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關鍵在於「思想對口」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關鍵在於「思想對口」
陝西師範大學革命委員會通訊組
1969年10月2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虛心接受工人、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走和工農民眾相結合的道路,這是毛主席指出的知識分子實現思想革命化的根本途徑,也是搞好無產階級教育革命的首要問題。 我校師生在幾個月的下鄉下廠中,深深體會到,不把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放在首位,不狠抓自身的思想革命化,只一味強調「專業對口」,卻和工農群眾的思想對不上口,沒有工農群眾的立場、思想、感情,那麼,無產階級教育革命肯定是不能搞好的。所謂對口,首先是思想對口。

開初,有些同志由於對無產階級教育革命的根本任務認識不清,一度片面強調要「專業對口」。認為「專業不對口,教育革命就是空對空」。針對這種活思想,我們組織大家學習了毛主席有關無產階級教育革命的一系列光輝指示,狠批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大家認識到,無產階級教育革命,是一場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它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的思想革命化。離開人的思想革命化,去搞教學業務上的所謂「改革」,看起來好象「對口」了,但是,世界觀是舊的,思想感情是舊的,改來改去,只能是老一套,跳不出資產階級舊教育制度的老框框,這才真正是「空對空」。

事實證明,革命師生下鄉下廠後,把虛心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放在首位,狠抓了人的思想革命化,師生們的思想、感情發生了變化,教育革命就能取得較大的成績。反之,不首先強調「思想對口」,即使到了和自己專業性質相同的工廠和單位,也會感到不對口。例如,理科有的同志下到機械廠,本來可以算得上「專業對口」了。但由於思想認識問題沒解決,分配到下料車間鋸鋼柱,卻認為「大材小用」,感到專業還是不對口,提出要工種輪換。後來,經過思想教育,首先解決了「思想對口」問題,才解決了「專業對口」問題。在勞動中,他們主動改進鋸鋼柱的方法,提高了工效三倍,得到了工人師傅的好評。在總結時,同志們深有感觸地說:「這對口,那對口,關鍵還在於思想對口」。

有的同志所以要強調「專業對口」,其實是頭腦里的「私」字作怪,就是想下到和專業相同的工廠去學點技術,撈個「鐵飯碗」。他們下廠以後,由於一心想學技術,所以幹活挑挑揀揀,怕苦怕累。後來,工人師傅同他們一起狠批了劉少奇的「技術第一」、「業務掛帥」的謬論,對他們進行了階級教育。他們才認識到:醉心於技術的思想是非常危險的,表示一定要拋掉私心雜念,虛心接受再教育,徹底改造世界觀,做工農兵所歡迎的無產階級知識分子。

在下鄉下廠中,首先強調「專業對口」還是首先強調「思想對口」,這實質上是教育革命中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鬥爭在我們同志思想上的反映。無產階級教育革命,就是要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把人的思想革命化放在首位。只有首先解決了「思想對口」的問題,才能談得上真正的「專業對口」。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