的民兵組織怎樣建立好,上棉十七廠等單位經過試驗,採取了把民兵同治安保衛、消防等組織統一起來,合併建立一個機構,群眾稱之謂「三位一體」。這樣做,「五個手指捏成一個拳頭」,有利於加強黨對武裝保衛工作的一元化領導,便於統一認識,統一政策,統一計劃,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有利於精兵簡政,減少層次,提高效率;有利於平戰結合,促進戰備工作的落實,同時,也充分體現專政是群眾的專政,真正把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落實到每一個基層。

上海民兵指揮部隨着國內外鬥爭形勢的發展,上海民兵在管理城市、鞏固無產階級專政中,越來越顯出它的巨大作用。但是,在如何建設城市民兵的問題上,有些同志的認識還有待於提高。現在,上海民兵正在回顧歷史,認真總結,決心貫徹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進一步把這支隊伍建設好,使它在對外反侵略、對內反覆辟的鬥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上海市革命委員會調查組

一九七三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