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團結人民戰勝敵人的強大武器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團結人民戰勝敵人的強大武器

——學習《論政策》
中國共產黨湖北省委員會寫作小組
1971年8月16日

本作品收錄於《紅旗

一九四○年十二月,正當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在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共高潮的關鍵時刻,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寫了《論政策》這篇光輝著作。在這篇重要歷史文獻中,毛主席運用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科學地分析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階級關係,深刻地批判了叛徒陳獨秀、王明等所推行的右的和「左」的錯誤路線和錯誤政策,系統地總結了我黨同國民黨反動派長期鬥爭的豐富經驗,精闢地闡明了抗日戰爭時期黨的政策的變化和發展,為我黨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原則和各項具體政策,使我黨在極其複雜的鬥爭中,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從而保證了毛主席正確路線的執行,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毛主席制定的策略原則和各項政策,反映了階級鬥爭的客觀規律,體現了徹底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和靈活的鬥爭藝術,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策略思想,在各個歷史階段的革命鬥爭中發揮了克敵制勝的威力,它永遠是無產階級團結人民、戰勝敵人的強大武器。

毛主席在《論政策》中,反覆論述了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性,針對當時的形勢,一開頭就強調指出:「我們的政策有決定的意義」。毛主席歷來十分重視無產階級政策和策略的決定作用,指出:「無產階級要取得勝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黨——共產黨的鬥爭策略的正確和堅決。」(《反對本本主義》)在各個歷史階段,毛主席不僅為我黨制定了總路線、總政策,而且還規定了鬥爭的策略原則和各項具體政策。路線決定政策,政策體現路線。毛主席的革命策略和政策是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具體體現,而陳獨秀、王明、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推行的一系列錯誤政策,也正是為實現他們的「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服務的。在這個意義上說,兩條路線鬥爭的各個側面,是通過兩種不同政策的鬥爭具體地表現出來的。「政策是革命政黨一切實際行動的出發點,並且表現於行動的過程和歸宿。」一切右的或「左」的政策,出發點錯了,就不可能歸宿到正確的方向上去,如果不及時改正,堅持下去,就必然會犯方向、路線的錯誤。我們必須把執行什麼政策的問題,提到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來認識,堅定不移地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各項無產階級政策。那種把路線和政策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忽視政策重要性的思想,是完全錯誤的。

要深刻理解、正確執行毛主席的各項無產階級政策,必須對制定和提出策略原則和政策的依據,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偉大導師列寧指出:「只有客觀地考察某個社會中一切階級的所有相互關係,因而也考察該社會發展的客觀階段,考察該社會和其他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先進階級才能以此為根據制定出正確的策略。」(《卡爾·馬克思》)這就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的策略原則和政策,都是在正確觀察、具體分析國際國內的階級鬥爭形勢、各階級相互關係及其變化和發展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

沒有區別就沒有政策。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對具體矛盾進行具體分析。毛主席指出:「明了各種階級的相互關係,得到正確的階級估量,然後定出我們正確的鬥爭策略,確定那些階級是革命鬥爭的主力,那些階級是我們應當爭取的同盟者,那些階級是要打倒的」。(《反對本本主義》)毛主席在階級分析基礎上提出的各項策略原則和政策,正是為了正確處理敵、我、友三者的關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孤立和打擊一小撮最頑固的敵人,把革命不斷引向勝利。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內階級矛盾下降到次要的服從的地位,由此產生了國際關係和國內階級關係的變化,形成了形勢發展的新階段。毛主席在《論政策》中,基於對階級鬥爭形勢基本特點的科學分析,對當時歷史條件下國際國內錯綜複雜的階級關係,作了極其深刻而又具體的區別,在這些區別上建立我們的政策,來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毛主席在《論政策》中,在分析國內各階級的相互關係、不同的政治態度的時候,首先強調指出,我們的政策是「統一戰線下的獨立自主政策,既須統一,又須獨立」,「一切抗日的人民聯合起來(或一切抗日的工、農、兵、學、商聯合起來),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打倒當時的主要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漢奸親日派。

那麼,在抗日民族解放戰爭過程中,黨對國內各階級採取什麼態度呢?毛主席明確指出:「對於國內各階級相互關係的基本政策,是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反共頑固勢力。」 

為了教育全黨貫徹這個方針,毛主席具體指出了進步勢力、中間勢力、頑固勢力的階級內容。毛主席指出:發展進步勢力,就是要發展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的力量,放手擴大八路軍和新四軍,廣泛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發展黨的組織到全國,放手發展工、農、青、婦、兒童等民眾運動,等等。毛主席批判了不敢放手發展抗日革命勢力的右傾機會主義觀點,指出:「只有一步一步地發展進步勢力,才能阻止時局逆轉,阻止投降和分裂,而為抗日勝利樹立堅固不拔的基礎。」(《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這是把基點放在發展壯大人民力量上的方針。這是歷來我黨戰勝任何敵人的根本出發點。國內鬥爭是這樣,國際鬥爭也是這樣。毛主席又指出:「爭取中間勢力是我們在抗日統一戰線時期的極嚴重的任務」,批判了不重視爭取中間勢力的「左」的觀點,並向我們深刻分析了爭取中間勢力的各個條件,即我們有充足的力量,尊重中間派的利益,同頑固派作堅決的鬥爭,並一步步地取得勝利。為了孤立頑固勢力,毛主席對敵人營壘中以及中間派中各種不同的社會勢力、政治派別,進行了深入具體的分析和區別,指出:既須對於反對抗日的親日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主張抗日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加以區別;又須對主張抗日但又動搖、主張團結但又反共的兩面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兩面性較少的民族資產階級和中小地主、開明紳士,加以區別。「對待帝國主義亦然」,雖然共產黨是反對任何帝國主義的,但也要將侵略中國的日本帝國主義和現時沒有舉行侵略的其他帝國主義,加以區別;對在不同情況下,不同時期採取不同政策的帝國主義,加以區別。毛主席運用一分為二的革命辯證法,對敵人營壘所作的科學區分,十分清楚地區別開了誰是主要敵人,誰是次要敵人,誰是暫時的同盟者或間接同盟者。這種具體、細緻的區分,把當時中國人民的主要敵人即侵略中國的日本帝國主義者最大限度地孤立了起來。抗日戰爭時期,正是由於全黨在依靠誰、團結誰、打擊誰這個根本問題上貫徹執行了毛主席的策略原則和各項政策,克服了錯誤路線的干擾,組織了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了浩浩蕩蕩的革命軍,壯大了人民革命力量,爭取了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援,擊退了反共頑固派的進攻,徹底打敗了當時的主要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毛主席在《論政策》中所作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區分,為我們正確分析和處理國內外複雜的階級關係,團結人民,爭取同盟者,孤立敵人,戰勝敵人,樹立了光輝的典範。我們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一貫教導,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抓住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這個綱,在無產階級領導下,加強工農聯盟,團結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一小撮敵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在深入分析各階級相互關係的基礎上,在《論政策》中,毛主席明確規定了「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的對敵鬥爭的重要策略原則。這一原則,武裝了全黨,不僅在過去的對敵鬥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天的現實鬥爭中,仍然是我們克敵制勝的銳利武器。

帝國主義和帝國主義之間,一切敵人營壘中的各個階層、集團和派別之間,為了保存反動勢力,剝削和壓迫人民,他們必然串通一氣,互相勾結。但是,由於他們的階級本性所決定,彼此又必然是矛盾叢生,互相爭奪。這種矛盾是客觀存在的,就是說,是不以任何反動派的主觀願望為轉移的。那種認為所有敵人都一個樣,都是鐵板一塊的看法,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而且,隨着形勢的變化、發展,人民革命力量的日益壯大,他們之間的矛盾還會不斷尖銳起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學會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具體地分析國際國內階級鬥爭的形勢,善於捉住時機,「把敵人營壘中間的一切爭鬥、缺口、矛盾,統統收集起來,作為反對當前主要敵人之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事實證明:毛主席關於敵人營壘的分析,完全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今天世界上存在四大矛盾,即被壓迫民族同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的矛盾;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國家內部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同社會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帝國主義各國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國家同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都是不可調和的。這些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必然要引起革命。例如,美帝國主義同社會帝國主義互相勾結,又互相爭奪,加緊向廣大的中間地帶擴張他們的侵略勢力,妄圖重新瓜分世界,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群起而攻之。他們為了鎮壓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的革命,相互勾結;他們為了各自的帝國主義利益,竭力爭奪,包括爭奪中東,爭奪歐洲,爭奪地中海,等等。這種爭奪正在日益加劇。這種勾結和爭奪將繼續激起全世界被壓迫人民的強烈反抗。因此,毛主席這篇著作中對敵人營壘的分析,對我們正確認識今天國際形勢同樣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毛主席制定的對敵鬥爭的策略原則,是堅定的原則性和高度的靈活性的辯證統一。運用靈活的鬥爭藝術,是為了實現堅定的革命原則。毛主席教導說:「我們的原則性必須是堅定的,我們也要有為了實現原則性的一切許可的和必需的靈活性。」(《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我們深深懂得,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的本性決不會改變,無論在什麼時候,他們的主觀願望總是要壓迫和剝削全世界革命人民,反對各國人民革命事業的。但是這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事情還有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他們要實現他們的反革命願望,客觀上還有很多困難。他們從反動的本性和反革命需要出發,總是不斷變換他們的反革命策略,玩弄反革命的兩手。我們則必須抓住和利用敵人的一切矛盾和困難,同敵人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最大限度地爭取人民的根本利益,奪取對敵鬥爭的勝利。為了打破敵人的反革命兩面政策,我們也必須採取革命的兩面政策。在堅持以武裝鬥爭為主要鬥爭形式的同時,又同敵人在多方面展開各種形式的鬥爭。各種靈活的鬥爭藝術,是無產階級對敵鬥爭的需要。

要鞏固和發展革命的統一戰線,無產階級必須要有正確的政策。在《論政策》中,毛主席用最簡潔的語言,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作了高度的概括,指出這種統一戰線「既不是一切聯合否認鬥爭,又不是一切鬥爭否認聯合,而是綜合聯合和鬥爭兩方面的政策」。

又聯合又鬥爭,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這種綜合聯合和鬥爭的兩重性的政策,是建立在統一戰線中聯合對象具有兩重性上面的。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是聯合一切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社會階層,同他們建立統一戰線,但對他們中間存在着的投降敵人和反共反人民的動搖性方面,又按其不同程度,同他們作各種不同形式的鬥爭。毛主席在論述抗日統一戰線中又聯合又鬥爭的關係時,指出:「鬥爭是團結的手段,團結是鬥爭的目的。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如果只鬥爭不聯合,就不可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鞏固和發展革命的統一戰線,就不能把主要敵人驅逐到狹小的孤立的陣地上去,因而對敵鬥爭也就不可能取得勝利;如果只聯合不鬥爭,那就是喪失革命的原則立場,放棄黨在統一戰線中的革命領導權,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就會瓦解,就會使革命歸於失敗。

毛主席尖銳地指出:一切聯合否認鬥爭,一切鬥爭否認聯合,「這兩個極端的政策,都使黨和革命遭受了極大的損失」。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這兩種錯誤政策的血的教訓,是十分深刻的。陳獨秀、王明、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瘋狂推行「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他們從來不作科學的階級分析,一貫抹煞階級區別,顛倒敵我關係。無論在民主革命時期或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他們總是反對階級分析和階級區別,以同毛主席在革命的科學的階級分析基礎上制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和政策相對抗。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包括他的那些適應資產階級利益的右傾機會主義的政策和擾亂階級陣線的形「左」實右的政策,都是為復辟資本主義服務的。歷史證明:一切聯合否認鬥爭,一切鬥爭否認聯合這兩個極端的政策,是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的政策;只有經過又聯合又鬥爭結成廣泛統一戰線的政策,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策,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勝利,就是毛主席偉大策略思想的勝利。

在《論政策》中,毛主席總結了我黨的歷史經驗,深刻地闡明了提高全黨策略思想的重要性,強調指出:「黨內許多幹部對於策略問題上的片面觀點和由此而來的過左過右的搖擺,必須使他們從歷史上和目前黨的政策的變化和發展,作全面的統一的了解,方能克服。」毛主席的這一偉大教導,為我們提高策略思想和政策水平,指出了明確的方向。今天,我們重新學習《論政策》這篇光輝著作,回顧黨的兩條路線鬥爭歷史,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要用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武裝我們的頭腦,對黨的政策和策略作全面的統一的了解,克服在執行政策中的「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

毛主席的策略原則和各項政策,既反映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規律,又反映了各個不同歷史階段的特殊規律,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辯證統一,必須作全面的、統一的了解。如果我們用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觀點,片面地、孤立地、靜止地理解黨的策略原則和各項政策,對複雜的事物作絕對的肯定或絕對的否定,那就勢必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不是走向右的極端,就是走向「左」的極端。我們必須堅持毛主席倡導的對社會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這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認真地考察、分析和研究國際國內複雜的階級鬥爭形勢、各個階級的關係及其變化和發展,正確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善於抓住和利用敵人營壘中的各種矛盾,區別對待不同對象和不同情況。這樣,才能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不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克服思想上的絕對化,使自己的思想不斷適應變化了的客觀情況,從而在貫徹執行黨的政策中保持堅定性,克服搖擺性,去掉盲目性,增強自覺性。

列寧指出:「革命策略決不能只根據革命情緒來制定。」(《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無產階級的策略原則和各項政策,是嚴格地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制定的,集中地代表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我們決不能用感情代替政策。那種對黨的政策採取實用主義、斷章取義、為我所用的壞作風,是黨性不純的表現,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反映,必須同這種現象作堅決的鬥爭。我們必須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上,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上,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去貫徹執行毛主席的策略原則和各項政策,以保證我們的各項事業不斷取得勝利。

加強黨的政策教育,進一步提高廣大幹部和群眾的政策思想水平,是進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的重要內容。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們的政策,不光要使領導者知道,幹部知道,還要使廣大的群眾知道。」只有使黨的政策和策略為廣大群眾所知道,才能提高群眾執行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自覺性。在國際、國內一片大好形勢下,我們一定要遵照毛主席關於「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的教導,聯繫工作實際和自己的思想情況,認真讀馬、列的書,讀毛主席的書,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堅持兩點論,反對一點論,全面地歷史地領會黨的政策和策略,「鍛煉自己成為懂得馬克思主義策略的戰士」,在長期的、激烈的、複雜的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中,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一小撮國際、國內的階級敵人,緊跟偉大領袖毛主席,乘浩蕩東風,破萬里巨浪,在繼續革命的大道上勝利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