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和工農群眾保持密切聯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和工農群眾保持密切聯繫
遼寧省新金縣「五·七」幹校
1969年10月2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說:「國家機關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聯繫群眾。」創辦「五·七」幹校,是國家機關改革的一項重大措施。「五·七」幹校辦在三大革命鬥爭第一線,為學員聯繫群眾,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但是,有些學員由於過去受大叛徒劉少奇「群眾落後論」的毒害較深,長期脫離群眾。因此,「整天圍着工農轉,不知老師在身邊」,雖然身在工農群眾之中,心卻在工農群眾之外。如何幫助學員真正密切聯繫群眾,接受工農群眾的再教育,徹底改變舊思想,是幹校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是這樣做的。

幫助學員「把立足點移過來」[編輯]

毛主席說:「現在也有一些人到工廠農村去,結果是有的有收穫,有的就沒有收穫。這中間有一個立場問題或者態度問題,也就是世界觀的問題。」為了從世界觀上解決問題,我們遵循毛主席關於「一定要把立足點移過來」「移到工農兵這方面來,移到無產階級這方面來」的教導,緊抓一個「移」字。

我們幹校有一部分農業工人。有一個連隊的一些學員,認為向農業工人學技術有可學的,學政治思想沒什麼可學的,所以在一段時間內,他們和農業工人勞動在一起,話說不到一起;生活在一起,心想不到一起。我們就組織他們批判了「群眾落後論」,挖了輕視群眾的思想根子,使大家逐漸認識到,農業工人在政治思想方面不是沒有可學的,而是大有可學的。

今年春節,他們參加了幹校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講用會,回到住地時,離吃午飯還有半小時,就都進屋去休息。這時,十一位農業工人不見了,原來他們利用這半小時到豬場出糞去了。大家深深感到:自己同農業工人比,千差萬差,就是一字之差,農業工人比自己多的是一個無產階級的「公」字,自己比農業工人多的是一個資產階級的「私」字。

我們就抓住這樣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幫助學員把立足點移過來,使學員精神面貌有了較大的變化。

建立相對固定的「聯繫點」[編輯]

在學員參加幹校勞動的情況下,建立聯繫群眾的「聯繫點」,十分必要。這個「聯繫點」既是學員「重新學習」的「學習點」,又是「從事群眾工作」的「工作點」。我們把全校四個連隊分別安排與四個生產大隊保持經常聯繫。學員到「聯繫點」去,都身兼三員: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員,接受「再教育」的學員,「批判資產階級」的戰鬥員。這樣做就把當「革命對象」和當「革命動力」結合了起來,把學習群眾和宣傳群眾結合了起來,把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和從事群眾工作結合了起來,這對加強幹校同群眾的聯繫,對學員思想革命化,都有促進作用。

有一個學員,初進幹校時,總覺得自己家庭出身很苦,文化大革命中有功,下放勞動有點委屈。後來經常到「聯繫點」去,舊思想受到了衝擊。有一天晚飯後,他到「聯繫點」去給一位駝背的老貧農理髮,他越剪越覺得吃力,就隨口說了一句「你腰不能直一直嗎!」這話觸到了老貧農的痛處,老貧農說:「這腰是二十年前扛大活累彎的,腰痛,痛碎了我的心,恨地主恨得咬碎了我的牙,我這腰能直得起來嗎?咱可千萬不能忘了那吃人的世道啊!」老貧農的話又觸到了這個學員的痛處,使他想起了自己的血淚家史,認識到自己已經沒有多少貧下中農的感情,連當老百姓都感到委屈,這是最大的忘本。從此,他的思想就有了較大變化,決心在幹校鍛煉改造自己。

請貧下中農進來當教員[編輯]

「五·七」幹校把貧下中農請進來當教員,是給學員以「再教育」,促進思想革命化的一項有效措施。

今年開春備耕時,我們請一位老貧農上「抓革命促生產」課。有一天,平塘里的水從冰下往外「跑」了,這時候,有些學員主張用炸藥破冰,投泥堵水。老貧農說:「冰下跑水的事,我們生產隊年年都會遇到,從來都是人力破冰,下水堵漏,從來沒想過什麼炸藥。可你們一張嘴就是炸藥,我問你們,你們好幾百人哪去了!」老貧農的一席話說得大家啞口無言。於是,在場的學員,紛紛進了平塘,破冰下水,搶修堤壩,經過一場戰鬥,水被攔住了。

事後,學員說:「這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毛澤東思想教育課!」「『四個第一』叫老貧農講活了!」「貧下中農這種優秀品質真夠咱一輩子學的!」

派學員出去受「再教育」[編輯]

「派出去」是「聯繫點」的發展。什麼時候「派出去」,派到什麼地方去,「派出去」多久,主要根據接受「再教育」的需要來定。但是,「派出去」的學員同時要肩負一定的「從事群眾工作」的任務,所以,「派出去」時還要配合全縣革命和生產任務的部署。

去年十月建校以來,我們組織了二十九個學習隊,分五批派到十八個公社的生產隊去,一面接受「再教育」,一面「從事群眾工作」。學員們反映,從「五·七」幹校走出去,跟從機關里走出去大不一樣。他們說:「在『五·七』幹校這座革命熔爐里,燒掉了官氣,煉紅了心,到群眾中去,位置擺得正,接受再教育的自覺性強,改造世界觀的收穫大。」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