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20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任務實施工作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20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任務實施工作的通知
農辦科〔2020〕8號
2020年5月29日
發布機關: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農業農村部網站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20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任務實施工作的通知

農辦科〔2020〕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有關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畜牧獸醫)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廣東省農墾總局:

2020年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繼續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給予支持,按照《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關於做好2020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農計財發〔2020〕3號)有關要求,現就做好任務實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緊緊圍繞「三農」工作重點,準確把握年度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緊扣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重點任務,以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為抓手,以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為目標,創新體制機制,強化職責履行,廣泛集聚資源壯大農技隊伍,激發人員活力提升服務效能,為農業農村發展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實施原則。堅持統籌兼顧,在總體「全覆蓋」的基礎上,重點支持實施意願高、已有任務完成好的農業縣(市、區)。堅持創新發展,聚焦農技助力產業扶貧持續發力,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多層次載體,構建農技指導服務立體化格局。堅持績效引領,構建全過程一體化、線上線下聯動的績效管理機制,強化以效果為導向的激勵約束。

(三)年度目標。建設5000個以上集示範展示、指導培訓、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一體化的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推廣1萬項以上優質安全、節本增效、生態環保的主推技術,全國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超過95%。農技推廣服務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全國85%以上農技人員應用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平台開展在線指導和服務效果展示。全國基層農技人員普遍接受業務培訓,培育1萬名以上業務精通、服務優良的農技推廣骨幹人才。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在貧困地區、生豬大縣全面實施,貧困村農技服務實現精準全覆蓋。

二、全力推進重點任務落實,提升農技推廣體系為農服務效能

(一)切實提升貧困地區農技服務實效。加大貧困地區產業扶貧技術供給,提高技術服務的精準性和效果持續性。細化任務要求,在貧困地區深入推進特聘計劃全覆蓋、貧困村農技服務全覆蓋,加大對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縣(村)農技幫扶力度,提升特色產業發展科技支撐能力。完善措施打法,將農技推廣服務與產業扶貧任務緊密銜接,組織農技人員、示範展示基地、示範主體幫扶貧困農戶發展產業脫貧致富。聚焦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縣(村)產業扶貧技術服務需求,細化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幫扶任務,強化產業扶貧技術服務保障。注重持續發展,圍繞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針對性地培養鄉土農技人才,加大特色產業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助力貧困地區產業提質增效,強化產業對脫貧攻堅的持續帶動能力。

(二)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多元互補、高效協同的農技推廣體系,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全程化、精準化和個性化的指導服務。提升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服務能力,立足職責履行和發展要求,找准縣鄉農技推廣機構定位,支持有條件地區改善服務能力。對鄉鎮農技推廣機構與其他機構綜合設置的,要確保專門崗位、專門人員履行公益性農技推廣職能。支持農技推廣機構與經營組織協同開展農技服務,鼓勵農技人員提供技術增值服務併合理取酬。引導科研院校開展農技服務,支持鼓勵農業科研院校發揮人才、成果、平台等優勢承擔相關任務,開展農技人員培訓、建設試驗示範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放大院(校)地共建、科技驛站等創新模式作用效果。壯大社會化農技服務力量,引導支持企業、合作社、專業服務組織等開展農技服務。通過公開招標、定向委託等方式,支持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承擔公益性農技服務。遴選推介一批農技社會化服務組織典型案例。

(三)加大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實施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進一步完善特聘計劃實施思路,創新具體措施,提升服務效果。擴大實施範圍,2020年特聘計劃在貧困地區、生豬大縣全面實施。拓展實施內容,在貧困地區,特聘計劃聚焦產業扶貧,強化特色產業農技指導服務;在生豬大縣,重點圍繞加強動物防疫強化指導服務,促進生豬養殖產業健康發展。強化效果顯現,通過線上線下協同方式,對特聘農技員履行服務任務情況進行在線動態管理,及時總結推廣好的做法成效。遴選推介一批「最受歡迎特聘農技員」。

(四)提高農技推廣隊伍素質能力。通過分層分類培訓、持續提升學歷、補充高素質人才、強化激勵約束等措施,將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打造成「一懂兩愛」、高效服務鄉村振興的骨幹力量。加強農技人員培訓,構建部省加強示範培訓、市縣注重實地培訓的分工協作機制,加強課程體系和培訓師資庫建設,融合理論教學、現場實訓、案例講解、互動交流等培訓方式,提高農技人員培訓的針對性、精準性和實效性。部省農業農村部門遴選一批業務能力較強、帶動影響力較大的農技推廣骨幹人才,統一組織脫產培訓。鼓勵支持基層農技人員通過脫產進修、在職研修等方式,學習專業知識,提升服務能力。加大高素質人員補充力度,嚴把人員進入「門檻」,選拔學歷水平和專業技能符合崗位要求的人員進入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支持有條件地區通過「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培養方式,吸引具有較高素質和專業水平的青年人才進入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強化指導服務業績考評激勵,明確農技人員的服務區域、服務內容和服務要求,完善以工作實績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為主要內容的評價機制,對長期紮根一線、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技人員,在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績效激勵等方面予以傾斜。

(五)打造農業科技示範展示樣板。聚焦主導特色產業需求,構建多層次農業科技示範載體,實現村有科技示範主體、鎮有科技展示樣板、縣有產業示範基地。精準培育農業科技示範主體,按照「選好一個、帶動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則,遴選示範作用好、輻射帶動強的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種養大戶、鄉土專家等作為示範主體,完善農技人員對口精準指導服務機制,將示範主體打造成主推技術應用的主力軍、「永久牌」農技服務專家隊伍,切實發揮其對周邊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輻射帶動能力。增強農業科技示範展示能力,聚焦縣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和年度主推技術推廣任務,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統一樹立「2020年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標牌。以基地為載體示範推廣主推技術,開展農技指導和培訓服務。支持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打造科技支撐鄉村產業示範樣板,以科技助力產業提質升級增效為主要路徑,強化科技、人才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驅動和引領作用,打造科技強鎮、智慧農場、生態循環農場等農業科技展示樣板,形成科技要素驅動、可借鑑可複製的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模式。

(六)大力示範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副食品供應,構建部抓引領性技術示範、省抓區域重大技術協同、縣抓主推技術落地的立體化格局。開展引領性技術集成示範,完善農業農村部總體統籌、部屬推廣單位牽頭實施、新型經營主體集成示範的組織實施模式,深入推進玉米籽粒低破碎機械化收穫、基於北斗導航智慧麥作技術等引領性技術集成示範。完善區域重大技術協同推廣模式,繼續安排內蒙古、吉林、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西、四川等8個省份承擔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試點任務,完善政產學研推用「六位一體」協同推廣模式。其他省份結合本地實際整合農技推廣資源,自主開展重大技術協同推廣工作。提高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完善部省縣三級主推技術遴選推介機制,部、省主推技術強化引領帶動,縣級主推技術遴選要聚焦主導(特色)產業需求,嚴控數量、精心遴選,落地落實。各任務縣要以主導(特色)產業為單元,組建主推技術指導團隊,形成易懂好用的技術操作規範,構建「專家+農技人員+示範基地+示範主體+輻射帶動戶」的鏈式推廣服務模式,實現主推技術精準進村入戶到田。

(七)加快農技推廣服務信息化工作步伐。全力推進農技推廣在線服務,引導推動廣大農技人員、專家教授等,通過APP、微信群、QQ群、直播平台等,在線開展問題解答、諮詢指導、互動交流、技術普及等服務。提高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平台覆蓋面,建立部地協同高效推進、共建共用共享的平台運行模式。緊緊圍繞用戶需求,精準提供政策、技術、信息等資源和配套服務,進一步提高農技人員、專家教授和生產經營者對平台的認知度和使用率。加強年度任務線上考核和成效展示,完善在線管理數據庫,實時展示年度任務進展動態和取得效果。年度任務支持的示範基地、人員培訓、示範主體、協同推廣等年度任務,實行全程線上動態展示。承擔年度任務的所有專家、特聘農技員、服務主體等,均須在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平台填報服務做法和具體成效。各地要將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平台和年度任務線上應用,作為農技人員培訓的基本課程。

三、創新完善管理機制,為高效組織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強組織實施。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充分認識實施好體系改革與建設任務對支撐農技推廣體系發展、高效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加大工作力度,緊緊圍繞2020年任務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結合地方實際制定針對性強、操作性好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健全工作組織協調機制,推動政策銜接配套,實現上下協同聯動。分行業組織實施的省份要加強系統內部溝通協調,明確各自職責任務,形成工作合力,發揮最大效能。要定期開展實施情況調度,準確掌握執行進度,及時解決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二)加強績效考評。以農技推廣服務實效、服務對象滿意度等為核心內容,通過集中交流、在線考評、實地核查、交叉考評等方式開展全過程全覆蓋績效考評,確保考評過程、考評結果更具客觀公正性、更體現財政績效目標。強化約束激勵,考評結果與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主推技術到位率」指標、農業農村部年度評優及年度經費測算等掛鉤。2020年,依託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平台,對年度任務基本信息、實施情況、取得成效等實行線上「全覆蓋」動態考評。

(三)加強交流宣傳。充分挖掘任務實施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模式,通過現場觀摩、典型交流等方式和網絡、報紙、電視等渠道進行推介宣傳。大力總結宣傳農技推廣體系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保障農業生產中湧現的典型人物和做法等,全方位展示農技推廣體系良好形象和作用發揮情況。組織開展第二屆「尋找全國最美農技員」、「互聯網+農技推廣」服務之星遴選推介等活動,發掘宣傳一批愛崗敬業、勇於擔當、業績突出的典型人物,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農技推廣工作的良好氛圍。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2020年5月29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