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和權利保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和權利保障
2022年3月3日於北京市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本作品收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白皮書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日發表《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和權利保障》白皮書。

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和權利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22年3月)

前言[編輯]

體育對包括殘疾人在內的每個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價值。殘疾人體育是殘疾人增強體質、康復身心、參與社會、實現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是人們認識殘疾人潛能與價值、促進社會和諧共進的獨特渠道。發展殘疾人體育,對於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促進殘疾人融合發展、推動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具有重要意義。殘疾人體育重在參與,這是殘疾人的一項重要權利,是人權保障的重要內容。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關心殘疾人,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發展。中共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將殘疾人事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促進殘疾人體育蓬勃發展。殘疾人體育運動水平不斷提高,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為國爭光、激勵社會,殘疾人體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在即,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殘疾人體育健兒,中國殘疾人體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必將推動國際殘疾人體育運動「一起向未來」。

一、國家發展促進殘疾人體育進步[編輯]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伴隨着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殘疾人體育不斷發展壯大,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潮流的殘疾人體育發展之路。

1.新中國成立後殘疾人體育活動逐步開展。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殘疾人在政治上獲得了和其他人平等的地位,享受應有的公民權利和義務。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殘疾人「有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福利工廠、福利機構、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社會組織和友善的社會環境保障了殘疾人的基本權益,改善了殘疾人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就非常重視全民體育運動,基於學校、工廠、療養院的殘疾人體育逐步發展起來。廣大殘疾人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開展了廣播操、生產操、乒乓球、籃球、拔河等體育活動,為殘疾人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7年,第一屆全國青年盲人運動會在上海舉辦。全國各地建立了聾人體育組織,積極舉辦區域性聾人體育運動會。1959年,舉辦了全國首屆聾人男子籃球賽。全國性殘疾人體育比賽的開展,推動更多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增強了殘疾人體質,激發了殘疾人社會參與的熱情。

2.殘疾人體育在改革開放中快速發展。改革開放後,中國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發展殘疾人事業、改善殘疾人狀況的重大舉措。中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批准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殘疾人事業由改革開放初期以救濟為主的社會福利工作,逐步發展成為綜合性社會事業。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大為改善,殘疾人各方面的權利得到尊重和保障,為發展殘疾人體育奠定了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規定,全社會應當關心、支持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各級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提供方便,公共體育設施要對殘疾人實行優惠辦法,學校應當創造條件為病殘學生組織適合其特點的體育活動。殘疾人體育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和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殘疾人體育工作機制逐步健全,公共服務全面開展,殘疾人體育迎來了快速發展階段。1983年,在天津舉辦全國傷殘人體育邀請賽。1984年,在安徽合肥舉辦首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同年,中國殘奧代表團首次赴美國紐約參加第七屆殘奧會,並實現中國殘奧史上金牌「零的突破」。1994年,北京承辦第六屆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殘疾人運動會(以下簡稱「遠南運動會」),這是中國首次承辦綜合性國際殘疾人體育賽事。2001年,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舉辦權。2004年,中國殘奧代表團在雅典殘奧會上首次獲得金牌數和獎牌數雙第一。2007年,舉辦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上海特奧會」)。2008年,舉辦北京殘奧會。2010年,舉辦廣州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以下簡稱「廣州亞殘運會」)。這一時期,先後成立了中國傷殘人體育協會(後更名為中國殘疾人體育協會、中國殘奧委員會)、中國聾人體育協會、中國智殘人體育協會(後更名為中國特奧委員會)等殘疾人體育組織,並相繼加入國際殘奧委員會等多個國際殘疾人體育組織。各地也先後成立了各類殘疾人體育組織。

3.新時代殘疾人體育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殘疾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強調「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重要力量」「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中國將進一步發展殘疾人事業,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強調「把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要想運動員之所想、辦運動員之所需,為運動員提供方便、快捷、精準、細緻的服務,特別是針對殘疾人運動員的特殊需求,增設相關無障礙設施」。這些重要論述為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把殘疾人事業持續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國家人權行動計劃,殘疾人權益保障更加有力,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目標得到更好實現,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殘疾人體育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殘疾人體育納入全民健身、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等國家戰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規定優先推進體育等公共服務場所的無障礙設施改造,配置無障礙的設施設備。投資建設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廣泛開展,殘疾人體育活動進入社區和殘疾人家庭,越來越多殘疾人走出家門參與體育活動。實施全民健身助殘工程,培養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為重度殘疾人提供居家康復健身服務。全力備戰北京2022年冬季殘奧會,實現冬殘奧參賽大項全覆蓋。殘疾人運動員在平昌冬季殘奧會上勇奪輪椅冰壺金牌,實現冬季殘奧會金牌和獎牌「零的突破」;在東京殘奧會上表現「神勇」,實現金牌數和獎牌數五連冠;參加聽障奧運會、世界特奧會等重大國際賽事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中國殘疾人體育發展水平快速提升,彰顯了中國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制度優勢,展現了中國尊重和保障殘疾人權益的顯著成就,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越來越多殘疾人通過參與體育運動成就出彩人生,實現人生夢想。殘疾人挑戰極限、銳意進取、頑強拼搏的精神激勵了全國人民,促進了社會文明進步。

二、殘疾人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編輯]

中國將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作為實施全民健身、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等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全國性殘疾人體育活動,改善體育服務,豐富活動內容,加強科研教育,殘疾人群眾性康復健身體育活動日益活躍。

1.殘疾人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城鄉基層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活動因地制宜,活躍開展。通過推廣社區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項目、政府購買體育健身服務等方式,推動殘疾人在基層社區開展體育健身和競賽活動。全國殘疾人社區文體活動參與率由2015年的6.8%持續提升至2021年的23.9%。各級各類學校組織殘疾學生開展適合其特點的日常體育活動,創編推廣排舞、啦啦操、旱地冰壺等適合殘疾學生集體參與的運動項目。鼓勵大中小學生參與特奧大學計劃和融合活動等項目,動員醫務工作者參與體育康復、運動員分級、特奧運動員健康計劃等活動,組織體育工作者參與殘疾人體育健身、競賽訓練等專業工作,為殘疾人體育提供志願服務。全國殘疾人運動會設有康復健身類體育比賽項目。舉辦殘疾人民間足球賽,設盲人、聾人、智力殘疾人等多個組別。全國殘疾人排舞公開賽參與隊伍擴展至近20個省(區、市),越來越多的特殊教育學校將排舞項目列為大課間體育活動。

2.全國性殘疾人體育活動風生水起。各類殘疾人每年定期參加「全國特奧日」「殘疾人健身周」和「殘疾人冰雪運動季」等全國性殘疾人體育活動。自2007年起,每年7月20日開展「全國特奧日」活動,智力殘疾人通過參加特奧運動,挖掘潛力、增強信心、融入社會。自2011年起,每年「全民健身日」所在周全國集中開展「殘疾人健身周」活動,舉辦輪椅太極拳、柔力球、盲人足球等健身運動項目。殘疾人通過參加康復健身體育賽事和活動,學習殘疾人體育文化知識,開展體驗運動項目,了解各種康復健身器材,展示和交流康復健身技能,增強了身體素質,陶冶了性情,激發了生活熱情,培養了融入社會的自信。肢殘人輪椅馬拉松、盲人象棋交流挑戰賽、全國聾人柔力球交流賽等賽事已成為全國性品牌活動。

3.殘疾人大眾冰雪運動蓬勃發展。自2016年起,連續6年舉辦「殘疾人冰雪運動季」,為殘疾人參與冰雪運動搭建平台,帶動殘疾人融入「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從首屆開展的14個省級單位發展到現在的31個省(區、市)。各地因地制宜舉辦冬季殘疾人體育活動,開展冬殘奧項目體驗、大眾冰雪體育賽事、冬季康復健身訓練營、冰雪嘉年華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創編和推廣了迷你滑雪、旱地滑雪、旱地冰壺、冰蹴球、滑冰、冰橇、雪橇、冰上自行車、雪地足球、冰上龍舟、雪地拔河、冰河釣魚等新穎有趣、深受殘疾人喜愛的大眾冰雪運動項目。通過編製發放《殘疾人冬季體育健身項目和活動方法指導手冊》等,為基層殘疾人冬季體育健身提供服務和支持。

4.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服務不斷改善。實施「自強健身工程」和「康復體育關愛工程」,促進殘疾人康復健身。加強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服務隊伍建設,創編推廣殘疾人康復體育、健身體育項目和方法,研發推廣康復體育、健身體育器材,豐富殘疾人體育服務產品,推進社區殘疾人健身體育和居家重度殘疾人康復體育服務。《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等國家政策法規明確要求改善殘疾人健身環境,要求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向殘疾人開放。截至2020年,全國殘疾人健身示範點累計建設10675個,共培養、發展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12.5萬名,為43.4萬戶重度殘疾人提供了康復體育進家庭等服務。同時,面向經濟欠發達地區和鄉鎮、農村地區給予重點支持,積極引導建設殘疾人冬季健身活動服務站點。

5.殘疾人體育教學科研取得進步。中國把殘疾人體育納入特殊教育和師範、體育教學計劃,殘疾人體育科研機構建設步伐加快,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體育發展專業委員會以及多所高校成立的殘疾人體育科研機構成為殘疾人體育科研的重要力量。殘疾人體育人才培養初步形成體系,部分高校開設殘疾人體育相關選修課程,培養了一批殘疾人體育專業人才。殘疾人體育科研成果不斷豐富。截至2021年,關於殘疾人體育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累計超過20項。

三、殘疾人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編輯]

殘疾人參與體育賽事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運動員參加國內國際殘疾人體育賽事,勇於挑戰,超越自我,展現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1.在重大國際殘疾人體育賽事中表現優異。自1987年起,中國智力殘疾人參加了9屆世界夏季特奧會和7屆世界冬季特奧會,展示了「勇敢嘗試、爭取勝利」的特奧精神。1989年,中國聾人體育首次走出國門,參加了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第16屆世界聾人運動會。2007年,在美國鹽湖城第16屆冬季聾奧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1枚銅牌,首次在冬季聾奧會上奪得獎牌。此後在多屆夏季和冬季聾奧會上取得佳績。積極參加亞洲殘疾人體育賽事,屢獲殊榮。1984年,中國殘奧體育代表團24名殘疾人運動員在紐約第7屆殘奧會上參加了田徑、游泳、乒乓球三個大項的比賽,獲得2枚金牌、24枚獎牌,在殘疾人群體中掀起了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潮。此後中國殘奧體育代表團相繼參加了歷屆殘奧會,成績穩步提升。2004年,在雅典第12屆殘奧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63枚金牌、141枚獎牌,金牌數和獎牌數躍居第一。2021年,在東京第16屆殘奧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96枚金牌、207枚獎牌,連續五屆實現金牌、獎牌榜雙第一。「十三五」時期,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共參加160項國際賽事,取得1114枚金牌。

2.全國性殘疾人體育賽事影響不斷擴大。自1984年舉辦首屆全國殘運會以來,中國已先後舉辦11屆全國殘運會,比賽項目從田徑、游泳、乒乓球發展到34個項目。自1992年第三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起,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正式列入國務院審批的大型運動會系列,形成每四年舉辦一次的機制,殘疾人體育逐步進入制度化、規範化的發展軌道。2019年,在天津舉辦的第十屆全國殘運會暨第七屆全國特奧會首次實現全國殘運會和全國運動會同城舉辦。2021年,在陝西舉辦的第十一屆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首次實現全國殘特奧會和全國運動會同城同年舉辦,促進了兩個運動會的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樣精彩。除了舉辦全國殘運會,還在各地舉辦全國性肢殘人、盲人、聾人等各類單項賽事,吸引各類殘疾人廣泛參與體育運動。通過舉辦經常性全國殘疾人體育賽事,培養了殘疾人運動員隊伍,提升了殘疾人運動水平。

3.冬殘奧運動水平快速提升。北京冬殘奧會的成功申辦,為中國冬殘奧運動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中國高度重視冬殘奧會備戰工作,制定實施了系列行動方案,積極推動項目布局,統籌訓練設施、器材保障、科研服務,組織訓練營選拔優秀運動員,加強技術力量培養和國際合作,聘請國內外高水平教練員,組建國家集訓隊,高山滑雪、冬季兩項、越野滑雪、單板滑雪、冰球、輪椅冰壺等6個冬殘奧大項全部納入全國殘運會賽事,推動29個省(區、市)開展冬季項目。自2015年至2021年,全國開展的冬殘奧會大項由2個拓展到6個,實現了比賽大項全覆蓋;運動員由不足50人發展至近千人,技術官員從無到有發展到100多人。自2018年起,每年舉辦全國性冬殘奧項目比賽,並納入2019年和2021年全國殘運會賽事。2016年以來,中國殘疾人運動員參加冬殘奧系列國際賽事,共獲得47枚金牌、54枚銀牌、52枚銅牌。中國將有96名運動員參加北京冬殘奧會全部6個大項73個小項的比賽,與2014年索契冬殘奧會相比,參賽運動員增加了80餘名,參賽大項增加了4個、小項增加了67個。

4.殘疾人運動員培養保障機制逐步完善。根據殘疾人運動員的類別及適宜開展的體育項目,對殘疾人運動員進行醫學和功能分級,為殘疾人運動員公平參與各類體育項目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建立完善縣級發現選送、市級培養提高、省級集訓參賽和國家重點培養四級聯動的殘疾人運動員業餘訓練體系,舉辦青少年選拔賽、訓練營,加強後備人才培養。加強殘疾人體育教練員、裁判員、分級員等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建設,命名45個國家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為殘疾人運動員競賽、訓練、培訓、科研等提供保障和服務。各級政府採取措施,切實解決殘疾人運動員就學、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開展優秀運動員免試進入高校試點工作。制定《殘疾人體育賽事活動管理辦法》,促進殘疾人體育賽事規範、有序發展。加強殘疾人體育道德作風建設,嚴禁使用違禁藥物和各種違規行為,維護殘疾人體育比賽的公平、公正。

四、為世界殘疾人體育運動作出貢獻[編輯]

開放的中國積極承擔國際義務,成功舉辦北京殘奧會、上海特奧會、北京遠南運動會、廣州亞殘運會,全力籌辦北京冬殘奧會、杭州亞殘運會,有力促進了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為國際殘疾人體育運動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全面參與國際殘疾人體育事務,不斷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國際殘疾人組織交流合作,增進各國人民包括殘疾人之間的友誼。

1.成功舉辦亞洲綜合性殘疾人體育賽事。1994年,北京舉辦第六屆遠南運動會,42個國家和地區的殘疾人代表團共1927人參加,規模超過歷屆。這是中國首次舉辦國際綜合性殘疾人運動會,展示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加深了社會對殘疾人的了解,助推了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對推進「亞太殘疾人十年」行動產生了積極影響。2010年,在廣州舉辦首屆亞殘運會,41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參賽。這是亞洲殘疾人體育組織重組後舉辦的首屆運動會,也是亞運會與亞殘運會歷史上首次在同城同年舉行,進一步推動了廣州的無障礙環境建設。通過舉辦亞殘運會,在全社會廣泛傳播了殘疾人體育精神,營造了扶殘助殘、殘健融合的良好氛圍,使更多殘疾人共享社會發展成果,提高了亞洲殘疾人體育運動水平。2022年,第四屆亞殘運會將在杭州舉辦。屆時,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800名殘疾人運動員將參加22個大項、604個小項的競賽,必將有力促進亞洲人民的友誼與合作。

2.圓滿舉辦上海特奧會。2007年,上海舉辦第12屆上海特奧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多名特奧運動員、教練員參與了25個項目比賽。這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在亞洲舉辦的特奧會,鼓勵了智力殘疾人參與社會的勇氣,推動了中國特奧運動的發展。為迎接並紀念上海特奧會,中國將每年7月20日定為「全國特奧日」,上海成立了「陽光之家」,幫助智力殘疾人進行康復訓練、教育培訓、日間照料、職業康復。在此基礎上,全國推廣「陽光家園」計劃,支持各地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和家庭開展托養服務工作。

3.高水平舉辦北京殘奧會。2008年,北京舉辦第13屆殘奧會,147個國家和地區的4032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賽會設20個大項、472個小項,運動員人數、參賽國家和地區數、比賽項目數都創殘奧會歷史新高。北京殘奧會開啟了殘奧會與奧運會「同時申辦、同城舉辦」的新模式,兌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承諾,為世界奉獻了一屆高水平、有特色的殘奧會,「超越、融合、共享」理念是中國對國際殘奧運動的精神貢獻。殘奧會在體育設施、城市交通、無障礙環境建設、志願服務等方面留下了豐富遺產,有力促進了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北京市建設了一批規範化、標準化的「溫馨家園」,殘疾人及其家庭可以就近就便享受職業康復、教育培訓、日間照料、文體活動等服務,為平等融入社會生活創造了條件。社會各界進一步增進了對殘疾人事業和殘疾人體育的認識,「平等、參與、共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社會尊重、理解、關心、幫助殘疾人的氛圍更加濃厚。中國履行了對國際社會的鄭重承諾,廣泛弘揚了「團結、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促進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讓「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響徹寰球,贏得了國際社會高度評價。

4.全力籌辦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贏得了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舉辦權,北京成為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季殘奧會又舉辦冬季殘奧會的城市,冬殘奧運動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中國全面落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突出「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積極與國際殘奧委員會等國際體育組織溝通合作,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精心做好賽會組織、賽會服務、科技應用、文化活動等各項籌辦工作。北京自2019年起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行動,確定城市道路整改、公共交通、公共服務場所、信息交流等重點領域17項重點任務,累計完成33.6萬個點位改造,基本實現首都功能核心區無障礙化,城市無障礙環境規範性、適用性、系統化水平顯著提升。張家口積極推進公共設施無障礙建設,城市無障礙環境顯著改善。建立完善以殘疾人冰雪運動為支撐的殘疾人冬季活動體系,加快推動殘疾人冰雪運動普及。北京冬殘奧會將於2022年3月4日至13日舉辦。截至2022年2月20日,來自48個國家(地區)的647名運動員註冊參賽。中國已做好準備,迎接世界冬殘奧運動員參賽。

5.積極參與國際殘疾人體育事務。隨着中國殘疾人體育走向世界,中國在國際殘疾人體育事務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話語權和影響力逐步擴大。自1984年起,中國相繼加入國際殘奧委員會、國際傷殘人體育組織、國際盲人體育聯合會、國際腦癱人體育協會、世界聾人體育聯合會、國際輪椅運動聯合會、國際特殊奧林匹克委員會、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殘疾人運動聯合會等世界殘疾人體育組織,與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殘疾人體育組織建立了友好關係。中國殘疾人體育協會、中國聾人體育協會、中國特奧委員會已經成為世界殘疾人體育組織的重要成員。積極參加國際殘奧委員會代表大會等國際殘疾人體育有關重要會議,共商國際殘疾人體育發展大計。中國殘疾人體育官員、裁判員、專家等獲任遠南運動會聯合會執委會、世界聾人體育聯合會、國際盲人體育聯合會執委和專項委員會負責人。為培養殘疾人體育技術力量,先後推薦和委派專業人員擔任有關國際殘疾人體育組織的技術官員和國際裁判。

6.深入開展殘疾人體育國際交流。1982年,中國首次組派體育代表團參加第三屆遠南運動會,中國殘疾人體育逐步融入世界殘疾人體育。中國積極開展國際殘疾人體育友好交流與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中非合作論壇等多邊合作機制和雙邊交往中,把殘疾人體育作為人文交流的重要內容。2017年,舉辦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殘疾人事務主題活動,發布《關於促進「一帶一路」殘疾人事務合作交流的倡議》和相關文件,搭建體育設施資源共享機制,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殘疾人運動員、教練員開放45個國家級殘疾人夏季和冬季體育訓練中心。2019年,舉辦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殘疾人事務主題活動體育分論壇,促成各殘疾人體育組織間互學互鑒,共同打造殘疾人體育事業交流合作典範。同年,中國殘奧委員會與芬蘭、俄羅斯、希臘等國殘奧委員會簽訂了殘疾人體育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中外地方和城市間的殘疾人體育交流日趨活躍。

五、殘疾人體育展現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編輯]

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不僅體現出殘疾人的體育精神與實力,更體現出中國式的人權與國家發展的成績。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幸福生活作為最大的人權,促進人權事業全面發展,切實保障包括殘疾人在內的特定群體的各項權益。參與體育活動的權利是殘疾人全面實現生存權和發展權的重要內容。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符合中國國情,有效回應殘疾人群體的需要,促進殘疾人身心健康。殘疾人體育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的生動寫照,弘揚了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了各國人民的交往、了解和友誼,為構建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權治理秩序、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殘疾人身心健康。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以發展促進殘疾人權益保障。國家在發展戰略中納入殘疾人事業,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目標。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手段。殘疾人通過參與體育活動,有助於改善身體機能,減輕和消除功能障礙,增強獨立生活能力,滿足興趣愛好,增加社會交往,提高生活品質,實現人生價值。中國高度重視殘疾人健康權利保障,強調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中國把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納入殘疾人康復服務。各級政府面向基層,創新服務方式,開展廣泛的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工作。在學校教育中保障殘疾學生平等參與體育、增進身心健康和發育。殘疾人的健康權利通過體育活動得到更好保障。

2.堅持立足中國國情,促進殘疾人平等融合。中國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本國實際相結合,堅持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把增進人民福祉、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國的法律制度規定殘疾人享有與所有人平等的參與文化體育生活的權利,在實施中加強對殘疾人權利的平等保護和特殊扶助。國家建立和完善公共體育設施及服務,確保殘疾人獲得公共體育服務的均等化。國家採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體育領域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無障礙改造,完善各類體育場館設施並向所有殘疾人開放,落實合理便利支持,消除殘疾人充分參與體育活動的外部障礙。北京冬殘奧會等體育賽事為殘疾人全面參與社會生活創造了體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城市發展和區域發展方面的豐厚遺產。各地舉辦殘疾人重大體育賽事的場館,在賽後繼續服務殘疾人,並為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提供了樣板。各級政府完善社區殘疾人體育設施,培育扶持殘疾人體育組織和文藝團體,購買多樣的社會服務,舉辦殘健融合的體育活動,促進殘疾人社區文體活動參與率不斷提高。相關組織和機構研發推廣適合國情和各類別殘疾人鍛煉的小型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器材,創編普及項目和方法。殘疾人充分參與體育活動,追求卓越,突破自我,團結拼搏,共享平等融合,實現人生出彩。殘疾人體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愛生命、弱有所扶、和合包容,鼓舞和激勵更多殘疾人熱愛體育、參與運動。廣大殘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發揚中華體育精神,在體育中展現生命力量和卓越品格。殘疾人通過體育活動,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得到更好保障。

3.堅持同等重視各類人權,實現殘疾人全面發展。殘疾人體育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殘疾人的生活水平和人權狀況。中國確保殘疾人享有各項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權利,為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和社會生活、實現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充分吸收殘疾人及其社會組織、群眾代表的意見,使國家體育制度更加公平和包容。不斷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和福利服務,穩步提高殘疾人受教育水平,更好保障殘疾人就業權利。完善殘疾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大對殘疾人人身財產的保護力度,消除基於殘疾的歧視。定期開展殘疾人體育先進評選,表彰在殘疾人體育發展中作出積極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加強對殘疾人體育活動的宣傳報道,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傳播殘疾人體育新觀念新風尚,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社會大眾深入了解「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的殘奧會價值,認同無障礙理念,增強平等融合意識,對殘疾人事業各項工作更加關注和支持。社會各界通過「殘疾人健身周」「殘疾人文化周」「全國特奧日」「殘疾人冰雪運動季」等契機,以活動贊助、志願服務、拉拉隊等形式支持促進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共享社會文明成果。殘疾人體育活動推動全社會增強尊重和保障殘疾人固有尊嚴和平等權利的社會氛圍,有力地促進了社會文明進步。

4.堅持推進國際合作,加強殘疾人體育交流。中國主張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將殘疾人體育作為殘疾人領域國際友好交流的重要部分。作為體育大國,中國在國際殘疾人體育事務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力促進了區域和全球殘疾人體育發展。中國殘疾人體育蓬勃發展,是中國積極履行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取得的豐碩成果。中國尊重各國文化、體育和社會制度的多樣性,強調國際體育活動和規則中的公平正義。中國不附加任何條件,積極向國際殘奧委員會發展基金捐款,搭建體育設施資源共享機制,向國外殘疾人運動員、教練員開放國家級殘疾人體育訓練中心。中國促進殘疾人廣泛參與國際體育活動,增進民間交流了解和民心相通,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權治理秩序,升華了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國強調殘疾人是人類大家庭的平等成員,始終高揚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推動殘疾人體育國際交流合作,以殘疾人體育交流合作描繪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宏偉畫卷,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結束語[編輯]

關心殘疾人,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發展殘疾人體育,對於激勵廣大殘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弘揚自強不息時代精神,營造全社會理解、尊重、關心、支持殘疾人和殘疾人事業,共同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同時也要看到,中國殘疾人體育發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存在較大的地區和城鄉差距,服務能力仍然不足,康復健身體育的參與率還需進一步提高,殘疾人冰雪運動還需進一步普及,發展殘疾人體育依然任重道遠。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弱有所扶,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提高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切實尊重和保障包括殘疾人參與體育運動的權利在內的各項權益,推動殘疾人事業向現代化邁進,不斷滿足廣大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