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三版)/新冠肺炎常態化疫情防控醫療器械及環境物體表面消毒方法推薦方案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附件3

新冠肺炎常態化疫情防控醫療器械及
環境物體表面消毒方法推薦方案


一、診療用品與醫療設備清潔、消毒與滅菌方法
範圍 消毒對象 清潔 消毒與滅菌 清潔消毒頻次 備註

呼吸機、麻醉機的螺紋管、濕化器

1.清洗消毒機按管道清洗流程清洗;

2.流動水沖洗、乾燥。

1.清洗消毒機清洗消毒乾燥;

2.浸泡於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30min,清水沖洗乾燥備用;

3.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體或環氧乙烷。

一人一用一拋棄或消毒;污染時隨時更換 1.呼吸機螺紋管、濕化器、送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處理;

2.一次性使用螺紋管不得重複使用;

3.濕化器加入無菌水每日更換。

氧氣濕化器 流動水沖洗、乾燥 浸泡於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30min,流動水沖洗,乾燥備用;送消毒供應中心集中清洗消毒 1.一人一用一拋棄或消毒;

2.濕化液每天更換;

3.使用中濕化瓶每周更換1次,消毒後密閉保存。

1.乾燥保存;

2.濕化水應為無菌用水。

霧化吸入器及配套耗材(噴霧器、面罩或口含嘴、水槽、螺紋管) 清水濕式擦拭 配套耗材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消毒,作用時間30min流動水沖洗,乾燥備用 一人一用一消毒 一次性面罩或口含嘴不得重複使用
簡易呼吸器 流動水沖洗、乾燥 1.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min;

2. 使用流動純化水漂洗乾淨後使用無菌巾擦乾。

一人一用一消毒 1.清洗時可拆卸部分充分拆卸;

2.浸泡消毒前將面罩內氣體抽出,以免不能完全浸沒於液面下。

開口器、舌鉗 流動水沖洗、乾燥 送消毒供應中心壓力蒸汽滅菌 一人一用一滅菌
接觸皮膚B超探頭 柔軟紙巾擦拭 一次性消毒濕巾 一人一用一消毒 按廠家說明書要求
陰式B超探頭 柔軟紙巾擦拭 一次性消毒濕巾 一人一用一消毒 按廠家說明書要求
體溫表 流動水清洗、擦乾 浸泡於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30min或75%的乙醇擦拭,清水沖淨擦乾備用 一人一用一消毒 1.體溫表專人專用,用後清潔乾燥保存;

2.消毒液現用現配,24小時更換,每日監測消毒液濃度並記錄。

吸引器、吸引瓶 流動水沖洗、乾燥 浸泡於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30min,流動水沖淨,乾燥備用 1次/日 一用一消毒,不用時乾燥保存
血壓計袖帶、聽診器、叩診錘 袖帶清洗、乾燥 1.血壓計、聽診器用75%乙醇或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擦拭;

2.血壓計袖帶可浸泡於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30min,清洗乾燥備用。

1.血壓計、袖帶、聽診器每周清潔消毒1次;

2.有污染時消毒劑浸泡消毒處理。

1.日常保持清潔;

2.多人共用時每次使用前擦拭消毒;

3.多重耐藥菌、傳染病患者專人專用。

止血帶 流動水沖洗、乾燥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min,清洗乾燥備用 1.一人一用一清潔;

2.有污染時消毒。

多重耐藥菌、傳染病患者專人專用
重複使用器械、器具(治療碗、剪刀、拆釘器等) 流動水沖洗乾淨 壓力蒸汽滅菌或低溫滅菌 科室預處理後交由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處理

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注射泵、霧化器等設備表面 濕式擦拭 1.一次性消毒濕巾;

2.75%乙醇。

1次/日 感染高風險部門*每班次擦拭1次
除顫儀、心電圖儀、B超診斷儀

濕式擦拭 1.一次性消毒濕巾;

2.75%乙醇。

直接接觸患者部分使用完應立即清潔消毒,其餘部分每日擦拭2次 按廠家說明書要求
核磁共振儀器、CT設備、DR設備 濕式擦拭 1.一次性消毒濕巾;

2.75%乙醇。

2次/日 按廠家說明書要求
耳溫儀 保持清潔 耳溫儀外表75%乙醇擦拭 耳溫套專人專用
輸液架 清水濕式擦拭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每日至少1次,有污染時及時消毒
二、環境物體表面清潔與消毒方法
範圍 消毒對象 日常清潔 消毒 清潔消毒頻次 備註

床單元(床、床頭櫃、椅子等) 日常清水加醫用清潔劑清潔 1.一次性消毒濕巾;

2.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1.每日清潔1次;

2.污染時隨時清潔消毒。

感染高風險部門*每班次清潔消毒
設備帶、呼叫器按鈕 濕式清潔 1.一次性消毒濕巾;

2.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1.1次/日清潔;

2.終末消毒。

電腦、電話、鍵盤 濕式清潔 1.一次性消毒濕巾;

2.屏障保護膜。

1次/日 感染高風險部門*每班次擦拭一次
病歷夾、病歷車 清水或一次性消毒濕巾清潔 1.一次性消毒濕巾;

2.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1.保持清潔;

2.污染時隨時消毒擦拭。

共用潔具(水龍頭、水池、座便器) 清水或加清潔劑濕式清潔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1.1次/日;

2.污染時隨時擦拭消毒。

公共診療區域物體表面(電梯按鈕、電梯扶手、門、桌、椅子、門把手、電源開關等) 清水或加清潔劑濕式清潔 1.一次性消毒濕巾;

2.75%乙醇;

3.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1.≥2次/日;

2.污染時隨時消毒擦拭。

感染高風險部門*每班次擦拭一次(每日≥3次)
床單、被套、枕套 可集中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首選熱洗滌方法 1.住院患者、急診室患者應一人一套一更換;

2.污染時應及時更換,清潔、 消毒。

感染病患者的病員服、被單等放橘紅色污物袋或可溶性污物袋或可做好標識,送洗衣房單獨清洗
被芯、枕芯、床褥墊 可集中送洗衣房清洗、消毒,否則按醫療廢物處理 床單元消毒器消毒30min或參照使用說明 有污染隨時更換清洗 定期更換
地面 1.濕式清掃;

2.清水或加清潔劑濕式清潔。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1.≥2次/日;

2.污染時隨時消毒。

1.擦拭地面地巾不同病室及區域之間應更換,用後清洗消毒,乾燥保存;

2.清潔劑/消毒劑使用嚴禁「二次浸泡」(指將使用後已污染的清潔用具再次浸泡)。

空氣 1.開窗通風;

2.自然通風不良時,使用空氣消毒器。

動態空氣消毒器消毒30min或參照使用說明 1.自然通風:每日開窗通風≥2次,≥30min/次;

2.空氣消毒器:每日≥2次,≥30min/次,或參照機器使用說明。

有人情況下不能使用紫外線燈輻照消毒或化學消毒
1.空調淨化設備、出、迴風口

2.空調通風系統風口

濕式清潔 1.出、迴風口1次/周;

2.空調系統風口1次/月。

1.定期清洗過濾網;

2.定期更換過濾器。

便器 流動水沖洗、乾燥 1.浸泡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30min,流動水沖洗,乾燥備用;

2.便器清洗消毒器處理。

1.專人專用;

2.非專人專用的便器一用一消毒 。

布巾 流動水清洗 1.含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min,清水沖洗,乾燥備用;

2.採取機械清洗、熱力消毒、機械乾燥、裝箱備用。

1.一床一巾;

2.不同患者之間和潔污區域之間應更換;

3.擦拭兩個不同物體表面或布巾變髒時應更換。

1. 清潔劑/消毒劑使用嚴禁「二次浸泡」;

2.布巾擦拭時按照「S」性走勢、八面法,勿重複擦拭已清潔區域。

地巾(拖把頭) 流動水清洗 1.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min,清水沖洗,乾燥備用;

2.採取機械清洗、熱力消毒、機械乾燥、裝箱備用。

每個房間1個拖把頭 清潔劑/消毒劑使用嚴禁「二次浸泡」

備註:

1.表格中所列舉消毒劑種類僅為推薦,所有符合消毒效果要求的有效消毒劑均可選用,具體可參閱《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工作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194號)。
2.感染高風險部門包括但不限於感染科門診(包括發熱門診、留觀病房)、感染科病區、急診、各類重症監護病區(ICU)、手術部(室)、燒傷病房、血液透析中心、器官(幹細胞)移植病房、內鏡中心等。
3.環境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首選消毒濕巾或經消毒液規範浸泡後的布巾擦拭,不宜採取噴灑消毒方式。
4.接診、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診療區域,其環境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處理應合理增加消毒劑濃度和消毒頻次。如使用含氯消毒劑,消毒劑濃度應調整為1000mg/L。
5.接診、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時使用的可重複使用器械,用後立即使用有消毒殺菌作用的醫用清洗劑或1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然後再規範清洗消毒或滅菌。滅菌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耐熱物品可選擇化學消毒劑或低溫滅菌設備進行消毒或滅菌。
6.如使用化學消毒劑對空氣進行終末消毒,宜採用1%-3%的過氧化氫等超低容量霧化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