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農業機械化作出新貢獻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為實現農業機械化作出新貢獻

——山西晉城縣發展地方工業的調查
《山西日報》記者 新華社通訊員 新華社記者
1971年9月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山西省晉城縣革委會認真貫徹執行「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組織各行各業和廣大革命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積極發展農業的同時,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大力興辦縣社工業,在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中起了巨大作用。現在,這個縣從城鎮到農村,小礦山、小高爐、小機械廠、小化肥廠等小型工業星羅棋布。縣、社、隊三級辦的工礦企業,比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增長了兩倍。工業產品一千三百多種。一九七○年的工業總產值比一九六五年增長一點一倍。今年上半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又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十九。

遍及全縣城鄉各地的小型工業,為廣大農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小型農業機械、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和鐵木農具、化學肥料等產品,加上各社、隊依靠集體經濟從外地購置的大中型農機具,現在全縣已擁有拖拉機九十八台,機耕面積占可耕總面積的百分之六十;建立了一百八十五處高壓電力排灌站,六百三十三眼機電井;架設了四百二十九公里農用高壓線。大部分公社、大隊實現了脫粒、碾米、磨麵、榨油、軋花、鍘草等機械化和半機械化。一九七○年,這個縣雖然遭受了特大雹災,糧食平均畝產仍然達到《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規定的指標。地方工業的發展,支援了人民公社集體經濟,進一步加強了工農聯盟,鞏固了農村社會主義陣地。

深入批修,堅持工業為農業服務的方向[編輯]

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近幾年來,晉城縣的地方工業發展很快,支援農業的成績越來越大。在這種大好形勢下,有的企業在要不要堅持為農業服務方向的問題上,發生了動搖。鍾家莊公社農具廠的工人,靠一顆紅心兩隻手,用土高爐煉出了灰生鐵,用土設備造出了車床,受到了上級的表揚。在成績面前,廠里個別領導同志背上了包袱,認為「廠子不大,貢獻不小,產品定了型,省里掛了號,今後只要集中精力搞好定型產品就行了,至於修修配配、零打碎敲的活,那是生產大隊農具修配組的事情」。在這種思想支配下,當有的大隊送來農機具要求修理的時候,他們藉口修理不了,推出了門。公社黨委和革委會發現這一問題後,就幫助廠革委會領導成員舉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集中討論了為農業服務一陣子還是服務一輩子的問題。大家說:貧下中農把機器送上門,我們卻一推了事,這不僅僅是推走一台機器,而是偏離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啊!他們提高了認識,重新修訂了修配製度,做到隨到隨修,還幫助十八個大隊通了電,用七十多台機械武裝了十九個大隊的農具修配組,並為全公社的水利配套工程貢獻了力量。

晉城五金廠是一個支農先進單位。這個廠的廣大工人發揚「自力更生」精神,自製設備一百零六台,使噴霧器的生產實現了機械化。去年縣裡要求他們生產兩種農業機械急需的通用軸承。但是,廠里的幹部認為有困難,遲遲不願接受,後來勉強接受下來,進展也很緩慢。針對這個問題,縣工業領導部門的幹部來到這個廠,和廠革委會領導成員一起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教導,討論農業學大寨,工業怎樣去支援?先進單位是繼續革命,為支援農業立新功,還是守攤攤,保榮譽,止步不前?通過學習、討論,幹部們提高了認識,增強了戰勝困難的信心。他們放手發動群眾,克服了重重困難,用土辦法製造專用設備,建成了一條製造軸承的生產線,開始投入了小批生產。

中共晉城縣委和縣革委會通過分析這兩個先進廠走過的道路,深刻認識到,在工業支援農業的問題上,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鬥爭是長期的,因此,對於這個問題,不能只抓一次,抓一陣,或者抓一抓,停一停,而要把這個問題當作思想和政治路線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經常抓,反覆抓,一抓到底。只有這樣,才能使地方工業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勝利前進。根據這一認識,他們經常組織地方工業戰線的職工和幹部,認真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教導,反覆批判「支農吃虧」、「支農到頂」等錯誤思想,不斷提高支援農業的自覺性。

思想通,百事通。現在,在縣委和縣革委會的領導下,這個縣已經形成由縣、社、隊工業組成的三級支農網和農機修配、水利排灌、農用動力、化肥農藥、農副產品加工、農村運輸等六條支農線,大大加快了全縣農業機械化的進程。

用小、土、群辦法,發展地方工業[編輯]

發展地方工業,是搞小、土、群,還是搞大、洋、全?是發動群眾熱氣騰騰地辦,還是靠少數人冷冷清清地辦?這是兩條根本對立的路線。晉城縣的實踐證明:什麼時候堅持群眾路線,大搞群眾運動,堅持小型為主,土法上馬,土洋結合,地方工業就能多快好省地向前發展;相反,什麼時候背離了群眾路線,重洋輕土、貪大求洋,地方工業的發展就要受挫折,就會少慢差費。

晉城水泥廠的工人靠三口大鍋兩個缸起家,製成了氧化鋁。為了擴大生產能力,需要建設一個氧化鋁生產車間。這時,一種貪大求洋、依賴國家投資的思想冒了頭。有的人提出要幾十噸鋼板,要搞大型專用設備,要蓋高大的廠房。結果等了兩個多月,洋設備上不去,土的扔在一邊,使氧化鋁的生產受了一定的影響。縣革委會和廠革委會組織廠里幹部舉辦學習班,以毛主席關於「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業發展道路」的教導為武器,批判了貪大求洋的錯誤思想。在統籌安排下,全縣工業部門開展社會主義協作,土法上馬,修舊利廢,大搞技術革新,製成了脫矽機、預熱器、蒸發器等多種設備,在原來土法生產的基礎上,創造出「鹼石灰石燒結法」生產氧化鋁的新工藝,並建成了一座日產四噸氧化鋁粉的生產車間,使氧化鋁的生產迅速發展。

晉城縣用小、土、群的辦法,發展地方工業,顯示了巨大的生命力。目前,全縣社、隊辦的一百五十五個土化肥廠,可年產土化肥一萬五千多噸。全縣五十多個小土高爐,年產生鐵兩萬多噸,除滿足本縣的需要外,還支援了外地一部分。一年來,全縣小機械廠共生產車、刨、鑽、銑、磨等各種機床六百零三台,為縣、社、隊三級農機具修造企業提供了技術裝備。社隊辦的五個小硫酸廠,年產量相當於一個年產三千噸的硫酸廠。這些小型企業,廠小志大,生氣勃勃,成了為農業生產服務的一支生力軍。

晉城縣領導部門從實踐中體會到,依靠群眾,土法上馬,土洋結合,大力發展地方小型工業,有以下好處:第一,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力、物力、財力和分散的自然資源,合理布局,有利戰備;第二,多搞小的、土的,所需設備簡單,容易製造,可以因陋就簡,大家動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第三,投資少,建設易,收效快,一般有兩、三個月或者半年就可以出產品;第四,為農業服務直接、及時,農業需要什麼,工業就生產什麼,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時候生產,機動靈活,適應性強;第五,便於領導和管理,掌握技術快,有利於大搞群眾性的技術革新,自己武裝自己;第六,能夠充分調動各級領導和廣大革命群眾辦工業的積極性,迅速形成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促進地方工業多快好省地發展。

突出政治,加強集中統一領導[編輯]

中共晉城縣委和縣革委會遵照毛主席關於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的偉大教導,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大力加強黨對地方工業的領導。他們把抓好地方工業作為各級黨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縣、社、隊三級領導班子中,都有一名主要負責人分管工業,同時也充實和加強了工交系統的領導班子,把忠於毛主席革命路線、突出政治、有革命幹勁和實踐經驗的基層幹部和工人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加強集中統一領導,使全縣地方工業出現了朝氣蓬勃的嶄新局面。

晉城縣委和縣革委會在加強黨對地方工業的領導中,注意正確處理以下幾個關係:

正確處理工業和農業的關係。有的人把工業和農業對立起來,認為搞工業費勁、麻煩、困難大,主張「你搞你的齒輪彈簧,我種我的五穀雜糧」;也有的人片面強調工業的重要性,一度在發展地方工業中過多地占用了農業勞動力。晉城縣委和縣革委會組織廣大幹部反覆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教導,認識到:工業是主導,有條件辦而又不辦支援農業的工業,就會延緩農業機械化的進程,影響農業的發展;但是,農業是基礎,如果占用農業勞力過多,基礎弄得不牢,工業也發展不了。因此,各級領導在把發展農業放在首要地位的同時,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抓好地方工業,並且妥善地安排了工業和農業的比例關係,首先保證農業戰線有足夠的勞動力。地方工業的發展,縣、社、隊三級也作了必要的分工,如:農業需要的機械,由縣統一組織力量集中搞;製造武裝社隊工業的設備和農機大修,以縣農機廠和縣手工業廠、社為主搞;土化肥、小農具的生產以及農機具中小修,以社隊為主;人民生活必需的輕工業產品,以手工業和城鎮街道工業為主來生產;社隊辦工業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以農為主,農閒大辦,農忙小辦,亦工亦農,常年不斷。

堅持高度的革命精神和嚴格的科學態度相結合。在地方工業蓬勃發展的高潮中,曾經出現過兩種傾向:一種是,有的人看不到群眾中蘊藏着極大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在群眾運動面前束手束腳;另一種是,有的人在群眾辦工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頭腦不冷靜,什麼都想搞,什麼都想快搞、早搞、多搞。針對這兩種傾向,縣委和縣革委會組織廣大幹部和群眾學習毛主席有關教導,既批判了這也不可能那也辦不到的懦夫懶漢思想,也批判了那種脫離實際、貪多求全的思想。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縣委和縣革委會對全縣的自然資源、工農業生產的情況、人民生活需要等,進一步作了調查研究,對地方工業哪些該辦,哪些不該辦,哪些先辦,哪些後辦,哪些上面辦,哪些下面辦,哪些集中辦,哪些分散辦,都進行了全面規劃和綜合平衡,保證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既要批判「利潤掛帥」和「支農吃虧論」,又要注意加強社會主義企業的經濟核算。有的人在批判「利潤掛帥」後,又產生了另一種偏向,說什麼:咱只要堅持了支農大方向,產品成本高一些,賠點錢,也關係不大。因此,有的產品質量過不了關,有的產品成本高,貧下中農不歡迎,甚至有的單位出現了虧損現象。晉城縣委和縣革委會引導廣大幹部和群眾,深入批判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辦企業路線,劃清資產階級的「利潤掛帥」同社會主義企業加強經濟核算的界限,進一步提高了按照毛主席革命路線辦企業的自覺性。他們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技術革新活動,建立和健全了經濟核算制度,從各個環節把住了支農產品的質量關和成本關。去年晉城縣超額完成了國家分配的五十多種支農產品的生產任務,而且產品質量不斷提高,成本顯著降低。全年為國家提供的積累比一九六九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為擴大再生產創造了良好條件。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