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剝去「巾幗英雄」的畫皮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剝去「巾幗英雄」的畫皮
思農
1969年1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孫振精心炮製的《戰鬥的青春》,是一株狂熱鼓吹大叛徒劉少奇的修正主義黑貨的大毒草。

小說的主人公許鳳,是作者嘔心瀝血塑造的一個人物,作者把她打扮成一個革命的「巾幗英雄」。孫振用他的黑筆,為這個「巾幗英雄」披上了三張漂亮的畫皮:一曰「正確路線的代表」,二曰「英勇無畏的戰士」,三曰「靈魂純潔的英雄」。

「假的就是假的,偽裝應當剝去。」讓我們剝去這三張畫皮,看一看這個「巾幗英雄」究竟是什麼貨色。

許鳳是「正確路線的代表」嗎?[編輯]

孫振為了替許鳳披上這張畫皮,煞費心機地在小說中專門安排了一場兩條路線的「爭論」。在這場「爭論」中,縣委副書記潘林代表着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主張「以合法鬥爭為主要方式」;作為區委書記的許鳳「堅持」開展武裝鬥爭,代表着「正確路線」。作者為這位「巾幗英雄」設計了一篇激昂慷慨的演說詞,力圖表明她是何等的「堅定」地站在「正確路線」的立場上。誰知弄巧成拙,一張口就露出了馬腳,這篇演說詞的第一句就是:「潘林同志說的是對的」。等到「爭論」結束,她又馬上表示:要「按縣委的指示進行工作」。請看這個許鳳,第一,她認為代表錯誤路線的意見「是對的」,第二,她要按錯誤路線「進行工作」。孫振筆下的所謂的「正確路線的代表」,就是這麼一種角色!

這位口頭上標榜武裝鬥爭的「正確路線的代表」,實際上是一個「合法鬥爭」迷。她親自找賭棍嫖客竇洛殿談話,直接和他單線聯繫,派他打入敵人內部,通過「吃喝玩樂」、「拜盟結義」,大搞其「合法鬥爭」。她把那位「有奶便是娘」的開明士紳謝長君,當作依靠力量,「完全托在」他的身上。這位「政委」,為了顯示她是「正確路線的代表」,也裝模作樣地搞了一些「武裝鬥爭」。但是,她領導的「武裝鬥爭」,實行的是徹頭徹尾的逃跑主義,幾乎次次都打敗仗。

孫振的所謂「正確路線」到底是什麼路線?我們從小說的第一版中可以找到明白的答案。在題為「雲開霧散」的一章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區幹部和游擊隊員們坐在地上,聽許鳳報告「一個最好的消息」,許鳳從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向大家晃了一下說:「這是彭老總給咱們的指示……」。這個「指示」一傳達,烏雲滾滾的棗園區頓時「雲開霧散」,一籌莫展的游擊隊立刻有了「信心」。原來許鳳代表的「正確路線」,就是劉少奇、彭德懷在抗日戰爭時期所推行的機會主義路線。

許鳳是「英勇無畏的戰士」嗎?[編輯]

我們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要有「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氣概。這位「英勇無畏的戰士」怎麼樣呢?在日寇大掃蕩以後,許鳳領導的游擊隊第一次向敵人襲擊,就吃了敗仗。在敵人騎兵的追擊下,她「心慌意亂」,兩手發抖,連槍栓「也拉不開了」。戰鬥以後,這位「英雄」因驚嚇和勞累病倒了,但她仍然心有餘悸,驚魂不定,病夢中「敵人的騎兵舞着明光耀眼的戰刀又追上來了。她使勁跑,可怎麼也跑不動。……她喊叫了一聲醒來,心還突突地跳個不住。」所謂的「英勇無畏的戰士」,原來就是這樣的一個膽小鬼!

毛主席教導我們:「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這就是我們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生死觀和英勇的革命氣概。「英雄」許鳳被俘後的表現如何呢?她透過監獄的窗子,看見「密實實的花蕾,粉盈盈地含苞欲放」,「兩隻黃雀在柳樹上快樂地鳴叫」。於是,這位「含苞欲放」的「花蕾」,從心底唱起了美妙的「生命」之歌:「我們要活下去呀」,「活着是美好的」。她「多麼羨慕那兩隻黃雀啊!什麼時候能象它那樣,自由地歌唱,自由地飛翔啊?」「只要能活着出去」,就是「至高無上的幸福」。作者在這裡把景色描寫和人物的心理描寫緊密地結合起來,可真是細緻入微、淋漓盡致,但這哪裡是什麼革命者的生命之歌,分明是一個怕死鬼的哀嚎!作者通過許鳳之口告訴讀者:活着最幸福,活命就是一切。只要能活命,就是「吃糠咽菜」當奴隸,「晝夜不睡覺」,「累得喘不過氣來」,也比死強一萬倍,也是「至高無上的幸福」。許鳳的這一套,是地地道道的活命哲學! 孫振也許會跳出來狡辯:許鳳不是「英勇就義」了嗎?好,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許鳳之死。作者在許鳳的結局上是頗費了一番苦心的,他曾經作了三次修改:第一次安排許鳳死去,第二次修改讓她活下去,第三次修改又讓她死掉。作者考慮再三,認為還是讓許鳳死掉為好。因為讓許鳳死去,既能販賣活命哲學,又能宣揚失敗主義。孫振在小說的第三版版本中,又「堅決地」把許鳳的「生」改為「死」,奧妙就在這裡。

許鳳是「靈魂純潔的英雄」嗎?[編輯]

共產黨人應當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孫振極力美化的許鳳根本不是這樣的人。

此人是一個貪生怕死的可憐蟲,一個活命哲學的信奉者。不管好活還是歹活,「活着是美好的」,這就是她的人生觀;象黃雀那樣「自由地歌唱,自由地飛翔」,這就是她奮鬥的目標。試問:這樣的「靈魂」,「純」在哪裡,「潔」在何處?

此人是一個十足的戀愛迷,一個愛情至上主義者。她和胡文玉一見鍾情。在緊張的對敵鬥爭中,他們兩個卿卿我我,打得火熱。當她發現胡文玉和小鸞勾搭上後,又馬上轉移目標,愛上了李鐵。她和李鐵大談其愛情和勇敢的關係,她跑到李鐵的母親那裡去認乾娘,她穿上漂亮的新裝在李鐵面前顯示自己的「豐滿窈窕」……。試問:這樣的「靈魂」,「純」在哪裡,「潔」在何處?

剝去「靈魂純潔」的畫皮,就可以赤裸裸地看到這個戀愛迷的骯髒透頂的靈魂!

這個許鳳,究竟是什麼樣的「巾幗英雄」呢?

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殘酷鬥爭的歲月里,許鳳突然發現了一本黑《修養》,「忙在燈下看起來」,她「好象餓極了的人,見了肉包子,恨不能一口吞下去,越看越放不下,越看心裡越豁亮。」真是妙哉妙哉!原來孫振筆下的這位「巾幗英雄」,是吃了大叛徒劉少奇的黑《修養》的臭「肉包子」苦苦「修養」成功的。劉少奇在《修養》中隻字不談武裝奪取政權,這位許鳳就醉心於「合法鬥爭」;劉少奇在《修養》中鼓吹要「鍾愛自己」,要「保護自己的生命與健康」,這位許鳳就高唱「活着是美好的」,叫賣活命哲學。這位「巾幗英雄」可真算得上是大叛徒劉少奇的忠實門徒了!

這個吃飽了劉少奇的臭「肉包子」的「巾幗英雄」,是一條化成美女的毒蛇。我們要奮起毛澤東思想的千鈞棒,剝下許鳳的畫皮,剷除大毒草《戰鬥的青春》,徹底砸爛劉少奇的修正主義黑貨!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