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依靠群眾,自力更生辦電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依靠群眾,自力更生辦電

——福建省永春縣大辦山區小型水電站的調查
新華社通訊員 新華社記者
1969年12月2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福建省永春縣廣大革命群眾和革命幹部,認真貫徹執行毛主席的「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優越性,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偏僻山區建設起星羅棋布的小型水電站,使山區面貌煥然一新,生氣勃勃,景象喜人。來到閩中南地區的永春縣,登高望遠,只見架設在起伏山巒上的一條條輸電線路,伸向村莊、農戶;林叢中機聲隆隆,一座座小型水電站、水力站,在發電和進行農副產品加工。入夜,片片燈光,把昔日靠松枝、竹片照明的偏僻山村,照得通明。男女老少聚集在電燈下學習毛主席著作,或在廣播喇叭旁收聽從首都傳來的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聲音。廣大貧下中農興奮地說:「我們離毛主席更近了,跟毛主席更緊了!」

現在,永春全縣擁有小型水電站一百二十四座,裝機總容量近四千瓩。全縣二十二個公社,社社有電站,百分之四十的社員家裡裝上了電燈;全縣二百二十二個生產大隊,隊隊有加工廠,初步實現了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化。

向水要電,要勞力,要糧食[編輯]

永春縣地處晉江上游的戴雲山麓,全縣溪澗縱橫,水利資源比較豐富。但是在解放前,僅有資本家辦的一座五瓩水電站。廣大群眾糧食加工靠雙手,占用了大量婦女勞動力。山區人民對開發水利資源為生產和生活服務,早有強烈的願望。農業合作化一經實現,他們就提出「向水要電,要勞力,要糧食,改變山區面貌」的豪邁口號。 一九五六年,永春人民的第一座小型電站——曙光電站誕生了,它為全縣群眾辦電打響了第一炮。接着,在合作化高潮中,全縣人民依靠集體力量建成五座電站,打破了「農民不能辦電」的迷信。一九五八年起,在毛主席「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的指引下,廣大群眾憑藉人民公社集體經濟的強大力量,三年中又建成電站二十六座。一九六五年,在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群眾運動中,玉斗公社紅山大隊的貧下中農,發揮創造性,在無溪無河的高山頂上,把四股小山泉引到一起蓄水發電,建成一座五瓩小水電站,為條件較差的偏遠山區辦電樹立了榜樣。「紅山能建水電站,我們也能。」在紅山電站帶動下,不長時間全縣建成「高山電站」二十七座。在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永春人民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狠批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在水電建設上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堅決落實毛主席的「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奮起把過去受走資派阻撓、破壞而停工的電站相繼建成,又新建一大批小型電站,全縣每個公社都有了獨立的電源。

永春縣建成大批小型水電站,給農業生產和地方工業生產帶來一系列可喜的變化:

(一)促進了多種經營的全面發展。現在全縣一百二十多座水電站和一百三十多座水力站,共帶動八百多台加工機械,每年加工稻穀、小麥等農副產品近一億斤,使大批勞動力從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群眾說:「今天是電力代人力,種田又耕山,婦女頂住了半邊天。」紅山大隊建成水電站,解放出三十二個婦女勞動力,使大隊糧食播種面積增加一百多畝,還組織了耕山隊,開荒造林三百畝。今年全縣各社隊組織的耕山隊共有二百多個,已耕山地十多萬畝,茶葉、果樹、油菜等多種經濟作物也都得到迅速發展。

(二)促進了農業生產。水電站的建設,推動了水利的發展。一水多用,一站多能,許多電站裝有水輪泵、抽水機,綜合利用水利資源發電、加工、灌溉。現在全縣利用水利水電設施灌溉的農田面積,由解放初期的四萬多畝增加到十四萬多畝;同時,由於電力代替出大批勞動力,投入農業生產,加強田間管理,也提高了糧食單位面積產量。一九六九年全縣糧食總產量比解放初期增長一倍多。

(三)以廉價的動力支援了地方工業。有了電就促進了縣、社工業的發展。解放前根本沒有地方工業的永春縣,現在已擁有以電力為動力的採煤、煉鐵、化肥、水泥、機械、紡織、印刷、釀造、瓷器等十幾種小型工業。

小型為主,社隊自辦[編輯]

永春縣在辦電過程中,遵循毛主席關於「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麼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的偉大教導,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沒有資金自己籌,沒有設備自己造,沒有技術力量自己培養。他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從實際出發,根據需要和可能,以小型為主,社隊自辦。永春縣的一百二十四座電站共花勞力三百多萬個工日,全部是社員投工。這些電站的總投資四百多萬元,百分之九十是社隊自籌的。永春的電站,最大的裝機容量七百九十五瓩,最小的二瓩,多數是一、二十瓩。群眾從實踐中得出的經驗是:辦小型電站投資省,花工少,時間短,見效快,社隊辦得起,群眾喜歡辦。

(二)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土法上馬,逐步完善。永春人民遵照毛主席關於「什麼事情都應當執行勤儉的原則」的偉大教導,想辦法,找竅門,充分利用山區林木資源比較豐富的有利條件,就地取材,做到少花錢,多辦事。許多電站的輸水管、配電盤等器材都是群眾利用當地的木材精心製成的。他們本着「節省一元錢,買一尺電線」的精神,一點一滴地積累資金,一步一步地擴展電站工程。不少社隊從本身的力量和條件出發,先建水力站,通過搞加工積累資金,再建水電站。五里街公社吾東大隊開始辦電時,只有二千六百元錢,買了水輪機和碾米機,搭個草棚,先建水力站,為社員加工農副產品;經過幾年積累,逐步增添發電機,蓋廠房,成為水電站。現在已有脫穀機、磨薯機、飼料粉碎機等六台加工機械,輸電線路開始只有二公里,現在已延長到十二公里。這個大隊辦電的過程,就是永春縣自力更生辦電的縮影。

(三)在實踐中培養技術力量,自己施工,自行管理,自造設備。辦電之初,全縣只有一個學水電的中專畢業生。他們遵照毛主席關於「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的偉大教導,選拔一批貧下中農和知識青年,採取辦短期訓練班、現場訓練和老站帶新站、師傅帶徒弟等辦法,邊干邊學,終於培養出兩千多名農民水電技術員。這些能夠擔負勘測、設計、施工、安裝和管理電站的土專家,是永春辦電的一支骨幹力量。其中,除少數人脫產外,大多數是亦工亦農,白天種田,晚上管理電站。辦電站沒有水輪機,怎麼辦?當時設在一座破祠堂里只有三個工人、一台手搖車床的縣農具廠,勇敢地承擔了製造水輪機的任務。他們發揚「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的精神,因陋就簡,土法上馬,經過反覆試驗,製成木質水輪機,滿足了當時建站的需要。他們又不斷革新技術,製成多種型號的鐵質水輪機。現在全縣電站使用的水輪機,幾乎全部是這個廠生產供應的。目前,它已成為有二百多名工人和幹部的縣通用機器廠,年產水輪機六千多瓩,還生產大批加工機械和農具,如脫穀機、碾米機、飼料粉碎機以及鐵步犁等,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還試製成功五十五瓩小型發電機。通用廠在為農村提供大量水電等設備的同時,還組織了支農隊,到農村幫助安裝和檢修水電設備,貧下中農親切地稱他們是「鐵醫生」。

在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中前進[編輯]

永春人民發展水電事業的過程,是兩個階級、兩條路線尖銳鬥爭的過程。全縣廣大革命群眾和革命幹部堅持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對大叛徒劉少奇及其代理人的干擾、破壞,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從而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永春縣從群眾辦電之日起,走資派就散布辦電神秘化和農民不能辦電等謬論,壓制群眾辦電的積極性。一九五八年當永春人民掀起辦電高潮時,福建省內一個走資派以「視察」為名來到永春,刮陰風,潑冷水,竟污衊群眾辦的電站是「原始小磨房」,「沒用處」。廣大貧下中農回擊說:「小電站適應我們的需要,好得很!」硬是把他頂了回去。走資派看群眾辦電出了成果,要壓也壓不下去,於是又以「支持」為名,行破壞之實,大搞瞎指揮,要全縣人民在兩個月內實現什麼「千站萬馬力」,企圖把群眾運動引入歧途。永春人民不理那一套,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扎紮實實地修建自己的電站工程。但是鬥爭仍在繼續。在我國國民經濟遇到暫時困難時期,劉少奇陰謀復辟資本主義的妖風颳到了永春,福建省內一小撮走資派以「調整」為藉口,大刮「下馬風」,大砍大殺小型電站,胡說什麼「水電站辦多了,辦糟了」,強迫當時正在施工的電站停工下馬,半途而廢。僅一都等三個公社就被砍掉三十六座水力、水電站。「三自一包」的黑風也吹進電站,有的電站包給了少數人,有的電站把機器、設備租給個人經營。永春人民遵照毛主席關於「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的偉大教導,與劉少奇及其代理人的破壞陰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他們說:「水電站是集體辦起來的,是社會主義的果實,決不允許個人占有,搞資本主義。」偉大領袖毛主席在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上發出了「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號召,廣大革命群眾更加心明眼亮,社會主義方向更加明確和堅定,不但擊退了資本主義逆流,而且又迎着困難建成十六座電站。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永春人民奮起批判了劉少奇及其代理人在水電建設上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一舉把過去被走資派阻撓、破壞而停工的一批電站相繼建成,同時又新建一批電站,共四十九座,裝機容量達二千零三十八瓩,相當於文化大革命前十年建站裝機容量的總和,取得了輝煌勝利。

最近,水利電力部在永春召開南方山區小型水利水電座談會,代表們通過參觀訪問,一致認為:永春辦電的經驗,體現了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製定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精神。永春是依靠群眾多快好省地發展山區水電事業的榜樣。我國南方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山區,大力發展山區小型水利水電事業,是促進農業「四化」,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措施。代表們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和推廣永春的經驗,把我國山區建設成為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堅強陣地。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