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鋼鐵,首先要抓礦山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辦鋼鐵,首先要抓礦山
黑龍江省樺南縣革命委員會
1971年3月1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礦山搞不好,高爐難吃飽[編輯]

一九六九年,在建設一號高爐的時候,由於我們的路線鬥爭覺悟不高,錯誤地認為:搞礦山終究比建高爐容易。建一個高爐需要幾千個大小部件,技術相當複雜;搞礦山只要有人就行,一百不行上二百,二百不行上四百,反正有人就有礦,不愁采不出礦石。因此,無論在人員配備上,設備使用上,資金投放上,都是把高爐放在第一位。兩個礦山只派了七個幹部,而一座高爐卻派了六十三個幹部。高爐建設,轟動全縣;而礦山搞剝離,只有幾百人。投資絕大部分用於建設高爐,給礦山的還不到整個投資的百分之五,只夠修一座橋梁,買幾間房子,幾十把鍬和鎬。所以當時群眾說,「高爐是明珠,礦山是草粟」。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一號高爐投產之後,矛盾就充分暴露出來了。開爐不到一個月,就把礦石吃得一乾二淨,造成了爐無隔夜「糧」的被動局面。高爐張着嘴逼礦山出「糧」,礦山就蘿蔔快了不洗泥,逼高爐吃「代食」、「喝稀粥」,高爐經常處於飢餓狀態,造成了焦比高、成本高、產量低、質量低的惡果,影響了我縣鋼鐵工業的發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縣革委會的主要負責同志深入到爐前作了調查。爐前工人說:「巧婦難做無米之炊,礦石不足怎麼奪高產?」我們又到礦山去調查,看到汽車等着裝礦石,采一車,裝一車。礦工們說:「撒籽不鏟趟,難收萬石糧;礦山搞不好,高爐難吃飽。」工人的批評,對我們啟發很大,觸動很深,這時候才意識到,我們已經自覺不自覺地執行了「以爐逼礦」的錯誤路線。

為了糾正錯誤,我們立即採取了措施,加強了政治思想工作,充實了礦山的領導骨幹,增加了採礦的人力,農閒季節還組織了一些民工參加礦山建設。一九七○年鋼鐵投資用於礦山建設的占了百分之八十三,使礦山的面貌迅速改變,礦石產量不斷增加,滿足了高爐的需要。 「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我們從自己的錯誤中,深切地認識到劉少奇一夥鼓吹的「抓中間、帶兩頭」這一方針的反動性,認識到,辦鋼鐵,必須首先抓礦山,決不能首先抓高爐。

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編輯]

礦山怎麼建設?一開始鬥爭就是很激烈的。當時提出兩個方案:一個是「大洋全」的方案,要投資二百九十八萬元,要一百多台成套設備,半年以後才能出礦石;一個是「小土群」的方案,主張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走「自力更生」、土法上馬的道路,早出礦石早煉鐵。我們認真學習了毛主席的有關教導,考慮了我們的實際情況,當時我們沒有二百九十八萬元,只有二百元;沒有一百多台成套設備,只有幾十把鍬和鎬。我們批判了「大洋全」的方案,堅持了「小土群」的方針。工人們表示:「雞毛能上天,土籃、扁擔也能辦礦山。」他們頭頂藍天,腳踏荒山,僅用幾天時間,就采出了第一批礦石。

土法上馬之後,贏得了時間,保證了一號高爐用料。但是,由於我們對「土法生產和洋法生產同時並舉」的方針理解得不深,執行得不好,所以,使這個礦在建礦半年多的時間裡,發展緩慢,造成了工效低,成本高,礦石滿足不了高爐生產的需要。我們就總結經驗,接受教訓,充分發動群眾,大搞技術革新,積極創造條件,自己武裝自己。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從肩挑、人抬初步發展到運輸軌道化、車子化,由人推絞磨發展到電動卷揚,為實現礦山生產機械化、現代化打下了基礎。

不久,我們在孟家崗礦區建立了設備比較完善的較大的選礦廠和豎井。這時候,又發生了鬥爭。有的同志說什麼:「小礦沒有什麼前途,不如集中力量抓大的,建成大的,淘汰小的。」但是,大多數同志不同意建大丟小,主張大中小並舉,以中小為主。因為建設較大的礦山,需要花費較大氣力和較長時間。這就必須依靠小礦點供應現有小高爐生產的需要。即使較大的礦山建成以後,為了充分利用礦源,也必須是大中小並舉,兩條腿前進。

認識統一以後,我們在重點建設孟家崗豎井的同時,狠抓了原有的兩個小礦點的鞏固提高;在建設孟家崗選礦廠的同時,又搞了土乾式選礦機;在採用先進燒結技術的同時,又大量發展了土燒結。由于堅持了大中小並舉、土洋並舉等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保證了我縣礦山建設多快好省地向前發展。

抓班子,抓隊伍,走突出政治的道路[編輯]

一年多來辦礦的實踐,使我們深深感到,建設礦山,必須首先堅持毛澤東思想掛帥,走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的道路。

毛主席教導我們:「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在建設礦山中堅定不移地走突出政治的道路,沒有一個堅決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領導班子是不行的;要培養一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採掘工人隊伍,沒有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帶頭人也是不行的。

因此,我們把抓礦山各級領導班子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放在首位,做到任務再重,抓突出無產階級政治不放鬆;形勢再好,抓階級鬥爭不轉向;成績再大,抓反驕破滿,繼續革命不停步。「八一」礦革委會主任郝德本,努力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努力改造世界觀,心不離群眾,身不離工地,手不離工具。他在礦山一年零五個月,參加勞動三百五十多天。就是在他生病的時候,也拄着棍子堅持到工地和工人們一起學習、勞動,同時做政治思想工作。工人們說:「老郝真是我們的好帶頭人。」

我們在抓領導班子的同時,也注意抓礦山隊伍的建設。把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當成頭等重大的政治任務。礦山的工人大多數是貧下中農的優秀子女和下鄉知識青年,平均年齡不到二十三歲。這支隊伍的成長和發展,不僅關係到礦山的前途和命運,而且是關係到培養什麼樣的接班人的大問題。一年來,我縣各礦區共湧現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和五好戰士三百五十八名。

現在,我們已經建設了年處理三十萬噸原礦的選礦廠和年產三十萬噸礦石的豎井工程。從采剝、選礦、燒結到冶煉的配套工藝正在形成。一年多來共生產礦石、礦粉八萬二千多噸、石灰石一萬一千多噸,保證了高爐生產的需要。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