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
1958年9月19日
發布機關: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件
1987年國務院關於廢止部分外事外經貿、工交城建、勞動人事和教科文衛法規的通知宣佈適用當時情況之具體規定而自行失效。

  (一)經濟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已經取得了基本勝利,政治戰線上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社會主義建設在工農業生產方面已經出現了大躍進的形勢。為了徹底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必須在繼續進行經濟戰線、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的方向,積極地進行「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決議)隨着工農業生產的大躍進,文化革命已經開始進入高潮,這主要表現在全國掃盲運動、教育事業和各種文化事業的迅速發展。正確地領導教育工作,堅持黨的教育工作的方針,反對右傾思想和教條主義,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掃除文盲,普及教育,培養出一支數以千萬計的又紅又專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的隊伍,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巨大的歷史任務之一。

  (二)全國解放九年以來,我國教育工作在黨的領導之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這些成績是:從帝國主義者手裡收回了教育主權;妥善地接收了全國的學校;取消了國民黨反動派對學校的法西斯管理制度和對學生的法西斯教育和特務統治;建立起社會主義的教育制度;基本上肅清了隱藏在教育界的反革命分子和其它壞分子;在學校中開設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課程;在教師和學生中進行了思想改造;進行了院系調整和教學改革;進行了反對資產階級右派的鬥爭;高等學校、中等學校和小學的在校學生都增加幾倍;掃盲運動和業餘的文化技術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學校中開始普遍地實行了勤工儉學;在教育工作者的隊伍中建立了黨的組織,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大量的幹部。在教育工作崗位上,絕大多數的同志是努力執行了黨的指示的。成績是主要的,但是,教育工作在一定的時期內曾經犯過教育脫離生產勞動、脫離實際、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視政治、忽視黨的領導的錯誤。九年的工作,使我們得到了經驗,並且使我們有可能更加明確地和系統地提出黨和國家的教育工作方針,以便團結全黨和一切可能團結的教育工作者,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傾思想和教條主義思想,更好地為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而奮鬥。

  (三)黨的教育工作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為了實現這個方針,教育工作必須由黨來領導。沒有黨的領導,社會主義的教育是不能設想的。教育是改造舊社會和建設新社會的強有力的工具之一。教育工作必須在黨的領導之下,才能很好地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消滅一切剝削階級和一切剝削制度的殘餘服務,為建設消滅城市與鄉村的差別和消滅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的共產主義社會服務。共產主義社會的全面發展的新人,就是既有政治覺悟又有文化的、既能從事腦力勞動又能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而不是舊社會的只專不紅,脫離生產勞動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黨所提出的「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的口號,正確地解釋了「全面發展」的涵意。必須在黨的領導之下,團結全國的工農勞動群眾和廣大的知識分子,同「為教育而教育」,「勞心與勞力分離」和「教育只能由專家領導」的資產階級思想進行堅決的鬥爭。黨的教育工作方針同資產階級教育工作方針之間的鬥爭,按其性質來說,是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兩條道路之間的鬥爭。

  在一切學校中,必須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培養教師和學生的工人階級的階級觀點(同資產階級進行鬥爭),群眾觀點和集體觀點(同個人主義觀點進行鬥爭),勞動觀點。即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結合的觀點(同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主張勞心勞力分離的觀點進行鬥爭),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同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觀點進行鬥爭)。必須改變政治教育中脫離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脫離具體教育對象的教條主義的教學方法。評判學生學習成績的時候,應該把學生的政治覺悟放在重要的地位,並且應該以學生的實際行動來衡量學生的政治覺悟的程度。輕視政治思想工作,和拒絕在學校中設政治課,不論用什麼藉口,都是錯誤的。

  在一切學校中,必須把生產勞動列為正式課程,每個學生必須依照規定參加一定時間的勞動。現在勤工儉學的運動已經普遍開展起來了,事實證明,只要領導得好,參加生產勞動對學生來說,不論在德育、智育或體育方面都有好處,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的一條正確道路。今後的方向,是學校辦工廠和農場,工廠和農業合作社辦學校。學校辦工廠和農場,可以自己辦,也可以協助工廠和農業合作社辦。學生可以在學校自辦的工廠和農場中勞動,也可以到校外的工廠和農業合作社去參加勞動。學校辦工廠和農場,要儘可能注意同教學結合。學校也要協助工廠和農業合作社開辦學校。地方黨委和政府,應該把學校所辦的工廠和農場,納入地方的生產計劃和商業銷售計劃,對它們供給原料和推銷它們的產品,派技術工人去傳授生產技術,並注意指導和組織他們的生產。工廠和農業合作社辦學校,可以訓練工廠和農業合作社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也應該為其它工業部門或農業部門訓練人才,應該注意辦技術學校,也應該注意辦普通學校來提高所有人員的文化水平,因為這是實現文化革命所必需的,是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所必需的。這種學校也應該納入地方的教育計劃,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注意領導這種學校,幫助他們逐步解決師資方面的困難,特別是解決基礎課程的師資的困難。在缺乏勞動的學校里強調勞動。在缺乏基礎課程的學校里強調基礎課程,使兩種學校都向自己所缺乏的方面發展,逐步向理論與實際的更完善的結合前進。為了訓練大量稱職的師資,縣以上的各級黨委和人民委員會都必須發展師範教育。

  一切教育行政機關和一切學校,應該受黨委的領導;黨委應該注意在學校師生中發展黨和青年團的組織。中央人民政府各部門所屬的學校,在政治上應該受當地黨委的領導。在一切高等學校中,應該實行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一長制容易脫離黨委領導,所以是不妥當的。學校黨委,應該配備黨員去領導級和班的工作、配備黨員去做政治思想工作、學校的行政工作和生產管理工作。黨委書記和委員力求擔任政治課的教學、研究工作。學校黨委應該在教師中經常注意進行思想改造的工作,注意培養新生力量。在提拔師資的時候,要首先注意政治思想條件、學識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資歷應該放在次要的地位。在鑑定學生的時候,要首先注意政治覺悟的程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注意課內學習的成績。一切中等學校和初等學校,也應該放在黨委的領導之下。為了加強黨在教育事業中的領導,各級黨委要輸送一批幹部到教育機關和學校中去。

  (四)為了多快好省地發展教育事業,必須動員一切積極因素,既要有中央的積極性,又要有地方的積極性和廠礦、企業、農業合作社、學校和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為此必須採取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全面規劃與地方分權相結合的原則:

  甲、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是全國統一的,違反這個統一性,就破壞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原則。但是,在這個統一的目標下,辦學的形式應該是多樣性的,即國家辦學與廠礦、企業、農業合作社辦學並舉,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並舉,成人教育與兒童教育並舉,全日制學校與半工半讀、業餘學校並舉,學校教育與自學(包括函授學校、廣播學校)並舉,免費的教育與不免費的教育並舉。這就是說,全國將有三類主要的學校:第一類是全日制的學校,第二類是半工半讀的學校,第三類是各種形式的業餘學習的學校。

  乙、三類學校中,有一部分要擔負提高的任務。這部分學校必須有完備的課程,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學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的質量,提高各門學科的水平。這些學校應該在不損害原有水平的情況下,努力幫助建設新校的工作,但降低這些學校的水平,對整個教育事業來說是不利的。為了很快地普及教育,應該大量發展業餘的文化技術學校和半工半讀的學校,因為這種學校可以全部或者大部解決自己的經費,很少需要或者不需要政府的幫助,因為這種學校可以按照「能者為師」的原則就地找到師資。現在用大量發展業餘的文化技術學校和半工半讀的學校的形式來普及教育,對於提高工業和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和提高廣大人民的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種學校將要逐漸成為在課程、設備、師資等方面日益完備的學校。業餘學校在將來有遠大的前途,隨着工業和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隨着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勞動時間將會縮短,這時候,業餘學校和半工半讀的學校就沒有區別了。隨着生產的發展和公共積累的增多,收費的學校也將變為免費的學校。我們的原則,是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是「兩條腿走路」,不是「一條腿走路」。

  丙、為了在教育工作中既能發揮中央人民政府各部門的積極性,又能發揮地方的積極性,選部的小學中學和大部分的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已經下放給省、市、自治區管理;仍屬中央備部的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也應該由各部下放給各部所直接領導的廠礦、企業、農場管理。

  各大協作區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各省、市、自治區也應該逐漸建立起這種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然後,每個專區,每個縣也應該這樣做。各省、市、自治區有責任滿足中央各部所屬學校的招生任務,教育事業發達的地區有幫助教育事業落後的地區的責任,教育事業落後的地區要盡力在三年至五年內做到不向別的省、市、自治區招生中央教育部負責全國教育事業的綜合規劃和平衡。

  現行的學制是需要積極地和妥當地加以改革的,各省、市、自治區的黨委和政府有權對新的學制積極進行典型試驗,並報告中央教育部。經過典型試驗取得充分的經驗之後,應該規定全國通行的新學制。

  高等學校的教材,應該在黨委領導下來取黨委、教師、學生「三結合」的方法,經過大鳴大放,大爭大辯,認真予以修訂。中小學百科書,由各省、市、自治區組織力量編寫,編寫時應該結合當地具體情況。中央教育部應召開各種教材的專門會議,交流經驗,推薦較好的教材,確定全國應該通用的那一部分教材,確定各類學校的最低限度和最高限度的科目。

  全國高等學校招生的日期,是7月下半月和8月上半月。在這個統一規定下,各省、市、自治區有權依照當地的情況規定本地區的學歷,報告中央教育部。廢除全國統一的學歷。

  地方黨委應該組織學校同工業、農業,商業、文化事業、科學研究事業等各方面的協作。

  關於職權下放後中央與地方的分工協作問題,依照中共中央和國務院1958年8月4日關於教育事業管理權力下放問題的規定辦理。

  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中的特殊問題,由省、市、自治區作出決定,報告中央教育部。

  (五)教育是人民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是為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而需要教育事業的。辦教育需要依靠專門的隊伍,沒有強大的專門隊伍是不行的。但是,教育工作的專門的隊伍必須與群眾結合,辦教育更必須依靠群眾。把教育工作神秘化,以為只有專家才能辦教育,「外行不能領導內行」,「黨委不懂教育」,「群眾不懂教育」,「學生不能批評先生」,那就是錯誤的。這種迷信,只能妨礙教育成為人民群眾的事業,妨礙教育工作為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因而也妨礙教育工作的發展和進步。辦教育應該在黨委領導之下,把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同群眾結合起來,採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方法,貫徹全黨全民辦學。

  在學校內部,在政治工作、管理工作、教學工作、研究工作等方面,也應該貫徹黨委領導下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

  1.大鳴大放,大字報,應該成為一切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提高師生政治覺悟、改進教學方法和教育管理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師生團結的普遍和經常採用的方法。

  2.制定學校教育計劃,制定教學大綱的時候,應該採取黨委領導之下教師與學生結合的方法。

  3.對學生進行鑑定、評定學生助學金等的時候,也應該採取黨委領導下師生結合的方法。

  4.講授課程,必需貫徹執行理論與實際聯繫的原則,應該在黨委領導之下,儘可能採取聘請有實際經驗的人(幹部、模範工作者、勞動英雄、「土」專家)同專業教師共同授課的方法。

  5.學校領導人員要儘可能在生活和勞動中同學生打成一片。黨和團的工作者、政治課教師,應該同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學校的財政、建設計劃等,應該向全體師生員工公開,使師生員工能參加管理工作。

  6.應該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民主的平等的關係。教師應該接近學生,經常了解學生的情況,針對實際情況施行教育,要把「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結合起來。

  科學研究,應該實行「百家爭鳴」的方針。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各系的高年級中,應該設立一些介紹或批判資產階級學說的課程,樹立對立面。

  必須堅持勤儉辦學的原則。把學校的經費用於教學,用於生產,儘量減少用於對改善教學工作和增加與生產無關的項目的經費。

  (六)全國應在三年到五年的時間內,基本上完成掃除文盲、普及小學教育、農業合作社,社社有中學和使學齡前兒童大多數都能入托兒所和幼兒園的任務。應該大力發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爭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內,基本上做到使全國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條件的和自願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我們將以十五年左右的時間來普及高等教育,然後再以十五年左右的時間來從事提高的工作。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和全體教育工作者,為完成這個文化革命的光榮任務而努力。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和人民委員會,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具體規劃。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