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合肥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二號)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合肥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 合肥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二號)
合肥市統計局
合肥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5年6月5日
合肥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三號)

根據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現將我市第二產業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 工業[編輯]

(一) 企業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編輯]

2013年末,全市共有工業企業法人單位12384個,從業人員75.22萬人,分別比2008年末增長43.1%和60.7%。

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12048個,占97.3%;港、澳、台商投資企業115個,占0.9%;外商投資企業221個,占1.8%。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137個,占全部企業的1.1%;集體企業105個,占0.8%;私營企業9738個,占78.6%。

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86.8%,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占5.4%,外商投資企業占7.8%。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占全部企業的6.3%,集體企業占0.4%,私營企業占46.0%(詳見表2-1)。

表2-1  按登記註冊類型分組的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企業法人單位(個) 從業人員(人)
合計 12384 752225
內資企業 12048 652908
   國有企業 137 47504
   集體企業 105 3133
   股份合作企業 41 1292
   聯營企業 15 602
   有限責任公司 1511 159744
   股份有限公司 151 83357
   私營企業 9738 345982
   其他企業 350 11294
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115 40692
外商投資企業 221 58625

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中,採礦業85個,製造業12076個,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223個,分別占0.7%、97.5%和1.8%。

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從業人員中,採礦業占0.6%,製造業占95.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占4.3%。在工業行業大類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汽車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從業人員數位居前三位,分別占15.6%、8.0%和7.2%(詳見表2-2)。

表2-2  按行業分組的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企業法人單位(個) 從業人員(人)
合計 12384 752225
煤炭開採和洗選業 - -
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 1 10
黑色金屬礦採選業 23 2563
有色金屬礦採選業 17 1095
非金屬礦採選業 36 853
開採輔助活動 2 36
其他採礦業 6 28
農副食品加工業 635 35474
食品製造業 372 17108
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 115 7000
煙草製品業 1 1711
紡織業 293 16705
紡織服裝、服飾業 549 29002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 218 9078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202 4402
家具製造業 398 12768
造紙和紙製品業 206 5316
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 542 21676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 236 9320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17 446
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 486 27879
醫藥製造業 161 7300
化學纖維製造業 33 7158
橡膠和塑料製品業 711 41364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1197 45483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170 18501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50 2145
金屬製品業 953 52159
通用設備製造業 1025 53082
專用設備製造業 838 39480
汽車製造業 557 60239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 52 6179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1111 117546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454 54523
儀器儀表製造業 228 7068
其他製造業 103 2747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61 791
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102 1703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45 24903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34 3170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44 4214

(二) 資產總計[編輯]

2013年末,工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6579.82億元,比2008年末增長172%(詳見表2-3)。

表2-3  按行業分組的工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
  資產總計(億元)
合計 6579.82
煤炭開採和洗選業 -
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 -
黑色金屬礦採選業 46.99
有色金屬礦採選業 4.29
非金屬礦採選業 12.28
開採輔助活動 0.18
其他採礦業 0.04
農副食品加工業 227.45
食品製造業 49.12
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 42.17
煙草製品業 59.94
紡織業 55.59
紡織服裝、服飾業 46.35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 18.01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15.12
家具製造業 43.41
造紙和紙製品業 22.47
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 93.55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 15.71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6.31
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 316.19
醫藥製造業 68.56
化學纖維製造業 85.72
橡膠和塑料製品業 250.74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348.59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191.64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33.77
金屬製品業 311.69
通用設備製造業 388.88
專用設備製造業 484.47
汽車製造業 505.87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 38.91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933.57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688.95
儀器儀表製造業 38.47
其他製造業 19.29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2.91
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6.76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969.5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68.9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67.36

(三) 資產貢獻率[編輯]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總資產貢獻率為15.9%,比2008年提高1.3個百分點。其中,採礦業為16.4%,比2008年下降10.7個百分點;製造業為17.8%,比2008年上升0.9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為7.8%,比2008年下降0.4個百分點(詳見表2-4)。

表2-4 按行業分組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總資產貢獻率
總資產貢獻率(%)
合計 15.9
煤炭開採和洗選業 -
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 -
黑色金屬礦採選業 16.4
有色金屬礦採選業 37.8
非金屬礦採選業 7.1
開採輔助活動 -
其他採礦業 -
農副食品加工業 17.5
食品製造業 24.0
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 21.9
煙草製品業 93.4
紡織業 24.0
紡織服裝、服飾業 27.4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 26.9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27.0
家具製造業 30.7
造紙和紙製品業 21.4
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 21.9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 26.9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36.6
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 16.1
醫藥製造業 23.0
化學纖維製造業 6. 1
橡膠和塑料製品業 14.1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16.6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22.6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4.5
金屬製品業 17.2
通用設備製造業 17.1
專用設備製造業 23.0
汽車製造業 10.6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 8.6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21.9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9.8
儀器儀表製造業 17.5
其他製造業 19.3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25.4
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13.9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8.2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7.4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9

(四) 企業研發活動[編輯]

2013年,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中開展R&D活動的企業法人單位430個,比2008年增長112.9%,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數的18.5%。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24264人年,比2008年增長138.1%。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75.98億元,比2008年增長248.2%;R&D經費投入強度為1.08%,比2008年提高0.21個百分點(詳見表2-5)。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10088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374件,分別為2008年的9.1倍和17.1倍;發明專利申請所占比重為33.4%,比2008年提高15.6個百分點。

表2-5 按行業分組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及投入強度
R&D經費支出(萬元) R&D經費投入強度(%)
合  計 759825.3 1.08
採礦業 474.9 0.28
黑色金屬礦採選業 474.9 0.28
製造業 710306.7 1.03
農副食品加工業 5334.1 0.14
食品製造業 1032.9 0.13
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 147.7 0.03
煙草製品業 9030.9 0.29
紡織業 688.0 0.07
紡織服裝、服飾業 229.4 0.03
家具製造業 4639.2 0.58
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 1441.8 0.13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 44.7 0.02
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 26248.5 0.68
醫藥製造業 23234.1 5.44
化學纖維製造業 2398.4 0.52
橡膠和塑料製品業 28281.6 0.95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2761.7 0.10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4386.7 0.14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4353.0 1.82
金屬製品業 39570.1 0.97
通用設備製造業 66497.9 1.32
專用設備製造業 31788.8 0.80
汽車製造業 112677.2 1.77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 1719.5 0.79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223305.4 1.38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109686.7 1.85
儀器儀表製造業 9258.0 2.69
其他製造業 464.2 0.26
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1086.2 3.90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49043.7 1.46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49042.3 1.68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 -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4 0.00

(五) 高技術產業(製造業)[編輯]

2013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179個;占規模以上製造業的比重為7.8%。

201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研究與試驗發展(以下簡稱R&D或研發)經費支出14.99億元,占規模以上製造業的比重為21.1%, R&D經費投入強度為2.16%,比規模以上製造業平均水平高1.13個百分點(詳見表2-6)。

201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162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794件,發明專利申請所占比重為48.9%,比規模以上製造業平均水平高16.0個百分點。

表2-6  按領域分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及投入強度
R&D經費支出(萬元) R&D經費投入強度(%)
高技術產業(製造業) 149897.1 2.16
1.醫藥製造業 23234.1 5.44
2.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 93973.5 2.42
3.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 0.00 0.00
4.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 22980.6 1.04
5.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 9708.9 2.55

二、 建築業[編輯]

(一) 企業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編輯]

2013年末,全市共有建築業法人企業單位5794個,從業人員98.07萬人,分別比2008年末增長121.7%和55.5%。

建築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5782個,占99.8%,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分別為4個、8個。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59個,占建築業企業法人的1.0%,集體企業30個,占0.5%,私營企業4552個,占78.6%。

建築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99.8%,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占0.2%。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占建築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4.9%,集體企業占0.4%,私營企業占44.2%(詳見表2-7)。

表2-7  按登記註冊類型分組的建築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企業法人單位(個) 從業人員(人)
合    計 5794 980724
內資企業 5782 978569
 國有企業 59 48268
 集體企業 30 4299
 股份合作企業 8 1669
 聯營企業 5 114
 有限責任公司 929 446350
 股份有限公司 46 42339
 私營企業 4552 433629
 其他內資企業 153 1901
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4 165
外商投資企業 8 1990

建築業企業法人單位中,房屋建築業占11.7%;土木工程建築業占16.2%;建築安裝業占18.0%;建築裝飾和其他建築業占54.1%。

建築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房屋建築業占54.2%;土木工程建築業占20.6%;建築安裝業占7.0%;建築裝飾和其他建築業占18.2 %(詳見表2-8)。

表2-8 按行業分組的建築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企業法人單位(個) 從業人員(人)
合    計 5794 980724
房屋建築業 676 531863
土木工程建築業 941 201815
建築安裝業 1042 68949
建築裝飾和其他建築業 3135 178097

(二) 資產總計[編輯]

2013年末,建築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2258.84億元,比2008年末增長59.4%(詳見表2-9)。

表2-9  按行業分組的建築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
資產總計(億元)
合    計 2258.84
房屋建築業 758.47
土木工程建築業 1092.88
建築安裝業 214.37
建築裝飾和其他建築業 193.12

注釋:[編輯]

[1]規模以上工業:是指全部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工業企業。

[2]高技術產業(製造業):按照《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分類(2013)》,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具體包括醫藥製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

[3]研究與試驗發展:是指在科學技術領域,為增加知識總量、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去創造新的應用而進行的系統的、創造性的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三類活動。

[4]R&D經費投入強度:是指R&D經費支出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

[5]表中的合計數和部分計算數據因小數取捨而產生的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