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 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六

(一○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優樓頻螺聚落泥連河岸菩提樹下。成佛未久。爾時世尊獨坐思惟。而作是念。夫人無敬心。不能恭順於其尊長。不受教誨。無所畏憚。縱情自逸。永失義利。若如是者。眾苦纏集。若人孝事尊長。敬養畏慎。隨順不逆。所願滿足。得大義利。若如是者。觸事安樂。復作是念。一切世間。若天若人。若天世界。若人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有生類中。若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勝於我者。我當親近。依止於彼。供養恭敬。遍觀察已。都不見於世間人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有勝於我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為我依止。復作是念。我所覺法。我今應當親近供養恭敬誠心尊重。何以故。過去諸佛。一切皆悉親近依止供養恭敬尊重斯法。未來現在諸佛。亦復親近依止斯法。供養恭敬。生尊重心。我今亦當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親近依止供養恭敬尊重於法。爾時梵主天王。遙知世尊在優樓頻螺聚落泥連河岸菩提樹下。而作是念。觀察世間。若天若人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一切生類。若有勝我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者。我當依止。然都不見有能勝我者。又復觀察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悉皆親近依止於法。供養恭敬。生尊重心。我今亦當隨三世佛之所。應作親近依止供養恭敬尊重於法。時梵主天。彼作是念。我當從此處沒。往到佛所。時梵主天。譬如壯士屈申臂頃。來至佛所。白佛言。世尊。實如所念。誠如所念。即說偈言。

  過去現在諸如來  未來世中一切佛

  是諸正覺能除惱  一切皆依法為師

  親近於法依止住  斯是三世諸佛法

  是故欲尊於己者  應先尊重敬彼法

  宜當憶念佛所教  尊重供養無上法

  爾時梵王。讚嘆世尊。深生隨喜作禮而去。

(一○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優樓頻螺聚落泥連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佛於樹下。獨坐思惟。而作是念。唯有一道。能淨眾生。使離苦惱。亦能除滅不善惡業。獲正法利。所言法者。即四念處。云何名為四念處耶。觀身念處。觀受念處。觀心念處。觀法念處。若人不修四念處者。為遠離賢聖之法遠離聖道。若離聖道。即遠離甘露。若遠離甘露。則不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人。我說終不能得離於一切諸苦。若修四念處。即親近賢聖法者。若親近賢聖法。即親近賢聖道。若親近賢聖道。即親近甘露法。若親近甘露法。即能得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若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人。即說離苦。時梵主天。遙知如來心之所念。作是念言。我於今者。當至佛所。隨喜勸善。思惟是已。譬如壯士屈申臂頃。來至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誠如世尊心之所念。唯有一道。能淨眾生。乃至得免憂悲苦惱。時梵主天。即說偈言。

  唯此道出要  斯處可精勤

  欲求遠離苦  唯有此一道

  若涉斯道者  如鶴飛空逝

  釋迦牟尼尊  逮得於佛道

  一切正導師  當以此覺道

  顯示於眾生  常應數數說

  咸令一切知  生有之邊際

  唯願說一道  愍濟諸眾生

  過去一切佛  從斯道得度

  未來及今佛  亦從此道度

  云何名為度  能度瀑駚流

  究竟於無邊  調伏得極淨

  世間悉生死  解知一切界

  為於具眼者  宣明如此道

  譬如彼恆河  流赴於大海

  聖道亦如是  佛為開顯現

  斯道如彼河  趣於甘露海

  昔來未曾聞  轉妙法輪音

  唯願天人尊  度老病死者

  一切所歸命  為轉妙法輪

  時梵主天。頂禮佛足。即沒而去。

(一○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梵主天。於其中夜。光明倍常。來詣佛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坐。梵主威光。照於時會。赫然大明。即於坐上。而說偈言。

  剎利二足尊  種姓真正者

  明行已具足  人天中最勝

  佛告梵主言。誠如是言。誠如是言。剎利二足尊。種姓真正者。明行已具足。天人中最勝。時梵主天。聞佛所說。踴躍歡喜。頂禮佛足。於彼坐沒。還於天宮。

(一○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游拘薩羅國。時彼國中有一阿蘭若住處。爾時世尊。與諸大眾比丘僧俱在彼止宿。於時世尊。贊斯住處。說阿蘭若住處法。時梵主天。知如來游於拘薩羅。與比丘眾。止宿阿蘭若住處。讚嘆阿蘭若住處。說阿蘭若住處法。梵主天王。作是念言。我今當詣佛所。讚嘆隨喜。時梵主天。即於彼沒。譬如壯士屈申臂頃。來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即說偈言。

  處靜有敷具  應斷於結縛

  若不能愛樂  還應住僧中

  恆應正憶念  調根行乞食

  具足禁戒者  應至空靜處

  放舍於怖懼  堅住於無畏

  斷除憍慢者  堅心處中住

  如是我所聞  不應懷疑惑

  一千阿羅漢  於此斷生死

  學者二五百  千一百須陀

  隨流修正道  長不趣邪徑

  不能具宣說  諸道得果者

  所以不能說  畏懼不信敬

  時梵主天。說是偈已。頂禮佛足。還於天宮。

(一○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釋翅迦毗羅衛林。與五百大比丘眾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舍於重擔。逮得己利。盡於後有。無復結使。正智解脫。復有十世界大威德諸天。來至佛所。問訊佛僧。於時世尊。說於隨順涅盤之法。有四梵身天。各作是念。今佛在釋翅迦羅衛林。與五百比丘僧俱。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舍於重擔。逮得己利。盡於後有。無復結使。正智解脫。復有十世界大威德天。來至佛所。問訊佛僧。世尊為其說於隨順涅盤之法。我於今者。當往於彼佛世尊所。時梵身天。作是念已。即於彼沒。譬如壯士屈申臂頃。來至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時第一梵身天。而說偈言。

  今於此林中  集會於大眾

  是故我等來  正欲觀眾僧

  不以不善心  壞僧破和合

  第二梵身天復說偈言。

  比丘誠實心  宜應務精勤

  猶如善御者  制馬令調順

  比丘亦如是  應制御諸根

  第三梵身天復說偈言。

  譬如野馬被羈繫  拔柱蹋塹安隱出

  諸比丘等亦如是  拔三毒柱斷欲塹

  世尊導師之所調  能出是等大龍象

  第四梵身天復說偈言。

  諸有歸依於佛者  人中舍形得天身

  時四梵身天。各說偈已。在於僧中。敬心戰慄。作禮而去。

(一○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梵主天。於其中夜。威光甚明。來至佛所。爾時世尊。入火光三昧。時梵主天。作是心念。今者如來。入於三昧。我來至此。甚為非時。當爾之時。提婆達多親友。瞿迦梨比丘。謗舍利弗及大目連。此梵主天。即詣其所。扣瞿迦梨門喚言。瞿迦梨瞿迦梨。汝於舍利弗目連。當生淨信。彼二尊者。心淨柔軟。梵行具足。汝作是謗。後於長夜。受諸衰苦。瞿迦梨即問之言。汝為是誰。答曰。我是梵主天。瞿迦梨言。佛記汝得阿那含耶。梵主答言。實爾。瞿迦梨言。阿那含名為不還。汝云何還梵主天。復作是念。如此等人。不應與語。而說偈言。

  欲測無量法  智者所不應

  若測無量法  必為所燒害

  時梵主天。說是偈已。即往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以瞿迦梨所說因緣。具白世尊。佛告梵言實爾實爾。欲測無量法。能燒凡夫。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夫人生世  斧在口中  由其惡口

  自斬其身  應贊者毀  應毀者贊

  如斯惡人  終不見樂  迦梨偽謗

  於佛賢聖  迦梨為重  百千地獄

  時阿浮陀  毀謗賢聖  口意惡故

  入此地獄

  時梵主天聞是偈已。禮佛而退。

(一○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二天。一名小勝善閉梵。二名小勝光梵。欲來詣佛。時婆迦梵。見此二梵。即問之曰。欲何所至。二梵答言。我等欲往詣世尊所問訊禮敬。時婆迦梵。即說偈言。

  四梵字鸛雀  三梵名為金

  七十二五百  名曰為余毗

  汝觀我金色  赫然而明盛

  所有威光明  暉光蔽梵天

  云何不觀我  乃欲詣佛所

  爾時二梵以偈答言。

  汝今有少光  映蔽於梵天

  當知此光色  皆有諸過患

  明智得解脫  不樂斯光色

  爾時二梵。說是偈已。來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二梵白佛言。世尊。我等欲來見佛。時婆迦梵。因問我言。欲何所至。我等答言。欲詣佛所。時婆迦梵。說此偈言。

  四梵名鸛雀  三梵名為金

  七十二五百  名曰為余毗

  汝觀我金色  赫然大熾盛

  所有身光明  暉光蔽梵天

  云何不觀我  乃欲詣佛所

  我等即便說偈答言。

  汝今有少光  映蔽於梵天

  當知此光色  皆有諸過患

  智者得解脫  不樂斯光色

  佛言。梵天。實爾實爾。彼梵雖復少有光色。映蔽梵天。當知光色皆有過患。智者解了。不應樂此。佛為二梵。稱種說法。示教利喜。二梵聞法。歡喜頂禮。還於天宮。

(一○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婆迦梵。生於邪見言。此處常堅實不壞。不復往來。於其生死。若有過此不往來者。無有是處。爾時世尊。知婆迦梵心之所念。如來爾時。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尋即往彼婆迦梵宮。時婆迦梵。語佛言。大仙。此處是常堅實不壞。都無往來。若有過此無往來者。無有是處。佛語梵言。此處無常。汝今云何橫生常想。此處敗壞。而復橫生不敗壞想。此處不定。橫生定想。此處往來。汝今橫生不往來想。更有勝處。都無往來。汝便橫生更無勝想。時婆迦梵。即說偈言。

  七十二梵作勝福  悉皆於此而終沒

  一切諸梵皆知我  唯我在此不退沒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汝謂為長壽  其實壽短促

  我知汝壽命  百千尼羅浮

  時婆迦梵說偈答曰。

  婆迦婆世尊  汝智實無盡

  過於生老憂  為具眼者說

  我先造何業  修何等戒行

  在此梵天上  壽命得延長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往昔有群賊  劫掠壞聚落

  剝脫系縛人  大取於財物

  汝當於爾時  甚有大勇力

  救解於諸人  然復不加害

  尋共彼諸人  一劫中修善

  慈仁好惠施  復能持戒行

  汝於睡及寤  宜憶本所行

  又有人乘船  於彼恆河中

  惡龍提船人  盡欲加毒害

  汝時為神仙  救濟於彼命

  此汝昔日時  修戒之所致

  時婆迦梵即說偈言。

  汝實能知我  壽命之修短

  更有諸餘事  汝亦悉知之

  汝光甚熾盛  能蔽於諸梵

  靡所不了達  故名婆伽婆

  爾時世尊。為婆迦梵。說種種法。示教利喜。尋復於彼沒。還祇洹。

(一○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梵。起大邪見。而作是言。我此處常不見有能生於我宮。況復有能過於我上者。爾時世尊。入於三昧。從閻浮提沒。現於梵頂虛空中坐。尊者憍陳如。以淨天眼。觀於世尊為至何處。即知如來在梵頂上虛空中坐。時憍陳如。亦入是定。於此而沒。現梵頂上。處如來下。在於東面。

  時尊者摩訶迦葉。以淨天眼。觀於如來為至何處。尋知世尊在梵頂上。復入此定。於此處沒。在如來下。現梵頂上。在於南面。

  尊者目連。以淨天眼。觀於如來為至何處。尋知世尊在梵頂上。即入是定。於此處沒。現梵頂上。處如來下。現於西面。

  時尊者阿那律。復以淨天眼。觀察如來為至何處。尋知世尊在梵頂上。亦入是定。於此處沒。現梵頂上。處如來下。在於北面。

  爾時世尊。告梵天言。汝本所見。為舍已不。復告梵天。汝本心念。我不見有能生我宮者。況能出過。汝今試觀此等天身。容貌光明。勝汝已不。時梵白佛。唯然已見。而今見之。斯等光明。昔所不見。而今見之。斯等光明。真為殊勝。自今已後。更不敢言此處常恆無有變易。佛告梵天。此處無常。空不自在。佛為彼梵。種種說法。示教利喜。入如是三昧。從彼梵沒。還於祇洹。尊者憍陳如。摩訶迦葉。阿那律等。亦為彼梵。種種說法。示教利喜。亦入是定。從彼處沒。還於祇洹。唯尊者大目犍連。在彼而坐。爾時彼梵。問目連言。世尊弟子。頗有如汝有大威德神足者不。目連答言。諸餘聲聞。亦有如是威德神足。尊者目連。即說偈言。

  牟尼弟子大羅漢  有大威德具三明

  得盡諸漏知他心  能現神變化群生

  如是聲聞甚眾多  是故汝今宜恭敬

  時尊者目連。說是偈已。種種說法。示教利喜。亦入是定。從彼梵沒。還於祇洹。

(一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屍那竭力士生地娑羅林中。爾時如來涅盤時到。告阿難曰。汝可為我於雙樹間北首敷座。於時阿難。受佛敕已。於雙樹間北首敷座。既敷座已。還至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於雙樹間。北首敷座。所作已竟。爾時世尊。即從坐起。往趣雙樹敷上。北首右脅而臥。足足相累。繫心在明。起於念覺。先作涅盤想。爾時拘屍那竭國。有一梵志。名須跋陀羅。先住彼國。其年朽邁。一百二十。時彼國中。諸力士輩。供養恭敬。尊重讚嘆是阿羅漢。時須跋陀羅。傳聞人說婆伽婆於今日夜當入涅盤。作是念言。我於法中。有所疑惑。唯有瞿曇。必能解釋。決我所疑。作是念已。即出拘屍那竭。往詣娑羅林。尊者阿難。在外經行時。須跋陀見阿難已。即詣其所。白阿難言。我聞他說。沙門瞿曇。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盤。吾今須見咨決所疑。阿難答言。梵志。佛身疲惓。汝今擾惱。須跋陀羅白阿難言。我聞如來今日中夜。入無餘涅盤。我昔曾聞宿舊仙言。若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如優曇缽花。難可值遇。我有少疑。思得咨決。願聽我見。如是三請。阿難答言。莫擾惱佛。

  爾時世尊。以淨天耳。遙聞阿難遮須跋陀不聽前進。佛告阿難。莫遮彼人。聽其前進。隨意問難。時須跋陀羅。聞佛慈矜聽令前進。踴躍歡喜。即至佛所。問訊已訖。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聽我問不。佛言。恣汝所問。須跋陀羅。既蒙聽許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師。種種異見。富蘭那迦葉未迦梨俱賒梨子阿闍耶毗羅坻子。阿闍多翅舍婆羅迦尼陀迦旃延尼乾陀闍提子。斯等六師。各各自稱已為世尊竟。為實得一切智不。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三十一出家  爾來過五十

  推求諸善法  戒定行明達

  一切諸世間  不知實方所

  況知實法者  若修八正道

  能獲於初果  乃至第四果

  若不修八正  初果不可知

  況復第四果  我於大眾中

  說法師子吼  如此正法外

  亦無有沙門  及與婆羅門

  佛說是時。須跋陀羅。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時須跋陀羅。整郁多羅僧。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得過三惡道。時須跋陀羅白阿難言。善哉阿難。汝獲大利。為佛弟子給侍第一。我於今者。亦得善利。於佛法中。願得出家。阿難合掌白佛言。須跋陀羅。於佛法中。願樂出家。爾時世尊。即告須跋陀羅。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衣着身。即得具戒。得具戒已。即成羅漢。須跋陀羅。即作是念。我今不忍見於世尊入般涅盤。我當先入。須跋陀羅。即時先入涅盤。如來於後亦入涅盤。爾時眾中。有一比丘。而說偈言。

  雙樹入涅盤  枝條四遍布

  上下而雨花  繽紛散佛上

  所以雨花者  世尊入涅盤

  釋提桓因復說偈言。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乃名涅盤

  時梵主天復說偈言。

  世間有生類  捨身歸終滅

  今者大聖尊  具足於十力

  世尊無等倫  今入於涅盤

  時尊者阿那律復說偈言。

  法主意止住  出入息已斷

  如來所成就  行力悉滿足

  今入於涅盤  其心無怖畏

  都舍於諸受  如油盡燈滅

  滅有入涅盤  心意得解脫

  時眾睹已身毛皆豎佛入涅盤始經七日。爾時阿難闍維如來右繞說偈。

  大悲梵世尊  體同真淨寶

  有大神通力  火出自然身

  千氎用纏身  內外二不燒

(一一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比丘尼。名曰曠野。於其晨朝。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訖洗缽。將欲向彼得眼林中。時魔王波旬。作是心念。瞿曇沙門。今在舍衛得眼林中。其弟子曠野比丘尼。入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將欲往詣於彼林間。我當為其而作擾亂。爾時波旬化作摩納。於彼路側。問曠野言。欲何所詣。比丘尼答言。我今欲詣閒靜之處。爾時摩納。聞是語已。即說偈言。

  一切世間中  無有解脫者

  汝詣空靜處  將欲何所作

  汝今年盛美  不受於五欲

  一旦衰老至  後莫生憂悔

  時比丘尼。而作是念。此為是誰欲惱亂我。甚為欺詐。為是人耶。是非人乎。作是念已。入定觀察。知是波旬。欲來惱亂。即說偈言。

  世間有解脫  我今自證知

  波旬汝愚鄙  不解如斯跡

  欲如摽利戟  陰賊拔刀逐

  汝言受五欲  欲苦可怖畏

  欲能生憂惱  欲能生追念

  欲能生百苦  欲是眾苦本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證於盡滅  住於無漏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曠野比丘尼。善知我心。懊惱悔恨。慚愧還宮。

(一一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蘇摩比丘尼。着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向得眼林。魔王波旬。作是念。今蘇摩比丘尼。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向得眼林。爾時波旬。化作婆羅門。在路側立。而作是言。阿梨耶欲何所至。比丘尼答言。我今欲詣彼寂靜處。爾時波旬。即說偈言。

  仙聖之所得  斯處難階及

  非汝鄙穢智  獲得如是處

  時比丘尼。作如是念。此為是人。是非人乎。而欲惱我。入定觀察。知是波旬。即說偈言。

  女相無所作  唯意修禪定

  觀見於上法  若有男女相

  可說於女人  於法無所能

  若無男女相  云何生分別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證於盡滅  住於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蘇摩比丘尼。善知我心。憂愁悔恨。慚愧還宮。

(一一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翅舍憍曇彌比丘尼。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至得眼林。坐一樹下。住於天住。爾時魔王波旬。作是心念。沙門瞿曇。在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比丘尼。名翅舍憍曇彌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至得眼林。坐一樹下。住於天住。作是念已。化作摩納。欲為擾亂。即說偈言。

  汝今者何為  懷憂坐樹下

  歔欷而流淚  將不喪子乎

  獨處於林中  欲求男子耶

  時比丘尼。而作是念。此為是誰。甚為欺詐。為是人耶。是非人乎。而欲為我。作大擾亂。入定觀察。知是魔王。即說偈言。

  我斷恩愛已  無欲無子想

  端坐林樹間  無愁無熱惱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翅舍憍曇彌比丘尼。善知我心。憂愁悔恨。慚愧還宮。

(一一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蓮華色比丘尼。於其晨朝。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並洗足已。入得眼林。坐一樹下。端坐思惟。住於天住。爾時魔王。而作是念。沙門瞿曇。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蓮華色比丘尼。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至得眼林中。坐一樹下。住於天住。我當為其而作擾亂。作是念已。化為摩納。往至其所。而說偈言。

  娑羅樹下坐  如華善開敷

  獨一比丘尼  汝今坐禪耶

  更無第二伴  能不畏愚痴

  爾時蓮華比丘尼。即作是念。此為是誰。擾亂於我。甚為欺詐。為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觀察。知是波旬。即說偈言。

  百千奸偽賊  皆悉令如汝

  不動我一毛  故獨無所畏

  爾時魔王復說偈言。

  我今自隱形  入汝腹中央

  或入汝眉間  令汝不得見

  時比丘尼復以偈答。

  我心得自在  善修如意定

  斷絕大系縛  終不怖畏汝

  我已吐諸結  得拔三垢根

  怖畏根本盡  故我無所畏

  我今住於此  都無畏汝心

  汝軍眾盡來  我亦不怖畏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盡滅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蓮華色比丘尼。善解我心。憂愁悔恨。慚愧還宮。

(一一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石室比丘尼。於其晨朝。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向得眼林。爾時魔王。而作是念。沙門瞿曇。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有石室比丘尼。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向得眼林。我當為其而作擾亂。作是念已。化為摩納。往至其所。而說偈言。

  眾生是誰造  眾生造作誰

  云何名眾生  眾生何所趣

  時石室比丘尼。聞是偈已。而作是念。此為是誰。甚為欺詐。為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觀察。知是魔王。以偈答言。

  眾魔生邪見  謂有眾生想

  假空以聚會  都無有眾生

  譬如因眾緣  和合有車用

  陰界入亦爾  因緣和合有

  業緣故聚會  業緣故散滅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盡滅  安住於無漏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魔王。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憂愁悔恨。慚愧還宮。

(一一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比丘尼。名曰鼻[口  (利/尒)]。在舍衛國王園精舍。於其晨朝。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向得眼林。於時魔王。而作是念。沙門瞿曇。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鼻[口  (利/尒)]比丘尼。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向得眼林。我當為其而作擾亂。作是念已。化為摩納。即於路側。而說偈言。

  誰造於色像  色像造作誰

  色像從何出  色像何所趣

  是比丘尼。聞斯偈已而作是念。此為是誰。惱亂於我。甚為欺詐。為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觀察。知是魔王。說偈報言。

  色像非自作  亦非他所造

  眾緣起而有  緣離則散滅

  譬如殖種子  因地而生長

  陰界諸入等  和合是色像

  因苦故生長  因苦故散壞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盡滅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憂愁悔恨。慚愧還宮。

(一一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毗闍耶比丘尼。從王園精舍。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至得眼林。坐一樹下。住於天住。爾時魔王。而作是念。沙門瞿曇。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王園精舍。毗闍耶比丘尼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至得眼林。坐一樹下。住於天住。我當為其而作擾亂。作是念已。化為摩納。往詣其所。而說偈言。

  汝今極盛壯  我年亦復少

  五欲共歡娛  放意而受樂

  何以獨坐此  而不與我俱

  時比丘尼。聞是偈已。而作是念。此為是誰。來惱於我。甚為欺詐。為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觀察。知是魔王。說偈報言。

  作樂縱歌舞  及餘五欲樂

  盡回用與汝  非我之所宜

  人間一切樂  並及天五欲

  盡回用與汝  都非我所宜

  我斷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盡滅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憂愁悔恨。慚愧還宮。

(一一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比丘尼。名曰折羅。於其晨朝。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訖洗缽。收攝坐具。入得眼林。在一樹下。正身端坐。入於天住。爾時魔王。作是念言。沙門瞿曇。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比丘尼。名曰折羅。於其晨朝。着衣持缽。入城乞食。食已洗缽。收攝坐具。入得眼林中。在一樹下坐。入於天住。我今當往而作擾亂。爾時魔王。作是念已。化摩納形。往至其所。而語之言。阿利耶。欲生何處。比丘尼言。如我今者都無生處。爾時摩納。即說偈言。

  有生必得樂  生必受五欲

  汝受誰教敕  言不用復生

  折羅比丘尼說偈報言。

  生者必有死  眾苦所纏縛

  一切苦應斷  是以不求生

  具眼牟尼尊  說斯真諦法

  苦因生於苦  皆應舍離之

  修聖八正道  安隱趣涅槃

  世尊教導我  我樂是教法

  我證知彼法  是故不樂生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憂愁悔恨。慚愧還宮。

(一一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優波折羅比丘尼。住王園精舍。於其晨朝。着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乞食已。洗缽洗足。攝持坐具。詣得眼林。在一樹下。正身端坐。入於天住。爾時魔王。作是念言。今瞿曇沙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王園精舍。有比丘尼。名曰優波折羅。於其晨朝。着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食訖洗足。收攝坐具。詣得眼林。在一樹下。正身端坐。入於天住。我今當往而作壞亂。作是念已。化作摩納。即往其所。問比丘尼言。阿利耶。欲何處受身。比丘尼答曰。我都無受身處。爾時摩納。即說偈言。

  忉利及炎摩  兜率與化樂

  他化自在天  是處極快樂

  汝應願樂彼  受於勝妙事

  優波折羅比丘尼復說偈言。

  忉利及炎摩  兜率與化樂

  他化自在天  諸處雖受樂

  不離於我見  必為魔所縛

  世間皆動搖  彼亦歸遷謝

  無有諸凡夫  離魔之境界

  世間皆熾然  世間皆煙出

  離於動搖者  我樂如此處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魔王。而作此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憂愁悔恨。慚愧還宮。

(一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王園精舍。有一比丘尼。名曰動頭。於其晨朝。着衣持缽。入城乞食。乞食已。洗缽洗足。攝持坐具。詣得眼林。在一樹下。正身端坐。入於天住。爾時魔王。作是念言。瞿曇沙門。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有一比丘尼。名曰動頭。於其晨朝。着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乞食已。洗缽洗足。收攝坐具。入得眼林中。在一樹下。正身端坐。入於天住。我今欲往而壞亂之。作是念已。化作摩納。往詣其所。語比丘尼言。九十六種道。汝樂何道。比丘尼答言。此道我都不樂。爾時波旬。即說偈言。

  受誰教剃髮  自號比丘尼

  不欲樂外道  汝為甚愚痴

  動頭比丘尼復說偈言。

  此外諸異道  眾為邪見縛

  種種諸見縛  終竟墮魔網

  釋種大世尊  無比之丈夫

  一切種中勝  降魔坐道場

  悉過一切上  諸事皆解脫

  能調盡有邊  彼佛教於我

  是我之世尊  我樂彼教法

  我今知彼已  盡除諸結漏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憂愁悔恨。慚愧還宮。

  曠野素彌  蘇瞿曇彌  蓮華石室  及與毗羅  毗闍折羅  憂波折羅

  第十名動頭

  無趣仙人 汝今喪子 蓮敷於上 眾生誰造 汝上壯年 欲生何處 何處受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