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仁宗睿皇帝實錄/卷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八十八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四級臣曹振鏞總裁官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加五級臣戴均元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管理戶部三庫奉宸苑清漪園等處總理工程處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西洋堂事務軍功加三級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十三級紀錄二十一次臣英和經筵講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武英殿總裁管理國子監事務加六級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慶六年。辛酉。冬。十月。甲辰朔。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泰陵。泰東陵。裕陵。  

○遣官祭孝淑皇后殯宮。  

○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園寢。  

○頒嘉慶七年時憲書。  

○諭內閣、昨日御史張鵬展奏、光祿寺少卿金光悌辦理秋審。錯至九十餘案。不應留部。當即降旨令刑部堂官明白回奏。茲據董誥等奏稱、金光悌在部有年。升任時正值核辦秋審緊要之際。是以奏請留部。並非該員干求戀棧。至本年秋審案件。並無錯誤。惟總辦處看出廣東省黃冊疏漏錯落九十餘處。俱經簽改繕正等語。刑部為刑名總匯之區。若核辦秋讞事務。錯誤至九十餘案之多。則總辦之員。自難辭疏率之咎。今既查明、系原辦司員字畫錯誤。經總辦處看出。業經該堂官將承辦各員記大過一次。已足示儆。至金光悌在部年久。該堂官懇請留部。雖係為熟手起見。但平時廷臣中有在朕前論及金光悌、大率毀多譽少。而朕於召見時留心察看。金光悌應對未能明晰。亦並非出色之員。刑部司員為數不少。其中豈無一二明白諳悉律例之人可以接辦者乎。況司員升至京堂。例不兼部行走。縱暫時奏留。迨漸次升擢。總須出部。即如章煦升任大理寺少卿。軍機大臣奏稱、不應兼軍機章京上行走。經朕因軍務將竣。降旨該員暫留樞直。乃係特恩。若此後各部人員。遇有升任京堂者。該堂官紛紛效尤。奏請留部。豈竟一概准行耶。光祿寺少卿金光悌、著回本衙門供職。不必兼部行走。  

○諭軍機大臣等、陝省南鄭邊界一帶。分竄賊匪。經額勒登保督同楊遇春等領兵追剿。指日即可殲除。陸有仁所奏挑派鄉勇、補足寧陝鎮應設兵額一節。與其招募窮民。自不若即將隨征鄉勇挑選。伊等久隨官兵打仗。又熟悉山內路徑。一經入伍食糧。學習當差。自更可資得力。該撫務咨令總兵劉之仁、於寧陝鎮應添兵額。上緊招募。俾舊勇挑作新兵。勤加訓練。於差操防守。兩有裨益。此亦安置鄉勇之一法也。將此傳諭知之。  

○以山東按察使方維甸、為河南布政使。山東運河道策丹、為按察使。  

○緩徵兩淮海州屬板浦、中正、臨興、三場被水灶戶新舊灶課。  

○賑恤山東臨清、館陶、武城、邱、夏津、聊城、堂邑、七州縣、及坐落各衛屯被水災民有差。並緩徵漕項銀米。貸清平、莘、朝城、東阿、四州縣衛、貧民口糧。給陽穀、博平、高唐、恩、四州縣、貧民一月口糧。  

○乙巳上詣大高殿行禮。  

○幸圓明園。  

○以故四川建昌道屬巴底宣慰司阿多子工噶烏金、襲職。  

○丙午。諭內閣、本日那彥寶、巴寧阿陳大文等奏、北上頭工合龍、全河水勢復歸故道一摺。覽奏欣慰。本年六月初閒。大雨連朝。御園左近。水勢驟漲。朕彼時即慮及永定河工、必有沖塌之處。當特派乾清門侍衛前往查勘。果系盧溝橋一帶決口四處。向年永定河雖閒有泛溢。從未有如此之甚者。實屬異常盛漲。朕心深為悚惕。當即派令那彥寶、巴寧阿等、上緊堵築。並將下游淤塞、設法疏浚。雇集人夫五萬有餘。其中災民居多。即可以工代賑。幸興工以後。天氣放晴。水勢漸退。辦理兩月余。漫口全行合龍。河復故道。天助神佑。欣感不盡。著發去大小藏香十枝。派成親王永瑆、大學士慶桂、前往敬謹祀謝。至各工辦理妥速。皆由在工大小各員出力認真。殊堪嘉獎。那彥寶自派辦河工以來。遇事虛心。籌畫盡善。不愧為阿桂之孫。著加恩挑為御前侍衛。仍交部議敘。巴寧阿從前曾任內務府大臣。緣事降黜。茲辦工出力。著加恩授為內務府大臣。仍交部議敘。陳大文雖到任未久。一切督催。甚屬認真。亦著交部議敘。嵇承志、陳鳳翔在工勤奮。前已賞戴花翎。著再交部議敘。至隨帶兵部員外郎智凝、在工奔走。尚為奮勉。著賞戴花翎。仍交部議敘。兵部額外主事徐寅亮、著俟報滿後遇有本部缺出。先盡補用。同知盛惇復、候補直隸州孫樹本、千總楊賈成、均著以應升之缺升用。至姜晟調用直隸總督。甫經到任。地方事件尚未熟悉。於河工自更不能瞭然。況永定河下游淤墊已久。亦非伊一人任內之事。其奏報遲延。亦由王念孫等不即時稟報所致。但該管地方。有如此非常疏失。伊適當其任。自不得不治以應得之罪。此時業已合龍。亦宜量予加恩。姜晟曾任刑部侍郎。刑名是所素習。著賞給刑部主事銜。在部行走。不准食俸。俟一二年後。如果奮勉。著該堂官再行保奏。其已革道員王念孫、已革同知翟萼雲、陳煜、汪廷樞於伊本管地方。失於防範。又不及早稟報。獲咎較重。俱著仍在工效力。俟工程一律完竣。再行請旨。至在工人夫。踴躍奮勉。並著動用廣儲司銀一千兩。賞給該夫頭等、以示恩賚。  

○又諭、據吉慶、瑚圖禮、謝啟昆奏、粵東省公捐銀三萬兩、粵西省公捐銀二萬兩、以備凱旋賞賚之用等語。所奏甚屬紕繆。教匪滋事以來。節次派調東三省各省官兵。分投剿辦。所以除莠安良。俾黎元均臻寧謐。年來籌備軍需。所發餉銀。已不下萬萬。動撥帑項。曾不少為靳惜。即由外省支撥者。亦均屬應行解京款項。初不因軍興需用浩繁。稍有累及民閒。各省地方大吏。自所深悉。此時大功將次告蕆。其凱旋賞犒。需費幾何。何待外省捐資備用。況朕屢經降旨。嚴諭內外臣工。不得稍涉言利。蓋深有鑑於利國之事。多系病民。即目前暫開捐例。亦系不得已之舉。現在工賑已畢。軍務指日完竣。即當飭諭停止。朕躬行節儉。為天下先。惟有休養生息。以期百姓康阜元氣日復。漸臻上理。焉有因年來度支繁費、設法科斂、以裨國用之理。損下益上之舉。朕斷不為。百姓猶朕之子。焉忍剝削。乃朕諄諄誥誡。至再至三。而吉慶等猶不確信朕言。竟思巧為嘗試。是直不以朕為賢君。視為好貨之主矣。非孟子所謂不敬莫大乎是耶。且伊等藉此捐輸之名。派及兩省。督撫司道、勢必取之各府州縣。各府州縣、勢必取之百姓。層層派累。仍不過朘削閭閻。所謂捐輸者。初非出自己貲。其名為捐銀五萬。而攤派之項。諒不止此。種種情形。豈能逃朕洞鑒。似此藉詞聚斂。不特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意圖見好。而其假公濟私。巧為自肥之計。是於言利之中。尤為卑鄙不足道者也。況此端一開。各省紛紛效尤。成何政體。吉慶、瑚圖禮、謝啟昆、顯違前旨。本應交部治罪。惟念伊等三人。素日辦事尚知認真。姑從寬免付吏議。著傳旨嚴行申飭。以觀後效。此項銀兩。若尚未措辦即著停止儻已收齊。亦即按每名下所出銀數。全行發還。該督等接奉此旨。有將公捐之項勒掯不還。經朕訪聞。或被人呈告。必將伊等按例治罪。若地方官因此科派百姓。即據實參辦。儻伊等徇隱不奏。一經查出。一併從嚴懲治。決不寬貸。將此通諭知之。  

○諭軍機大臣等、台布奏、籌辦河南河北事宜一摺。內稱蒙古強、實為中國之患。蒙古弱、乃為中國之福。以番制蒙。誠為良策。數語甚屬錯謬。我朝開國以來。蒙古隸我臣僕。重以婚姻。聯為一體。青海地方蒙古。雖非內外扎薩克可比。亦不應稍有歧視。雍正年閒。於該處設立辦事大臣。本為保護蒙古起見。誠以番族雜居蒙古之外。而蒙古實為中國屏藩。是以蒙制番則可。以番制蒙。則屬倒置矣。設台布此語。經蒙古人聞之。豈不因而解體乎。近因青海蒙古不能自強。屢經降旨。令其大加振作。原欲使之激勵。焉有番眾漸強、轉聽其脅制蒙古之理。台布從前曾在軍機處行走有年何不曉事體至此。著傳旨申飭。至勘定卡倫地方。畫定界址。不准番眾擅入。蒙古擅出。所見尚是惟番眾賦性蠢頑。祇當嚴加飭禁。勿令入卡。使之知所畏懾。不必曲為勸諭。其蒙古等亦各隨時曉示。不得擅行出卡。儻有不肖之徒。勾引番賊入卡偷竊者。必當嚴辦。以示懲儆。再署同知姜有望、素為番眾信服。前此帶領同往之番民尖木贊、業經賞給花翎。姜有望、亦著一體加恩賞戴。用示獎勵。即責令該員妥為安撫。俾番眾永臻安帖。不致搶奪滋事為要。  

○丁未。上以萬壽節御同樂園。賜王以下文武大臣蒙古王公等食。至庚戌皆如之。  

○德楞泰奏報、冒雨進攻興山一帶殲擒賊匪多名。得旨嘉獎。千總史定川等、升擢有差。  

○調河南按察使陳鍾琛、為山東按察使。山東按察使策丹、為河南按察使。  

○戊申。准山西原任廣東提督竇璸、重赴鷹揚宴。並加恩賚。  

○己酉。萬壽節。遣官祭太廟後殿。  

○遣官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泰陵。泰東陵。裕陵。  

○遣官祭顯佑宮。東嶽廟。城隍廟。  

○上詣安佑宮行禮。  

○御正大光明殿。皇子及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員蒙古王公等、行慶賀禮。  

○賞順天鄉試年老諸生李咸賓等、六十八名、舉人副榜、有差。  

○庚戌。諭軍機大臣等、保寧奏、懇將方受疇發往直隸。隨同辦理河工諸務一摺。實屬不合。摺內所敘情節。方受疇自稱前在清河道任內、於嘉慶二年、曾辦過永定河南岸漫口等語。此次近畿一帶地方。猝被水患。皆由永定河下游淤塞。沖潰堤工。從前辦理河道各員未能認真浚築所致。方受疇承辦該處漫口時。如果經理妥協。何至本年有漫決之患。是方受疇本有應得辦理不善之咎。現尚未經追論前過。而方受疇轉以曾經辦理河務熟悉為辭。欲思即離新疆。保寧遂曲為開脫。大屬非是。試思直隸辦理工賑事宜。豈少該員一人。況現在永定河工。均已合龍。下游挑淤。陸續可以辦竣。即地方賑務。現已辦有章程。散給銀米。此時即准令方受疇前赴直隸。亦須明年春閒方可趕到。工賑諸事。早已完竣。更何待該員到此辦理耶。在方受疇之意。希圖仍在直隸居官。有心取巧。而保寧率據以入奏。冒昧乞恩。所請不准。並著飭行。方受疇著再留伊犁數年。另行請旨。。  

○壬子。免浙江諸暨、蕭山、錢塘、餘杭、山陰、五縣、並錢清場牧地、被水災民、本年額賦。及牧租灶課。並緩舊欠。又緩徵富陽、臨海、仙居、桐廬、分水、五縣、及曹娥場、海寧州沙地、新舊額賦、灶課公租。  

○癸丑。皇后千秋節。宮內行禮如儀。停止筵宴、及在外公主福晉命婦行禮。  

○額勒登保奏報、生擒首逆辛斗、偽總兵蘇啟志。又穆克登布等剿辦樊苟等逆。得旨嘉獎。把總楊升等、升賞有差。  

○以廣西新泰協副將楊芳、為陝西寧陝鎮總兵官。  

○釋已革總兵楊奎猷、參將羅全亮罪。作為兵丁。留營效力。從額勒登保請也。。  

○甲寅。上詣安佑宮行禮。  

○諭內閣、前經倉場侍郎奏、請將今年冬閒支放甲米、及明春官員俸米、俱搭放黑豆一摺。已依議行。但近閱順天府所報糧價。黑豆價值。較之各項米價。賤至五錢。及二三錢不等。因思八旗兵丁。全賴甲米以資口食。其需用黑豆之處甚少。若將豆石搭放。兵丁等以之轉售。得價較賤。於兵丁甚屬無益。所有本年冬月以後甲米。仍照舊支給。不必搭放黑豆。至官員等俱有馬匹餧養。需用黑豆。明春俸米。著照原議米豆搭放。  

○又諭、明安等覆奏、商民所辦棉衣、酌量給發價值一摺。前因近京一帶被水災黎。御冬無具。曾諭令明安等置購棉衣。以備賞給。經各當商等呈交棉衣六萬二千件。並懇請不敢領價。當即諭明安等仍應量給價值。復據該商等稱系當滿舊衣、所值無幾等語。此項棉衣。既經該商等呈交。即系當滿之物亦不可令其少虧資本。著加恩賞給銀一萬二千四百兩。按各商交出棉衣多寡。均勻給發。即在提督衙門閒款項內動支。至宛平縣民人蔡永清、湊辦棉衣二萬件。甚屬急公。聞蔡永清向在京城居住。每歲經理收養老病貧民、及嬰孩等事。今年夏秋、曾捐資散給被水災民。茲又湊辦棉衣。種種義舉。殊堪嘉尚。著順天府堂官備辦扁額花紅。傳旨賞給蔡永清、以示獎勵。  

○又諭、御史和靜奏、貢院房屋牆垣、葺理未能完密、請添補荊棘以防踰越、併購辦各項供給、亦未妥協一摺。所奏甚是。向來臨考時。先期將貢院修葺周密。以昭慎重。何以此次該府尹等、於一切隔斷牆垣。大半皆無荊棘。且有破水溝眼可容人出入。辦理甚屬疏率。本年鄉試士子。俱知守法。雖尚無踰越等事。但考試大典。理宜嚴密。來春即屆會試之期。自應整理完固。著順天府衙門、於內外圍牆等處。如式布列荊棘。務令一律完整。不得草率從事。俟辦竣後。再派滿漢御史前往查勘。儻有疏漏。即行參奏。至闈場應需各項。向系發價購辦。本年貢院供給。辦理不善。朕早有所聞。今該御史奏、有鋪戶在貢院門前嚷鬧之事。如果該府尹等遵照舊定章程。公平發價。何至行戶人等紛紛聚訴。殊屬不成事體。該府尹等於修理貢院。既漫不經心復於購辦供給經理未能妥協。著傳旨申飭。並令明白覆奏。  

○諭軍機大臣等、現在賊匪四散奔逃。若因一二首逆未獲。用大兵全力在彼搜剿。何日方能蕆事。此時額勒登保、德楞泰等、應通盤籌畫。如何辦定大局。徐徹大兵。即有一二遺孽。或歸入搜捕余匪善後事宜。或酌留官兵督捕。或竟責成本省督撫、酌添本省兵力。分飭搜剿。所有官兵應徹應留之處。統俟額勒登保德楞泰酌辦。此乃朕豫籌全局。務期蕆功完善。伊等不可因有此旨。遂爾草率完事。或致留異日後患。則殊非朕意也。將此諭令知之。  

○乙卯。上詣大高殿壽皇殿行禮。  

○還宮。  

○諭軍機大臣等、吉慶奏、順德縣民人趙大任、被風漂至農耐。經該國長阮福映、差人喚至富春。代為修船。給與口糧。帶有該國長稟詞、內稱上年該國有遭風難番。曾邀恤賞。交給文稟。敘述感激之意等語。該國長阮福映遞稟之意。不過欲嘉其恭順。希冀奏明。或可邀天朝恩助。但農耐與安南、現在爭奪未定之時。吉慶等所稱不可稍存偏向。所見極是。此時覆給該國長札諭內。惟當諭以上年恤賞該國難番。系屬天朝撫綏各國外夷常例。並未專摺奏聞大皇帝聖鑒。今民人趙大任漂至爾國。爾國照料回粵。並帶有文稟。本部堂深悉爾國感謝之忱。但上年撫恤爾國難番之事。既未具奏。此時爾國稟詞。亦不便代為奏達。如續有文稟。或乞兵相助。則當明示駁飭。諭以兩無偏向。至前此吉慶、謝啟昆、先後奏到。俱稱安南富春城。被農耐搶占後。業經安南收復。今趙大任供詞、尚稱七月內在富春城內。面見農耐國長阮福映。是否該民人從富春回粵時。尚在安南未經收復之前。抑系安南收復後。復被農耐奪取。著吉慶查明遇便覆奏。安南與農耐彼此構釁交兵。原與內地無涉。吉慶等當持以鎮靜。不必過問。至將來如果安南為農耐所並全境俱失。該國王阮光纘叩關請命。彼時吉慶等自當奏明請旨。抑或農耐將安南併吞之後具稟到粵。亦即奏聞。候旨辦理。  

○又諭、陸有仁奏、陝省寨勇。無不齊心合力。遇有零星敗竄賊匪。屢次搜獲送官。深堪嘉許。但陸有仁當出示曉諭各處鄉勇。遇有官兵追賊相近。即應出寨協助。其被官兵剿敗零星竄近各寨賊匪。鄉勇當奮力擒縛解送附近軍營、或地方官、審明實系真賊。自當量為獎賞。至教匪一經投出。即屬良民。若鄉勇等因挾嫌報復。遽行戕害。不但不能邀功。必當治以擅殺之罪。於緝匪之中。仍寓安良之意。方為妥善。將此諭令知之。  

○撥廣東藩庫銀二十萬兩解往湖北。以備軍需。  

○撥江西藩庫銀十一萬兩。解往陝西備賑。  

○丙辰。上詣時應宮拈香。  

○諭內閣、國家經費有常。惟正之供。著為歲額。朕軫念民依。凡遇地方水旱偏災。一經疆吏封章入告。無不立沛恩施。分別蠲緩。俾閭閻生計。日漸充饒。即軍興以來。動撥餉銀不下數千萬。俱由帑項發往。從未絲毫科派。擾累民閒。至錢糧漕米。均系正供。百姓等自宜踴躍輸將。早完國課。向來外省各州縣。往往將百姓已完錢糧。作為掛欠。此等積敝□大。朕所深知。固應有犯必懲。以儆貪墨。然實欠在民者。亦復不少。即如閩省每年報銷錢糧。僅止六七分以上。任意抗延。並有因推收過戶糾纏不清。致將正項錢糧。互相推諉。雍正年閒曾將田面田根名色。概行革除。何得至今復沿陋例。總由一二刁民玩延成習。不獨福建一省為然。似此積欠相仍。伊於胡底。著各該督撫轉飭地方官、於徵收錢糧事務。實心經理。年清年款。若不肖州縣仍敢以完作欠。一經查出。即當指名參辦。儻系刁民抗不完交。亦應嚴辦以杜刁風。並著各州縣隨時勸導。俾共知大義。激發天良。及早輸納。免蹈罪愆。無負朕諄諄告誡至意。將此通諭知之。  

○以刑部右侍郎初彭齡、知武舉。刑部左侍郎祖之望、為武會試正考官。詹事府少詹事茅元銘、為副考官。  

○緩徵江蘇江浦、六合、蕭、碭山、邳、宿遷、海、沭陽、八州縣、大河、徐州、二衛、水災本年次年漕糧額賦。並舊欠各項銀米。  

○丁巳。諭內閣、據左右翼前鋒統領等奏稱、於本年十月十五日起。率領各章京護軍等、照例演習步圍等語。我朝定鼎之初。城外左近地方。尚未遍行開墾。猶有禽獸棲止。是以曾派官兵演習步圍。藉以肄武。今承平日久。城外左近。俱已耕種田畝。並無長林豐草。安有禽獸。若仍派官兵行圍。不過虛應故事而已。朕綜理庶政。惟在崇實。不尚虛文。各大臣俱宜實心實力。督率該管兵丁、按時操演。以臻精銳。何必務此虛文。若拘泥定例。演習步圍。轉誤兵丁操練。尤為不可。將此傳諭該管大臣等、嗣後各營演習步圍一事。著永遠停止。  

○德楞泰奏報、殲斃首逆龍紹周、全股埽盪。並設法翦除零星散匪。得旨獎賚。德楞泰、賽沖阿溫春、均下部議敘。弁兵賞賚有差。  

○以故一等公安祿弟安成、襲爵。在御前侍衛上行走。  

○戊午。上御太和殿視朝。王以下文武升轉各官謝恩。。  

○諭內閣、刑部奏、審擬放米遲延、並捏報完竣之監督德永等、分別革職辦理一摺。已依議行矣。其逾限未領俸米各員。另繕清單進呈。例不准復行支領。但據單開限外未領者。共有二十二員之多。內奕緒系應領二品半俸。伊職分較大。何至逾限不領。應不准其補支。其餘各員。著加恩准其各按品級支領一半。以示格外體恤至意。嗣後如再逾定限。不獨將該員應領米石、照例扣留存倉。並當治以遲延之罪。  

○兵部以武會試中額請。得旨、漢軍取中四名。奉天取中一名。直隸取中六名。陝甘取中四名。廣東取中六名。河南取中三名。山東取中五名。江蘇取中一名。安徽取中二名。山西取中三名。湖北取中三名。湖南取中一名。四川取中三名。廣西取中一名。福建取中三名。浙江取中三名。江西取中二名。雲南取中二名。貴州取中一名。  

○以直隸正定鎮總兵官扎勒杭阿、為烏嚕木齊提督。直隸張家口副將瑪富塔、為正定鎮總兵官。  

○免阿克蘇所屬阿哈雅爾村被水回民本年應納官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