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一個受工農兵歡迎的「新醫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一個受工農兵歡迎的「新醫班」

——廣州中山醫學院「新醫班」的調查報告
廣東省革命委員會教育辦公室調查組
1971年4月1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毛主席教導我們:「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本期發表了兩篇試點班的調查報告和總結,為醫學教育革命提供了一些經驗。我們希望各校的試點班都能根據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及各項指示,把某一方面較為成熟和一致的經驗認真加以總結,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推動大學教育革命的發展。——編者

一九六九年五月,廣州中山醫學院在博羅縣的山村舉辦了一期工農兵學員試點班——「新醫班」。「新醫班」共有學員六十五名,多數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學制一年。

「新醫班」遵照毛主席「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偉大教導,堅持開門辦學,使學員在政治上和業務上都成長很快。他們畢業後回到工廠、農村,表現很好,受到廣大工農兵的歡迎。一九七○年,「新醫班」被評為廣東省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一個先進單位。「新醫班」開門辦學的經驗,有力地推動了中山醫學院的教育革命。

工農兵學員入學以後,怎樣才能使他們既保持勞動人民本色,又學到獨立處理農村、廠礦常見病、多發病的過硬本領,成為新型的無產階級衛生工作人員?「新醫班」是這樣做的:

堅持同工農群眾相結合[編輯]

開始,有的幹部、教師認為:工農兵學員「根正,苗紅,覺悟高,不下鄉下廠也變不了。」一些有「自來紅」思想的學員,也有重業務、輕政治的苗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醫班」黨支部發動大家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對工農兵學員進行分析。大家認識到,工農兵學員雖然出身好,無產階級感情比較深,政治覺悟比較高,但是要把他們培養成為無產階級衛生工作者,必須堅持突出無產階級政治,讓他們在三大革命運動中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改造世界觀,把樸素的階級感情,提高到自覺地執行和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的高度。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不受資產階級思想的腐蝕,學好為人民服務的過硬本領。

認識統一後,「新醫班」黨支部對新學員進行了如下一些工作:

第一、組織工農兵學員,帶着世界觀中的問題,在農村搞社會調查,開展查病、防病、治病的活動,進行兩條路線鬥爭的教育。有個出身貧農、當過解放軍戰士的工人學員,原來認為自己政治上牢靠,只要學到些業務知識就好回去交賬了。入學以後,他一度埋頭讀書,不問政治。後來,在巡回醫療中,我們發現一位患甲狀腺囊腫十多年的貧農老大娘,過去曾經三次到廣州中山醫學院求醫,花了一百多元,但是,由於醫院執行的是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缺乏工農兵的階級感情,沒有認真給她治病,她的病一直沒治好。這次,「新醫班」狠批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革命師生加深了對貧下中農的階級感情,把老大娘的病治好了。這件事使這個學員受了一場深刻的兩條路線鬥爭教育。他認識到:頭腦里沒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即使學到一些本領,也不能很好為工農兵服務。從此,他處處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堅持為革命而學,被評為五好學員。

第二、在治病過程中,組織學員向工農兵學習,把治病的過程變成進一步培養學員無產階級感情的過程,不斷提高學員同工農群眾相結合的自覺性。一天,從連南瑤族自治縣山區來了一位患有腹股溝斜疝的老貧農謝大爺。對這位遠道來的老年病人,大家的意見是由外科教員親自給他動手術。但是,謝大爺卻婉言謝絕了。他說:「培養下一代,人人有責任。我年紀大了,別的也很難出力了,只要你們通過給我開刀,學到一點本事,將來好好為人民服務,我就心滿意足了。」在謝大爺這種崇高的革命精神鼓舞下,學員們成功地為他動了手術。事後,大家都說:從謝大爺身上,看到了老一輩工農兵對革命後代的殷切期望,學到了無產階級感情,學到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認識到了自己為革命而學的重大責任。

第三、堅持讓工農兵學員在校期間不脫離生產勞動。學員入學後的第一課,就是用自己的雙手,把當地原有的幾間破房子,改建成一個有課堂、宿舍、藥圃、農場、土藥廠、土醫院的教學、醫療、科研、生產四結合的教學基地。平時,學員以學醫為主,兼學別樣,學工、學農、學軍,批判資產階級。學員每天勞動一小時,農忙季節,集中到生產隊勞動七到十天。巡回醫療教學時,結合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的方針,和貧下中農一道,大搞愛國衛生運動。學習中草藥時,學員就上山採藥,到土藥廠製藥。在衛生院實習時,學員對護理和勤雜工作,樣樣都干。使學員沿着毛主席光輝《五·七指示》的方向,不斷前進。

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編輯]

開始,有人認為:「工農兵學員最需要的是理論。應該多講課,多讀書,少下鄉,少實踐。」針對這種觀點,「新醫班」黨支部組織革命師生狠批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有的教員回憶過去舊醫學院的教學嚴重脫離實際,「學醫三、四年,不見病人面」,畢業以後,「理論一大套,看起病來汗直冒」。通過批判,學員認識到:學習醫學基本理論,也要重視實踐,「從戰爭學習戰爭」,否則就會走「三脫離」的老路。

一年多來,「新醫班」在開門辦學的實踐中,建立了一套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醫學教學新體制。

在教學程序上,改變了過去「一般基礎——醫學基礎——臨床理論——臨床實習」的「三脫離」教學程序,按照「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建立了「臨床——基礎理論——臨床」的多次反覆、由淺入深的教學新程序。「新醫班」全部教學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結合到農村社、隊巡回醫療教學,講授醫學基本理論知識;第二階段,帶着巡回醫療教學中所遇到的種種疑難問題,回到教學基地結合典型病例,進行系統理論教學;第三階段,回到醫療實踐,通過病例討論、專題講座,培養學生獨立防治疾病的能力。這樣,既防止了片面強調實踐、忽視理論的傾向,又防止了片面強調理論、忽視實踐的傾向,從根本上克服了過去理論與實踐脫離,醫療與教學分離,基礎課與臨床課脫節的弊病。學生通過開門辦學,在實踐中學,領會得快,學得紮實,學了就能用。

在課程設置上,將過去龐雜煩瑣、求洋求全的三十六門課程,加以精簡、合併、改造,設置了十二門新課程。新課程是通過反覆調查研究,根據農村、廠礦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實際需要,既照顧到工農兵學員的原有水平,也考慮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要求,按照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創立我國新醫學新藥學的方向,重新設置的。在十二門新課程中,還根據工農兵學員的要求,增設了《家禽家畜常見病的防治》。

在教學方法上,廢除了過去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方法,把教學活動放到防治疾病的現場中去進行。把理論和實踐、讀書和使用結合起來,使學員既學到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又學到了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如中草藥課在山區辦學習班;外科以巡迴手術隊的形式,邊干邊學;內科與兒科則在公社衛生院結合典型病例的搶救,進行教學。有的課如講鈎蟲、蛔蟲病,先請貧下中農控訴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的罪惡,講述病史,然後由教師補充講解防治知識。課後,學員就用新針療法、中草藥為貧下中農驅蟲,同貧下中農一道搞防治工作。

堅持中西醫結合[編輯]

開始,有的教員認為「學員學習時間短,學好西醫就不簡單了。」還有人認為「自己是西醫,中草藥的知識還不如學員多」,對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有畏難情緒。「新醫班」黨支部認為:在教學內容上能否堅持中西醫結合,關鍵在於西醫教員,要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兩條路線鬥爭覺悟,清除頭腦里的錯誤思想。同時,也應注意克服過去學中醫時容易發生的那種「關起門來,紙上談兵」,愈學愈玄的偏向。為此,「新醫班」組織教師和學員通過開門辦學,拜老貧農、老藥農、「赤腳醫生」和解放軍戰士為師。學中草藥,就通過採藥,製藥,臨床用藥,到中藥店當學徒,揀藥、稱藥、包藥來學。這樣,邊干邊學,效果很好。

為了加快中西醫結合的進程,「新醫班」還採取了邊學習、邊結合、邊總結、邊提高的辦法。先在各門課程中,由中西醫共同講授,再由西醫診斷,由中醫治療或中西醫一起進行治療。後來是採取「取長補短,互相滲透」的方法。例如:將中醫的望、聞、問、切和西醫的視、觸、叩、聽,結合為問、望、觸、叩、聞「五診」,作為新的診斷方法。又如有些病把西醫病因診斷和中醫辯證施治合併,用中草藥、新醫療法、西醫療法治療,比中醫或西醫單獨治療取得了更好的療效。這樣在實踐中學,使「新醫班」的學員較快地掌握了中西醫兩套本領,被貧下中農稱為「能夠左右開弓的新醫生」。

中山醫學院「新醫班」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實行開門辦學,從根本上改變了「三脫離」的狀況,不僅培養了一批無產階級的基層衛生人員,而且有力地促進了學院的教育革命,為改造舊大學,建設社會主義的醫科大學積累了經驗。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