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偉大的友誼戰鬥的團結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偉大的友誼戰鬥的團結

——喜看《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越南民主共和國》
解放軍空軍直屬機關 紅嶺
1971年5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巍巍長山在高聲歌頌,歌頌越中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滾滾紅河在縱情歡呼,歡呼越中兩國人民的戰鬥團結! 在偉大領袖毛主席「五·二○」莊嚴聲明發表一周年,「在世界範圍內,正出現一個反對美帝國主義鬥爭的新高潮」的時候,特別是越南、老撾和柬埔寨三國人民團結戰鬥,取得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下,我們高興地觀看了彩色紀錄影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越南民主共和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教育。影片是一首中越兩黨兩國人民偉大友誼的壯麗頌詩,是一曲中越兩黨兩國人民團結戰鬥的勝利凱歌。

影片一開始,就把我們引入越南人民隆重歡迎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志為團長的中國黨政代表團友好訪問的熱烈場面。披着節日盛裝的英雄城市河內,到處洋溢着越中兩國人民團結戰鬥的歡樂氣氛。喜迎中國戰友的越南人民在歡舞,不論在嘉林機場,還是在芝靈公園;不論在迎賓館前,還是在巴亭會堂,一張張充滿着必勝信念的笑臉,迎向中國戰友,一束束象徵着勝利喜悅的鮮花,獻給中國兄弟。中國黨政代表團走到哪裡,哪裡就匯成了歡樂的海洋。人人激情滿懷,個個興高采烈,從內心深處發出「越中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和戰鬥團結萬歲!萬歲!萬歲!」的歡呼聲。這歡呼聲象一股股洪流奔騰直瀉,象一陣陣春雷響徹雲霄。這一幕幕感人心弦的美好情景,充分顯示了中越兩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兄弟黨,中越兩國是社會主義的兄弟國家,中越兩國人民是親密的戰友和兄弟。

中國黨政代表團的友好訪問,帶去了大後方的中國人民對越南人民的親切問候和崇高敬意,也受到了抗美鬥爭最前線的越南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巨大鼓舞和支持。英雄的越南人民,發揚越南人民的偉大領袖胡志明主席提出的「決戰決勝」的革命精神,面對美帝國主義發動的當代最野蠻、最殘酷的侵略,堅持持久的人民戰爭,譜寫了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嶄新篇章。儘管美國強盜對越南北方狂轟濫炸,但是,從影片裡傳入我們耳邊的是「一切為了戰勝美國侵略強盜」、「一切為了骨肉南方」的豪邁口號;映入眼帘的是「一手拿錘,一手拿槍」「一手扶犁,一手拿槍」的颯爽英姿。在河內「三·八」紡織廠里,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紡織女工眼裡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全神貫注,辛勤勞動;屋頂上,一幅「早已森嚴壁壘」的畫面,民兵隊伍眼裡顯露出警惕的神情,荷槍實彈,嚴陣以待。她們在敵機多次襲擊、轟炸的情況下,一邊生產,一邊戰鬥,連年超額完成生產任務,還親手擊落一架美帝無人駕駛飛機。當她們把用美機殘骸製作的花瓶和工廠生產的花布送給代表團時,我們怎能不心潮澎湃,感想萬千!那閃光的花瓶,是越南北方人民奮勇擊落美機三千三百多架的顯赫戰功的結晶;這精織的花布,是越南北方人民發憤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就的凝聚。正是這樣英雄的越南人民,在北方不畏強暴,抗擊了美國侵略者的海空襲擊,使社會主義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始終巍然挺立在亞洲東南前哨,成為炸不爛、摧不垮的堅強堡壘;在南方浴血奮戰,進行了一場當代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把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僕從打得狼狽不堪。越南人民以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和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創造了「弱國能夠打敗強國,小國能夠打敗大國」的光輝典範,為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作出了寶貴的貢獻。中國人民為有這樣英雄的兄弟和戰友,感到無比自豪,感到無限欽佩。周總理把這個用美機殘骸製作的花瓶,一次又一次地高高舉起,這個寓意深長的鏡頭,集中表達了七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向英雄的越南人民學習!向英雄的越南人民致敬!

中越兩國人民深厚的革命友誼,是由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和越南人民的偉大領袖胡主席親自培育起來的,是在長期反對共同敵人的鬥爭中鍛煉和發展起來的,是建立在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基礎上的,因而是牢不可破的。從影片中我們興奮地看到,在河內市人民歡迎中國黨政代表團的大會上,中越兩國戰友互贈禮品時,全場的歡騰達到了高峰。一幅嵌刻着胡主席和毛主席親切握手的光輝形象的磨漆畫,一面精繡着「中越兩國人民永遠團結在一起,戰鬥在一起,勝利在一起!」的鮮紅錦旗,充分體現了中越兩國人民的革命深情和共同願望,正如胡主席所說:「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瞻仰着這幅光輝畫像,凝視着這面戰鬥旗幟,我們怎能忘記在中國革命的艱苦歲月里,以胡主席為代表的越南戰友為中國革命事業所做出的貢獻!我們深深懂得,今天越南人民在反美前線「決戰決勝」,是對中國人民何等有力的支援。對於越南人民崇高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我們將永遠銘記在心。

毛主席指出:「七億中國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堅強後盾,遼闊的中國領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後方。」如果我們中間有誰講出不能幫助越南人民抗美救國鬥爭的話,那就是叛變,就是背叛革命。我們將永遠牢記毛主席這一指示,把忠於無產階級國際主義作為我們的最高職責,把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鬥爭、支持印度支那三國人民的抗美救國鬥爭、支持全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看成我們的應盡義務。影片中有這樣一個動人的鏡頭: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越南人民軍高炮陣地時,同越南戰友一起,手挽手肩並肩地登上炮位,那一雙烏黑錚亮的炮口,凝結着中越兩國人民的共同仇恨,指向着中越兩國人民的共同敵人。這個鏡頭,深刻展示了中國人民誓與越南人民一道,站在一條戰線上,甚至不惜承擔最大的民族犧牲,徹底打敗美國侵略者的鋼鐵意志。我們深信:在全世界人民團結戰鬥面前,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走狗,必定徹底失敗!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