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睿皇帝實錄/卷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二十九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四級臣曹振

鏞總裁官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加五級臣戴均元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管理戶部三庫奉宸苑清漪園等處總理工程處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西洋堂事務軍功加三級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十三級紀錄二十一次臣英和經筵講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武英殿總裁管理國子監事務加六級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臣汪廷珍等奉

敕修  

嘉慶三年。戊午。夏。四月。乙未朔。享太廟。遣肅親王永錫、恭代行禮。  

○諭軍機大臣等、秦承恩奏、李全與阮正通合夥。折回鎮安。西竄漢陰石泉。若再任折竄五郎。乘閒北逸。惟宜綿、興肇、柯藩是問。至高均德一股。屢經德楞泰等痛加剿殺。何以又任其由渭南華州分投北竄。德楞泰等並不繞赴賊前攔截。復蹈從前尾追積習。德楞泰、明亮、額勒登保、著嚴行申飭。其庫峪口剿敗余匪。經臬司台斐音剿洗淨盡。所辦尚好。秦承恩現在北路駐紮。並著台斐音幫同防堵。再觀成、劉君輔、前因剿辦老木園賊匪。未能辦竣。降旨黜革。仍留該處帶兵自贖。今閱所奏。首逆仍未拏獲。實屬無能。看來竟不足恃。昨諭令富成前往督剿。該將軍當倍加感奮。及早蕆事。將此各傳諭知之。  

○丙申。上還宮。  

○丁酉。改湖南辰州協右營辰溪汛守備。為辰溪營守備。歸提標左營游擊兼轄。撥原設漵浦汛千總、山塘船溪二汛把總、龍潭司辰谿縣城外委五員。俱歸守備管轄。從署總督姜晟請也。  

○貴州犁平府亮寨長官司土官龍世寧、休致。以其子觀遠。襲職。  

○上以常雩祀天於圜丘。自是日始。齋戒三日。  

○己亥。上詣南郊齋宮齋宿。  

○諭軍機大臣等、景安一聞賊匪北竄。即與高杞、設法布置。能以少擊多。殲賊多名。深為可嘉。現在陝省賊匪勢已窮蹙。該處帶兵大員多人。額勒登保。興肇。俱著速赴刑州一帶。幫同景安剿辦。再賊匪係由川東竄入楚境。前此勒保曾派富林布。六十七。帶兵剿捕。何以至今未見下落。或竟在川境逗遛。惟知驅賊出境。以鄰國為壑。則其罪甚重。著勒保據實查奏、其高均德一股。系德楞泰明亮二人專責。若再不知奮勉。曠日持久。必當從重治罪。將此各諭知之。  

○命翰林院檢討趙未彤、在上書房行走。  

○湖廣總督景安奏、剿殺白雲山賊匪。賞候補參將揆明。副將銜。同知周季堂、守備張霞舉、胥泗起、花翎。守備李永清等、藍翎。  

○庚子。常雩。祀天於圜丘。上詣詣行禮。  

○幸圓明園。  

○問太上皇帝安。  

○辛丑。孝淑皇后殯宮月祭。遣官行禮。  

○諭軍機大臣等、羅其清一股。雖經恆瑞截殺。折回孫家梁。而賊首仍未拏獲。且王三槐冉文儔等夥。又竄至巴州邊界。欲與羅其清竄合。勒保、恆瑞、正可會合夾攻。將首逆一併擒獲。不可再有稽延。慶成、打仗受傷。尚屬奮勉。如即能調治全愈。自當仍留該處帶兵。儻一時不能速痊。即令緩程回京。藉資調攝。將此各傳諭知之。  

○壬寅。加賑江蘇豐、沛、銅山、邳、四州縣、及徐州衛、被水災民。給宿遷縣災民一月口糧。緩徵海、沭陽、二州縣、新舊額賦。  

○癸卯。以福建布政使高杞、為湖北巡撫。福建按察使李殿圖、為布政使。浙江溫處道劉烒、為福建按察使。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睢州民張大起妻程氏。  

○甲辰。諭內閣、吉慶等奏、參革知縣韋佩金。在糧台效力頗知愧悔自勵。懇請免其發遣等語。所奏大屬非是。上年狆苗滋事時。韋佩金。趨運軍糧。心存推諉。經該督等參奏、當經降旨將該員革職。留於軍營效力。並著存記。俟軍務完竣。發往伊犁效力贖罪。俾辦理台站軍需各員。共知儆惕。此等革職之員。不過在彼隨同行走。有何格外出力之處。乃該督等既參革於前。滋復以運糧無誤。懇請寬宥。意圖見好。前後自相矛盾。竟似恩威皆可由己出。實屬錯廖。況現在粵西軍務雖已完竣。而川陝楚北剿辦賊匪。尚未蕆功。轉運軍糈。甚關緊要。軍法不可不重。似此貽誤之員。得以邀恩免其遠遺。何以懲一儆百。韋佩金。仍著發往伊犁效力贖罪。近來各路軍營。藉催運糧餉。及團練鄉勇。堵剿賊匪為名。保薦私人者。不一而足。既經帶兵大員等列名保奏、亦不得不姑允所請。其中濫竽者甚多。而實在出力者十無一二。至於玩誤劣員。伊等祇知意存徇庇。即偶於百什中參辦一員。又思於事後為之開脫免罪。是辦理軍務。有勤無懲。惟聽諸領兵大臣為市恩行私地步。現在各路軍務辦理遲延。皆由乎此。若不加之儆戒。更不足以肅軍紀而飭官方。吉慶。台布。此奏大錯。均著交部嚴加議處。並通諭各路帶兵大員。及該督撫等知之。毋得仍踵故習干咎。  

○乙巳。旌表守正捐軀江蘇銅山縣民王洪妻杜氏。河南內黃縣民黃二塔妻耿氏。  

○丙午。湖北宜昌鎮總兵官張廷彥、以不能約束兵丁。革職逮問。以貴州都勻協副將王凱、為宜昌鎮總兵官。  

○以故奉恩將軍蘇清阿子達薩穆布、襲職。  

○除江蘇江寧縣捐施義冢地十畝額賦。  

○丁未。除江蘇六合縣坑沒民衛田二十四頃額賦。  

○戊申。以翰林院侍讀陳萬全、充日講起居注官。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盧氏縣民段玉兒妻黨氏。  

○己酉。以浙江杭州協副將英海、為衢州鎮總兵官。  

○庚戌。上御勤政殿聽政。  

○以詹事府詹事平恕、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辛亥。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壬子。戶部議准、前署四川總督宜綿疏報、會理州、開墾田一頃一十七畝。照例升科。從之。  

○癸丑。戶部議准、直隸總督梁肯堂疏報、大興、武清、順義、懷安、遵化、豐潤、欒、昌黎、八州縣。並桃林口。開墾地六十八頃八十畝有奇。照例升科。從之。  

○乙卯。諭內閣、李奉翰等奏、壩工水深溜激。另籌堵築一摺。內稱口門現在深至十一二丈。壩頭時見蟄裂。恐徒費工料。擬在二壩迤前一帶。河勢坐灣向東處所。開挑引河頭。另築壩工一道。即以舊西壩留作挑水壩。請俟秋後新料登場興工等語。此次曹汛漫工。總由該督等築壩進埽。未能堅實。以致上年甫堵旋開。及復經鑲筑後。又不能督率在工人員趕緊施工。曠日持久。水性就下。致口門日刷日深。昨有旨令劉墉、慶桂、前往查勘。即以口門跌成深塘。轉瞬大汛經臨。辦理費手為慮。今據所奏情形。果不出朕所料。是李奉翰等疏玩遲延之咎。實無可辭。除伊江阿系屬巡撫。有本任應辦事務。非專辦河工之員。姑暫從寬免外。李奉翰、康基田、原系河東總河。司馬騊、系現任總河。厥罪均屬甚重。本應革職治罪。姑念伊等向於河工尚為熟習。姑先革去翎頂。圖功自贖。以示薄懲。仍俟秋後工竣。核其功過。再降諭旨。至漫口處所。現已深至十丈以外。斷難再為施工。徒費工料。閱該督等所繪圖說。二壩迤前一帶。河勢坐灣之處。向東側注。且距新挑引河。尚不甚遠。若於此處開挑河頭。導入引河。似尚得力。其所稱另築壩工一道。及留舊西壩為挑水壩之處。亦止可如此辦理。但黃河之性。遷徙靡常。亦未可拘執成見。已於原圖改挑引河頭處所。用硃筆標出。該督等務須察看情形。如此時尚可施工。或酌量所費無多。不妨先行試挖。加放寬深。俾大汛經臨。水勢盛漲時。或向東坐灣之處。漸成吸溜之勢。若汛水直注引河。歸入正河。豈不事半功倍。河道關係民生。自昨秋漫溢後。曹單下游一帶。多被淹浸。迄今已逾半載。該督等辦理堵築事宜。為時已久。早應熟籌情形。迅速妥辦。乃該督等既未能實力堵築於前。及復行興工時。又未查勘此等情形。早為籌及。直至此時束手無策。始議另辦。則該督等從前所辦何事。若此時劉墉等審案一經完竣。即仍遵前旨。馳赴工所。詳細履勘。現在該督等所籌辦法。是否形勢實系如此。將來堵築時。是否可期完善竣工。及李奉翰等因何因循於前。並不早為籌辦之處。一併查明據實覆奏、毋得稍有遷就瞻徇。惟是將屆大汛經臨。漫口既須緩至秋汛後方始興工。則下游一帶。多系民田廬舍。必須廣籌去路。俾水有歸墟。方足以保衛民生。摺內所稱微山湖尾閭。伊家河。藺家山壩等處。凡可以遞達六塘河歸海。及分洩入黃之路。務須一律展拓。俾得暢達下注。不致壅遏為患。該督撫等亟宜派委妥員。分投查辦。毋得僅以紙上空談塞責。致乾重戾。其附近漫口及下游各屬。如有被災之處。該撫尤應加意撫緩。妥為經理。務俾災黎口食有資。毋令一夫失所。方為妥善。至現在糧艘正當北上之時。漫工既未能依時堵合。運河連成一片。糧船行走。挽運稍艱。該督等亦應照前旨。於河南插立標識。導用纖船。務須慎重辦理。俾糧運得以銜尾前進。如再有途次脫空。致遲逾限期之事。必當一併從重治罪。斷不能幸邀曲貸也。  

○諭軍機大臣等、此次德楞泰等、分股剿賊。復任高均德、與另股賊匪李全、張添倫、合夥。折回漢陰一帶。宜綿、德楞泰、明亮、額勒登保、俱著嚴行申飭。其阮正通一股。由石泉洋縣西竄。興肇、柯藩、秦承恩等、未將首逆拏獲。亦著嚴行申飭。至景安等、在九宮山等處剿殺賊匪。以少勝多。深為可嘉。再據奏賊營裹脅之人。俱將髮辮翦去。絕其歸路。景安等遇此等難民。俱予省釋。所見甚是。各路帶兵大員。俱當仿照景安辦法。臨陣宣諭、准其投出。亦可解散賊黨。將此各傳諭知之。  

○以本年鄉試。考試應開列試差人員於正大光明殿。  

○予江蘇故湖南巡撫陸燿。入祀鄉賢祠。從巡撫費淳等請也。  

○丙辰。旌表守正被戕四川大邑縣民駱文亮妹駱氏。  

○己未。以翰林院修撰石韞玉、充日講起居注官。  

○除甘肅寧夏縣河忠堡沙壓地十八頃三十畝有奇額賦。  

○庚申。上詣黑龍潭神祠拈香。  

○實授伯麟為山西巡撫。  

○予陝西陣亡千總戴興朝、祭葬世職如例。  

○辛酉。建貴州廣順州、及洞灑、巴林、石門坎、卡子河、關嶺、九盤、鐵索橋、大水溝、花江渡、馬別橋、壩陽、平虎江、龍場、三岔河、木耳、板蚌等處城堡。並安義鎮移駐官弁兵丁衙署兵房。從總督鄂輝請也。  

○癸亥。諭軍機大臣等、李全、阮正通、二股賊匪。本由川省竄入陝境。今仍復任其折竄回川。實屬疏縱。秦承恩、興肇、王文雄、柯藩、俱著嚴行申飭。至高均德一股。竄入老林藏匿。勢已窮蹙。何以又任其竄入陝省腹地。再富成現在剿辦王三槐大夥賊匪。難以分身。勒保已派德齡。馳赴老木園督剿。該鎮務須親身督率。速將陳崇德擒獲。不可又如觀成、劉君輔、遷延貽誤。又據秦承恩奏、陝省賊匪。漸近盩厔一帶。王文雄、斷難分身赴楚。景安、務須與興肇、額勒登保等、鼓勇進剿。將賊首劉成棟、張漢潮等、速行擒獲。或仍竄回川境。額勒登保、仍應迅速赴川協剿。將此各傳諭知之。  

○以西安右翼副都統七十五、為四川提督。  

○以山東臨清協副將李紹祖、為巴里坤總兵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