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將來(提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哲學的將來(提要)
作者:胡適

  (一)哲學的過去

  過去的哲學只是幼稚的、錯誤的或失敗了的科學。

  宇宙論→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生物化學。

  本體論→物理、化學、生物、物理化學、生物化學。

  知識論→物理學、心理學、科學方法。

  道德哲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生物學、遺傳學。

  政治哲學→經濟學、統計學、社會學、史學……


  (二)過去的哲學學派只可在人類知識史與思想史上占一個位置,如此而已。

  哲學既是幼稚的科學,自然不當自別於人類知識體系之外。

  最早的Democritus以及Epicurus一派的元子論既可以在哲學史上占地位,何以近世發明九十元子的化學家,與偉大的Mendelief的元子周期律不能在哲學史上占更高的地位?

  最早亂談陰陽的古代哲人既列在哲學史,何以三四十年來發現陰電子(Electron)的Thomson與發現陽電子(Proton)的Rutherford不能算作更偉大的哲學家?

  最早亂談性善性惡的孟子、荀子既可算是哲學家,何以近世創立遺傳學的George J. Mendel不能在哲學史上占一個更高的地位?

  最早談井田均產的東西哲學家都列入哲學史,何以馬克思、布魯東、亨利喬治(Henry George)那樣更偉大的社會學說不能在哲學史占更高的地位?

  

  (三)哲學的將來

  1.問題的更換 問題解決有兩途:

  (1)解決了。(2)知道不成問題,就拋棄了。

  凡科學已解決的問題,都應承受科學的解決。

  凡科學認為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都成為懸案。

  凡科學認為成問題的問題,都應拋棄。

  2.哲學的根本取消

  問題可解決的,都解決了。一時不能解決的,還得靠科學實驗的幫助與證實。科學不能解決的,哲學也休想解決。即使提出解決,也不過是一個待證的假設,不足於取信現代的人。

  故哲學家自然消滅,變成普通思想的一部分。在生活的各方面,自然總不免有理論家繼續出來,批評已有的理論或解釋已發現的事實,或指摘其長短得失,或溝通其衝突矛盾,或提出新的解釋,請求專家的試驗與證實。這種人都可稱為思想家,或理論家。自然科學有自然科學的理論學,這種人便是將來的哲學家。

  但他們都不能自外於人類的最進步的科學知識思想,而自誇不受科學制裁的哲學家。他們的根據必須是已證實的事實;自然科學的材料或社會科學的統計調查。他們的方法必須是科學實驗的方法。

  若不如此,但他們不是將來的思想家,只是過去的玄學鬼。

  將來只有一種知識,科學知識。

  將來只有一種知識思想的方法:科學證實方法。

  將來只有思想家,而無哲學家:他們的思想,已證實的便成為科學的一部分,未證實的叫做待證的假設(Hypothesis)。

  (本文為1929年6月3日胡適在上海大同中學演講的提要,收入胡頌平編撰:《胡適之 先生年譜長編初稿》第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