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鬥一堂課 一次總結一層樓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一場戰鬥一堂課 一次總結一層樓
河南潢川「五·七」幹校
1971年4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這對幹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怎樣使「五·七」幹校的每一項活動,都成為重新學習的一課?怎樣使「五·七」戰士每參加一場戰鬥,都能在思想上提高一步呢?我們的體會是,必須堅持用毛澤東思想統帥每一場戰鬥,就是要用毛澤東思想動員戰鬥,用毛澤東思想指揮戰鬥,用毛澤東思想總結戰鬥。兩年來,我們努力這樣去做,初步收到了「一場戰鬥一堂課,一次總結一層樓」的效果。

建校初期,有人一不讀書,二不看報,上工幹活,下工睡覺。我們及時反對了這種單純勞動和「讀書無用」的思想。我們也反對了「埋頭讀書」的主張。遵照毛主席關於「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轉變學生的思想」的教導,我們強調幹校各項活動都要立足於鍛煉,着眼於改造。把轉變學員的世界觀,提高兩條路線鬥爭覺悟,作為幹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前年夏天,連降暴雨,洪水猛漲。圍湖大堤受到嚴重威脅,排洪搶險的戰鬥很艱險。有人主張只派身強力壯水性好的同志去搶修大堤。我們認為,單從完成這項具體任務着眼,派這些同志去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更應該看到,這正是在大風浪里鍛煉幹部的好機會。我們在安排了必要的安全措施的情況下,把一些身體稍差的、不會水的同志也派到抗洪前線,使更多的同志在生死觀上打了一場進攻戰。大家深有感觸地說:風大好展紅旗,浪急方見丹心,這次搶險錘鍊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無論是搞一個政治運動,還是組織一次生產戰役,我們都先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教導,認清意義,統一思想,帶着改造世界觀的任務進入戰鬥;在戰鬥過程中,又針對活思想和實際問題,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著作。這就使每一場戰鬥都成為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課堂。

有一次打一眼深水井。開始,有人主張自己打,有人主張請人打。我們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關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教導,統一了認識,決定自己動手打深井。既是為了勤儉建校,又是為了煉思想,煉作風。打井過程中,一部分同志不夠團結,我們組織他們學習毛主席關於「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的號召,加強了革命團結。當水井打到近三十米深的時候,突然塌方,有人思想上發生了動搖。我們又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關於「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的教導,鼓舞了鬥志,戰勝了困難。水井打成以後,大家都感到不僅完成了一項生產任務,而且上了一堂生動深刻的政治課。

為了鞏固和提高戰鬥中的思想收穫,每次戰鬥打下來,每經過半年、一年的戰鬥,我們都組織大家開總結會、講用會,用毛澤東思想總結戰鬥。實踐證明,通過總結才能更好地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不斷地發現差距,明確前進的方向,有力地促進思想革命化。

三連的同志在去年年底,從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回顧了一年的戰鬥歷程。他們認真學習了毛主席有關兩條路線鬥爭的光輝論述,總結了在「一打三反」運動、生產、基建、參加農村整黨工作,以及當「赤腳醫生」過程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這個連的連長在插秧時,看到秧苗供不上,半夜起來,提着馬燈去拔秧。麥收時,脫粒跟不上,他幾天幾夜戰鬥在脫穀機旁,困極了就躺在麥草堆上打個盹。在這次總結評比中,大家表揚了連長吃苦耐勞的精神,對他不注意動員群眾、組織群眾也進行了批評,說他是「苦幹連長」,光知干,忘了「線」。在同志們的幫助下,這位連長認識到,作為領導,抓什麼,怎麼幹,有個路線問題。只埋頭干,還不夠,要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去發動群眾,戰勝困難,當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的連長。經過總結,不少同志也克服了「『小蘿蔔頭』沒有路線問題」、「下放幹部談不到路線鬥爭問題」等錯誤思想,進一步認清了路線和世界觀的關係。他們總結了兩句話,用來指導今後的行動:一事當前先分「線」,重新學習要狠抓改造世界觀。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