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從伯恩斯坦到劉少奇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從伯恩斯坦到劉少奇
高洪
1969年8月1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唯生產力論」也叫「生產力論」,是一種國際修正主義思潮。按照這種「理論」,一個國家沒有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生產力沒有達到高度水平,農村經濟分散落後,就根本不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應當先讓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等生產力高度發展了,社會主義就會自然而然產生。大半個世紀以來,從伯恩斯坦、考茨基、托洛茨基到陳獨秀、劉少奇,這一小撮無產階級的叛徒,都用這種謬論冒充歷史唯物主義,作為他們反對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根據。

「唯生產力論」出現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決不是偶然的。當時,世界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它的垂死的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無產階級革命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第二國際的老修正主義者伯恩斯坦、考茨基之流,為了適應帝國主義的需要,就炮製出這種謬論,陰謀從工人運動內部反對和扼殺無產階級革命。

一八九九年,伯恩斯坦在《社會主義的前提與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一書中首先提出這種謬論。他認為隨着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資本主義將來可以和平長入社會主義,因此,「訴諸武力的革命將成為無意義的詞句」。他狂妄地宣稱:社會主義的勝利,只有「寄托在一般的社會的進步,其中特別寄託於與工人階級本身的知識的及道德的成熟相伴隨的社會的財富的增加或社會生產力的增長」。他的結論就是:對於資本主義制度,「不應破壞它,而應促使它進一步發展」。

叛徒考茨基也極力宣揚反動的「唯生產力論」。他在一九○九年所寫的《取得政權的道路》一書中說:「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高度發達的地方,才有藉助於國家政權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所有制轉變為公有制的經濟可能性。」

列寧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後,同這種反動的「唯生產力論」反覆作過有力的鬥爭。在十月革命前,列寧就指出,社會主義革命不一定首先在生產力水平發展最高的資本主義國家取得勝利,而能夠首先在俄國這個資本主義世界的薄弱的一環取得勝利。十月革命的勝利,完全證實了列寧的英明論斷。

考茨基在十月革命勝利後,繼續揮舞「唯生產力論」這個破爛武器,更加瘋狂地反對十月革命,反對蘇聯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直到一九三○年,考茨基還閉着眼睛叫嚷:「俄國發生的革命,只能為充分發展資本主義開闢道路,而且只有資本主義得到高度發展後,才有可能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因而,在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工業化的西歐各國,一定走在東歐各國的前面。」他還胡說什麼:沒有「較高的教育水平和高度發展的工業」,「絕不可能建成能維持下去的農業大生產」,因而蘇聯的農業集體化不過是「野蠻的試驗」,「它一定會失敗」。這就是說,由於生產力落後,俄國無產階級雖然奪取了政權,江山也保不住,還得讓資產階級來坐天下。

托洛茨基繼承了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唯生產力論」,同樣大肆攻擊列寧關於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首先勝利的理論,攻擊十月革命。一九二二年,他在《和平綱領》的《跋》中胡說什麼:「我們並沒有達到甚至還沒有走近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階段……只有在生產力發展和繁榮的基礎上,社會主義才是可能的。」他還斷言:「俄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真正高漲只有無產階級在歐洲幾個最重要的國家內獲得勝利以後,才會是可能的。」這就是說,經濟落後的蘇聯沒有資格干社會主義。這種謬論的實質就是為在蘇聯復辟資本主義製造反革命輿論。

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痛斥了這些奇談怪論。列寧反覆強調革命對發展生產有偉大作用,奪取政權,變革生產關係對促進生產力發展有偉大作用。他深刻指出,有布爾什維克黨,有鞏固的工農聯盟,在這樣的黨領導下,完全能夠在革命後把俄國變成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他說:「既然建設社會主義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雖然誰也說不出這個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怎樣,因為這在各個西歐國家都是不同的),我們為什麼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達到這個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後在工農政權和蘇維埃制度的基礎上追上別國的人民呢?」列寧並尖銳地批判「唯生產力論」者說:「馬克思主義中有決定意義的東西,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辯證法,他們是一竅不通的。」

蘇修赫魯曉夫叛徒集團徹底背叛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蘇聯全面復辟了資本主義。他們出於反革命的需要,胡說什麼:「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濟重於政治」,生產問題應該「提到首要地位」,應該「居於黨組織活動的中心,居於黨組織整個工作的首位。」這種謬論,不過是老修正主義者的「唯生產力論」的翻版。

在中國,「唯生產力論」最早的鼓吹者是叛徒陳獨秀。一九二三年,他在《中國國民革命與社會各階級》中,就片面強調中國「產業幼稚,文化落後」,「連資產階級都很幼稚,工人階級在客觀上更幼稚了。」他瘋狂反對無產階級領導革命,奪取政權。陳獨秀叫嚷說:「國民革命成功後,在普通形勢之下,自然是資產階級握得政權。」到一九三八年,他還胡說什麼「資本主義在中國,還大有發展之餘地」,妄圖從根本上取消革命。

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繼承伯恩斯坦、考茨基、托洛茨基、陳獨秀這伙叛徒的衣缽,一貫鼓吹反動的「唯生產力論」,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犯下了滔天罪行。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一個不以人們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阻擋歷史發展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劉少奇和他的前輩伯恩斯坦、考茨基、托洛茨基、陳獨秀一樣,已被偉大的歷史洪流所淹沒。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