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依靠貧下中農管好財務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依靠貧下中農管好財務

——陝西省戶縣新向大隊的調查報告
財政部 陝西省革命委員會 戶縣革命委員會 聯合調查組
1971年10月2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編者按:財務民主是農村人民公社所有社隊必須實行的四大民主之一,也是社隊管好財務的一個重要方面。實行民主辦社,勤儉辦社,公開財務,建立和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對於鞏固和發展人民公社集體經濟,調動廣大幹部和社員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打擊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和資本主義自發傾向,具有重大的作用。陝西省戶縣新向大隊在依靠貧下中農管好財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較好,可供各地參考。

陝西省戶縣玉蟬公社新向大隊革委會和貧下中農,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要認真搞好鬥、批、改」的教導,於去年三月建立了以貧下中農代表為主體,有隊幹部、財會人員參加的「三結合」貧下中農經濟監督小組(簡稱貧監組)。他們堅決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堅持民主理財、勤儉節約的原則,同一切不符合國家和集體利益的現象作鬥爭,改變了過去財務工作混亂的狀況,促進了生產,發展了集體經濟。

從總結經濟領域階級鬥爭經驗入手,建立貧下中農經濟監督小組[編輯]

新向大隊是個小村子,僅有四十三戶,是一個基本核算單位。人民公社化以來,社會主義集體經濟不斷發展。但是,過去幾個掌財權的人一度受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毒害,脫離群眾,包攬錢賬,濫用職權,胡支亂用,使集體經濟受到了很大損失,挫傷了社員群眾的革命和生產積極性。

去年春天,「一打三反」運動開始以後,大隊革委會遵照毛主席關於「我們現在思想戰線上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開展對於修正主義的批判」的教導,從階級教育入手,組織社員群眾狠批了「階級鬥爭熄滅論」、「群眾落後論」、「專家理財」等黑貨,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路線鬥爭教育,從思想上明確了三個問題:(一)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必然要反映到財務管理上來,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進攻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篡奪財權,在經濟上挖社會主義的牆腳;(二)經濟是基礎,經濟領域的階級鬥爭直接影響着基層政權的鞏固,財權掌不好,政權就不牢;(三)掌好用好財權,最基本的一條就是依靠廣大貧下中農和社員群眾,實行民主理財。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前,這裡也建立過民主理財小組,但沒有堅持下去,主要是因為脫離了黨的領導,沒有很好地走群眾路線,沒有很好地抓經濟領域裡的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只靠少數人冷冷清清地搞。結果脫離實際,流於形式。貧下中農回顧了這段歷史,總結了經驗,吸取了教訓。這次建立貧監組,充分發揚了民主。小組的成員,由社員大會民主協商產生,貧監組接受黨支部一元化的領導。

貧監組由五人組成。組長一人由革委會主管財務工作的負責人兼任;代表三人由貧下中農民主選舉;財會幹部一人由貧下中農代表推薦。貧監組實行集體領導,分工負責。主要任務是:積極宣傳貫徹執行毛主席「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辦社」的偉大方針,協助黨支部、革委會加強財務管理;狠抓經濟領域裡的階級鬥爭,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依靠社員群眾向一切貪污盜竊、投機倒把和鋪張浪費現象作鬥爭;開展群眾性的增產節約運動,壓縮非生產性開支;認真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經濟政策,特別是兼顧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政策,更好地促進「農業學大寨」群眾運動的深入開展。

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監督財務收支,協助大隊掌好財權[編輯]

貧監組建立之後如何開展活動,他們有四點體會。

一、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管財先管人。毛主席教導說: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財務工作是一項具體的經濟工作,如果就經濟工作來抓經濟工作,必然抓不好。只有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狠抓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這個根本,用政治統帥經濟,才能把經濟工作做好。去年秋季分配時,革委會決定留一部分儲備糧,當時有個別社員想多分些,說:「夏季已經留過了,秋季再留不必要。」貧監組針對這個活思想,組織大家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教導,學習「必須兼顧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分配政策,細算了糧食收支賬,使大家進一步認識到,在增產的情況下,集體多留一些儲備糧是應當的,是符合群眾的長遠利益的。於是,他們在超額完成國家徵購糧任務的基礎上又留了一部分儲備糧。

過去這個大隊也規定了許多制度,比如錢賬分管,本來是個好制度,但在實行中由於沒有管好人的思想,兩任會計都把這個制度丟掉了,錢賬分管變成為錢賬獨攬,結果出了毛病。這就說明: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是必要的,但制度終究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是靠人執行的,沒有人的思想革命化,制度再好也會流於形式。

為了搞好人的思想革命化,貧監組堅持刻苦學習毛主席著作,並且輔導和幫助群眾學習。王玉秀去年年初當會計時,一怕自己犯錯誤,二怕堅持制度得罪人,認為算盤珠子不好撥,出了問題就是「洗不清」,工作中遇到挫折就想打「退堂鼓」。黨支部、貧監組發現她的思想問題後,和她一起學習「老三篇」,一起憶苦思甜,使她認識到,貧下中農選她當會計,是對她的信任,是要她為革命掌好財權。從此,她積極安排好家務,做到及時處理賬務,嚴格遵守財務制度,堅持按原則辦事。有一次,她哥哥從公社開會回來,多報了三角錢的伙食費,她發現後立即教育哥哥,退回了多領的錢。

二、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同一切資本主義傾向作鬥爭。貧監組經常用階級分析的方法,認真檢查工作,分析經濟活動。去年夏收前,有個幹部私自作主,叫了兩個搞副業單幹的人給社員打鐵鋤,需要隊裡墊支二百多元,貧監組發現後就大膽制止。這個幹部牴觸情緒很大,認為自己有這個權。貧監組和他一起辦學習班,認真學習了毛主席關於「必須養成善於聽取群眾意見的民主作風」和「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是工人階級給的,是貧下中農給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廣大勞動群眾給的」的教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算細賬,指出他的問題在於沒有執行毛主席的群眾路線,沒有發揚財務民主,支持了副業單幹。這樣,教育了這個幹部,辭退了那兩個人,讓公社修配廠打鐵鋤,節約了資金,支持了集體經濟。

今年春季,隊裡添牲口,多買了一頭騾子,社員決定把這頭騾子處理掉。有個兄弟隊來看牲口,開口就給二千六百元(比原價高六百元)。有人認為,這是找上門的買主,可以按高價賣給兄弟隊。後來,大家學習了毛主席有關路線鬥爭的教導,並就賣騾子按什麼價格的問題展開討論。一致認識到,賣原價,還是賣高價,這是一個走什麼道路、堅持什麼路線的問題。大家說:「賣高價,賺幾個錢,這是資本主義傾向。我們決不能賺了錢,丟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走資本主義邪路。」大家決定按原價賣給了兄弟隊。

三、堅持依靠群眾,實行財務公開。貧監組成立後,有人認為,貧監組是群眾選的,群眾信得過的,只要依靠貧監組就行了。貧監組的成員學習毛主席關於「共產黨基本的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革命人民群眾」的教導,批判了「專家理財」、「群眾落後論」等謬論,認為群眾路線是黨的一條根本路線,貧監組也要相信和依靠群眾,把財務工作置於社員群眾的監督之下。

一年多來,他們堅持把一切重大經濟問題都交社員群眾討論。堅持按月審查單據、現金和實物,然後向社員口頭公布賬目,交代家底,讓大家民主審查。這樣,社員思想亮堂,有意見當面提,有懷疑當面問,有差錯及時糾正。有一次,隊裡向信用社貸了三百五十元買化肥,會計誤記為三百元。一公布,買化肥的經手人就提出:化肥貸款是三百五十元,咋記成三百元呢?馬上查單據,作了糾正。會計人員高興地說:「按月公布賬目,月月結,段段清。」

四、堅持執行黨在農村的經濟政策,促進集體經濟的發展。貧監組經常協助黨支部組織幹部和群眾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教導,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使大家明確怎樣做符合黨的政策,怎樣做不符合黨的政策,提高執行政策的自覺性。

在貫徹執行「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中,去年,這個大隊批判了以往重副輕農,影響糧棉生產的傾向,實現了糧、棉上《綱要》。今年,他們又注意克服了只抓糧棉,不管副業的片面傾向,在繼續抓好糧棉的同時,積極地、有計劃地發展多種經營。除發展了養豬、養魚以外,還種了藕,辦了孵雞廠、石料加工廠等集體副業,進一步壯大了集體經濟。

他們還注意劃清社員正當的家庭副業和副業單幹、資本主義傾向的界限。在保證社隊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占絕對優勢的前提下,組織社員發展正當的家庭副業。

貧監組把認真落實黨的分配政策,兼顧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當作鞏固農村社會主義陣地的大事來抓。不管是夏季還是秋季分配,總是首先舉辦政策學習班,批判劉少奇在分配上的修正主義路線,學習大寨革命精神,樹立愛國家、愛集體的思想。去年,全大隊超額百分之二十七點六完成了徵購糧的任務。今年,又在超額完成徵購糧任務的同時,增加了集體儲備糧和社員口糧。

民主理財後的新氣象[編輯]

一、貫徹了「勤儉辦社」的方針,鞏固和壯大了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毛主席的勤儉節約思想深入人心,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的風尚大大發揚。在保證生產需要的前提下,去年各項費用總開支比前年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三,其中管理費降低了百分之七十以上,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往年夏收添置小農具要花二百多元,去年搞修舊利廢,只花了四十四元。今年夏忙,大家自己動手,清倉查庫,變死物為活物,修復了五輛架子車,只花了十幾元錢。

二、改變了財務混亂局面,堵塞了貪污盜竊、鋪張浪費的漏洞。貧監組成立以來,依靠群眾民主理財,財務處理一事一記,日清月結,嚴格了財經紀律,堵住了邪門歪道,同時也有利於幹部思想革命化。過去大隊革委會常為經濟收支問題花費很多精力,貧監組建立以後,他們主要抓大問題,一般問題由貧監組處理,使幹部能夠集中精力抓學習,抓思想工作,抓開展「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

三、調動了幹部、社員的革命和生產積極性。在加強思想和政治路線教育的條件下,實行財務民主以來,全隊關心集體的人多了,好人好事多了,勞動出勤多了。去年三夏戰鬥,他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日夜奮戰,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提前完成了任務。過去打一眼機井,十多個勞動力需要一個月以上,現在用同樣的勞動力,十三天就打成了。一九七○年糧食比一九六九年增產百分之十七點一,棉花在嚴重災害威脅下,平均畝產皮棉八十九斤;今年夏糧比去年增長百分之三十七。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