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三峽工程淹沒區地下文物調查試掘工作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三峽工程淹沒區地下文物調查試掘工作的通知
川辦發〔1993〕89號
制定機關: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1993年11月27日
本作品收錄於《四川政報/1994年/第4期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淹沒區的文物保護工作舉世矚目,黨中央、國務院對此十分重視。國家三峽建設委員會要求在明年年底之前拿出我省淹沒區的文物搶救保護規劃。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了三峽工程淹沒區文物保護規劃工作會議,專門研究淹沒區地下文物的調查試掘問題。鑑於三峽工程淹沒區範圍主要在我省,涉及巫溪、巫山、奉節、雲陽、開縣、龍寶、天城、五橋、忠縣、石柱、豐都、武隆、涪陵、長壽、江北、巴縣、江津十七個縣(市、區)及重慶市部分地區,單靠四川目前的文物考古力量難以完成調查和試掘任務。會議決定,由國家文物局組織全國有關文物考古單位和大專院校的考古力量,採取分縣包幹的辦法,到淹沒區進行地下文物的調查和試掘,並要求在明年雨季到來之前完成地下文物的搶救保護規劃制定工作。此次參加我省三峽工程淹沒區地下文物保護規劃工作的單位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系、吉林大學考古系、山東大學考古系、廈門大學人類學系、四川大學歷史系、重慶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

建國以來,三峽地區的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整個工作仍相當薄弱,尤其是對地下文物的研究,至今掌握的僅僅是一些初步情況。這與三峽地區古代文化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所占地位極不相稱。國家文物局組織全國一些文物考古單位和大專院校考古隊來四川水庫淹沒區進行地下文物的調查、試掘,將大大豐富三峽地區古代文化研究的內容,對於研究三峽地區原始文化的類型和相互關係,巴文化的起源、發展及巴楚關係、巴蜀關係,三峽地區乃至長江流域古代文化與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關係,搶救、保護三峽地區文物,促進庫區經濟發展,都有重大意義。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對本地淹沒區的文物保護規劃工作要予以足夠的重視,對來本地區參加文物勘探調查、考古發掘、測繪設計、制定規劃的省內外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給予大力支持,提供方便,並責成有關部門積極配合,確保三峽工程淹沒區文物搶救保護規劃工作的順利完成。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