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共諸城縣委從提高各級幹部路線鬥爭覺悟入手 認真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經濟政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中共諸城縣委從提高各級幹部路線鬥爭覺悟入手 認真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經濟政策
新華社
1972年1月1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新華社濟南一九七二年一月八日電 中共山東省諸城縣委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深入進行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帶領各級幹部認真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經濟政策,促使全縣農業學大寨運動不斷深入發展,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的增長。一九七一年,全縣糧食畝產由一九七○年的三百八十二斤增加到五百零一斤;棉花畝產皮棉由一九七○年的九十一斤增加到一百零一斤。糧、棉都達到了《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規定的指標,油、煙等經濟作物也有一定的增長。隨着農業的豐收,對國家的貢獻越來越大,一九七一年全縣超額完成了糧食徵購任務,棉花、花生等也超額完成了國家收購計劃。實踐使這個縣的廣大幹部認識到,政策是路線的具體體現,只有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無產階級政策,才能保證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貫徹執行,保證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沿着正確的方向向前發展,從而大大提高了各級幹部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和政策的自覺性。

中共諸城縣委在貫徹執行黨的農村經濟政策方面,經歷了一個從不夠自覺到比較自覺的過程。

一九七○年冬天,諸城縣人民在黨的「九大」團結、勝利路線的鼓舞下,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新高潮。幾十萬貧下中農和社員群眾,鬥志昂揚,意氣風發,頂風冒雪,治山治水,決心徹底改變諸城的面貌。在這種大好形勢下,有的幹部產生了自滿情緒,認為群眾的積極性這樣高,證明工作做得不錯。但是,諸城縣委卻發現,在大好形勢下,也還存在着若干問題。例如,有的大隊在開始時,群眾熱情很高,但不能持久;有的大隊計劃訂出來了,行動卻很緩慢。為什麼會這樣?縣委派人到出現這種情況的呂標公社焦家莊子大隊去了解。原來,這個大隊經過全大隊七個生產隊的商量,制訂了一個治嶺改土的規劃,由各生產隊抽調勞力進行。但是,短期內能夠受益的只有兩個生產隊。因為沒有根據互助互利和等價交換的原則認真落實政策,結果有些生產隊出工不積極,大隊東調西調只抽出二百個勞力,幹了二十天,才建了七、八畝高產穩產田。後來,縣委幫助這個大隊認真貫徹執行了黨的政策,採取受益隊和非受益隊互相換工、補工的辦法,大大調動了各生產隊建設高產穩產田的積極性,勞力由原來的二百人增加到四百一十人,一個冬春,共建設高產穩產田二百二十畝,超過原定計劃七十畝。這件事,使諸城縣委領導成員認識到,領導群眾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是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但是,如果不落實體現毛主席革命路線的黨的政策,就不能使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扎紮實實地開展起來。只有堅決地貫徹執行黨的政策,才能保證革命和生產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勝利前進。為此,去年以來,縣委和各公社黨委先後舉辦了三、四期毛澤東思想學習班,組織大隊支部書記以上黨員幹部四千多人,學習黨的路線和政策,以路線為綱,分清那些做法是符合毛主席革命路線和政策的;那些做法是違反毛主席革命路線和政策的。幫助大家從提高路線鬥爭的覺悟入手,來認識落實政策的重要性。許多社、隊也分別舉辦了黨員和基層幹部學習班,把政策教育作為路線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組織大家學習。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從此,從縣委到大隊黨支部,各級黨組織都把落實黨在農村中各項政策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做到經常學習政策,不斷宣傳政策,形勢越好,群眾情緒越高,越注意落實黨的政策。

諸城縣委從實踐中深切體會到,在貫徹執行黨的政策的過程中,存在着兩個階級、兩條路線、兩種世界觀的鬥爭,必須經常注意同來自「左」的或右的方面的干擾和破壞作鬥爭,才能保證黨的政策落實。 這個縣在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期間,全縣養豬事業有很大發展。但是,由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從右的方面干擾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後來,這個縣的養豬事業特別是集體養豬事業一度下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廣大革命群眾批判了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這時一小撮階級敵人又鼓吹反動的極「左」思潮,從「左」的方面干擾養豬事業的發展。新縣委成立後,嚴格地按照黨的政策辦事,在積極發展集體養豬事業的同時,繼續鼓勵社員家庭養豬,明確規定社員家庭養豬投肥記工和獎勵飼養肥豬的辦法,幫助社員解決一部分豬飼料和幫助困難戶解決仔豬問題,排除了來自右的和「左」的方面的干擾。與此同時,還向各社隊介紹了王家大隊、格德夼大隊認真落實黨的政策,促進養豬事業發展的經驗,使全縣生豬的飼養量迅速地由十五萬七千頭發展到三十三萬頭,平均每戶一點八五頭。

毛主席教導說:「共產黨領導機關的基本任務,就在於了解情況和掌握政策兩件大事」。諸城縣委堅決遵照毛主席的教導辦事。他們深切地體會到,這兩件大事是不可分割的。要掌握好黨的政策,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政策,就必須了解實際情況。因此,他們在貫徹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和政策中,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反覆進行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和解決執行政策中的問題,不斷總結推廣典型經驗,使黨的政策落實到基層。

去年,這個縣在奪得小麥豐收以後,三十幾萬畝雜交高粱又獲得平均畝產五百斤的好收成,幹部和群眾熱情高幹勁大。但是,有個別隊的群眾卻反映「產糧多了,吃糧少了」。為什麼豐收之後有的隊社員的吃糧反而少了呢?縣委派出幾個調查組,進行了調查,發現主要是由於這些生產隊沒有按黨的分配政策辦事,留的公共積累和集體儲備糧、飼料、種子太多,因而影響了社員的糧食分配。發現這些問題後,縣委對這些隊的幹部進行了教育,使他們認識到這不單是社員少分了幾斤糧食的問題,而是違反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政策,從而幫助這些生產隊及時糾正了原來的錯誤做法。接着,縣委對全縣各社隊的分配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檢查,指導各社隊按照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原則,較好地完成了年終分配工作,基本上做到了增產單位的社員,收入都高於一九七○年,堅持了黨的分配政策。

諸城縣委在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經濟政策中,把這些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給了群眾,調動了廣大貧下中農和社員群眾維護和貫徹黨的政策的積極性。去年,城關公社黃疃大隊在進行農田基本建設時,未經社員討論,有人主張打亂各生產隊土地界限,重新劃方定片,統一治理平整。這個大隊的貧下中農和社員群眾對照黨的政策,批評了這種錯誤意見,並且經過集體討論,擬定了在不打亂各隊土地的前提下,進行統一規劃、綜合治理的辦法,結果不但保證了農田平整的質量,還大大加快了農田基本建設的進度。

由於黨的政策深入人心,幹部能自覺執行黨的政策,群眾懂得政策,幫助幹部落實政策,現在,這個縣的革命和生產形勢越來越好,廣大幹部和群眾在黨的「九大」團結、勝利的路線指引下,正在更加意氣風發地奮勇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