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四川省長江水源涵養保護條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四川省長江水源涵養保護條例
制定機關: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四川省長江水源涵養保護條例在維基數據編輯
法律位階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性法規在維基數據編輯
立法機關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維基數據編輯
有效區域四川省在維基數據編輯
收錄於 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在維基數據編輯

四川省長江水源涵養保護條例

(1988年12月7日四川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7年10月17日四川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關於修改<四川省長江水源涵養保護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04年9月24日四川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四川省長江水源涵養保護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四川境內長江水源涵養保護,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保障長江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和法規,結合四川的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長江水源涵養保護,是指在四川省境內長江流域的江河發源地和集水區對植被、土壤、水源的保護。

第三條 凡在四川境內長江流域進行生產建設和其它社會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 水源涵養保護必須全面規劃,統籌安排,因地制宜,防治並重,治管結合。

長江流域各江河的開發利用,必須符合水源涵養保護的要求。

第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對水源涵養保護工作的領導,監督本條例的實施。

第二章 植被保護

第六條 下列地區的植被應當重點保護,除經依法批准間伐和合理放牧外,禁止採伐和損害:

(一)金沙江流域的乾熱河谷和岷江上游的半乾旱河谷;

(二)高山峽谷的陽坡、川西北山地的陽坡和川西北高原1000畝以下的塊狀林地;

(三)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漢水及其流域面積在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發源地的20平方公里範圍內;

(四)所有江河的護岸林。

上列重點保護地區林木的間伐,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

第七條 主伐林區的森林採伐實行指標控制,控制指標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制訂。以縣為單位,年用材林採伐量必須少於生長量。

採伐1畝林木,必須更新植造1畝以上。

已採伐尚未更新的採伐跡地,由原採伐單位負責限期更新造林,並封山育林20年,確保恢復植被。

第八條 盆周山區、川西南和沱江、涪江、嘉陵江流域的丘陵、山地,應當建立水源涵養林體系。

水源涵養體系的林木,只能進行撫育性和更新性採伐,不准皆伐。

水源涵養林體系的建立,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制定規劃,報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第九條 盆地內各地區的鄉(鎮)人民政府要組織群眾,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房前屋後植樹種草,提高植被覆蓋率,收益為種植者所有。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小水電和其他能源,減少薪材採伐,保護植被。

第三章 土壤保護

第十一條 金沙江下游、嘉陵江流域等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區,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家統一規劃負責組織進行治理。

盆地內其他各縣應當有計劃有步驟地結合農田基本建設,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保護土壤,減少水土流失。

第十二條 二十五度以上的坡地,禁止開荒種植農作物。

現有二十五度以上的坡耕地,各地要從實際出發,能退耕的,要退耕還林還牧。難以退耕的和二十五度以下的坡耕地,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群眾,採取挖沉沙凼、排水溝、挑沙面土等高橫坡種植等措施,進行改良。有條件的,要將坡耕地改為梯田、梯土。

第十三條 邊遠山區各級人民政府要引導群眾科學耕作,逐步改變刀耕火種,倒山輪作的耕作方式,建設固定的基本農耕土地。

第十四條 泥石流、滑坡易發區和崩山危險區,禁止開礦、挖沙、採石。

主要江河常年洪水位以上兩岸的200米範圍內,未經批准,不得挖沙、淘金、採石、取土。

第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江河兩岸成片開發非耕地種植農作物的,必須報經縣級以上國土管理部門審核,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章 水源保護

第十六條 不得在四川境內長江流域各江河水源保護區內新建污染水源的工程。

在江河兩岸不得興建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污標準的工程。對已建成的工程,所排放的廢水、廢渣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達不到標準的,由環境保護部門依法督促其限期治理或者搬遷。逾期不治理的,責令其停產或者轉產。

第十七條 地下水的水源地和出水口應當重點保護,開採地下水必須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實行分層開採,科學管理,禁止過量開採,嚴禁利用污水回灌。

第十八條 鼓勵節約用水和回收利用廢水。城鎮和江河兩岸工礦企業排放的廢水,應當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第五章 綜合管理

第十九條 長江水源涵養保護工作,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各級國土管理部門綜合協調,農牧、林業、水利、電力、地礦、交通、城建、環境保護等部門應各負其責,互相支持配合。

第二十條 全省長江水源涵養保護綜合規劃,由省國土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各市、州、縣的水源涵養保護規劃,由市、州、縣國土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級國土管理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 水源涵養保護的大、中型項目,應當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報批。

小型水源涵養保護的項目,由鄉(鎮)人民政府報經縣級有關主管部門會同國土管理部門批准。所需資金由集體、個人自籌,地方給予必要的扶持。

第二十二條 加強林業、水文、氣象、環境等部門監督、檢測設施的管理,利用其成果為水源涵養保護工作服務。

第六章 獎勵與處罰

第二十三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或者國土管理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一)小流域綜合治理成績顯著的;

(二)在植被保護、土壤保護、水源保護工作中有重大貢獻的;

(三)檢舉揭發破壞水源涵養保護工程行為,避免重大損失的。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國家法律、法規對處罰有明確規定的,按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二十五條 違反第六條規定,採伐和損害重點保護地區植被的,責令賠償損失,補種或者恢復相當於被損害面積10倍以上的植被,並處以違法所得5至8倍的罰款;難以計算違法所得的,根據情節輕重處以500元至2萬元的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對直接責任人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違反第七條規定,突破森林採伐控制指標的,扣減下年採伐控制指標,並對其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七條 違反第八條規定,對水源涵養林體系的林木進行皆伐的,責令賠償損失,補種皆伐面積10倍的樹木,沒收皆伐的全部林木和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5至10倍的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對直接責任人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違反第十四條規定,在泥石流、滑坡易發區、崩山危險區開礦、挖沙、採石的,責令立即停止其違法行為,沒收開挖出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5至10倍的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對直接責任人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第十四條規定,未經批准在主要江河常年洪水位以上兩岸的200米範圍內挖沙、淘金、採石、取土的,責令停止其違法行為,沒收開挖出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3至7倍的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對直接責任人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國家工作人員因失職或越權審批造成水源涵養損失的,由當事人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有關機關給予行政處分,並處以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本條例規定的賠償、沒收、罰款,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依法決定。

第三十一條 罰沒收人交同級財政,應當主要用於水源涵養保護事業。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所稱的四川省長江流域,是指四川省境內除紅原、阿壩、若爾蓋縣部分區域屬於黃河流域以外的區域。

第三十四條 本條例所稱有關部門和有關機關,是指國土、林業、水利、電力、農牧、地礦、交通、城建、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實施細則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根據本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制定變通規定。

第三十六條 本條例自1989年6月1日起施行。

本作品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性法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所以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